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鼻肠管在ICU患者肠内营养中的应用效果

唐莉;赵先美

关键词:鼻肠管, ICU, 护理, 肠内营养
摘要:目的 观察鼻肠管在ICU患者肠内营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104例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2例.对照组采用鼻胃管营养支持,试验组采用鼻肠管营养支持.比较2组患者临床应用效果,包括并发症发生情况,喂养目标时间、呼吸机使用时间和平均住院日.结果 试验组反流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腹泻及堵管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达到喂养目标时间、呼吸机使用时间及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鼻肠管为ICU患者肠内营养治疗提供了良好的输注通道,有效减少患者行肠内营养治疗期间并发症,缩短呼吸机使用时间和住院时间.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杂志相关文献
  • 综合护理干预在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60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32例和对照组28例.对照组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进食护理、心理护理、咽部障碍功能训练的综合护理.观察干预前及干预2周、1个月和2个月后2组吞咽功能评分情况,并评价护理效果.结果 护理2周后、1个月后、2个月后研究组才藤分级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或P<0.01),研究组护理总有效率为96.87% (31/32),高于对照组的75.00%(21/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

    作者:陈延芳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集束化护理模式对Miles术后结肠造口患者并发症及生活质量影响

    目的 探讨集束化护理对Miles术后结肠造口患者并发症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60例结肠造口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MILES术后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行集束化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集束化护理模式对结肠造口患者进行术后干预,能显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综合护理效果良好.

    作者:黄雪花;黄丽玲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肌肉放松训练在改善鼻咽癌放疗患者负性情绪和睡眠质量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 探讨渐进式肌肉放松训练在改善鼻咽癌放疗患者睡眠质量和负性情绪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62例接受鼻咽癌放射治疗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渐进式肌肉放松训练.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价2组患者干预前后焦虑情绪和睡眠质量改善情况.结果 干预后2组SAS总评分和实验组PSQI评分较干预前显著下降(P<0.05或P<0.01),且实验组SAS和PSQI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渐进式肌肉放松训练可有效缓解鼻咽癌患者焦虑情绪,改善睡眠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蔡霜;杨庆玲;张玲玲;赵慧;梁银婷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非热康普照射在预防血液透析内瘘并发症中的应用

    目的 分析非热康普照射内瘘穿刺部位对动静脉内瘘近期和远期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取经动静脉内瘘规律性血液透析的11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8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毛巾湿热敷,实验组使用非热康普照射内瘘穿刺部位.分析2组在针眼处渗血、针眼愈合、血肿吸收、透析血流量、静脉压、Kt/V值、内瘘血栓形成、内瘘狭窄及内瘘闭塞的差异,评估非热康普照射内瘘穿刺部位对动静脉内瘘近期和远期并发症的影响.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针眼处渗血发生率低(P<0.05)、针眼愈合良好(P<0.01)、血肿吸收快(P<0.05)、透析血流量高(P<0.05)、静脉压低(P<0.01)、Kt/V值更高(P<0.05),内瘘血栓、狭窄及闭塞发生率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非热康普照射内瘘穿刺部位能够降低动静脉内瘘近期和远期并发症风险.

    作者:龚爱萍;高波;朱潇菲;戴欢欢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个性化护理对胃癌患者疾病认知、治疗效能感、睡眠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个性化护理对胃癌患者疾病认知、治疗效能感、睡眠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140例胃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0例,对照组实施胃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开展个性化护理.比较2组护理前、护理后1、2、4、8周疾病认知度评分、疾病治疗效能感评分和阿森斯失眠量表(AIS)评分,以及护理前和护理8周后胃癌患者生活质量调查问卷(QLQ-STO22)评分.结果 2组护理后1、2、4、8周时疾病认识度评分、治疗效能感评分高于护理前,AIS评分低于护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护理后1、2、4、8周时疾病认识度、治疗效能感评分均高于对照组,AI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护理后2组QLQ-STO22各分量表评分均降低(P<0.01),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P<0.01).结论 个性化护理能够显著提高胃癌患者疾病认知度、治疗效能感、睡眠质量及生活质量.

    作者:谷丰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脑瘫儿童康复护理中引导式教育理念护理的应用效果

    目的 探讨引导式教育在脑瘫儿童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脑瘫儿童7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7例.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康复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引导式教育理念实施康复护理,对2组患儿的适应性发育商(DQ)及其临床康复效果进行评估.结果 末次随访时,观察组康复治疗有效率78.3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1.35%(P<0.05).观察组患儿在应人能、应物能、言语能、细动作、粗动作5个方面的DQ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在小儿脑瘫康复护理中应用引导式教育理念,可有效改善患儿生活质量.

