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护理干预对老年肺心病患者睡眠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武清香

关键词:护理干预, 心理护理, 肺心病, 睡眠质量, 生活质量
摘要:目的 探究护理干预对老年肺心病患者睡眠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情况.方法 将80例老年肺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干预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以及症状护理等综合护理干预,比较护理干预后2组患者的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情况.结果 经过不同的护理干预后,干预组患者的睡眠质量以及生活质量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老年肺心病患者心理护理等综合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提高生活质量,对老年患者的健康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杂志相关文献
  • 术后分期护理对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

    目的 探讨术后分期护理对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 选取105例股骨颈骨折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2组患者均接受常规的术后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之上进行分期护理,观察2组患者术后6个月髋关节功能恢复及日常生活能力(ADL)的变化.结果 经治疗,2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及ADL评分均得到提升,而观察组患者的上升值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后分期护理对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作用明显,能显著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作者:康晓萍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延续性护理对乳腺癌患者术后癌性疲乏及生存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延续性护理对乳腺癌患者术后癌性疲乏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乳腺癌患者60例,随机分为常规组与干预组各30例.常规组行一般护理,干预组行延续性护理.采用Piper疲乏量表及自制生存质量测评表评价患者疗效.结果 治疗2个月后,干预组癌性疲乏评分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干预组患者独立生活能力、社会融入度、家庭融入感等指标评分均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常规组患者满意度为70%,显著低于干预组93.3% (P <0.05).结论 延续性护理能显著改善乳腺癌患者的术后癌性疲乏及生存质量.

    作者:古凌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辨证施护在社区老年功能性便秘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辨证施护在社区老年功能性便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60例老年功能性便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辨证施护,6个月后对比2组临床疗效.结果 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70.0% (21/30),观察组为93.3% (28/30),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社区老年功能性便秘患者中采用辨证施护能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张幽雯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围术期麻醉护理的流程再造应用研究

    目的 探究探究流程再造在麻醉护理的相关效果和应用情况.方法 选择本院就诊的择期手术患者58例,依照是否实施麻醉护理流程再造,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和麻醉师术后满意情况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实施麻醉护理后,对照组术后患者满意率为82.76%,麻醉师满意率为79.31%;观察组术后患者满意率为96.55%,麻醉师满意率为1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总不良反应率为17.24%,观察组患者总不良反应率为3.4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围术期患者实施麻醉护理流程再造,可提升患者手术质量,对疾病转归具有临床意义,值得进一步推广.

    作者:唐秀玉;刘金碧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品管圈活动对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

    目的 探讨品管圈活动对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调查活动前6个月的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情况;开展头脑风暴,分析患者服药依从性低的原因,拟定对策,运用PDCA循环程序,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分析比较开展品管圈活动前后患者服药依从性及护理效果满意度情况.结果 品管圈活动后,患者服药依从性差发生率为3.51%,显著低于活动前的9.32%;患者对护理效果的满意度为95.27%,显著高于活动前的80.4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目标达成率为129.98%,进步率为62.34%.结论 实施品管圈活动有利于提高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和满意度.

    作者:闫玲;常丽;周丽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放松训练联合目标性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焦虑情绪及运动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放松训练联合目标性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焦虑情绪及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12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成2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及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联合放松训练及目标性康复训练,比较2组患者护理前后抑郁、焦虑情绪及运动功能与日常生活能力.结果 2组患者干预后FMA评分及ADL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上升,且观察组上升更为明显(P<0.01);观察组患者干预后SAS评分及SDS评分较干预前显著下降(P<0.01).结论 放松训练联合目标性康复训练可有效缓解脑卒中患者的抑郁、焦虑情绪,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李晨茜;杨蓓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局部枸橼酸抗凝在酒精中毒致挤压综合征患者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中的应用及护理

    目的 探讨局部枸橼酸抗凝技术在酒精中毒致挤压综合征患者连续性血液净化(CBP)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相关护理措施.方法 5例酒精中毒致挤压综合征患者接受局部枸橼酸抗凝CBP治疗及护理,观察患者转归及治疗前后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血清磷酸激酶同工酶(CPK)、尿肌红蛋白(Mb)、血K+和尿量的变化情况.结果 5例患者肾功能恢复正常,治愈出院.患者治疗后BUN、Scr、CPK、Mb、血K+水平较治疗前降低,尿量较治疗前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局部枸橼酸抗凝技术对改善酒精中毒致挤压综合征患者的治疗安全有效.

    作者:张海燕;牛冬花;柳臣霞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针对性护理干预对胃癌化疗患者焦虑的影响

    目的 探讨针对性护理干预对胃癌化疗后焦虑的影响.方法 82例胃癌化疗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实施常规护理和针对性护理,对比2组患者护理后焦虑情绪的改善情况.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SDS和HAMA评分显著降低(P<0.05),对照组SDS评分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SDS和HAMA评分较对照组下降更为显著(P<0.05).结论 对胃癌化疗患者行针对性护理干预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焦虑情绪.

    作者:侯旭荣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循证护理对老年脑血管患者生活质量及血管性痴呆的预防作用

    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对老年脑血管患者生活质量及血管性痴呆的预防作用.方法 随机选取本院就诊的100名老年脑血管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基础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实施循证护理措施,比较2组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2年后患者血管性痴呆的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2年后轻、中度以及重度血管性痴呆发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死亡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老年脑血管患者实施循证护理方式可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血管性痴呆的发生率和死亡率.

