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炜炜;陆晔
目的 探讨强化防导管滑脱护理干预在颅脑外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2月—2016年2月行常规护理干预的颅脑外伤患者62例作为对照组,2016年3月—2017年3月行强化防导管滑脱护理干预的颅脑外伤患者62例作为观察组.对比2组导管意外滑脱情况和患者舒适度.结果 观察组导管意外滑脱率低于对照组(P<0.05),患者舒适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强化颅脑外伤患者防脱管护理干预,可降低导管意外滑脱率,提高患者护理舒适度.
作者:凌素月;尚艳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医护合作模式在前庭功能障碍患者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90例前庭功能障碍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护理模式,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医护合作模式,根据患者病情、情绪障碍等情况对患者及家属进行综合康复护理指导.比较2组干预后第2、6周眩晕残障量表(DHI)和UCLA眩晕患者问卷自评表(UCLA-DQ)评分.结果 干预后2、6周2组DHI评分均下降,干预组DH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干预后2、6周,2组UCLA评分均降低,干预组UCLA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在医护合作模式下开展综合康复护理有利于促进患者康复前庭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杨捷;郑智英;于文永;王斌全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延续性护理在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50例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在无创呼吸机辅助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常规出院指导,观察组实施延续性护理.比较2组患者干预前后的血气分析PaCO2值、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评估测试评分(CAT)、再入院情况.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患者PaCO2值改善幅度优于对照组(P<0.05),CAT评分增高幅度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再人院率4.0% (1/25),低于对照组16.0% (4/2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无创呼吸机治疗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实施延续性护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稳定患者的PaCO2水平,延缓疾病的进程.
作者:程艳 刊期: 2017年第10期
乳腺癌疾病对女性的生命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影响.腺癌专科护士的培养对于提高乳腺癌患者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意义重大.本文阐述了乳腺癌专科护士的职能和作用,并总结国内外乳腺癌专科护士培养模式,旨在为优化乳腺癌疾病专科护理培养,提高乳腺癌疾病护理质量提供依据.
作者:颜其临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中医综合护理对血液透析患者并发症及生活质量的干预效果.方法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12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血液透析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针对性中医特色护理.观察2组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干预3、6个月时采用简明健康状况调查表(SF-36)评分.结果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7% (4/60),低于对照组的16.7% (10/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3、6个月时观察组SF-36量表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中医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预防维持性血液透析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蔡幸欣 刊期: 2017年第10期
乳腺癌是危害女性生命健康的主要恶性肿瘤之一,手术治疗是乳腺癌根本的治疗方法.术后患者常面临手臂疼痛、水肿、功能障碍等问题,严重影响生存质量.本文通过回顾乳腺癌术后患者功能锻炼依从性的现状,总结了影响乳腺癌患者功能锻炼依从性的相关因素,包括有年龄、经济状况、文化程度、社会支持、健康信念等,为提高乳腺癌患者康复依从性的有效建议提供理论支撑,协助患者拥有健康的信念、积极的生活态度,争取家庭和社会的支持.
作者:陈少如;张红梅;梁丹丹;孙玉生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后颅凹肿瘤患者易发生吞咽困难、呛咳、呼吸循环功能障碍等严重并发症,且手术治疗后仍可引起上述症状,影响患者康复.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1例大型听神经瘤切除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康复护理措施.本例患者术后出现一定成的吞咽障碍和恶心呕吐症状,通过对患者吞咽功能及恶心呕吐程度的科学评估,进而采取针对性康复护理和中医药膳调护,患者的吞咽功能恢复正常且能有效进食.
作者:倪益益;陆巍;刘雪喻;朱竺枝;季娟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电视辅助胸腔镜下(VATS)肺手术术后两种引流装置胸腔引流的效果.方法 选取胸外科VATS肺手术的患者116例,根据术中放置胸腔引流装置不同分为2组,观察组56例,术中放置细软管接负压球引流,对照组60例,术中放置26 F胸管接水封瓶引流.观察2组患者术后1d疼痛评分,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术后咳嗽有效性及舒适度.结果 观察组术后1d疼痛评分及初次下床活动的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咳嗽的有效性满意程度及舒适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VATS肺手术后使用细软管接负压球引流,可减轻患者疼痛,缩短初次下床活动时间,提高患者咳嗽的有效性及舒适度,促进快速康复.
