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凤;何建芳;刘旭明
目的 探讨早产胎膜早破(PPROM)的分娩方式、时机及妊娠结局.方法 对64例PPROM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其分娩方式、分娩时机及妊娠结局与不同孕周、破膜时间、胎儿宫内情况是否存在相关性.结果 孕28~33+6周与孕34~36+6周PPROM比较,潜伏期明显延长,剖宫产率、新生儿发病率及新生儿死亡比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孕34周前的PPROM应进行期待疗法,如须终止妊娠以剖宫产分娩为妥.34周以后的PPROM应尽可能阴道试产.
作者:杨微涛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评价吉西他滨与顺铂联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 将87例晚期NSCLC患者随机分为2组,比较2组的疗效和毒副反应.结果 治疗组临床疗效及对生活质量改善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2组毒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治疗组治疗晚期NSCLC患者有效率高,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毒副反应不增加.
作者:田胜利;邹建宏;肖顺秦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鞍区占位性病变的MRI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7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鞍区占位性病变的MRI表现.结果 垂体瘤32例,颅咽管瘤12例,脑膜瘤12例,生殖细胞瘤5例,表皮样囊肿3例,Rathke囊肿3例,星型细胞瘤、室管膜瘤、错构瘤和垂体脓肿各2例.结论 MRI对鞍区占位性病变的发病部位、形态特征、大小范围、生长方式及与周围组织结构关系显示清晰明了,能对其作出较为全面正确的诊断,为临床拟订正确的治疗方案提供可靠的依据.
作者:樊建中;李志勇;孔祥泉;徐海波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阴道液HCG的定性测定在胎膜早破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101例胎膜早破孕妇和80例正常孕妇的阴道液进行早早孕试纸检测.结果 应用HCG定性检测诊断胎膜早破的准确率93.99%、敏感性89.1%、特异性100%.HCG定性检测的敏感性、阴性预测值均显著高于PH值试纸法.结论 阴道液HCG定性检测诊断胎膜早破具有操作简便、快速、准确的优点,可以在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王晓晞;高淑琴;杜秀燕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评价吡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合并脂肪肝的治疗作用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NASH)患者198例,分成吡格列酮治疗组和对照组.观察和比较2组患者脂肪肝的变化情况.结果 经6个月的观察,治疗组在改善脂肪肝程度、降低空腹胰岛素及改善肝功能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显效率、好转率及总有效率分别为27.5%、48.0%、75.5%,而对照组分别为14.6%、33.3%、47.9%,2组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吡格列酮是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脂肪肝较为理想和安全的药物之一.
作者:张云良;张润兰;王君;李志红;李红星;王翯;马锐;张军琴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第三代便捷盲插喉罩在呼吸骤停患者复苏中的优越性及安全性.方法 随机入选各种因素导致呼吸衰竭或呼吸停止的患者100例,喉罩通气组(L组)50例,气管内插管组(T组)50例,监测其插管前、插管后5、15 min时的动脉血氧饱和度、插管所需时间及插管难度.结果 2组插管前SaO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插管后5 min及15 min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L组插管所需时间、L组插管难度明显低于T组(P<0.01);2组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第三代便捷盲插喉罩可提高复苏早期的SaO2,具有操作快捷,成功率高,安全性好的优点.
作者:杨起鹏;梁俊雄;吕博文;张建峰;赵德明;林金凤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并探讨糖克煎剂对实验性糖尿病大鼠早期肾脏病变的作用.方法 将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糖尿病(DM)模型组、糖克预防组、糖克治疗组(低、高剂量)、西药组,治疗组予高糖高脂饲料及注射链脲佐菌素(STZ)造成DM及痰浊血瘀中医证候模型.分别在造模成功及成模后4周予中药灌胃.检测大鼠各项指标.结果 糖克煎剂可改善大鼠早期糖尿病肾病(DN)的各项指标,预防组疗效优于治疗组.结论 糖克煎剂能够预防和治疗大鼠早期DN.
