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循证护理在预防和控制消化道内镜检查感染中的作用

邓芝禾;张儿花;梁云芳

关键词:消化道, 内镜检查, 循证护理, 感染控制
摘要:目的 分析循证护理在预防和控制消化道内镜检查感染中的干预作用.方法 按入院顺序将560例接受消化道内镜检查的患者随机分为循证护理组和对照组,各280例.检查期间,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循证护理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循证护理干预.对比2组行消化道内镜检查并发感染状况,评估患者痛苦程度、不良反应状况及患者满意程度.结果 循证护理组感染率5.71%(16/280),低于对照组的11.07%(31/2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循证护理组患者痛苦程度评分和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对护理效果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消化道内镜检查患者实施循证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感染风险,对减少患者痛苦和不良反应具有积极意义.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杂志相关文献
  • 认知行为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认知行为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治疗依从性、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86例COPD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开展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引入认知行为干预.比较2组治疗依从性、肺功能指标改善情况和生活质量.结果 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第1秒的用力呼气容积(FEV1)、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及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的比值(FEV1/FVC%)均升高,且研究组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干预后,2组SGRQ问卷的呼吸症状、活动能力、疾病影响及总分均降低,且研究组各维度评分及总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认知行为干预有效提高COPD患者治疗依从性,改善其生活质量.

    作者:阙利洁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割腕自杀未遂患者的安全护理措施探讨

    自杀已经成为严重危害人们身心健康、影响家庭和社会安定的重大问题.针对割腕自杀未遂患者的安全护理问题已经越来越受到重视.除常规护理外,护理人员应结合患者心理特征,开展心理安慰、支持和疏导,调整患者的情绪,以舒缓各种压力防止再次自杀.只有从身体和心理方面同时开展护理干预,同时取得家庭和社会支持,才能达到治疗和康复的佳效果.

    作者:王明月;刘伟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专项护理在减少耐药肺结核患者随地吐痰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专项护理干预在减少耐药肺结核患者随地吐痰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47例耐药肺结核患者实施专项护理干预措施,观察干预前后患者结核知识知晓、结合防护意识、治疗依从性改善情况,比较干预前后吐痰处置方式.结果 干预后患者结核知识知晓率、结核防护意识、依从率均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后随地吐痰患者比例低于干预前,吐痰咳在痰盂/袋的患者比例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专项护理干预可以提高患者结核防治意识与依从性,促使患者正确处置吐痰.

    作者:叶海琳;曾新艳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品管圈护理降低ICU非计划性拔管率的实践探讨

    目的 探究品管圈护理降低ICU非计划性拔管率的实践意义.方法 对2012年1月—2014年1月入住ICU病房的155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实施品管圈护理,分析非计划拔管原因并制定改进措施,实施针对性护理.观察实施品管圈护理前和实施后(2014年2月—2016年1月)非计划性拔管发生情况,评价圈成员自我能力.结果 实施品管圈护理后患者胃导管插管及总留置导管非计划性拔管率较实施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品管圈护理后,圈成员自我评分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实施品管圈护理可降低院内ICU非计划性拔管率,促进ICU护理质量改进.

    作者:解金枝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品管圈活动降低全麻患者术中低体温及其并发症发生率的效果观察

    目的 分析品管圈活动在降低全麻患者术中低体温及其并发症发生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以品管圈活动开展前(2015年3月—2016年3月)179例全麻手术患者为对照组,分析术中低体温及其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提出改善措施.选取品管圈活动开展后(2016年5月—7月)179例全麻手术患者为观察组.对比2组术中低体温及其并发症发生率,评价2组患者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术中低体温及其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3.85%(168/179),高于对照组的79.33%(142/1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品管圈活动对降低全麻患者术中低体温及其并发症发生风险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杨明林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早期心脏康复计划对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早期心脏康复计划对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86例行PCI治疗的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康复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康复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早期心脏康复护理.采用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估2组PCI术后第1天以及出院后1个月生活质量,比较2组住院时间.结果 出院后1个月2组SF-36量表中躯体疼痛评分升高,其余各维度评分均降低,康复组生理机能、一般健康、精力、社会功能、和精神健康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康复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早期心脏康复计划可改善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PCI术后康复和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陈丽娜;段培蓓;张学萍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颅内肿瘤放疗患者健康教育中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的应用

    目的 探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MEA)在颅内肿瘤放疗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160例颅内肿瘤放疗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0例.对照组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运用FMEA模式管理健康宣教.观察2组患者对疾病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治疗的依从率.结果 观察组健康知识掌握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依从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FMEA管理模式强化了颅内肿瘤放疗患者健康教育的效果,提高了治疗积极性.

