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广东省班氏丝虫病防治后期人群和媒介感染情况观察

骆雄才;欧作炎;黄少玉;陈泽池;崔惠儿;林荣幸

关键词:吴策线虫, 班氏, 库蚊属, 微丝蚴, 感染
摘要:目的探索人群微丝蚴率降至1%以下,终止防治措施后人群和媒介感染情况.方法终止防治措施后,1988~2000年在原广东省班氏丝虫病流行区抽查30%以上流行镇,重点村居民夜间采血120 μl血检微丝蚴,在血检点捕集致倦库蚊解剖,观察自然感染情况;选定10个县原丝虫病流行较严重的村,纵向观察人群和媒介感染情况.结果 1988年人群微丝蚴率为0.33%(575/172 631),此后人群微丝蚴率和致倦库蚊自然感染率逐年下降,1997年后无微丝蚴血症者;1992~2000年共解剖致倦库蚊248 115只,无发现自然感染幼丝虫;1988~1995年纵向观察,1988年人群微丝蚴率和蚊自然感染率分别为0.14%和0.07%,1994年后两者均为0.结论班氏丝虫病经防治后,人群微丝蚴率降至1%以下则可阻断传播,10年后人群微丝蚴血症消失.
华南预防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某戒毒所吸毒人员龋病流行特点分析

    目的了解吸毒人员恒牙龋病流行病学特点和吸毒者严重龋病典型临床表现.方法选择某强制戒毒所,随机抽样检查吸毒人员龋病情况.结果共调查216人,年龄以20~30岁为主,吸毒时间长10年.吸毒人员不同年龄组患龋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患龋率与吸毒时间有关(P<0.05),龋均与吸毒时间呈直线相关关系(P<0.01).龋病典型特征呈广泛性破坏,多见于牙齿的唇颊面,常并发楔状缺损,呈深褐色或黑色,严重者波及整个牙面,牙齿容易折断.结论吸毒人员龋坏程度与吸毒时间有关,口腔科医生应注意根据吸毒者龋病特征结合问诊加以识别.

    作者:黄少宏;方钧宏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消毒常识及针对SARS的消毒技术

    1 消毒常识1.1 基本概念消毒 (disinfection) 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的处理.灭菌(sterilization) 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一切微生物的处理.消毒剂(disinfectant) 用于杀灭传播媒介上的微生物使其达到消毒或灭菌要求的制剂.

    作者:张贤昌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柳州市企业尘毒作业场所危害程度调查分析

    目的了解柳州市企业有害因素作业场所危害程度.方法 2002~2003年对广西柳州市181家企业的尘毒作业场所进行全面的劳动卫生学调查,并对其有害因素作业场所进行危害程度分级核定.结果本次调查尘毒作业场所共1 758个,I级危害场所占调查总数的71.27%,Ⅱ、Ⅲ级危害场所分别占调查总数的21.56%和7.17%.调查24种有害因素的尘毒作业场所,其中苯、铅、铬、锰、矽尘、电焊尘、铸工尘、水泥尘、棉尘、煤尘10种有害因素作业场所共1 442个,占调查总数的82.03%.结论柳州市工业企业的职业危害相当严重,应加强作业场所监督监测,定期对工人进行健康体检和健康监护,防止职业病的发生.

    作者:冯献湘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东莞市食品、公共场所从业人员知、信、行问卷调查分析

    食品、公共场所行业是关系到社会经济发展和人们身体健康的一个特殊行业,从业人员卫生知识水平的高低和卫生习惯的形成直接影响着食品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和产品的卫生质量,也影响着公共场所经营的各个环节.为了解东莞市食品、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卫生知识、态度和卫生行为习惯,以便有针对性地开展重点人群的卫生知识培训工作,对我市部分镇区食品、公共场所经营单位从业人员进行了KAB(知、信、行)问卷调查.

    作者:黄红星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双硫腙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微量锌

    目的进一步验证双硫腙水相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微量锌的可靠性和适用性.方法应用双硫腙水相分光光度法对锌合成密码水样和锌标准物质进行测定,同时与国标法进行实验对比.结果两种方法测定锌标准物质的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0.7%和4.2%,差异无显著性(P>0.05).双硫腙水相分光光度法测定锌合成密码水样的相对标准偏差为1.1%,相对误差为-2.4%.结论双硫腙水相分光光度法能够准确测定合成密码水样和锌标准物质,是一种操作更加简便、快捷、准确、环保、低成本的新方法.

    作者:石帮辉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韶关市学生常见病综合防治效果评价

    目的评估韶关市1995~2000年学生常见病综合防治效果.方法按<全国学生常见病综合防治方案>和<全国学生常见病综合防治工作技术规范(试行)>要求,对韶关市城乡12所监测学校15 650名在校中小学生进行常见病综合防治效果监测.结果 2000年学生蛔虫感染率降至3.49%(城镇)、7.89%(农村);贫血患病率城乡均达到国家控制目标;龋均控制在0.5以下;农村学生营养不良率由1995年的33.7%降至2000年的18.6%,城市学生则由20.8%上升至29.3%;视力低下率城市变化不大,农村大幅度下降;沙眼患病率下降;肥胖率城乡均上升.结论韶关市学生常见病综合防治效果显著,但视力低下、肥胖和沙眼综合防治仍存在不少薄弱环节.