    作者:曾敏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全麻术后苏醒期躁动的影响因素及护理要点分析

    目的 分析全麻术后苏醒期躁动的影响因素并探讨其护理要点.方法 选取于本院进行全麻手术的患者95例为研究对象,其中45例苏醒期出现躁动,50例苏醒期未出现躁动,分别设为躁动组和非躁动组.对可能引起苏醒期躁动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年龄、手术类型、术中麻醉方式、术后是否镇痛、导尿管留置时间、血氧饱和度与全麻苏醒期躁动有关(P<0.05或P<0.01);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手术类型、术中麻醉方式、术后是否镇痛、导尿管留置时间、血氧饱和度是引起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危险因素(P<0.01).结论 临床应针对引起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危险因素,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以减少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发生.

    作者:韦喜艳;杨晓芸;陆俊妨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全程优化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的应用体会

    目的 探讨全程优化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实施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全程优化护理,比较2组患者总体抢救效果、相关临床指标与相关临床事件等.结果 实验组总体抢救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分诊评估时间、心电图测定时间、抽血时间与给药时间、急救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院内AMI复发与院内再次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全程优化护理可有效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抢救效果,节省医疗时间,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作者:冯玉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综合性情景模拟演练在护生实习前护理培训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探讨综合性情景模拟训练对护理专业本科生在实习前护理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110名护理本科生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名.观察组行综合性情景模拟训练,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培训.培训结束后,比较2组学生的护理知识理论、护理技能掌握程度,并比较2组学生对于本次护理培训的满意度和认可度.结果 观察组护理理论、护理技能考核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对于护理培训的满意度和认可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护理本科生实习前,接受综合性情景模拟培训,可有效提高其对于护理知识及技能的掌握程度,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郭琼萍;王巍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个体化护理对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治疗依从性和心血管并发症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个体化护理对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治疗依从性及心血管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糖尿病肾病行血液透析治疗患者5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24例和对照组26例.对照组常规护理,实验组实施个体化护理干预.对比2组透析治疗依从性、临床疗效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实验组在控制体质量增加和配合医嘱选择透析方案方面的依从性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干预后2组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且实验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治疗的第7~12个月,实验组低血压、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个体化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提高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的依从性,减少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朱月琴;戴思思;何立群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支气管哮喘患者开展个体化健康教育与心理干预对其负性情绪和躯体症状的影响

    目的 探讨支气管哮喘患者开展个体化健康教育与心理干预对其负性情绪及躯体症状的影响.方法 92例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开展个体化健康教育联合心理干预.观察2组患者干预前1d及干预后第2周末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及躯体症状改善情况.结果 干预后,2组SAS和SDS量表评分均较于干预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躯体症状控制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个体化健康教育与心理干预应用于支气管哮喘患者,能减轻患者心理负担,改善消极情绪,提高躯体症状控制率.

    作者:陆殿霞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延伸性护理服务对痛风患者饮食依从性及疾病认知状态的影响

    目的 探讨延伸性护理服务对痛风患者饮食依从性和疾病认知状态的影响.方法 118例痛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59例.对照组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延伸性护理服务.对比2组6个月后饮食依从性和痛风知识认知状态.结果 饮食依从性方面,研究组在膳食分配合理性、遵医嘱有计划的控制饮食、准确估量食物嘌呤量及遵照食物交换量表有计划的安排饮食方面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疾病认知状态方面,研究组在痛风危险因素、痛风诱发因素、痛风并发症及痛风后的自我护理常识方面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延伸性护理服务有助于痛风患者提高饮食依从性,加强对痛风相关知识掌握度.

    作者:朱彩虹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50例住院患者跌倒的原因分析及对策探讨

    目的 分析住院患者发生跌倒的根本原因,探讨减少跌倒事件发生的对策.方法 对50例跌倒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用根本原因分析法分析原因.结果 50例跌倒患者中原发疾病比例高为恶性肿瘤24.0% (12/50),其次为脑梗死18.0% (9/50)、慢性阻塞性肺疾病10.0% (5/50);主要原因为疾病健康因素64.0%(32/50),其次为健康宣教欠缺56.0%(28/50)、患者及家属陪护意识不强54.0% (27/50);60岁以上患者居多,占68.0%(34/50);跌倒的地点分布发生在病室58.0% (29/50)和厕所22.0%(11/50);跌倒发生的主要时间段为14:00-16:00、06:00-08:00、20:00-22:00,分别占18.0%(9/50)、12.0%(6/50)、12.0%(6/50).结论 减少跌倒事件的发生,应加强护士防跌倒的培训教育工作,合理配置护理人力;注重对患者和家属的宣教落实率,鼓励其主动参与跌倒预防;重视环境安全设施建设,落实预防跌倒措施.

