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基层医院临床一线护士核心能力及相关因素调查分析

王松柳;钱湘云

关键词:基层医院, 护士, 核心能力, 护龄, 注册护士核心能力量表
摘要:目的 探讨基层医院临床一线护士核心能力现状及特点,为基层医院临床一线护士核心能力培训提供可借鉴的依据.方法 采用注册护士核心能力量表(CIRN)对某基层医院318名临床一线注册护士的核心能力进行调查分析,比较不同年龄、护龄、职称、人事性质、婚姻状况、教学情况和专业兴趣的护士的CIRN总评分,以及各维度评分之间差异.结果 临床一线注册护士CIRN总分为(128.47±39.56)分,处于中等水平.各维度评分中,评判性思维/科研为(20.77±7.14)分,临床护理为(19.98±6.71)分,领导能力为(23.35±7.70)分,人际关系为(17.89±5.81)分、法律伦理实践为(18.23±5.91)分,专业发展为(12.98±4.55)分,教育咨询为(15.21±5.44)分.除学历外,不同年龄、护龄、职称、人事性质、婚姻状况、教学情况及专业兴趣护士的CIRN总评分及各维度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基层医院注册护士核心能力处于中等水平,仍需进一步提高.医院管理层可根据护士核心能力的薄弱环节进行针对性的调整,提高护士的综合能力,提高医院的整体护理质量.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杂志相关文献
  • 延伸性护理服务对痛风患者饮食依从性及疾病认知状态的影响

    目的 探讨延伸性护理服务对痛风患者饮食依从性和疾病认知状态的影响.方法 118例痛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59例.对照组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延伸性护理服务.对比2组6个月后饮食依从性和痛风知识认知状态.结果 饮食依从性方面,研究组在膳食分配合理性、遵医嘱有计划的控制饮食、准确估量食物嘌呤量及遵照食物交换量表有计划的安排饮食方面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疾病认知状态方面,研究组在痛风危险因素、痛风诱发因素、痛风并发症及痛风后的自我护理常识方面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延伸性护理服务有助于痛风患者提高饮食依从性,加强对痛风相关知识掌握度.

    作者:朱彩虹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全麻术后苏醒期躁动的影响因素及护理要点分析

    目的 分析全麻术后苏醒期躁动的影响因素并探讨其护理要点.方法 选取于本院进行全麻手术的患者95例为研究对象,其中45例苏醒期出现躁动,50例苏醒期未出现躁动,分别设为躁动组和非躁动组.对可能引起苏醒期躁动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年龄、手术类型、术中麻醉方式、术后是否镇痛、导尿管留置时间、血氧饱和度与全麻苏醒期躁动有关(P<0.05或P<0.01);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手术类型、术中麻醉方式、术后是否镇痛、导尿管留置时间、血氧饱和度是引起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危险因素(P<0.01).结论 临床应针对引起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危险因素,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以减少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发生.

    作者:韦喜艳;杨晓芸;陆俊妨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个体化护理对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治疗依从性和心血管并发症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个体化护理对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治疗依从性及心血管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糖尿病肾病行血液透析治疗患者5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24例和对照组26例.对照组常规护理,实验组实施个体化护理干预.对比2组透析治疗依从性、临床疗效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实验组在控制体质量增加和配合医嘱选择透析方案方面的依从性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干预后2组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且实验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治疗的第7~12个月,实验组低血压、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个体化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提高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的依从性,减少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朱月琴;戴思思;何立群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重症胰腺炎患者营养风险筛查与临床结局关系的研究

    目的 调查重症胰腺炎(SAP)患者营养风险状况,分析营养风险与SAP患者临床结局的相关性.方法 对90例SAP患者进行营养风险筛查,依据NRS2002营养筛查分数,将90例SAP患者分为A组(<3分)和B组(≥3分),进行营养支持调查.观察2组住院期间患者不良结局及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2组患者相关实验室指标.结果 90例患者中,59例患者存在营养不良风险,31例患者营养正常.A组的BMI、白蛋白、前白蛋白均显著低于B组(P<0.05),2组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和空腹血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监护时间及住院时间显著长于B组(P<0.05),且A组胰腺周围脓肿、胰瘘发生率显著高于B组(P<0.05).结论 NRS2002在SAP患者营养状况评价中有较好的适用性,临床需要加强营养风险评估.

    作者:张灿;谭静;谢萍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全程优化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的应用体会

    目的 探讨全程优化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实施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全程优化护理,比较2组患者总体抢救效果、相关临床指标与相关临床事件等.结果 实验组总体抢救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分诊评估时间、心电图测定时间、抽血时间与给药时间、急救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院内AMI复发与院内再次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全程优化护理可有效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抢救效果,节省医疗时间,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作者:冯玉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Orem自理理论在重症烧伤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Orem自理理论在重症烧伤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1 18例重症烧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9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Orem自理理论指导护理工作.比较2组患者干预前后SF-36量表评分和护理满意度的差异.结果 干预后,2组生活质量评分均有提高,研究组各指标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使用Orem自理理论指导重症烧伤患者,能显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吴冬霞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集束化护理模式对Miles术后结肠造口患者并发症及生活质量影响

    目的 探讨集束化护理对Miles术后结肠造口患者并发症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60例结肠造口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MILES术后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行集束化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集束化护理模式对结肠造口患者进行术后干预,能显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综合护理效果良好.

