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红卫;游小红
目的了解广州市天河区各类传染病的分布、流行趋势和流行特征,为制定预防控制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的方法对天河区户籍人口1989~2003年15年间各类法定报告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 1989~2003年共报告各类传染病30种,累计报告病例达17 629例.年发病率高的是1996年为432.34/10万,低的是2001年为157.73/10万,年均发病率为268.47/10万.15年间各类传染病发病以肠道传染病为主,共报告8 086例,占总发病数的45.85%;其次是呼吸道传染病,2003、2004年跃居四类传染病之首.主要传染病发病以病毒性肝炎、淋病、痢疾、风疹、肺结核为主.2003年传染病发病率前三位依次为流感、肺结核及病毒性肝炎,发病率分别为63.03/10万、40.29/10万和32.44/10万.结论广州市天河区传染病流行特征发生了变化,肺结核、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是今后传染病防治工作的重点,同时还必须加强肠道传染病的防治和监测.
作者:何剑雄;吴志辉;徐庆新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了解广东省各类食品中李斯特菌污染的状况.方法 2003年采集深圳、番禺、湛江、澄海、韶关五个地区的9类食品共430份,采用国家标准检测方法(GB4789.30-1990),并参照2003年全国食源性致病菌检测工作手册检测李斯特菌.结果检出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17株,英诺克李斯特菌1株,总阳性检出率为4.19%(18/430).不同类型食品中非定型包装熟肉污染情况严重,阳性检出率为12.50%.结论广东省食品中存在李斯特菌污染,应加强相关的食品卫生监督管理.
作者:何冬梅;倪汉忠;严纪文;宋曼丹;黄吉城;杨冰;朱海明;王建;赖蔚苳;王海燕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了解汕头市部分人群麻疹、白喉、百日咳免疫水平.方法 2003年在汕头市两个区随机抽取2~4、6~8、13~15岁3个年龄组健康人群共采集183份血液标本,分别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间接血凝法(IHA)检测麻疹、白喉、百日咳抗体.结果受检人群中的麻疹平均抗体阳性率为98.9%,GMRT为1 327.40;白喉平均抗毒素为1.13 HAU/ml,以2~4岁组高(1.74 HAU/ml),并随年龄增长而下降;百日咳抗体阳性率为88.5%,但抗体保护率(33.9%)及GMRT(161.38)均较低.结论汕头市2~15岁人群对麻疹形成较好的群体免疫屏障;百日咳抗体水平低,需规范接种,确保有效免疫;白喉抗体水平随人群年龄增长而下降.
作者:林文生;钟秀珠;蔡文玲;黄少珊;郑伟江;吴榕生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了解佛山市吸毒人群HIV、肝炎和梅毒的感染情况,为预防、控制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佛山市2003年部分在押吸毒人员进行HIV、HBV、HCV和梅毒血清学检测.结果 706名吸毒者血液标本中,抗-HIV、HBsAg、抗-HCV及梅毒抗体阳性率分别为3.5%、21.1%、60.1%和5.9%.在检出的25例HIV感染者中,HIV/HBV、HIV/HCV、HIV/TP双重感染率分别为32.0%(8/25)、40.0%(10/25)和4.0%(1/25),HIV/HBV/HCV三重感染率为28.0%(7/25),未发现四重感染的现象.结论应加大对吸毒人群的监测和防病知识宣传力度,开展干预措施,降低HIV等疾病在高危人群中扩散和传播的危险性.
作者:陈爱贞;廖华乐;朱素仪;杨国;陈萍;郭志强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了解阳江市静脉吸毒者的艾滋病病毒和丙型肝炎病毒的感染状况及相关知识、高危行为,为制订相应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阳江市阳东县某戒毒所和某社区的静脉吸毒者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并采静脉血检测HIV和HCV抗体.结果 235名静脉吸毒者年龄在20~40岁的218人,占总数的92.8%.91.1%静脉吸毒者为小学或初中文化程度;静脉吸毒者 HIV和HCV感染率分别为40.4%和98.7%;静脉吸毒者对艾滋病相关知识总知晓率为35.3%;近一次性生活时安全套使用率为3.6%;77.4%静脉吸毒者有共用针具行为.结论阳江市静脉吸毒者HIV和HCV感染率较高,对艾滋病相关知识总知晓率低,艾滋病感染危险行为率高,应尽快采取有力的干预措施遏制艾滋病在该类人群中的传播.
作者:李文杰;范子凡;林鹏;王晔;颜瑾;麦荣建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分析2003年汕头市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流行特征及预防控制效果,为制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汕头市SARS病例进行分析.结果 2003年2月10日至3月31日,汕头市共发生SARS病例8例,死亡1例.病例具有明显的医院聚集性,缺乏防病意识及个人防护不足是感染该病的主要因素.结论采取隔离传染源、加强通风消毒、做好个人防护等措施能有效地阻止疫情扩散.
