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海燕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3月—2016年2月儿科收治的120例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为研究对象,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2组患儿均对症治疗和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综合护理干预.观察2组患儿退热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评价2组患儿家长对护理满意度和患儿治疗依从状况.结果 实验组患儿散热时间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儿治疗依从性和患儿家属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能缩短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康复时间,有效控制并发症,值得借鉴.
作者:周骁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银离子抗菌敷料在老年患者Ⅲ期压疮中的应用效果,总结护理措施.方法 应用银离子抗菌敷料对46例Ⅲ期压疮老年患者进行护理,观察压疮伤口愈合情况.结果 本组46例患者中痊愈39例,显效4例,未治愈自动出院2例,因感染性休克死亡1例.治愈率84.8%(39/46),显效率93.5%(43/46).护理过程中均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 银离子抗菌敷料治疗Ⅲ期压疮效果明显,同时护理人员应积极开展压疮清理和防护,促进创面愈合.
作者:王清;徐月红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基于情绪认知的问题解决策略对行腹腔镜治疗的粘连性肠梗阻患者自我效能和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取粘连性肠梗阻患者84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实施传统的护理干预,研究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基于情绪和认知的聚焦问题解决策略干预.观察2组干预前及干预后第4周末自我效能问卷评分,观察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下床活动时间、胃肠功能恢复及平均住院时间.结果 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疾病基本知识、不良饮食危害性认知、治疗知识、自我管理知识和并发症预防知识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9.5%(4/42),低于对照组30.9%(13/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以及平均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行腹腔镜治疗的粘连性肠梗阻患者,实施基于情绪认知的问题解决策略干预能有效提高患者的自我效能感,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
作者:周海燕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微课联合微信在《急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广州中医药大学2015级护理本科二班作为实验组(n=56),一班为对照组(n=57),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式,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微课联合微信辅助教学.比较2组期末考试成绩、教学效果以及学生对授课方法的满意度.结果 实验组期末考试成绩及教学效果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对教学方法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微课和微信联合辅助有助于提高《急救护理学》教学质量.
作者:黄梅花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品管圈活动在降低全麻患者术中低体温及其并发症发生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以品管圈活动开展前(2015年3月—2016年3月)179例全麻手术患者为对照组,分析术中低体温及其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提出改善措施.选取品管圈活动开展后(2016年5月—7月)179例全麻手术患者为观察组.对比2组术中低体温及其并发症发生率,评价2组患者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术中低体温及其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3.85%(168/179),高于对照组的79.33%(142/1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品管圈活动对降低全麻患者术中低体温及其并发症发生风险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杨明林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运用微信联合QQ群辅助孕妇学校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 选取建立孕妇保健手册的50例孕妇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开展常规孕妇学校健康宣教,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微信联合QQ群辅助健康教育.记录2组孕妇参与孕妇学校课程次数,观察2组剖宫产率和巨大儿出生率.结果 实验组孕妇学校课程参与率80.0%(20/25),高于对照组的40.0%(10/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剖宫产率和巨大儿出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微信联合QQ群能够加强孕妇学校健康教育的效果.
作者:祝红娣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针对性手术室护理配合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82例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按照就诊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手术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针对性手术室护理配合.观察2组手术前后血压、呼吸频次和心跳频次的生命体征变化,记录2组术中输血量、输液量及手术时间,比较2组护理满意度.结果 2组术后血压升高、呼吸频次及心跳频次加快,观察组变化幅度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观察组术中输血量及手术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7.56%(40/41),高于对照组的85.37%(35/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性的手术室护理配合对促进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顺利进行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黄小凤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人性化护患沟通技巧在妇产科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妇产科住院治疗患者的10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3例.对照组按妇产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人性化护患沟通技巧.观察干预前后2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患者对护理满意度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干预后,2组SAS、SDS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总满意率为94.34%(50/53)高于对照组的64.15%(34/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9.43%(5/53)低于对照组的18.87%(10/5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人性化护患沟通技巧应用于妇产科护理中可改善患者不良情绪,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王李玲;刘祥梅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MEA)在颅内肿瘤放疗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160例颅内肿瘤放疗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0例.对照组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运用FMEA模式管理健康宣教.观察2组患者对疾病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治疗的依从率.结果 观察组健康知识掌握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依从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FMEA管理模式强化了颅内肿瘤放疗患者健康教育的效果,提高了治疗积极性.