作者:付晓;李敬林;卞镝;董天宝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检测热休克蛋白(HSP)27、70在正常子宫内膜、增生过长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和子宫内膜腺癌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临床病理学意义及其与子宫内膜腺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16例正常子宫内膜,8例增生过长子宫内膜,8例非典型增生子宫内膜,45例子宫内膜腺癌中HSP27和HSP70的分布及表达.结果 HSP27在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低于前三种状态子宫内膜,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SP70在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的表达高于前三者状态子宫内膜,与正常子宫内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者在子宫内膜腺癌的不同病理学分级之间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不同年龄组、手术-病理分期、肌层浸润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SP27、HSP70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可能与子宫内膜腺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作者:钟妮南;李新国;吴敏;彭晓薇;潘胜梅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皮肤软组织扩张术在烧伤晚期瘢痕整形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观察皮肤软组织扩张术用于烧伤晚期瘢痕整形中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扩张器的有效扩张率及手术后效果.结果 本组44例97只扩张器,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1.4%,96只扩张器达到扩张效果,扩张有效率为98.97%,手术效果满意.结论 深度烧伤后引起的皮肤及周围组织器官的瘢痕畸形采用皮肤软组织扩张术能取到较好的效果.充分的术前准备、术中的细心操作、术后的仔细观察及及时处理能显著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提高扩张器的有效扩张度.
作者:徐丹;罗成群;陈铁夫;朱颉;李萍;贺全勇;彭浩;陈佳;徐阳成;周建大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分析探讨小儿肠套叠的误诊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 对263例肠套叠中误诊的39例进行分析,采用腹部B超和空气灌肠X线检查确诊.结果 总误诊率为14.83%.急性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急性菌痢、肠痉挛、中枢感染为被误诊的前四位疾病.27例经整复治疗而愈,11例经手术治疗而愈,1例死亡.结论 正确认识本病特点,详细询问病史及体格检查,对病情全面分析,及时做空气灌肠或腹部B超检查,是降低误诊率的主要措施.
作者:崔明辰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分析应用静脉滤器结合溶栓和抗凝治疗深静脉血栓患者的疗效及肺栓塞的近期发生率.方法 37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植入下腔静脉滤器.术后辅以肝素抗凝及尿激酶溶栓治疗.结果 全部病例介入操作成功.术后2周内29例患者的下肢水肿及疼痛消失,其余7例患侧肢体肿胀、无力症状均有不同程度减轻.1例发生下腔静脉滤器内血栓.对全部病例临床观察3月至半年,本组没有发生滤器移位及肺栓塞,也没有发生出血性并发症.结论 静脉滤器植入结合溶栓和抗凝是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一种比较安全、有效的方法,并能有效地预防肺栓塞的发生.
作者:赵东文;罗涛;谷涌泉;汪忠镐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并肾功能损害患者早期双侧肾内动脉血流动力学改变与内皮素-1(ET-1)、肾上腺髓质素(ADM)的相关性.方法 将90例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根据血α1-微球蛋白,血、尿β2-微球蛋白水平分为肾损害早期高血压组45例和无肾损害高血压组45例.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对各组对象血浆ADM、ET-1水平进行测定,并同时用彩色超声多谱勒技术监测双侧叶段动脉(SRA)、叶间动脉(IRA)的收缩期峰速度(Vs)、舒张期末血流速度(Vd)、平均血流速度(Vm)、血流峰速加速时间(AT)、脉冲指数(PI)、阻力指数(RI)等血流参数.结果 (1)肾损害早期高血压组与无肾损害高血压组比较,血浆ET-1、ADM水平明显增高(P<0.001);SRA、IRA的Vs、Vd、Vm显著降低(P<0.05),AT明显延长(P<0.01),PI和RI明显增高(P<0.05).(2)直线相关分析,ADM、ET-1与Vs、Vd、Vm负相关(P<0.001),与PI、RI、AT正相关(P<0.001).ADM、ET-1、与Vs、Vd、AT、RI存在回归关系.结论 原发性高血压并肾功能损害患者早期肾内动脉血流动力学及血浆内皮素-1、肾上腺髓质素水平发生明显变化,内皮素-1、肾上腺髓质素可能在原发性高血压肾损害早期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刘泽军;魏宗德;李晚珍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Graves病(GD)治疗前后炎症标志物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探讨hs-CRP与GD的关系.方法 88例GD患者治疗前hs-CRP与200例正常人对照(对照组),观察GD者治疗前及治疗后2周、1月、2月、3月hs-CRP、游离甲状腺激素(FT3、FT4)的变化,比较用丙基硫氧嘧啶(PTU)或赛治(MM)治疗hs-CRP的差异及hs-CRP与FT3、FT4的相关性.结果 GD者治疗前hs-CRP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与治疗后2周、1月、2月、3月相比hs-CRP、FT3、FT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2周FT3外),用PTU或MM治疗hs-CR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D与炎症有直接关系.
