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殿霞
目的 探讨引导式教育在脑瘫儿童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脑瘫儿童7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7例.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康复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引导式教育理念实施康复护理,对2组患儿的适应性发育商(DQ)及其临床康复效果进行评估.结果 末次随访时,观察组康复治疗有效率78.3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1.35%(P<0.05).观察组患儿在应人能、应物能、言语能、细动作、粗动作5个方面的DQ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在小儿脑瘫康复护理中应用引导式教育理念,可有效改善患儿生活质量.
作者:曾敏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医护一体化管理模式对神经根型颈椎病(CSR)患者治疗依从性及疗效的影响.方法 将2014年1月-12月62例住院CSR患者设为对照组,2015年1月-12月64例住院患者设为实验组.对照组采用对症治疗及常规医护管理模式,实验组采用对症治疗及医护一体化管理模式.观察2组依从性、临床疗效和复发率情况,及治疗前后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变化.结果 实验组临床总有效率92.19% (59/64);依从率87.50% (56/64);复发率6.25% (4/64).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74.19%(46/62),依从率19.35%(12/62),复发率24.19%(15/62).实验组总有效率、依从率和复发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2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实验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医护一体化管理能有效提高CSR患者治疗和康复的依从性,提高临床疗效,减少复发.
作者:吴肖梅;韦英成;黄珍;陈华萍;梁晓行;黄立丽;姜炳毅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精细化管理在外周静脉留置针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15年1月-6月接受常规护理的静脉留置针患者作为对照组(n =629),2015年7月-12月接受精细化管理的静脉留置针患者作为观察组(n =673),观察2组堵管、静脉炎、药液渗出的发生率及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结果 观察组外周静脉留置针堵管、静脉炎及药液渗出的发生率分别为8.3%、7.4%和3.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3.1%、10.8%和5.6%(P<0.05或P<0.01),且观察组静脉留置针平均留置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P<0.05).结论 精细化管理的实施有利于延长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减少静脉治疗并发症,减轻患者痛苦.
作者:徐艳;焦虹霞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延续性护理在食管癌根治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70例行食管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和出院指导,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基于医院的延续性护理模式.于患者出院时及出院后3个月评价患者生活质量,采用癌症患者生活质量核心问卷量表EORTC QLQ-C30中文版,并于出院后3个月评价患者对延续性护理的满意度.结果 出院时2组患者EORTC QLQ-C30量表中各因子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3个月,观察组EORTC QLQ-C30量表中躯体(PF)、角色(RF)、认知(CF)、情绪(EF)、总体健康状况(QL)这5个因子的评分高于对照组,疼痛(PA)因子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P<0.01).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评分为(97.00±3.47)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90.29 ±4.53)分(P<0.01).结论 对食管癌根治术患者实施基于医院的延续性护理,有利于提高患者出院后生存质量和对医护服务的满意度.
作者:侯伟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低血糖指数食物交换份法在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饮食健康教育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80例经口服降糖药物治疗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普通饮食交换份法进行饮食健康教育,研究组采用低血糖指数食物交换份法进行饮食健康教育.2组患者均接受为期3个月的干预.观察2组干预前后的体质量指数(BMI)、血糖、血脂及蛋白营养状况等指标的变化.结果 干预后2组患者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 hPBG)、糖化血红蛋白(HbAlc)、甘油三酯(TG)、BMI指标均较干预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2组患者干预前后的总胆固醇(TC)、转铁蛋白(TRF)、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的饮食健康教育过程中应用低血糖指数食物交换份法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血糖、血脂控制效果,降低体质量.
作者:黄金燕;申海燕;李美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延续性护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戒烟行为和肺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 64例吸烟COPD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2组均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延续性护理.比较出院后3个月时2组戒烟情况,以及动脉氧分压(PaO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及用力呼气量占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改善情况.结果 出院后3个月,观察组戒烟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每日吸烟量减少支数多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PaO2、PaCO2、FEV1和FEV1/FVC指标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延续性护理提高吸烟COPD患者戒烟效果,进一步促进患者肺功能康复,值得借鉴.