作者:黄建云;黄建晖;姚丽君;王普生;张旭彬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探索人群微丝蚴率降至1%以下,终止防治措施后人群和媒介感染情况.方法终止防治措施后,1988~2000年在原广东省班氏丝虫病流行区抽查30%以上流行镇,重点村居民夜间采血120 μl血检微丝蚴,在血检点捕集致倦库蚊解剖,观察自然感染情况;选定10个县原丝虫病流行较严重的村,纵向观察人群和媒介感染情况.结果 1988年人群微丝蚴率为0.33%(575/172 631),此后人群微丝蚴率和致倦库蚊自然感染率逐年下降,1997年后无微丝蚴血症者;1992~2000年共解剖致倦库蚊248 115只,无发现自然感染幼丝虫;1988~1995年纵向观察,1988年人群微丝蚴率和蚊自然感染率分别为0.14%和0.07%,1994年后两者均为0.结论班氏丝虫病经防治后,人群微丝蚴率降至1%以下则可阻断传播,10年后人群微丝蚴血症消失.
作者:骆雄才;欧作炎;黄少玉;陈泽池;崔惠儿;林荣幸 刊期: 2004年第05期
1 消毒常识1.1 基本概念消毒 (disinfection) 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的处理.灭菌(sterilization) 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一切微生物的处理.消毒剂(disinfectant) 用于杀灭传播媒介上的微生物使其达到消毒或灭菌要求的制剂.
作者:张贤昌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了解高密市社区居民慢性病患病情况及危险因素.方法 2002年3~12月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高密市4个社区35岁及以上居民进行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糖尿病患病情况调查,并进行危险因素分析.结果共调查1 248人,患四种慢性病中任何一种及以上者238人,慢性病患病率为19.07%.慢性病发病率与家族史、体质指数、饮食习惯、吸烟等因素有关.结论应大力开展社区健康教育,并采取预防措施改变居民的不良行为和生活习惯.
作者:孙少华;姜玉亭;马瑞花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进一步验证双硫腙水相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微量锌的可靠性和适用性.方法应用双硫腙水相分光光度法对锌合成密码水样和锌标准物质进行测定,同时与国标法进行实验对比.结果两种方法测定锌标准物质的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0.7%和4.2%,差异无显著性(P>0.05).双硫腙水相分光光度法测定锌合成密码水样的相对标准偏差为1.1%,相对误差为-2.4%.结论双硫腙水相分光光度法能够准确测定合成密码水样和锌标准物质,是一种操作更加简便、快捷、准确、环保、低成本的新方法.
作者:石帮辉 刊期: 2004年第05期
西伯利亚云杉(picea obovata ledeb.) 、西伯利亚落叶松(larix sibirica ledeb.) 和西伯利亚冷杉(abies sibirica ledeb.)是在中国仅产于新疆阿尔泰山脉1 200~2 400 m高的中山带和亚高山带下部的一类古老的残遗植物,对研究第三纪末和第四纪初北方植物区系成分南迁及古地理、古气候有一定科研价值[1].但迄今为止,其松脂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分析却未见报道.我们采集布尔津林场禾木沟的西伯利亚云杉(样品 1)、西伯利亚落叶松(样品 2)、西伯利亚冷杉(样品 3)新鲜的松脂,用水蒸汽蒸馏、有机溶剂萃取等方法获得20%~25%的精油,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DC)技术对其精油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色谱分离出成分后,根据质谱数据,经过HP-GC-MS1 800A联机谱库检索,结合人工分析,确认了这三种松脂挥发油的主要成分.
作者:刘景英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了解2003年深圳市罗湖区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流行病学特点.方法通过查阅病案资料和访问病愈的患者,按统一个案调查表收集病例资料,ELISA检测病例恢复期血清SARS冠状病毒抗体.结果 2003年2~6月罗湖区各类医疗机构报告SARS观察病例和疑似病例共103例,其中15例被诊断为SARS.3月份发病多,为8例;东门街道报告病例多为5例;男女性别比为2∶1,年龄大的69岁,小的4岁,中位数为33岁;从事商业服务业的多,为6例.经检测的11例中9例血清SARS冠状病毒抗体呈阳性.除1例为续发病例外,其余14例传染源不明确.结论深圳市罗湖区SARS病例呈社区散发,由于预防控制措施及时实施,未形成传播链,避免了医院疫情暴发和医务人员感染的发生.
作者:陈戊申;王廷哲;张风雷;李杰;方玉金;李林涛;黄敏;刘文忠;林芳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了解柳州市企业有害因素作业场所危害程度.方法 2002~2003年对广西柳州市181家企业的尘毒作业场所进行全面的劳动卫生学调查,并对其有害因素作业场所进行危害程度分级核定.结果本次调查尘毒作业场所共1 758个,I级危害场所占调查总数的71.27%,Ⅱ、Ⅲ级危害场所分别占调查总数的21.56%和7.17%.调查24种有害因素的尘毒作业场所,其中苯、铅、铬、锰、矽尘、电焊尘、铸工尘、水泥尘、棉尘、煤尘10种有害因素作业场所共1 442个,占调查总数的82.03%.结论柳州市工业企业的职业危害相当严重,应加强作业场所监督监测,定期对工人进行健康体检和健康监护,防止职业病的发生.