    作者:陈美;储春霞;陆美芹;陈蕾;倪峰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品管圈活动在提高普外科年轻护士综合素质中的效果

    目的 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普外科年轻护士综合素质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成立品管圈小组,确定提高普外科年轻护士综合素质为主题,通过现状调查、原因分析,制定对策并采用PDCA循环实施,比较QCC实施改善前后护理考核不合格率.结果 QCC实施后护理考核不合格率由改善前的27.0%降低至9.1%,QCC目标达标率107.0%,进步率66.2%.结论 品管圈在提高普外科年轻护士综合素质方面具有积极作用.

    作者:朱小瑞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鼻咽癌放化疗致口腔黏膜炎的综合护理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鼻咽癌放化疗致III度放射性口腔黏膜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鼻咽癌放化疗致III度放射性口腔黏膜炎患者7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常规口腔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对比2组口腔黏膜炎恢复情况.结果 观察组疼痛消失时间和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能促进鼻咽癌放化疗致口腔黏膜炎愈合,降低患者疼痛感.

    作者:吴葛芬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综合康复护理干预对老年急性脑卒中患者康复的影响

    目的 探讨综合康复护理干预对老年急性脑卒中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 老年急性脑卒中患者80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期间,对照组40例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40例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综合康复护理干预.采用Barthel指数(BI)、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价2组治疗前后日常生活能力、运动功能和心理状态变化情况.出院后随访3个月,评价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结果 治疗后2组患者BI评分较治疗前上升,FMA、HAMD评分较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改善幅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老年急性脑卒中患者实施综合康复护理干预,能促进日常生活能力和运动功能恢复,改善心理状态.

    作者:吴洁;陈洁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新型伤口敷料在血管内置管中的应用及护理

    目的 探讨新型伤口敷料在血管内置管中的应用及护理要点.方法 收集27例血管内置管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护理方法和临床转归.结果 27例患者经积极对症治疗和护理后,除2例患者因病情加重死亡,其余25例均好转康复,并遵医嘱出院.结论 规范的导管护理配合便捷可靠的新型敷料可有效提高护理质量,对防治导管相关并发症具有积极作用.

    作者:葛云霞;刘晓蓉;成晶晶;吴卫娟;顾莎莎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银离子抗菌敷料治疗老年患者Ⅲ期压疮的疗效及护理

    目的 探讨银离子抗菌敷料在老年患者Ⅲ期压疮中的应用效果,总结护理措施.方法 应用银离子抗菌敷料对46例Ⅲ期压疮老年患者进行护理,观察压疮伤口愈合情况.结果 本组46例患者中痊愈39例,显效4例,未治愈自动出院2例,因感染性休克死亡1例.治愈率84.8%(39/46),显效率93.5%(43/46).护理过程中均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 银离子抗菌敷料治疗Ⅲ期压疮效果明显,同时护理人员应积极开展压疮清理和防护,促进创面愈合.

    作者:王清;徐月红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老年腰椎疾病患者住院期间精细化护理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精细化护理在老年腰椎疾病患者中应用效果.方法 238例腰椎疾病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128)和观察组(n=110).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精细化护理.观察2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自制量表评价2组住院期间身心舒适度、社会关系和谐度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便秘、尿潴留、伤口感染发生比例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观察组患者身心舒适度、社会关系和谐度和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精细化护理模式对预防老年腰椎疾病患者术后并发症、改善其生活质量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刘瑗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AIDET沟通模式对妇科腹腔镜围手术期护理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AIDET沟通模式对腹腔镜妇科手术围术期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 全麻下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共40例,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20例,B组按常规术前访视方法进行访视,A组在B组的基础上运用AIDET沟通模式进行术前访视.观察2组患者入室后10 min(T1)、拔管后15 min(T2)、拔管后30 min(T3)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躁动(RS)评分.观察2组患者拔管时间、苏醒时间及术后第2天患者的满意度调查评分.结果 A组T1、T2、T3时刻HAMA评分均低于B组,T2、T3时刻RS评分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满意度评分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前访视采用AIDET沟通模式可减轻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前焦虑紧张,减少苏醒期躁动,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曹艳;杨红梅;程丹;崔旭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延续性护理对膀胱肿瘤合并糖尿病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和血糖控制的影响