    作者:黄雪花;黄丽玲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1例胃窦黏膜下肿物ESD术后迟发性出血患者的护理

    内镜黏膜下层剥离术(ESD)是指在内镜下将形态不规则或合并溃疡瘢痕的肿物一次性完整地从固有基层表面剥离下来,目前广泛应用于早期胃癌、平滑肌瘤、间质瘤等疾病的治疗[1].尽管ESD技术不断进步,但出血仍是其常见的并发症[2],研究[3]报道ESD术后出血率高达5.3%~15.6%,严重者可致失血性休克,因此对ESD术后出血患者需采取更全面的护理措施.天津医

    作者:马俊岩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46例无痛内镜黏膜下剥离术的配合及护理探讨

    目的 探讨经无痛内镜黏膜下剥离术的配合及护理方法.方法 系统分析46例患者经无痛内镜黏膜下剥离术的术中配合和围手术期护理措施.结果 46例患者黏膜下剥离均成功,无严重并发症及麻醉意外的发生,均顺利完成内镜下治疗.结论 无痛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术前充分的准备、术中内镜医师与护士密切的配合和术后精心的护理是提高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许夕蓉;郭丽;周剑;钱俊波;王亚民;樊锦河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支气管哮喘患者开展个体化健康教育与心理干预对其负性情绪和躯体症状的影响

    目的 探讨支气管哮喘患者开展个体化健康教育与心理干预对其负性情绪及躯体症状的影响.方法 92例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开展个体化健康教育联合心理干预.观察2组患者干预前1d及干预后第2周末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及躯体症状改善情况.结果 干预后,2组SAS和SDS量表评分均较于干预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躯体症状控制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个体化健康教育与心理干预应用于支气管哮喘患者,能减轻患者心理负担,改善消极情绪,提高躯体症状控制率.

    作者:陆殿霞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非热康普照射在预防血液透析内瘘并发症中的应用

    目的 分析非热康普照射内瘘穿刺部位对动静脉内瘘近期和远期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取经动静脉内瘘规律性血液透析的11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8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毛巾湿热敷,实验组使用非热康普照射内瘘穿刺部位.分析2组在针眼处渗血、针眼愈合、血肿吸收、透析血流量、静脉压、Kt/V值、内瘘血栓形成、内瘘狭窄及内瘘闭塞的差异,评估非热康普照射内瘘穿刺部位对动静脉内瘘近期和远期并发症的影响.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针眼处渗血发生率低(P<0.05)、针眼愈合良好(P<0.01)、血肿吸收快(P<0.05)、透析血流量高(P<0.05)、静脉压低(P<0.01)、Kt/V值更高(P<0.05),内瘘血栓、狭窄及闭塞发生率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非热康普照射内瘘穿刺部位能够降低动静脉内瘘近期和远期并发症风险.

    作者:龚爱萍;高波;朱潇菲;戴欢欢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39例护理不良事件原因分析与对策

    目的 分析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原因,探讨相应干预对策.方法 收集2012年1月-2014年12月上报的护理不良事件39例的相关资料,采用鱼骨图分析法对事件发生的种类、时间、不同科室分布规律及人员结构状况进行分析,并提出针对性的防范措施.结果 白班中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比例高,占59.0%;护士中发生比例高,占51.3%,而在主管护师和实习护士中发生比例低;综合传染科发生比例高,占25.6%.按不良事件发生因素分类,发生率较高的因素包括患者因素(20.5%)、培训不到位(17.9%)、评估不足(15.4%)和违规操作(12.8%);按类型分类,职业暴露发生多(46.2%),其次为患者安全管理类(25.6%)和跌倒/坠床(20.5%).结论 制定规范的护理管理制度和流程,增强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和识别能力,科学合理地配置人员结构,强化知识和技能培训,加强安全管理与质量监控,能有效预防临床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作者:肖巧玲;周明芬;翁秀凤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复方消疹霜治疗失禁性皮炎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失禁性皮炎(IAD)患者应用复方消疹霜的治疗效果.方法 61例IAD的患者根据患皮炎发生时间分为实验组(n=31)和对照组(n=30).常规处理后,对照组采用皮肤保护膜,Ⅱ度和Ⅲ度IAD加用造口粉,实验组采用复方消疹霜外涂.2周后观察2组总有效率及复发率,记录2组愈合时间和IAD相关治疗费用.结果 实验组总有效率96.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3%(P<0.05);实验组复发率3.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6.7% (P <0.05);实验组愈合时间和IAD相关治疗费用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复方消疹膏能有效加速IAD患者创伤愈合,值得借鉴.

