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云;马芳琴;唐丽娜;谢路燕;纪倩;陈楚
垂体瘤为良性肿瘤,占颅内肿瘤的10%~15%,肿瘤大径达4 cm或以上者称之为巨大型垂体瘤,按此标准,在需行手术治疗的垂体瘤中,巨大型约占5%.由于巨大型垂体瘤显著向鞍上、鞍旁生长,可严重推挤压迫视神经和鞍上血管,并常侵入海绵窦内,手术全部切除困难且并发症率高[1].垂体瘤卒中(PA)是垂体腺瘤由于梗塞或出血所引起的一组综合症[2].临床上PA多发生于较大腺瘤,微腺瘤罕见[3].2014年3月扬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了1例复发巨大垂体瘤卒中的患者,经过手术和精心护理,患者治愈出院,现报告如下.
作者:房会娥;陈香凤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自发性气胸行手术治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自发性气胸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30例.2组均接受手术治疗,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组结合临床护理路径开展护理干预.对比2组焦虑、抑郁情绪改善情况,以及并发症和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 实施护理于预后,干预组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1),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干预组并发症发生率6.6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6.67% (P <0.05).护理满意度干预组为96.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6.67%(P<0.01).结论 针对自发性气胸行手术治疗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作,能有效改善患者负性情绪,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阚小季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对输液室静滴药物的心肌梗死(AMI)患者给予疼痛护理的效果.方法 选取76例AMI患者,治疗静滴药物均为1,6-二磷酸果糖1,6-FDP.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用药说明、体征观察等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多途径疼痛护理.比较2组护理对患者疼痛的影响及不良症状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静滴后疼痛分级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症状发生率为7.89%,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6.32% (P <0.05).结论 多途径疼痛护理干预能有效减轻输液室AMI患者静滴药物的疼痛感,减少不良症状的发生.
作者:黄态斐;杨君;冯婷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优化急诊护理路径对脑卒中患者临床结局及舒适度的影响.方法 将急诊科收治的64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患者按传统急诊护理路径救治,观察组患者采用经优化的急诊护理路径进行救治.观察2组患者临床结局并记录2组护理后生理、心理、社会文化及环境的舒适度评分.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生理、心理、社会文化及环境的舒适度评分(2.56±7.17)、(73.54±6.62)、(75.69±5.43)、(85.47±5.42)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相较对照组,观察组接诊至确诊时间、确诊至治疗时间短,48 h内病死率、总病死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优化急诊护理路径对改善脑卒中患者临床结局、降低病死率、提高患者舒适度均有积极影响,值得临床重视.
作者:李苏静;支勇权;来锦云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联合心理护理对产妇母乳喂养率及认知的影响.方法 506例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3例.对照组常规方法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健康教育联合心理护理,比较2组分娩后24h、48 h母乳喂养率,并评估2组母乳喂养认知情况.结果 观察组分娩后24h、48 h母乳喂养率分别为49.8%和74.3%,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5.2%和50.6% (P <0.05).观察组产妇知识掌握、喂养技巧、自我护理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与常规护理方法相比,针对产妇实施健康教育联合心理护理能提高母乳喂养率及认知,值得借鉴.
作者:李长萍;李春节;马文敏;周立明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集束化管理对注射低分子肝素患者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 将81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行常规腹部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干预组在集束化方案指导下进行注射.结果 2组患者皮下出血、疼痛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硬结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使用集束化策略进行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能有效改善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张云;马芳琴;唐丽娜;谢路燕;纪倩;陈楚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分析CT增强扫描造影剂外渗的原因,探讨对应护理干预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5年12月接受CT增强检查的17 19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发生造影剂外渗的原因,总结预防造影剂外渗的护理措施.结果 17 198例患者中18例(0.10%)发生造影剂外渗.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年龄(<10岁或≥60岁)、合并肿瘤、穿刺血管部位(前臂小静脉、手背静脉)、注射速度快(3~4 mL/s)及注射渗透压高(>500 mOsm/kgH2O)是引发造影剂外渗的原因(P<0.05).结论 CT增强扫描发生造影剂外渗受到多种因素影响.重视医学健康教育、提高穿刺与注射技术、合理选择穿刺静脉、科学使用高压注射器,是降低造影剂外渗的有效护理措施.
作者:梁俊丽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全程护理干预对改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治疗依从性的效果.方法 172例OSAHS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各86例,均接受CPAP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实施全程护理干预.比较2组治疗依从性和护理满意度,以及干预前后嗜睡程度和睡眠参数改善情况.结果 实验组每日、每周CPAP使用时间均显著长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依从性好者45例(52.3%),对照组为23例(2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6个月后,实验组Epworth嗜睡量表(ESS)评分和嗜睡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夜间低动脉血氧饱和度<90%的氧减时间比与治疗前相比显著降低,低血氧饱和度显著升高(P<0.05),且实验组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满意度为81.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9.8%(P<0.05).结论 全程护理干预能够提高OSAHS患者接受CPAP治疗的依从性,改善患者睡眠质量,值得借鉴.
作者:刘慧丽;王燕;张文辉;谢艳;胡晨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集束化护理在腹膜透析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34例腹膜透析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17例.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集束化护理.比较2组干预前和干预后6个月时生存质量评分,并统计2组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发生率.结果 干预后2组的躯体功能、情绪功能、社会功能、总生存质量方面评分均显著高于干预前(P<0.05或P<0.01),且观察组干预后上述指标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随访过程中,观察组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发生率为1/87.75月,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54.00月(P<0.05).结论 腹膜透析患者运用集束化护理,能够有效降低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感染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洪丽萍;胡向荣;王雅琳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系统性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7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急性心肌梗死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系统性护理,观察2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及心绞痛发生情况.结果 2组护理后SDS、SAS评分均显著低于护理前(P<0.01),且观察组护理后SDS、S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护理后(P<0.01),观察组心绞痛发生率为8.3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0.56% (P <0.05).结论 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系统性护理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负面情绪,降低心绞痛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治疗的依从性.