    作者:杨继红;邓伟焕;杜韶女;付宏营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2003年广东省食品中李斯特菌污染状况调查

    目的了解广东省各类食品中李斯特菌污染的状况.方法 2003年采集深圳、番禺、湛江、澄海、韶关五个地区的9类食品共430份,采用国家标准检测方法(GB4789.30-1990),并参照2003年全国食源性致病菌检测工作手册检测李斯特菌.结果检出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17株,英诺克李斯特菌1株,总阳性检出率为4.19%(18/430).不同类型食品中非定型包装熟肉污染情况严重,阳性检出率为12.50%.结论广东省食品中存在李斯特菌污染,应加强相关的食品卫生监督管理.

    作者:何冬梅;倪汉忠;严纪文;宋曼丹;黄吉城;杨冰;朱海明;王建;赖蔚苳;王海燕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毛细管柱气相色谱法测定水中氯仿、四氯化碳

    城市给水广泛采用加氯消毒,由于水源的污染和源水中含有腐殖质、氨基酸等天然有机物,消毒过程中会产生氯仿、四氯化碳等挥发性卤代烃.卤代烃有致癌作用,因而引起人们的普遍重视.随着人们对水质要求的增高,迫切需要用先进、灵敏的检测手段来检测水中的挥发性卤代烃.我们在国标法的基础上,采用灵敏度、谱图分辨率更高的毛细管柱对水中氯仿、四氯化碳的测定进行了研究,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

    作者:孙俊红;何碧英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莱芜市2003年中小学生龋齿发生情况分析

    龋齿防治一直是学生常见病防治的重要工作之一,为了解莱芜市中小学生龋患现状,为制定有效防治措施提供依据,现对莱芜市2003年部分在校中小学生龋患情况进行分析.1 材料和方法随机抽取2003年莱芜市部分在校中小学生体检档案2 472人份,其中城镇学生1 381人,农村学生1 091人,年龄为7~18岁.体检档案均由具有专业技术职称的医师按常规检查口腔,龋齿诊断标准按<全国学生常见病综合防治方案和技术规范>要求填写,龋失、龋缺不计.

    作者:邹丽萍;张锦萍;周圣波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妊娠期念珠菌性阴道炎70例疗效分析

    妊娠期妇女阴道的特殊生理变化使念珠菌性阴道炎的发病率明显升高,易复发,且难以根治,在临床治疗中更要注意药物对胎儿的影响.我院门诊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妊娠期念珠菌性阴道炎70例,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侯晓兰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佛山市吸毒人群艾滋病、乙型肝炎、丙型肝炎及梅毒感染状况调查

    目的了解佛山市吸毒人群HIV、肝炎和梅毒的感染情况,为预防、控制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佛山市2003年部分在押吸毒人员进行HIV、HBV、HCV和梅毒血清学检测.结果 706名吸毒者血液标本中,抗-HIV、HBsAg、抗-HCV及梅毒抗体阳性率分别为3.5%、21.1%、60.1%和5.9%.在检出的25例HIV感染者中,HIV/HBV、HIV/HCV、HIV/TP双重感染率分别为32.0%(8/25)、40.0%(10/25)和4.0%(1/25),HIV/HBV/HCV三重感染率为28.0%(7/25),未发现四重感染的现象.结论应加大对吸毒人群的监测和防病知识宣传力度,开展干预措施,降低HIV等疾病在高危人群中扩散和传播的危险性.

    作者:陈爱贞;廖华乐;朱素仪;杨国;陈萍;郭志强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阳江市静脉吸毒人群艾滋病、丙型肝炎感染情况及相关知识、行为调查

    目的了解阳江市静脉吸毒者的艾滋病病毒和丙型肝炎病毒的感染状况及相关知识、高危行为,为制订相应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阳江市阳东县某戒毒所和某社区的静脉吸毒者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并采静脉血检测HIV和HCV抗体.结果 235名静脉吸毒者年龄在20~40岁的218人,占总数的92.8%.91.1%静脉吸毒者为小学或初中文化程度;静脉吸毒者 HIV和HCV感染率分别为40.4%和98.7%;静脉吸毒者对艾滋病相关知识总知晓率为35.3%;近一次性生活时安全套使用率为3.6%;77.4%静脉吸毒者有共用针具行为.结论阳江市静脉吸毒者HIV和HCV感染率较高,对艾滋病相关知识总知晓率低,艾滋病感染危险行为率高,应尽快采取有力的干预措施遏制艾滋病在该类人群中的传播.

    作者:李文杰;范子凡;林鹏;王晔;颜瑾;麦荣建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东莞市饮料生产企业卫生状况调查

    目的了解东莞市饮料生产企业的卫生状况,以便有针对性地加强卫生监督监测管理工作.方法对东莞市的饮料生产企业进行全面卫生学调查.结果本次共调查饮料生产企业137家,均有卫生许可证,各项卫生学指标调查合格率达94.9%以上;各类饮料检测合格率为78.2%~100.0%,差异有显著性(P<0.01),合格率低为饮用纯净水.结论应加强对纯净水厂的监督管理.