作者:陈美;储春霞;陆美芹;陈蕾;倪峰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总结生长激素缺乏症(GHD)患儿的延伸护理方法 .方法回顾性分析356例GHD患儿的临床资料,总结延伸护理内容.结果 356例GHD患儿给予生长激素治疗,患儿的终身高均达到理想水平,治疗效果满意.结论 在生长激素治疗基础上,延伸护理针对GHD患儿及其家属进行用药、注射技巧、睡眠、饮食、运动等方面的指导,有利于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刘姝嫔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轴式滚动移位法在胸腰椎骨折患者搬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10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搬运方法,观察组采用轴式滚动移位法.观察2组搬运引起的疼痛情况以及不良事件,比较2组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搬运引起疼痛加重发生率20.00%(10/50),低于对照组的86.00%(43/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搬运引起的不良事件发生率2.00%(1/50),低于对照组的14.00%(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8.00%(49/50),高于对照组的82.00%(41/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轴式滚动移位法可有效避免胸腰椎骨折患者搬运过程中引起的疼痛,减少搬运引起的不良事件,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宋凤琴;李珍;常磊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延续性护理对膀胱肿瘤合并糖尿病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和血糖控制的影响.方法 选取膀胱肿瘤合并2型糖尿病行泌尿造口的老年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n=40)和对照组(n=40).对照组术后常规护理和健康教育,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延续性护理.采用自制量表调查2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比较2组术后血糖控制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术后3个月,观察组生活质量各因子评分中睡眠质量、活动及感觉、疾病认知能力、工作与适应社会、生活与娱乐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术后6个月,观察组空腹血糖水平和糖化血红蛋白值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术后12个月,观察组造口旁疝及造口周围皮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膀胱肿瘤合并2型糖尿病行泌尿造口的老年患者,开展延续性护理能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促进血糖控制效果.
作者:汪孝燕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改良吸痰法在康复科气管切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4例气管切开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12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深部吸痰法,研究组采用改良吸痰法.观察2组干预前后血氧饱和度、心率、呼吸变化,比较2组吸痰导致气道黏膜损伤及刺激性咳嗽发生率.结果 干预后研究组心率和呼吸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研究组气道黏膜损伤和刺激性咳嗽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良吸痰法安全有效,对降低气管黏膜损伤和刺激性咳嗽发生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肖丹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新型伤口敷料在血管内置管中的应用及护理要点.方法 收集27例血管内置管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护理方法和临床转归.结果 27例患者经积极对症治疗和护理后,除2例患者因病情加重死亡,其余25例均好转康复,并遵医嘱出院.结论 规范的导管护理配合便捷可靠的新型敷料可有效提高护理质量,对防治导管相关并发症具有积极作用.
作者:葛云霞;刘晓蓉;成晶晶;吴卫娟;顾莎莎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循证护理在预防和控制消化道内镜检查感染中的干预作用.方法 按入院顺序将560例接受消化道内镜检查的患者随机分为循证护理组和对照组,各280例.检查期间,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循证护理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循证护理干预.对比2组行消化道内镜检查并发感染状况,评估患者痛苦程度、不良反应状况及患者满意程度.结果 循证护理组感染率5.71%(16/280),低于对照组的11.07%(31/2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循证护理组患者痛苦程度评分和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对护理效果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消化道内镜检查患者实施循证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感染风险,对减少患者痛苦和不良反应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邓芝禾;张儿花;梁云芳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AIDET沟通模式对腹腔镜妇科手术围术期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 全麻下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共40例,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20例,B组按常规术前访视方法进行访视,A组在B组的基础上运用AIDET沟通模式进行术前访视.观察2组患者入室后10 min(T1)、拔管后15 min(T2)、拔管后30 min(T3)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躁动(RS)评分.观察2组患者拔管时间、苏醒时间及术后第2天患者的满意度调查评分.结果 A组T1、T2、T3时刻HAMA评分均低于B组,T2、T3时刻RS评分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满意度评分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前访视采用AIDET沟通模式可减轻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前焦虑紧张,减少苏醒期躁动,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曹艳;杨红梅;程丹;崔旭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早期心脏康复计划对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86例行PCI治疗的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康复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康复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早期心脏康复护理.采用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估2组PCI术后第1天以及出院后1个月生活质量,比较2组住院时间.结果 出院后1个月2组SF-36量表中躯体疼痛评分升高,其余各维度评分均降低,康复组生理机能、一般健康、精力、社会功能、和精神健康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康复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早期心脏康复计划可改善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PCI术后康复和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陈丽娜;段培蓓;张学萍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鼻咽癌放化疗致III度放射性口腔黏膜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鼻咽癌放化疗致III度放射性口腔黏膜炎患者7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常规口腔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对比2组口腔黏膜炎恢复情况.结果 观察组疼痛消失时间和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能促进鼻咽癌放化疗致口腔黏膜炎愈合,降低患者疼痛感.
作者:吴葛芬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舒适护理联合健康教育在小儿手足口病感染预防控制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75例手足口病患儿临床资料,按照护理方法不同分为2组.对照组30例患儿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35例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舒适护理联合健康教育.观察2组患儿护理效果,记录2组患儿皮疹消退时间和痊愈时间.采用医院自制满意度调查表调查患儿家长对护理服务满意程度.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皮疹消退时间和痊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家长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小儿手足口病实施舒适护理联合健康教育,能提升疾病控制和预防感染效果.
作者:邱文丽;戴举响;胡小艳;仲小宁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在促进剖宫产产妇乳汁分泌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产科收治的剖宫产产妇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乳房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方法.观察2组产妇的泌乳始动时间、泌乳量、新生儿喂养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产妇泌乳始动时间早于对照组,泌乳量多于对照组,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儿母乳喂养率为86.67%(26/30),高于对照组的63.33%(19/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对临床护理工作总满意率为96.67%(29/30),高于对照组的73.33%(22/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能促进剖宫产产妇泌乳始动时间提前,增加泌乳量,提高母乳喂养的成功率.
作者:王燕红 刊期: 2017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