作者:郭钰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在加减八珍汤联合放疗治疗的宫颈癌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90例宫颈癌患者均给予加减八珍汤联合放疗治疗,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和综合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护理前后SAS和SDS评分、生活质量各维度得分及总分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护理后SAS和SDS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生活质量各维度得分及总分均显著提高(P<0.05),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显著提升(P<0.05).结论 加减八珍汤联合放疗治疗期间,护理干预能够改善宫颈癌患者的负面情绪,提升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
作者:陈艳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新型“360”健康教育模式在新生儿巨结肠保守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1月—12月巨结肠保守治疗患儿43例为观察组,均接受“360”健康教育.另选取2013年1月—12月巨结肠保守治疗患儿41例为对照组,均接受常规健康教育.对比2组患儿家属预手术期家庭护理能力、患儿术前一般情况及术前小肠结肠炎的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儿家属预手术期家庭护理能力(91.22±1.93)分,高于对照组的(76.83±2.3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儿术前年龄、体质量、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转移酶(AST)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营养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术前小肠结肠炎的发生率为2.3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9.51%(P <0.05).结论“360”健康教育模式由医、护、患三方共同参与,有效提升新生儿巨结肠保守治疗患儿家属的家庭护理能力,为患儿术前准备奠定良好的基础.
作者:邵丽;张爱玲;张伟;李莉;马艳玲;霍春梅;张林娜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糖尿病护理管理中全程健康教育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 90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管理模式,观察组采用全程健康教育模式.比较2组护理效果、健康知识掌握优良率、自我约束优良率、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护理优良率、健康知识掌握优良率、自我约束优良率、满意度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糖尿病护理管理中,应用全程健康教育模式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自我约束力,提高患者的认可度.
作者:黄敏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探究脑外伤致急性呼吸衰竭的急救与护理方式.方法 选择84例脑外伤致急性呼吸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实施系统化护理措施.结果 80例患者总护理有效率为95.24%,4例患者因病情恶化死亡.本次救助效果显著,经护理后,患者的呼吸能力得到显著改善,绝大部分家属与患者满意,未发生和护理相关的并发症.结论 对脑外伤致急性呼吸衰竭患者实施系统化急救护理措施,可全面提升护理有效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谭姝;郑红云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分析认知、情绪和行为护理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取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74例.随机分为2组.常规组行常规护理,实验组开展认知、情绪和行为护理干预.分析2组护理效果.结果 实验组护理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下降程度优于常规组(P<0.05),且实验组简明健康调查问卷(SF-36)各项评分、总满意度均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 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开展认知、情绪和行为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马晓燕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对使用自行研制的直视插入连续灌流式尿道膀胱镜治疗膀胱癌患者的疼痛护理效果进行总结.方法 选取60例膀胱癌患者,按照膀胱镜使用不同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自行研制的直视插入连续灌流式尿道膀胱镜,给予术中和术后舒适护理,对照组使用常规膀胱镜,给予常规护理.2组均在硬脊膜外连续麻醉下行膀胱癌汽化手术,比较2组患者术后疼痛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治疗组患者疼痛积分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直视插入连续灌流式尿道膀胱镜膀胱癌患者手术中,具有手术创伤小、疼痛感轻、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痊愈快等优点.
作者:卓冬砚 刊期: 2016年第03期
高血糖高渗综合征是临床上少见的糖尿病急性代谢紊乱的严重并发症之一,病死率达50%[1],其临床特点为高血糖、高血钠、高血浆渗透压、严重脱水伴不同程度神经精神表现等,及时抢救至关重要,抢救成功与否的关键在于能否平稳降低血浆渗透压、血糖[2].本科室2016年1月成功救治1例高血糖高渗综合征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现将护理过程报告如下.
作者:陆海林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患者术后化疗期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本院行化疗治疗的乳腺癌术后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化疗期间,对照组按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化疗期生活质量、不良反应及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 观察组生存质量测定量表(QOL-100)各维度评分、护理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胃肠道反应、疼痛、疲倦乏力、失眠、呼吸困难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乳腺癌患者术后化疗期生活质量,降低化疗不良反应发生率.
作者:朱凌云;严荺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非营养性吸吮对早产儿吞咽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 选取90例生后24 h生命体征平稳且奶量小于10 mL的早产儿,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5例.试验组进行微量喂养配合非营养性吸吮,对照组仅进行微量喂养,观察并记录2组治疗前后的临床效果.结果 2组在喂养耐受时间、恢复出生体质量时间有显著差异(P<0.05);2组在反流次数及胃残留次数方面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非营养性吸吮能有效改善早产儿吞咽功能障碍,缩短病程且减少喂养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朱莉;顾惠英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循证护理对急诊科实习护士业务技能及实习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急诊科实习护士70名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报到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名.观察组实施循证护理模式带教,对照组实施传统模式带教,观察2组护士带教前后业务技能和实习质量的变化情况.结果 实习后,观察组实习护士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评分分别为(92.24±4.12)分和(87.96 +5.32)分,显著高于实习前和对照组实习后(P<0.05).观察组实习优良率为88.5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8.57% (P <0.05).结论 循证护理对提高急诊科实习护士专业护理技能和实习质量效果显著.
作者:孙文娟;夏瑜青;王莉 刊期: 2016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