学术投稿

延续性护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戒烟行为和肺功能康复的影响

陈年梅

关键词:延续性护理,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戒烟, 肺功能
摘要:目的 探讨延续性护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戒烟行为和肺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 64例吸烟COPD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2组均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延续性护理.比较出院后3个月时2组戒烟情况,以及动脉氧分压(PaO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及用力呼气量占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改善情况.结果 出院后3个月,观察组戒烟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每日吸烟量减少支数多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PaO2、PaCO2、FEV1和FEV1/FVC指标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延续性护理提高吸烟COPD患者戒烟效果,进一步促进患者肺功能康复,值得借鉴.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杂志相关文献
  • 50例住院患者跌倒的原因分析及对策探讨

    目的 分析住院患者发生跌倒的根本原因,探讨减少跌倒事件发生的对策.方法 对50例跌倒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用根本原因分析法分析原因.结果 50例跌倒患者中原发疾病比例高为恶性肿瘤24.0% (12/50),其次为脑梗死18.0% (9/50)、慢性阻塞性肺疾病10.0% (5/50);主要原因为疾病健康因素64.0%(32/50),其次为健康宣教欠缺56.0%(28/50)、患者及家属陪护意识不强54.0% (27/50);60岁以上患者居多,占68.0%(34/50);跌倒的地点分布发生在病室58.0% (29/50)和厕所22.0%(11/50);跌倒发生的主要时间段为14:00-16:00、06:00-08:00、20:00-22:00,分别占18.0%(9/50)、12.0%(6/50)、12.0%(6/50).结论 减少跌倒事件的发生,应加强护士防跌倒的培训教育工作,合理配置护理人力;注重对患者和家属的宣教落实率,鼓励其主动参与跌倒预防;重视环境安全设施建设,落实预防跌倒措施.

    作者:袁亚娟;承琳;潘勤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综合护理干预联合出院健康教育在尿结石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 评价综合护理干预联合出院健康教育在尿结石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300例尿结石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50例.对照组常规护理,实验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联合出院健康教育.观察2组疼痛、血尿持续时间和尿结石复发率,评估2组对疾病知识掌握情况和护理满意度.结果 实验组疼痛持续时间和血尿持续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对诱发因素、临床症状、并发症、营养要求及运动要求知识掌握程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复发率为4.6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2.67% (P <0.05),实验组满意度为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3.33% (P <0.05).结论 对尿结石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与出院健康教育,能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降低尿结石复发率,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卢婉玲;朱美红;黄巧宜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全程优化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的应用体会

    目的 探讨全程优化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实施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全程优化护理,比较2组患者总体抢救效果、相关临床指标与相关临床事件等.结果 实验组总体抢救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分诊评估时间、心电图测定时间、抽血时间与给药时间、急救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院内AMI复发与院内再次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全程优化护理可有效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抢救效果,节省医疗时间,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作者:冯玉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慢性肾脏病合并亚临床甲减患者营养状况及护理干预探讨

    目的 分析慢性肾脏病合并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低症(亚临床甲减)患者营养状况,并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改善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46例慢性肾脏病合并亚临床甲减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估患者营养状况.对症治疗基础上给予营养支持、心理护理等综合护理干预,观察护理干预前后营养不良改善情况.结果 干预后,患者血红蛋白(Hb)、血浆白蛋白(Alb)水平和左右手握力较干预前上升,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较干预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慢性肾脏病合并亚临床甲减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营养及代谢问题,综合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患者营养状况.

    作者:朱红霞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系统化培训在提高基层医院低年资护士心电图运用能力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系统化培训在提高基层医院低年资护士心电图运用能力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急诊、ICU、内科病区低年资护士3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1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讲授法进行心电图知识的培训,实验组采用系统性、多元化的培训方法进行心电图知识培训,比较2组培训结束后30例护士心电图运用能力综合测评和护士对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满意度测评.结果 实验组心电图基本知识、心电图机操作能力、心电图识别能力、心电图描记能力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对教学内容和方法满意度为100.0% (15/1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3% (11/15) (P <0.05).结论 系统化培训能显著提高低年资护士的心电图运用能力.

    作者:徐玉芳;陈婷婷;程国荣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集束化护理模式对Miles术后结肠造口患者并发症及生活质量影响

    目的 探讨集束化护理对Miles术后结肠造口患者并发症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60例结肠造口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MILES术后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行集束化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集束化护理模式对结肠造口患者进行术后干预,能显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综合护理效果良好.