作者:冯献湘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用微板核酸杂交技术准确定量检测患者血清乙型肝炎病毒DNA(HBV-DNA)的含量,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法将患者血标本扩增后的产物,通过微孔板杂交显色对540例不同临床表现的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HBV-DNA进行定量检测. 结果急性乙肝患者血清中HBV-DNA含量为(174.96±50.20)μg/L,乙肝病毒长期携带者血清中HBV-DNA含量为(94.32±41.31)μg/L,乙肝恢复期患者血清中HBV-DNA含量为(39.62±24.51)μg/L,乙肝疫苗免疫组的HBV-DNA含量<1μg/L,各组之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微板核酸杂交技术-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方法能准确、快速进行HBV-DNA定量,与临床诊断相符,对于乙型肝炎的临床诊断、治疗方案的选择和疗效观察有指导意义.
作者:刘凌;陈享;梁莉红 刊期: 2004年第05期
为了解蒙阴县中小学生营养状况,为科学地指导医生保健工作提供依据,现将蒙阴县2003年中小学生营养状况调查分析如下.1 材料和方法1.1 对象蒙阴县蒙阴一中、蒙阴三中、实验中学、实验一小4所学校各年级共4 209名学生,其中男生2 252名(小学生624名,初中生748名,高中生880名),女生1 957名(小学生572名,初中生672名,高中生713名).
作者:白淑敏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分析深圳市艾滋病(AIDS)流行现状,为制定预防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分析深圳市1992~2003年的AIDS常规、哨点监测资料.结果 1992~2003年深圳市共报告HIV/AIDS病例540例,2002~2003年发现的感染者占总数的67.2%(363/540),省外流动人员占53.9%(291/540),省内流动人员占34.3%(185/540).感染者中无业人员占57.4%(310/540),年龄在21~40岁之间的446例,占总数的82.5%.感染途径中,经静脉吸毒途径感染的311例,占总数的57.6%,经性接触途径感染的183例,占33.9%.结论深圳市HIV流行速率明显加快,主要在吸毒人群和性乱人群中传播,应对高危人群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以降低HIV的感染水平.
作者:彭朝琼 刊期: 2004年第05期
妊娠期妇女阴道的特殊生理变化使念珠菌性阴道炎的发病率明显升高,易复发,且难以根治,在临床治疗中更要注意药物对胎儿的影响.我院门诊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妊娠期念珠菌性阴道炎70例,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侯晓兰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分析比较金黄色葡萄球菌医院感染与外环境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相关性,以了解医院感染病原菌来源.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深圳市宝安区15家医院中的3家医院(A医院为区级,B、C医院为镇级),连续5个月收集3家医院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医院感染株、社区感染株、环境株,比较3种来源菌株的耐药谱以及随机引物扩增多态性基因分型(RAPD)型别之间的差异,判断三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收集金黄色葡萄球菌医院感染株6株,社区感染株3株;在1 190份环境样中共分离到金黄色葡萄球菌9株,环境分离率为0.76%.耐药性分析显示环境株、医院感染株对苯唑西林、头孢噻吩、红霉素、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RAPD分型分析显示A医院的4株医院感染株、2株环境株以及2株社区感染株均属于A型;B医院的1株医院感染株和1株社区感染株同属C型,表明医院感染株与社区感染株、环境株之间存在明显相关性.结论金黄色葡萄球菌医院感染可能以外源性途径为主.
作者:吴泰顺;吴礼康;张勤;肖锦晖;马智超;钟璋平;聂绍发;谭礼萍 刊期: 2004年第05期
食品、公共场所行业是关系到社会经济发展和人们身体健康的一个特殊行业,从业人员卫生知识水平的高低和卫生习惯的形成直接影响着食品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和产品的卫生质量,也影响着公共场所经营的各个环节.为了解东莞市食品、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卫生知识、态度和卫生行为习惯,以便有针对性地开展重点人群的卫生知识培训工作,对我市部分镇区食品、公共场所经营单位从业人员进行了KAB(知、信、行)问卷调查.
作者:黄红星 刊期: 2004年第05期
城市给水广泛采用加氯消毒,由于水源的污染和源水中含有腐殖质、氨基酸等天然有机物,消毒过程中会产生氯仿、四氯化碳等挥发性卤代烃.卤代烃有致癌作用,因而引起人们的普遍重视.随着人们对水质要求的增高,迫切需要用先进、灵敏的检测手段来检测水中的挥发性卤代烃.我们在国标法的基础上,采用灵敏度、谱图分辨率更高的毛细管柱对水中氯仿、四氯化碳的测定进行了研究,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
作者:孙俊红;何碧英 刊期: 2004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