作者:徐萍;沈洪;徐颖璐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中药结肠透析治疗早中期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疗效,总结相关护理措施.方法 60例早中期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2组均给予慢性肾衰竭综合治疗及常规护理,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中药结肠透析.观察血肌酐(Scr)、尿素氮(BUN)、血尿酸(UA)等指标.结果 治疗后2组患者Scr、BUN、UA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或P<0.01),且治疗组上述指标改善幅度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中药结肠透析治疗早中期慢性肾功能衰竭疗效确切,延缓慢性肾功能衰竭的进程.
作者:王红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应用案例追踪式教学模式对护理本科实习生进行临床教学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7月—2015年10月在本院实习的护理本科生45名设为对照组,2015年10月—2016年12月实习的本科护生38名设为观察组.对照组实施传统的临床教学方法,观察组在传统带教模式的基础上采用案例追踪式教学模式.观察2组护生对护理专业热爱程度、护生对临床教学满意度及护生临床综合能力.结果 2组护生在实习末对专业热爱程度均高于实习前,且观察组护生专业热爱度高于对照组(P<0.05).实习末,观察组护生对临床教学满意度评价及护生临床综合能力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实施案例追踪式教学模式能有效激发本科护生的专业热情,提升其学习主动性,培养和发展临床评判思维,全面提升学生的临床综合能力.
作者:吴蓓蓓;张文杰 刊期: 2017年第10期
择期手术患儿术前要求禁食、禁饮,以预防术中反流误吸,以及术中、术后因呕吐物误吸导致窒息的发生.但在实际工作中,如禁饮食时间较长,易造成患儿脱水及低血糖,患儿难以耐受,也不利于其术后恢复.本研究初步探讨了婴幼儿术前禁食禁饮时间过长的原因,并对缩短术前禁食禁饮时间可行性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
作者:刘永艳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调查呼吸科监护室护理人员的职业倦怠现状.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5月医院呼吸科监护室的20例护理人员,采取问卷调查研究法,对其一般人口社会学资料和职业倦怠状态进行调查.结果 20例呼吸科监护室护理人员情绪耗竭平均得分为(4.27±1.53)分,人格分离平均得分为(4.56±1.82)分,个人成就感平均得分为(3.59±1.12)分.年龄越大、护龄越高、在监护室工作年限越长的护理人员职业倦怠越严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呼吸科监护室的护理人员工作繁重,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职业倦怠感,尤其在年龄越大、护龄越高、在监护室工作年限越长的护理人员中更为严重,医院的管理者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和关注.
作者:冯梦霞;黄勤凤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中医护理适宜技术在老年患者中的应用与实践效果.方法 采用医护合作模式,积极开展中医辨证施护,主动运用耳穴埋籽、穴位按摩、艾灸等中医护理适宜技术解决老年患者常见的健康问题.结果 运用中医护理技术可有效缓解和治疗老年患者的失眠、眩晕、便秘等慢性病症,随着科室中医护理技术实施次数的增加,患者的治愈率得到提升,科室护士的辨证施护能力也得到提高(P<0.01).结论 将中医护理适宜技术应用于老年患者护理工作中效果明显,有利于中医特色护理服务的推广.
作者:周和玲;范卉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疼痛教育对结肠癌术后患者疼痛控制的影响.方法 70例行择期手术的结肠癌患者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疼痛教育.比较2组患者对结肠癌术后疼痛相关知识掌握情况,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术后2组疼痛程度进行评分.结果 研究组疼痛控制知识掌握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第2-4天的VAS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疼痛教育能有效提高结肠癌患者疼痛控制知识掌握程度,降低术后疼痛感.