    作者:黄雪花;黄丽玲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39例护理不良事件原因分析与对策

    目的 分析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原因,探讨相应干预对策.方法 收集2012年1月-2014年12月上报的护理不良事件39例的相关资料,采用鱼骨图分析法对事件发生的种类、时间、不同科室分布规律及人员结构状况进行分析,并提出针对性的防范措施.结果 白班中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比例高,占59.0%;护士中发生比例高,占51.3%,而在主管护师和实习护士中发生比例低;综合传染科发生比例高,占25.6%.按不良事件发生因素分类,发生率较高的因素包括患者因素(20.5%)、培训不到位(17.9%)、评估不足(15.4%)和违规操作(12.8%);按类型分类,职业暴露发生多(46.2%),其次为患者安全管理类(25.6%)和跌倒/坠床(20.5%).结论 制定规范的护理管理制度和流程,增强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和识别能力,科学合理地配置人员结构,强化知识和技能培训,加强安全管理与质量监控,能有效预防临床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作者:肖巧玲;周明芬;翁秀凤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导管维护模式在PICC置管感染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 探讨导管维护模式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置管(PICC)感染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86例PICC导管感染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采用导管维护护理模式.比较2组PICC导管感染治愈情况、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研究组4d内治愈率和总治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实施干预后,研究组简易健康调查问卷(SF-36)各维度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 导管维护模式能显著降低PICC导管感染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治愈率,改善生活质量.

    作者:王巍;郭琼萍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个性化护理对胃癌患者疾病认知、治疗效能感、睡眠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个性化护理对胃癌患者疾病认知、治疗效能感、睡眠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140例胃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0例,对照组实施胃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开展个性化护理.比较2组护理前、护理后1、2、4、8周疾病认知度评分、疾病治疗效能感评分和阿森斯失眠量表(AIS)评分,以及护理前和护理8周后胃癌患者生活质量调查问卷(QLQ-STO22)评分.结果 2组护理后1、2、4、8周时疾病认识度评分、治疗效能感评分高于护理前,AIS评分低于护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护理后1、2、4、8周时疾病认识度、治疗效能感评分均高于对照组,AI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护理后2组QLQ-STO22各分量表评分均降低(P<0.01),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P<0.01).结论 个性化护理能够显著提高胃癌患者疾病认知度、治疗效能感、睡眠质量及生活质量.

    作者:谷丰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延伸性护理服务对痛风患者饮食依从性及疾病认知状态的影响

    目的 探讨延伸性护理服务对痛风患者饮食依从性和疾病认知状态的影响.方法 118例痛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59例.对照组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延伸性护理服务.对比2组6个月后饮食依从性和痛风知识认知状态.结果 饮食依从性方面,研究组在膳食分配合理性、遵医嘱有计划的控制饮食、准确估量食物嘌呤量及遵照食物交换量表有计划的安排饮食方面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疾病认知状态方面,研究组在痛风危险因素、痛风诱发因素、痛风并发症及痛风后的自我护理常识方面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延伸性护理服务有助于痛风患者提高饮食依从性,加强对痛风相关知识掌握度.

    作者:朱彩虹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国际护理实践分类在骨科护理记录结构化分析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探讨国际护理实践分类(ICNP)在骨科电子护理记录结构化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采用立意取样法,收集骨科电子护理记录160份,提取其中词汇及护理概念,剔除与医学及护理领域不相符的词汇及术语,并与ICNP(R) 2.0中文版进行比照.结果 共提取509条护理记录词汇,按照ICNP(R) 2.0中文版的3个类别、7个轴级进行分类;各类别词汇分布比例分别为护理现象86.6%、护理行动11.0%、护理结局2.4%;临床护理记录和ICNP(R) 2.0中文版词汇匹配程度比较结果分别为完全匹配28.1%、部分匹配39.3%.结论 骨科护理记录与ICNP(R) 2.0比照所得到的护理术语列表可以为结构化护理语言的形成、实现护理记录标准化书写提供参考,也有利于护理信息资料的保存和利用,为下一步开发临床护理智能化决策支持系统做准备.

    作者:徐薇;吉莉;陆贝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2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西医结合护理体会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 选择40例COP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2组均接受呼吸内科COPD对症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中西结合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的生存质量.结果 干预后,2组圣·乔治呼吸问题调查问卷(SGRQ)中呼吸症状、活动受限、疾病影响维度和总分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下降(P <0.05或P<0.01),且观察组改善幅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 中西结合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COPD患者生存质量,值得借鉴.