    目的 探讨延续性护理对膀胱肿瘤合并糖尿病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和血糖控制的影响.方法 选取膀胱肿瘤合并2型糖尿病行泌尿造口的老年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n=40)和对照组(n=40).对照组术后常规护理和健康教育,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延续性护理.采用自制量表调查2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比较2组术后血糖控制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术后3个月,观察组生活质量各因子评分中睡眠质量、活动及感觉、疾病认知能力、工作与适应社会、生活与娱乐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术后6个月,观察组空腹血糖水平和糖化血红蛋白值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术后12个月,观察组造口旁疝及造口周围皮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膀胱肿瘤合并2型糖尿病行泌尿造口的老年患者,开展延续性护理能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促进血糖控制效果.

    作者:汪孝燕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降低手术室耗材账单记录差错的品管圈实践

    目的 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手术室耗材账单记录管理中的实践与效果.方法 成立品管圈小组,应用品管圈步骤,对手术室耗材账单记录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制定改进措施,实施6个月后评价效果.结果 手术室耗材账单记录差错的原因分析包括:领物单记录以手术为单位、库房耗材混放、领取耗材无双人核对、用领物单记账、记帐单未分专科、耗材使用后无双人核对.经过品管圈活动,手术室耗材账单记录差错件数由17.50件/周降至6.25件/周,改善幅度达64.29%.品管圈活动提升了护理人员的工作能力和积极性.结论 开展品管圈活动降低了手术室耗材账单记录差错件数,激发了护理人员参与管理的意识和工作能力,进一步提高了护理质量.

    作者:杜丽萍;陈月秀;高璐;宋燕娇;朱彩玲;俞丽美;李文俊;戴丽娜;汪竹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基于情绪认知的问题解决策略在粘连性肠梗阻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基于情绪认知的问题解决策略对行腹腔镜治疗的粘连性肠梗阻患者自我效能和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取粘连性肠梗阻患者84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实施传统的护理干预,研究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基于情绪和认知的聚焦问题解决策略干预.观察2组干预前及干预后第4周末自我效能问卷评分,观察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下床活动时间、胃肠功能恢复及平均住院时间.结果 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疾病基本知识、不良饮食危害性认知、治疗知识、自我管理知识和并发症预防知识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9.5%(4/42),低于对照组30.9%(13/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以及平均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行腹腔镜治疗的粘连性肠梗阻患者,实施基于情绪认知的问题解决策略干预能有效提高患者的自我效能感,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

    作者:周海燕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针对性手术室护理配合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针对性手术室护理配合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82例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按照就诊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手术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针对性手术室护理配合.观察2组手术前后血压、呼吸频次和心跳频次的生命体征变化,记录2组术中输血量、输液量及手术时间,比较2组护理满意度.结果 2组术后血压升高、呼吸频次及心跳频次加快,观察组变化幅度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观察组术中输血量及手术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7.56%(40/41),高于对照组的85.37%(35/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性的手术室护理配合对促进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顺利进行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黄小凤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前瞻性护理干预管理对脑外科全麻术后便秘的影响

    目的 探讨前瞻性护理干预管理对脑外科全麻术后便秘的影响.方法 198例脑外科全麻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99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措施,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开展前瞻性护理干预.观察2组干预后排便情况以及生活质量情况.结果 实验组便秘改善有效率94.9%(94/99),高于对照组的85.8%(85/9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实验组生活质量评分QOL-100各维度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前瞻性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脑外科全麻患者的术后便秘,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蒋继侠;张海红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喉癌围手术期急性压疮危险因素及预见性护理

    目的 探讨喉癌围手术期急性压疮发生的危险因素及预见性护理干预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喉癌手术的105例住院患者临床资料,应用Waterlow量表进行评估,对喉癌手术患者实施围手术期急性压疮预见性护理.结果 105例患者均未出现围手术期急性压疮.结论 压疮评估量表结合喉癌手术特点的围手术期压疮危险因素评估,及针对性的预见性护理,可有效预防围手术期急性压疮的发生.

    作者:于洮 刊期: 2017年第02期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杂志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杂志

主管:上海交通大学

主办:上海交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