    作者:袁亚娟;承琳;潘勤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护理个案管理模式在乳腺癌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探讨护理个案管理模式在乳腺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接受常规护理的50例乳腺癌术后患者为对照组,接受护理个案管理的50例乳腺癌术后患者为研究组.评价2组自我效能、患肢外展度、生命质量评分差异,同时评价护士对2种护理方式的接受程度.结果 研究组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得分(4.73±0.33)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51±0.41)分(P<0.05).患肢外展度研究组为(60.08±19.94)°,优于对照组的(38.71±17.32)°(P<0.01).癌症治疗功能评估-乳腺癌(FACT-B)量表总分研究组(98.67±11.99)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82±10.91)分(P<0.05).在“优化服务流程”和“降低医疗成本和运营资源”方面,护士对护理个案管理模式接受程度更高(P<0.05或P<0.01).结论 护理个案管理模式能够提升乳腺癌患者自我效能、促进患肢功能康复、改善生命质量,优化服务流程,值得借鉴.

    作者:纪翠红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老年人眩晕症50例护理观察

    目的 总结老年人眩晕症护理干预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50例老年眩晕症患者临床资料.通过积极查找病因,确保环境舒适,针对疾病发展过程、患者心理、饮食、疼痛感受等方面实施护理.结果 患者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减轻,临床有效率为90.0%(45/50).结论 针对老年眩晕症患者,应根据疾病特征和患者心理、饮食等方面开展护理干预.

    作者:蒋素兰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重症胰腺炎患者营养风险筛查与临床结局关系的研究

    目的 调查重症胰腺炎(SAP)患者营养风险状况,分析营养风险与SAP患者临床结局的相关性.方法 对90例SAP患者进行营养风险筛查,依据NRS2002营养筛查分数,将90例SAP患者分为A组(<3分)和B组(≥3分),进行营养支持调查.观察2组住院期间患者不良结局及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2组患者相关实验室指标.结果 90例患者中,59例患者存在营养不良风险,31例患者营养正常.A组的BMI、白蛋白、前白蛋白均显著低于B组(P<0.05),2组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和空腹血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监护时间及住院时间显著长于B组(P<0.05),且A组胰腺周围脓肿、胰瘘发生率显著高于B组(P<0.05).结论 NRS2002在SAP患者营养状况评价中有较好的适用性,临床需要加强营养风险评估.

    作者:张灿;谭静;谢萍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同质化服务在机械通气患者气道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同质化护理服务在机械通气患者气道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机械通气患者23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入组时间顺序分为对照组112例和实验组118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实验组施同质化护理.比较2组机械通气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实验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非计划性拔管率、人机对抗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同质化服务的实施能保证同种疾病患者在不同护理单元,享受到同质的护理服务,减少相关并发症.

    作者:穆清华;付静;张永萍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39例护理不良事件原因分析与对策

    目的 分析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原因,探讨相应干预对策.方法 收集2012年1月-2014年12月上报的护理不良事件39例的相关资料,采用鱼骨图分析法对事件发生的种类、时间、不同科室分布规律及人员结构状况进行分析,并提出针对性的防范措施.结果 白班中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比例高,占59.0%;护士中发生比例高,占51.3%,而在主管护师和实习护士中发生比例低;综合传染科发生比例高,占25.6%.按不良事件发生因素分类,发生率较高的因素包括患者因素(20.5%)、培训不到位(17.9%)、评估不足(15.4%)和违规操作(12.8%);按类型分类,职业暴露发生多(46.2%),其次为患者安全管理类(25.6%)和跌倒/坠床(20.5%).结论 制定规范的护理管理制度和流程,增强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和识别能力,科学合理地配置人员结构,强化知识和技能培训,加强安全管理与质量监控,能有效预防临床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作者:肖巧玲;周明芬;翁秀凤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慢性肾脏病合并亚临床甲减患者营养状况及护理干预探讨

    目的 分析慢性肾脏病合并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低症(亚临床甲减)患者营养状况,并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改善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46例慢性肾脏病合并亚临床甲减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估患者营养状况.对症治疗基础上给予营养支持、心理护理等综合护理干预,观察护理干预前后营养不良改善情况.结果 干预后,患者血红蛋白(Hb)、血浆白蛋白(Alb)水平和左右手握力较干预前上升,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较干预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慢性肾脏病合并亚临床甲减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营养及代谢问题,综合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患者营养状况.

    作者:朱红霞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1例心肺复苏后并发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的急救护理

    心跳呼吸骤停为急诊患者紧急的病症之一,该症状起病急,易导致患者死亡,故必须采取及时有效的抢救措施[1].研究[2]显示,对心跳呼吸骤停患者短时间内实施有效的复苏措施可挽救患者的生命.心源性猝死2 min内及时的复苏和除颤可使半数以上的心脏骤停患者获得心肺复苏.Ⅲ度房室传导阻滞(AVB)又称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完全性AVB时,所有心脏冲动都不能从心房通过房室结区到达心室,心房与心室各自独立活动,彼此无关,心室率慢于心房率.Ⅲ度

    作者:周丽娟;黄华 刊期: 2016年第04期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杂志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杂志

主管:上海交通大学

主办:上海交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