作者:林霞;臧立娜;陶芳梅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患者的真实心理体验,针对个体差异分析认知行为方式,为人性化心理干预和心理教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本次研究是以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研究方法作为指导,选取10例气管插管全麻手术患者,将访谈的语音整理成文字,再根据文字进行整理、分析,总结出个体中的共性,归纳出共有的主题.结果 质性访谈的结果显示患者的主要体验在5个方面:焦虑与恐惧、咽喉异物感、恶心呕吐、疼痛、嗜睡.结论 针对本研究所体现的患者体检,护理工作者需进一步完善访视体制,提升沟通能力,充分评估患者,合理选择导管,提高知识储备,正确使用药物,同时丰富心理干预机制.
作者:王玉华;冷东川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总结凶险型前置胎盘剖宫产手术中开展介入治疗的效果和护理风险管理措施.方法 20例凶险型前置胎盘患者剖宫产术前先行双侧髂内动脉球囊置入阻断,必要时给予子宫动脉栓塞手术,再给予剖宫产.同时围手术期间开展护理风险管理.结果 20例患者双侧髂内动脉球囊置入阻断成功,7例患者球囊摘除后行子宫动脉栓塞术,患者术后恢复良好.1例早产儿出现轻度新生儿窒息,其余新生儿Apgar评分正常.结论 凶险型前置胎盘剖宫产术前髂内动脉球囊置入阻断和选择性行子宫动脉栓塞手术的止血效果好,同时加强护理风险管理对降低并发症、确保母婴安全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季菊红;朱玲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自我效能、社会支持及应对方式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心理弹性的影响.方法 对76例行PCI术的AMI患者进行自我效能、社会支持及应对方式方面的护理干预,分别于干预前后评估自我效能评分、社会支持评分、应对方式与心理弹性评分.结果 干预后,患者在面对维度的得分明显高于干预前(P<0.05),在回避、屈服维度的得分明显低于干预前(P<0.05);干预后,患者自我效能、社会支持及心理弹性评分均明显高于干预前(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心理弹性得分与自我效能、社会支持及应对方式中的面对应对呈明显正相关(P<0.05),与应对方式中的回避应对、屈服应对呈明显负相关(P<0.05).结论 PCI术后AMI患者心理弹性较差,个体的自我效能、社会支持及应对方式是影响心理弹性的重要因素.
作者:吴建梅;缪小宇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热心接、耐心讲、细心观、诚心帮、温心送、爱心访”(以下简称“”六心”)护理品牌模式对肿瘤放疗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比较住院治疗和住家治疗的患者生活质量的区别.方法 对应用“六心”护理品牌模式的肿瘤放疗住院治疗患者(n=80)和住家治疗患者(n=80)分别进行问卷调查,观察内容包括日常生活功能、生理功能、心理状态、症状、社会活动功能、健康的自我评价.结果 住家治疗患者《肿瘤患者生活质量调查表》评价优于住院治疗患者(P<0.05).住家治疗患者日常生活功能、生理功能及心理状态维度的评分均高于住院治疗(P<0.05).结论 肿瘤放疗住家治疗患者相较于住院治疗患者生活质量更高,在对住院治疗的肿瘤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应更注重对“六心”护理品牌模式的应用和推广.
作者:李小峰;陈晓娟;贺会清;吴煦东;马泽洪;赵菁;徐文;王华 刊期: 2017年第10期
创伤外科患者的伤病多由突发性的事故引起,需要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和护理.医院需要全面提高创伤外科护理工作,以适应现代化医患关系的需求.人性化护理是以“患者为中心”的现代护理模式,本研究通过回顾人性化护理在创伤外科的应用现状,浅析可能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旨在提高人性化护理理念在创伤外科中的应用效果,转变服务观念、优化服务模式和质量.
作者:唐满钰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专科护理在减少CT增强扫描时对比剂渗漏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一2016年12月发生对比剂渗漏的1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护理措施和处理结果.结果 16例患者经对症处理24 h后均未发生不良并发症.结论 专科护理在对比剂渗漏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严格按照对比剂注射指南执行静脉注射可有效减少对比剂渗漏的发生率.
作者:王芬;杨来华;刘建岭;陶腊娣 刊期: 2017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