作者:陈年梅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鼻肠管在ICU患者肠内营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104例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2例.对照组采用鼻胃管营养支持,试验组采用鼻肠管营养支持.比较2组患者临床应用效果,包括并发症发生情况,喂养目标时间、呼吸机使用时间和平均住院日.结果 试验组反流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腹泻及堵管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达到喂养目标时间、呼吸机使用时间及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鼻肠管为ICU患者肠内营养治疗提供了良好的输注通道,有效减少患者行肠内营养治疗期间并发症,缩短呼吸机使用时间和住院时间.
作者:唐莉;赵先美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综合性情景模拟训练对护理专业本科生在实习前护理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110名护理本科生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名.观察组行综合性情景模拟训练,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培训.培训结束后,比较2组学生的护理知识理论、护理技能掌握程度,并比较2组学生对于本次护理培训的满意度和认可度.结果 观察组护理理论、护理技能考核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对于护理培训的满意度和认可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护理本科生实习前,接受综合性情景模拟培训,可有效提高其对于护理知识及技能的掌握程度,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郭琼萍;王巍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肝胆恶性肿瘤患者围手术期下肢静脉血栓预防护理方法和要点.方法 选取2012年1月-12月收治的300例恶性肿瘤患者为对照组,2013年1月-12月收治的308例恶性肿瘤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传统护理,观察组采用规范后护理方法,比较2组围手术期下肢静脉血栓预防效果.结果 观察组术后并发下肢静脉血栓1例(0.3%),对照组为7例(2.3%),观察组静脉血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肝胆胰外科恶性肿瘤患者围手术期采用科学合理的护理方法能够有效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发生风险.
作者:邱玥;陈沛;陈莉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全程优化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实施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全程优化护理,比较2组患者总体抢救效果、相关临床指标与相关临床事件等.结果 实验组总体抢救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分诊评估时间、心电图测定时间、抽血时间与给药时间、急救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院内AMI复发与院内再次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全程优化护理可有效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抢救效果,节省医疗时间,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作者:冯玉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原因,探讨相应干预对策.方法 收集2012年1月-2014年12月上报的护理不良事件39例的相关资料,采用鱼骨图分析法对事件发生的种类、时间、不同科室分布规律及人员结构状况进行分析,并提出针对性的防范措施.结果 白班中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比例高,占59.0%;护士中发生比例高,占51.3%,而在主管护师和实习护士中发生比例低;综合传染科发生比例高,占25.6%.按不良事件发生因素分类,发生率较高的因素包括患者因素(20.5%)、培训不到位(17.9%)、评估不足(15.4%)和违规操作(12.8%);按类型分类,职业暴露发生多(46.2%),其次为患者安全管理类(25.6%)和跌倒/坠床(20.5%).结论 制定规范的护理管理制度和流程,增强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和识别能力,科学合理地配置人员结构,强化知识和技能培训,加强安全管理与质量监控,能有效预防临床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作者:肖巧玲;周明芬;翁秀凤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并总结双腔气囊导尿管行胸腔闭式引流的临床效果与护理措施.方法 40例自发性气胸或血气胸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硅胶管行胸腔闭式引流,观察组采用18F或20F气囊导尿管行胸腔闭式引流,对比2组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为6.7%(2/30),低于对照组的13.3%(4/3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舒适度满意度93.3%,高于对照组的73.3%(22/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双腔气囊导尿管行胸腔闭式引流安全、有效、围术期系统化护理措施可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程玉兰;夏杰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性别角色对不孕不育夫妇生育压力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调查522对不孕不育夫妇一般情况、生育压力和生活质量.生育压力采用生育困难量表(FPI)评价,生活质量采用生育生活质量(FertiQol)量表评价.结果 不孕不育夫妇FPI量表综合得分为(171.20±22.64)分,FertiQol量表总分为(58.26±13.04)分.其中女性FPI量表5个维度及总分高于男性,FertiQol量表的6个维度及总分低于男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回归分析显示,性别是影响不孕不育夫妇生育压力和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P<0.01).结论 应重视性别角色对不孕不育夫妇生育压力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根据夫妇之间性别角色态度、个人心态和自我调控能力等方面的差异进行针对性的心理干预,从而减轻生育压力,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周飞京;孙致敏;宋亚男;蔡艳娜;董悦芝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慢性肾脏病合并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低症(亚临床甲减)患者营养状况,并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改善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46例慢性肾脏病合并亚临床甲减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估患者营养状况.对症治疗基础上给予营养支持、心理护理等综合护理干预,观察护理干预前后营养不良改善情况.结果 干预后,患者血红蛋白(Hb)、血浆白蛋白(Alb)水平和左右手握力较干预前上升,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较干预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慢性肾脏病合并亚临床甲减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营养及代谢问题,综合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患者营养状况.