    作者:刘晓蓉;葛云霞;林艳;周健;成晶晶;孙素霞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穴位按摩配合康复锻炼在脑卒中患者康复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穴位按摩配合康复锻炼在脑卒中患者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96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穴位按摩配合康复锻炼.分别采用Fugl-Meyer平衡量表和Barthel指数(BI)评价2组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并对比2组护理满意度.结果 干预6个月后,2组Fugl-Meyer评定量表和BI评分较干预前显著上升(P<0.05),且观察组评分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护理满意度观察组为95.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9%(P<0.05).结论 穴位按摩配合康复锻炼能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康复,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值得借鉴.

    作者:徐志红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肝胆恶性肿瘤患者围手术期下肢静脉血栓预防护理探讨

    目的 探讨肝胆恶性肿瘤患者围手术期下肢静脉血栓预防护理方法和要点.方法 选取2012年1月-12月收治的300例恶性肿瘤患者为对照组,2013年1月-12月收治的308例恶性肿瘤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传统护理,观察组采用规范后护理方法,比较2组围手术期下肢静脉血栓预防效果.结果 观察组术后并发下肢静脉血栓1例(0.3%),对照组为7例(2.3%),观察组静脉血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肝胆胰外科恶性肿瘤患者围手术期采用科学合理的护理方法能够有效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发生风险.

    作者:邱玥;陈沛;陈莉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延续性护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戒烟行为和肺功能康复的影响

    目的 探讨延续性护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戒烟行为和肺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 64例吸烟COPD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2组均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延续性护理.比较出院后3个月时2组戒烟情况,以及动脉氧分压(PaO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及用力呼气量占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改善情况.结果 出院后3个月,观察组戒烟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每日吸烟量减少支数多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PaO2、PaCO2、FEV1和FEV1/FVC指标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延续性护理提高吸烟COPD患者戒烟效果,进一步促进患者肺功能康复,值得借鉴.

    作者:陈年梅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基于医院的延续性护理模式在食管癌根治术后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延续性护理在食管癌根治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70例行食管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和出院指导,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基于医院的延续性护理模式.于患者出院时及出院后3个月评价患者生活质量,采用癌症患者生活质量核心问卷量表EORTC QLQ-C30中文版,并于出院后3个月评价患者对延续性护理的满意度.结果 出院时2组患者EORTC QLQ-C30量表中各因子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3个月,观察组EORTC QLQ-C30量表中躯体(PF)、角色(RF)、认知(CF)、情绪(EF)、总体健康状况(QL)这5个因子的评分高于对照组,疼痛(PA)因子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P<0.01).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评分为(97.00±3.47)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90.29 ±4.53)分(P<0.01).结论 对食管癌根治术患者实施基于医院的延续性护理,有利于提高患者出院后生存质量和对医护服务的满意度.

    作者:侯伟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精细化管理在外周静脉留置针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精细化管理在外周静脉留置针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15年1月-6月接受常规护理的静脉留置针患者作为对照组(n =629),2015年7月-12月接受精细化管理的静脉留置针患者作为观察组(n =673),观察2组堵管、静脉炎、药液渗出的发生率及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结果 观察组外周静脉留置针堵管、静脉炎及药液渗出的发生率分别为8.3%、7.4%和3.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3.1%、10.8%和5.6%(P<0.05或P<0.01),且观察组静脉留置针平均留置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P<0.05).结论 精细化管理的实施有利于延长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减少静脉治疗并发症,减轻患者痛苦.

    作者:徐艳;焦虹霞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双腔气囊导尿管行胸腔闭式引流的观察及护理体会

    目的 观察并总结双腔气囊导尿管行胸腔闭式引流的临床效果与护理措施.方法 40例自发性气胸或血气胸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硅胶管行胸腔闭式引流,观察组采用18F或20F气囊导尿管行胸腔闭式引流,对比2组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为6.7%(2/30),低于对照组的13.3%(4/3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舒适度满意度93.3%,高于对照组的73.3%(22/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双腔气囊导尿管行胸腔闭式引流安全、有效、围术期系统化护理措施可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程玉兰;夏杰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责任制分层管理对急诊观察室护理效率及护理纠纷的改善作用分析

    目的 探讨责任制分层管理对急诊观察室护理效率及护理纠纷的改善作用.方法 选取2013年5月-2013年11月急诊观察室实施责任制分层管理前70例患者为对照组,2013年12月-2014年5月急诊观察室实施责任制分层管理后70例患者为观察组.观察2组护理质量、护理差错率和纠纷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的入院评估准确率、护理措施落实良好率、基础护理落实良好率、危重患者护理落实良好率、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生活护理落实良好率、护理病历合格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差错发生率和纠纷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实施责任制分层管理能提高急症观察室护理效率,降低护理差错发生,促进医护关系和谐.

    作者:邵芳;徐焕畅;陈安琪 刊期: 2016年第04期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杂志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杂志

主管:上海交通大学

主办:上海交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