    作者:张英;刘帆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护理风险评估及预防在心血管内科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护理风险评估及预防在心血管内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护理风险评估实施后62例心血管疾病患者(研究组)和实施前患者40例(对照组).比较2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研究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3.2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7.50% (P <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为96.7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50% (P <0.05).结论 实施护理风险评估及预防可以明显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梁艳;王玮玮;袁珍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隔姜灸加耳穴按压治疗护生原发性痛经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隔姜灸加耳穴按压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的方法,采用隔姜艾灸气海、关元、三阴交、子宫四穴,配合耳穴按压内生殖器、内分泌、皮质下3个穴位.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观察治疗前后疼痛程度的改变.结果 隔姜灸加耳穴按压能明显缓解疼痛程度.结论 隔姜灸加耳穴按压治疗护生原发性痛经效果良好.

    作者:龚媛媛;张玉贤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性护理干预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在预防下肢骨折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DVT)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80例下肢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0例.对照组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危险因素预防和功能锻炼护理干预.比较2组术后DVT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 实验组术后DVT发生率为10.0% (4/4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2.5%(9/40)(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满意度分别为95.0% (38/40)和85.0% (34/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下肢骨折患者开展心理护理、危险因素预防和功能锻炼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DVT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孙慧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母婴同室产妇产后护理中健康教育的应用价值评述

    目的 探析健康教育在母婴同室产妇产后护理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900例产妇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一般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健康教育,对2组护理满意度、新生儿护理知识及母乳喂养知识掌握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观察组较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显著较高(P<0.05);2组在新生儿护理知识和母乳喂养知识掌握情况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上将健康教育运用在母婴同室产妇产后护理中,可以提高产妇新生儿护理、母乳喂养以及产褥期保健知识水平,增强护理满意度,改善护患关系.

    作者:周佳怡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耳穴埋籽联合穴位贴敷减轻急性阑尾炎术后腹胀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耳穴埋籽联合穴位贴敷减轻急性阑尾炎患者术后腹胀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予常规术后腹胀护理及指导,观察组予耳穴埋籽联合穴位贴敷进行护理干预.结果 观察组术后肠蠕动恢复和肛门排气时间显著早于对照组(P<0.05).结论 耳穴埋籽联合穴位贴敷能显著减轻急性阑尾炎术后腹胀程度.

    作者:周小兰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手术访视及其健康教育现状分析

    目的 分析中国术前术后访视及其健康教育的现状.方法 应用文献计量学方法收集、整理2011-2015年395篇术前术后访视相关文献,归纳文献类型、分析访视侧重层面及实施健康教育的程度.结果 中国术前术后访视文献主要分为应用类、体会类、综述类和调查类4大类,侧重于访视的模式、制度、方法和内容4个层面,具体表现在访视模式种类不均衡,访视制度缺乏理论支持,访视方法过于固定,访视内容拘于形式且显现健康教育的脆弱性.结论 临床需丰富访视模式,以相关理论为基础,深化健康教育内容,增强术前术后访视的实效性,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苏丽;李丹琳;裴霄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护理配合在手术室护理服务提升中的作用

    目的 探讨护理配合对提升手术室护理服务质量的效果.方法 将本院收治的手术治疗患者110例,随机分为2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予以手术室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加强系统化手术室护理配合,比较2组患者手术室护理效果.结果 护理干预后,观察组在患者护理有效率和护理满意度评分上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加强手术室护理配合可以有效改善手术室护理服务水平,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手术效果.

    作者:俞广苹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延伸护理对鼻咽癌放疗患者自我管理效能感的影响

    目的 探讨延伸护理对鼻咽癌放疗患者自我管理效能感的影响.方法 76例鼻咽癌放疗患者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患者给予延伸护理,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比较2组患者护理前后的自我管理效能感.结果 护理后,研究组患者SUPPH量表中各评价维度的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 对鼻咽癌放疗患者实施延伸护理,可有效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效能感.

    作者:顾月;刘延锦;马艳丽;段兰兰;崔鹤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的手术配合体会

    目的 总结探讨经腹膜外途径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的手术护理配合及体会.方法 通过回顾性分析本院16例患者临床护理资料,总结和优化患者术前访视、各项物品的准备、同时加强术中巡回护士及时提供手术用品,掌握手术配合要点,熟悉手术仪器的性能和使用方法.结果 16例患者手术顺利,术后恢复好,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术前精心准备、术中密切配合,手术护士做好各个环节的密切配合,是手术顺利开展的必要条件.

    作者:赵瑞如;丁宁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电动吸引装置在洗胃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 评价电动吸引装置在洗胃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行洗胃抢救的急诊口服中毒患者6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对照1组和对照2组,各20例.对照1组采用电动洗胃机洗胃,对照2组采用注射器洗胃,研究组采用电动吸引装置洗胃.观察3组清除食物残渣有效率、清除毒物有效率、洗胃总时间、并发症及不良反应.结果 研究组与对照1组清除食物残渣有效率、清除毒物有效率及洗胃总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与对照1组清除食物残渣有效率、清除毒物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2组(P<0.05);研究组与对照1组洗胃总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2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1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电动吸引装置洗胃可取得与洗胃机相同的洗胃效果.

    作者:孙欣;黎东眉;莫永良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PICC导管在骨科重症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

    目的 探讨骨科重症患者PICC导管的应用和护理.方法 39例重症患者随机分为PICC组和留置针组.比较2组患者静脉炎、渗出、静脉器材花费情况.结果 PICC组静脉炎发生率为0%,显著低于留置针组的100%(P<0.05);PICC组渗出发生率为0%,显著低于留置针组的53%(P<0.05);PICC组日花费为(15±2.2)元,显著少于留置针组的(35±2.9)元(P<0.05).结论 骨科重症患者应用PICC可减少静脉炎、渗出的发生,降低治疗费用.

    作者:孙大千;孙莹;阙纤沛 刊期: 2016年第01期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杂志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杂志

主管:上海交通大学

主办:上海交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