作者:廖利珍;龙国文;刘飞奇;李国华;冯霓;胡慧玲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吡格列酮治疗对链脲佐菌素(STZ)糖尿病(DM)大鼠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 雄性SD大鼠28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C组),糖尿病组(DM组),吡格列酮治疗组(DP组):DM组制模后用STZ(65 mg·kg-1)制成DM大鼠模型,DP组用吡格列酮20 mg·kg-1·d-1灌胃连续8周.8周后测空腹血糖(FBS)、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空腹胰岛素(FINS),并取左室心肌组织行电镜观察、免疫组化检测心肌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结果 与NC组比较,DM组与DP组FBS、TG、TC、TGF-β1均明显增高(P<0.05)、FINS降低(P<0.01);与DM组比较,DP组TG、TGF-β1均下降、FINS增加(P<0.05),但TC、FBS与DM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吡格列酮治疗可显著减轻DM大鼠心肌超微结构的病理改变,该药对DM大鼠心肌有一定保护作用.
作者:伍先明;刘慧霞;周芳;刘忠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在不同女性生殖道中解脲脲原体(Uu)生物一群的耐药性.方法 选择40例健康体检者和244例妇产科疾病患者,排除衣原体、滴虫、念珠菌、淋球菌及以加德纳菌感染.取其宫颈管分泌物进行支原体培养并同时行药物敏感试验.对于培养结果阳性的样本提取DNA进行PCR扩增,确定其血清型.结果 (1)Uu生物一群分离阳性率为60.5%(172/284).其中健康体检者、不孕症、不良孕产、盆腔炎及阴道炎患者中的阳性率分别为:50%(20/40),46.3%(38/82),58.3%(28/48),66.7%(24/36),79.5%(62/78).提示Uu生物一群在女性不同妇科疾病中的分布存在差异(P<0.05).(2)药敏试验结果 显示对Uu生物一群较为敏感的药物分别为:强力霉素98.8%,阿歧霉素97.7%,交沙霉素96.5%.耐药率分别为:环丙沙星62.8%,司帕沙星44.2%,可乐必妥43%.敏感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女性生殖道中Uu生物一群主要对喹诺酮类药物耐药,敏感药物主要为强力霉素,阿歧霉素及交沙霉素,尤其强力霉素的敏感性达到了98.8%,近期内可作为治疗Uu生物一群的一线用药.
作者:张洪文;陈琳;王新;陈蒲香;王丽琼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急诊绿色通道在抢救急性心肌梗死中的应用情况.方法 自2004年本院实施急诊绿色通道以来12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救治情况及入院90 min内血管开通的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26例患者在入院90 min内血管开通者有36例,无一例死亡,>90 min血管开通者有39例,死亡1例;非介入治疗51例,死亡4例.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绿色通道的实施可显著降低心肌梗死患者的病死率,实施的主要障碍为患者未参加社会保险.