    作者:王宇平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的护理

    小梁切除术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及折叠型人工晶体植入术(三联术),是目前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的一种有效方法.我们于1998年11月至2004年3月对20例24眼白内障合并青光眼患者采用了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体植入及抗青光眼的三联手术治疗,取得良好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杨佩兰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临汾市18例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即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是由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引起,以近距离空气飞沫和密切接触为主要传播途径的呼吸道传染病.2003年4月9日,山西省临汾市出现首例SARS病例,至5月4日共报告临床诊断病例18例.为进一步掌握SARS流行特征,为今后SARS防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现将临汾市SARS流行病学特征及防制情况分析如下.

    作者:张重辉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微板核酸杂交技术定量检测乙肝病毒的临床应用

    目的用微板核酸杂交技术准确定量检测患者血清乙型肝炎病毒DNA(HBV-DNA)的含量,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法将患者血标本扩增后的产物,通过微孔板杂交显色对540例不同临床表现的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HBV-DNA进行定量检测. 结果急性乙肝患者血清中HBV-DNA含量为(174.96±50.20)μg/L,乙肝病毒长期携带者血清中HBV-DNA含量为(94.32±41.31)μg/L,乙肝恢复期患者血清中HBV-DNA含量为(39.62±24.51)μg/L,乙肝疫苗免疫组的HBV-DNA含量<1μg/L,各组之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微板核酸杂交技术-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方法能准确、快速进行HBV-DNA定量,与临床诊断相符,对于乙型肝炎的临床诊断、治疗方案的选择和疗效观察有指导意义.

    作者:刘凌;陈享;梁莉红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2001~2003年广东省市售食品中沙门菌污染状况调查分析

    目的了解广东省市售食品的沙门菌污染状况.方法按照全国食品污染物监测网食源性致病菌监测计划提供的方法结合实验室现有条件对2001~2003年省内5个地区(澄海、湛江、番禺、宝安、仁化)9大类食品进行检测.结果共采集5个地区9大类食品820份,检出阳性样本31份,检出率为3.8%;各地均检出阳性样本,其中湛江的检出率高,达8.0%;阳性样本全部集中于夏秋季;生肉制品的阳性检出数占检出总数的70.97%.结论广东省市售食品的卫生质量不容乐观,应加强对食品的分类管理和卫生监测.

    作者:朱海明;严纪文;王海燕;宋曼丹;黄吉城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深圳市罗湖区2003年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流行病学分析

    目的了解2003年深圳市罗湖区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流行病学特点.方法通过查阅病案资料和访问病愈的患者,按统一个案调查表收集病例资料,ELISA检测病例恢复期血清SARS冠状病毒抗体.结果 2003年2~6月罗湖区各类医疗机构报告SARS观察病例和疑似病例共103例,其中15例被诊断为SARS.3月份发病多,为8例;东门街道报告病例多为5例;男女性别比为2∶1,年龄大的69岁,小的4岁,中位数为33岁;从事商业服务业的多,为6例.经检测的11例中9例血清SARS冠状病毒抗体呈阳性.除1例为续发病例外,其余14例传染源不明确.结论深圳市罗湖区SARS病例呈社区散发,由于预防控制措施及时实施,未形成传播链,避免了医院疫情暴发和医务人员感染的发生.

    作者:陈戊申;王廷哲;张风雷;李杰;方玉金;李林涛;黄敏;刘文忠;林芳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高密市社区居民慢性病患病危险因素调查

    目的了解高密市社区居民慢性病患病情况及危险因素.方法 2002年3~12月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高密市4个社区35岁及以上居民进行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糖尿病患病情况调查,并进行危险因素分析.结果共调查1 248人,患四种慢性病中任何一种及以上者238人,慢性病患病率为19.07%.慢性病发病率与家族史、体质指数、饮食习惯、吸烟等因素有关.结论应大力开展社区健康教育,并采取预防措施改变居民的不良行为和生活习惯.

    作者:孙少华;姜玉亭;马瑞花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湛江市1984~2003年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特征分析

    目的分析湛江市1984~2003年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流行特征,为有效控制乙脑发病及流行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1984~2003年湛江市乙型脑炎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984~2003年共发病2 232例,年平均发病率为2.01/10万,死亡173例,病死率为7.7%;无免疫史1 232例,占总病例数的55.2%,免疫史不详者384例,占17.2%,未免疫及免疫史不详者占总病例数的72.4%.1~6岁儿童发病1 887例,占总病例数的84.5%;廉江和雷州两市病例为1 341例,占病例总数的60.1%;每年的6月为高发季节(占68.3%).结论湛江市乙脑流行多年,以季节性突击接种疫苗不能彻底控制乙脑疫情,应改为常年免疫门诊接种,进而提高接种率,彻底控制乙脑流行.

    作者:陈治玲;余永清;吴传娣;苏华瑜 刊期: 2004年第05期

华南预防医学杂志

华南预防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