    作者:戴静洁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综合护理对下肢急性缺血性疾病患者溶栓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的影响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对下肢急性缺血性疾病患者溶栓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64例下肢急性缺血性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2组患者均接受规范化溶栓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观察2组患者治疗情况,记录2组下肢周径好转时间、皮肤色泽好转时间、住院时间及再灌注损伤、肾功能不全、心功能衰竭、肌筋膜室综合征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经治疗,全体患者均保肢成功,无死亡病例.对照组和观察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0.62%(29/32)和93.75%(30/3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下肢周径好转时间、皮肤色泽好转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再灌注损伤及肾功能不全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护理的实施有利于促进下肢急性缺血性疾病患者溶栓治疗效果的改善,缩短病程,减少相关并发症发生,提高治疗安全性,改善生活质量.

    作者:赵琴;吴立新;徐勤芳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营养护理干预对老年糖尿病肾病患者临床转归的影响

    目的 探讨营养护理干预对老年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临床转归的影响.方法 选取老年糖尿病肾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营养护理干预,对比2组营养状况及临床转归.结果 护理干预6周后,观察组营养风险筛查评估量表(NRS 2002)得分低于对照组(P<0.05),体质量指数(BMI)改善优于对照组(P<0.01),肝肾功能相关指标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 老年糖尿病肾病患者经营养护理干预可显著改善其营养状况和肝肾功能.

    作者:胡敏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多巴胺致静脉炎的原因分析及护理进展

    拟交感神经药物多巴胺系,属α、β、肾上腺素受体和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具有增强心肌收缩力、增加心输出量、收缩外周血管、升高血压的功效,是治疗休克和心力衰竭的常用药物.临床常使用标准药物配置方法[1]配置多巴胺,使用浓度一般从2 μg/(min·kg)开始,根据血压逐渐调整至满意输注速度,一般不超过20 μg/(min·kg).

    作者:苏严琳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精细化管理在外周静脉留置针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精细化管理在外周静脉留置针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15年1月-6月接受常规护理的静脉留置针患者作为对照组(n =629),2015年7月-12月接受精细化管理的静脉留置针患者作为观察组(n =673),观察2组堵管、静脉炎、药液渗出的发生率及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结果 观察组外周静脉留置针堵管、静脉炎及药液渗出的发生率分别为8.3%、7.4%和3.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3.1%、10.8%和5.6%(P<0.05或P<0.01),且观察组静脉留置针平均留置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P<0.05).结论 精细化管理的实施有利于延长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减少静脉治疗并发症,减轻患者痛苦.

    作者:徐艳;焦虹霞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优质护理干预对针灸康复治疗的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的影响

    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干预对针灸康复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 80例恢复期的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均给予基础针灸康复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优质护理模式,比较2组护理干预前、干预1个月、干预3个月后四肢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评分及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FIM)评分.结果 干预3个月后,2组FMA及FIM评分均较干预前及干预1个月后显著提高(P<0.01).观察组干预1个月和干预3个月后FMA及FIM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优质护理干预模式用于针灸康复治疗的脑卒中偏瘫患者中,能有效促进运动功能和躯体功能恢复.

    作者:刘晓荣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老年人眩晕症50例护理观察

    目的 总结老年人眩晕症护理干预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50例老年眩晕症患者临床资料.通过积极查找病因,确保环境舒适,针对疾病发展过程、患者心理、饮食、疼痛感受等方面实施护理.结果 患者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减轻,临床有效率为90.0%(45/50).结论 针对老年眩晕症患者,应根据疾病特征和患者心理、饮食等方面开展护理干预.

    作者:蒋素兰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整体护理对烧伤患者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整体护理对烧伤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100例烧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整体护理.观察2组生活自理能力、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生活自理率、临床疗效及简明烧伤健康量表(BSHS-B)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烧伤患者实施整体护理,有利于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提升临床疗效改善其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季瑶瑶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综合护理干预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中的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90例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肺功能改善情况及护理干预效果.结果 干预后实验组血pH值、动脉氧分压、血氧饱和度及动脉二氧化碳分压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护理总有效率95.56% (43/45),高于对照组的73.33% (33/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可改善患者肺功能情况,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黄丽玲;黄雪花 刊期: 2016年第04期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杂志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杂志

主管:上海交通大学

主办:上海交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