作者:胡辉星;简勋;梁小琼;刘怀昌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姜黄控制微炎症反应后对慢性肾衰非透析患者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慢性肾衰非透析患者为研究对象,选定慢性肾脏病(CKD)分期3~4期患者共158例,采用免疫速率比浊法测定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以下简称CRP)的浓度并根据其浓度分为微炎症状态组(58例)和非微炎症状态组(100 例),微炎症状态组再分为治疗组29例和非治疗组29例,治疗组给予姜黄9 g,水煎服1次/d,观察3个月后CRP和肾功能的变化.结果 经姜黄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CRP水平(3.18±1.74)mg/L显著低于非治疗组(6.39±3.17)mg/L,其变化幅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肾功能指标尿素氮(BUN)、肌酐(Cr)及内生肌酐清除率(Ccr)的变化幅度均显著低于非治疗组(P<0.01).结论 姜黄可通过控制微炎症反应而延缓慢性肾衰非透析患者肾功能的进展.
作者:李秀珍;王鸿泰;李捷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失血性休克SD大鼠蛋白C系统变化及活化蛋白C抵抗发生率,探讨失血性休克活化蛋白C抵抗相关因素及对失血性休克凝血紊乱的影响.方法 制作失血性休克大鼠模型.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休克组和对照组,每组15只.观察2组大鼠休克后1 h、2 h、4 h、6 h、8 h血浆蛋白C活性(PC:A)、血浆总蛋白S(TPS)、血浆游离蛋白S(FPS)、血栓调节蛋白(TM)、活化蛋白C抑制剂(PCI)水平及活化蛋白C抵抗(APCR)阳性率.结果 大鼠失血性休克组血浆蛋白C活性、血浆总蛋白S、血浆游离蛋白S、活化蛋白C抑制剂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血浆血栓调节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APCR阳性组血浆蛋白C活性、血浆总蛋白S、血浆游离蛋白S水平明显低于APCR正常组,二者血浆血栓调节蛋白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休克组APCR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的APCR阳性率为分别为33.3%、6.7%(P<0.01).休克2 h、8 h后,APCR发生率明显增加.结论 PC、PS、PCI消耗、TM异常及活化蛋白C抵抗共同导致失血性休克大鼠血液高凝状态,活化蛋白抵抗与血浆PC、游离PS下降、PCI与PC比例失调、血栓调节蛋白作用下调等多种因素有关.PCI对失血性休克过程中产生APCR影响较小,APCR的形成主要与PC、PS下降有关.
作者:张艳杰;潘景业;林锡芳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无痛胃镜术在上消化道息肉摘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162例上消化道息肉患者分为2组:无痛内镜组(Ⅰ组)80例和常规内镜组(Ⅱ组)82例.观察2组术前、术中、术后收缩压、心率、氧饱和度的变化,操作时间及术中反应,术后感受等.结果 无痛胃镜组术中收缩压稍降低,心率、氧饱和度无明显改变;其操作时间短,患者术后反应良好.结论 无痛胃镜下治疗上消化道息肉是一种能缩短治疗时间、安全性好、成功率高、更易被患者接受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胡伟;时昭红;于皆平;毛德华;吴玉芳;刘怡;余琼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丹皮酚(Pae)对人大肠癌HT-29细胞的增殖抑制、凋亡诱导作用及可能的作用机制,为寻求大肠癌治疗的新策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应用荧光显微镜和透射电镜技术观察不同浓度的Pae对HT-29细胞增殖的抑制及凋亡诱导作用;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技术检测用药前后凋亡相关基因bcl-2、bax表达的变化.结果 荧光显微镜及透射电镜观察到Pae作用后HT-29细胞出现典型的细胞凋亡形态;Pae在15.63 mg/L、62.5 mg/L、250 mg/L 3种浓度下作用48 h均可诱导HT-29细胞凋亡;免疫细胞化学结果显示Pae作用后HT-29细胞bcl-2蛋白表达显著降低,bax蛋白表达无显著改变.结论 Pae可抑制HT-29细胞增殖并诱导其凋亡,并呈现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和时间-效应关系,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bcl-2/bax的表达比例有关.
作者:汪毅;计春燕;谭诗云 刊期: 2007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