作者:朱红霞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中医护理干预对早期中风偏瘫患者肢体功能康复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62例中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康复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中医辩证护理.观察2组患者的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情况.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在早期中风偏瘫患者的康复中应用中医护理干预能显著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运动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权继侠;董秋菊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内镜下高位复杂性肛瘘负压封闭引流术(VSD)的手术配合和护理方法.方法 58例患者均行内镜下高位复杂性肛瘘VSD术,护理人员术前完善患者和手术用物准备,术中细化体位管理,积极配合医师.结果 本组手术时间35~65 min,均顺利完成手术,住院时间13~35 d,有3例患者术后5~10d引流管周围皮肤出现红肿,并伴有体温升高,经过对症处理后症状减轻.本组患者全部治愈,治愈后肛门形态完整,功能正常.结论 完善的术前准备、合理的体位安置、熟练的内镜手术配合技术以及和医生的良好沟通是手术配合的关键.
作者:朱芸倩 刊期: 2016年第04期
内镜黏膜下层剥离术(ESD)是指在内镜下将形态不规则或合并溃疡瘢痕的肿物一次性完整地从固有基层表面剥离下来,目前广泛应用于早期胃癌、平滑肌瘤、间质瘤等疾病的治疗[1].尽管ESD技术不断进步,但出血仍是其常见的并发症[2],研究[3]报道ESD术后出血率高达5.3%~15.6%,严重者可致失血性休克,因此对ESD术后出血患者需采取更全面的护理措施.天津医
作者:马俊岩 刊期: 2016年第04期
拟交感神经药物多巴胺系,属α、β、肾上腺素受体和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具有增强心肌收缩力、增加心输出量、收缩外周血管、升高血压的功效,是治疗休克和心力衰竭的常用药物.临床常使用标准药物配置方法[1]配置多巴胺,使用浓度一般从2 μg/(min·kg)开始,根据血压逐渐调整至满意输注速度,一般不超过20 μg/(min·kg).
作者:苏严琳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责任制分层管理对急诊观察室护理效率及护理纠纷的改善作用.方法 选取2013年5月-2013年11月急诊观察室实施责任制分层管理前70例患者为对照组,2013年12月-2014年5月急诊观察室实施责任制分层管理后70例患者为观察组.观察2组护理质量、护理差错率和纠纷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的入院评估准确率、护理措施落实良好率、基础护理落实良好率、危重患者护理落实良好率、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生活护理落实良好率、护理病历合格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差错发生率和纠纷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实施责任制分层管理能提高急症观察室护理效率,降低护理差错发生,促进医护关系和谐.
作者:邵芳;徐焕畅;陈安琪 刊期: 2016年第04期
心跳呼吸骤停为急诊患者紧急的病症之一,该症状起病急,易导致患者死亡,故必须采取及时有效的抢救措施[1].研究[2]显示,对心跳呼吸骤停患者短时间内实施有效的复苏措施可挽救患者的生命.心源性猝死2 min内及时的复苏和除颤可使半数以上的心脏骤停患者获得心肺复苏.Ⅲ度房室传导阻滞(AVB)又称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完全性AVB时,所有心脏冲动都不能从心房通过房室结区到达心室,心房与心室各自独立活动,彼此无关,心室率慢于心房率.Ⅲ度
作者:周丽娟;黄华 刊期: 2016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