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广东省实施《全国碘盐监测方案(试行)》情况及监测结果分析

杨通;钟文;陈启丰

关键词:碘, 盐类, 流行病学方法
摘要:目的了解<全国碘盐监测方案(试行)>在广东省实施一年时间的情况和广东省碘盐质量状况.方法按<全国碘盐监测方案(试行)>和<广东省实施〈全国碘盐监测方案(试行)〉细则>进行.结果生产层次碘盐批质量合格率为96.73%,居民户层次合格碘盐食用率为88.30%.在全省117个监测单位中,完成4、3、2或1个季度监测工作的单位分别有32、25、18和27个;在30个省级监控点中完成4、3、2或1个季度监测工作的点分别有10、8、5和7个.结论 <方案>在广东省试行一年,监测工作开展还不够理想,但已初步建立起碘盐监测体系;监测结果基本反映出广东省碘盐生产层次和居民户层次的碘盐质量.
华南预防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天水市分散式供水水质卫生状况分析

    为了掌握天水市分散式供水水源水质卫生状况,为水源水质防护,合理选择安全、卫生水源,水质处理提供科学依据.2001年对全市新开采的41户地下水源的水质卫生状况进行了调查监测,现将结果分析如下.

    作者:全福才;高纪平;刘保录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职业性HIV暴露后预防

    自1998年HIV暴露的指导方针公布以后,几种新型的抗逆转录病毒的制剂已得到FDA(食品与药物管理局)认证,并且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于暴露后预防(PEP)的使用和安全性的信息.

    作者:付笑冰;林鹏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海南农垦区18岁以下人群乙肝疫苗免疫效果调查分析

    目的调查乙肝疫苗接种率与HBsAg携带率的关系及海南垦区乙肝疫苗接种的免疫效果,为制定海南垦区乙肝疫苗免疫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调查垦区1~18岁人群乙肝疫苗接种史,用ELISA法检测HBsAg和抗-HBs.结果调查1~18岁人群6 669人,乙肝疫苗接种率为41.2%,HBsAg携带率为9.2%.其中全程接种者HBsAg携带率为2.4%,未接种(或未全程接种)者HBsAg携带率为14.0%,差别有显著性;全程接种者HBsAg感染保护率为82.9%.抽查843人的抗-HBsAg,阳性率为62.8%,其中全程接种者抗-HBs阳性率为85.7%,未接种(或未全程接种)者抗-HBs阳性率为36.9%.结论 HBsAg携带率高低与乙肝疫苗接种率高低存在密切的相关关系.海南垦区1~18岁人群乙肝疫苗接种率尚不高,目前仍处于高HBsAg携带率水平.

    作者:谭敦辉;曾纪策;王友群;兰东海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河豚鱼类标本的制作

    本实验对采集到的有毒河豚鱼(东方豚)在浸制的方法上作了改良.现将方法介绍如下.

    作者:张裕能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卫生害虫的生物防制研究进展

    陆宝麟教授从我国实际出发,结合长期实践经验,总结出媒介昆虫的综合防制策略是:从媒介与生态环境和社会条件的整体观点出发,根据标本兼治而以治本为主,并以经济、简便和安全,包括对环境无害的原则,因地因时制宜地对防制对象,综合采用环境防制、化学防制、生物防制或其他有效手段,组成一套系统的防制措施,把它的种群数量抑制到不足为害的水平,并争取予以清除,以达到除害灭病的目的[1].生物防制是综合治理的主要组成之一.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媒介生物学和控制专家委员会所下的定义,所谓生物防制是指利用其它生物(天敌)或其代谢物来防制一种害虫.可用作疾病媒介和卫生害虫生物防制物的大致分为捕食者、昆虫致病体两类.后者包括寄生物和致病微生物.另外,卫生害虫的基因防制也可归属于生物防制范畴之列.近年来土地开发,杀虫剂成本上升,昆虫对杀虫剂的抗性日趋严重以及人们对环境问题的日益关注等原因,传统的以化学杀虫剂为主的防制措施已显得力所不及.生物防制这一途径日渐受到医学昆虫界,包括世界卫生组织等有关机构的重视,取得了较大进展,其中令人瞩目的是关于生物杀虫剂和转基因昆虫的研究,现就此综述如下.

    作者:支国舟;陈晓光;郑学礼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HACCP在鱼类罐头生产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目的鱼类罐头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系统的建立及应用.方法选择一家鲮鱼罐头生产企业,对其生产工艺及流程,包括原料、辅料验收,加工制作过程,包装及贮存运输等环节中实际存在和潜在的危害性进行分析.结果确定接受鲜鱼、鱼干验收、装罐质量和抽真空密封4个环节为鲮鱼罐头生产质量控制中的关键控制点,并确定相应的监控方法、监控频率和监控人员.结论有效的HACCP系统可以大限度地保证食品安全质量,为食品卫生监督监测工作提供依据.

    作者:马林;陈坤才;陈少娟;谭铭雄;成莉莉;李迎月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生物氧化池对水体中铁、锰去除效果观察

    水体中铁锰含量高常常会引起水体有异色、异味.因此,需进行除铁、除锰处理.常用去除水中铁、锰的方法有无阀滤池、单阀滤池、虹吸滤池、锰砂机械过滤等方法[1].但这些方法具有对水中铁、锰的去除率不高、占地面积较大、所用经费较多等缺点,造成在推广应用上有一定困难.针对这种情况,我们研制了一种生物氧化池,对水体中铁、锰的去除情况进行了观察.

    作者:陈毓雄;张春和;王臻;方少波;陈艺娟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湖南省怀化市1996~2000年麻疹流行情况分析

    近年来,湖南省怀化市的麻疹发病率一直处于较高水平.为了总结经验、指导麻疹防治工作,现对1996~2000年期间该市的麻疹流行情况进行流行病学分析.

    作者:龚开锦;陈湘;曹阳;孙玉容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深圳市8~10岁儿童碘营养水平评价

    目的对深圳市8~10岁儿童碘营养水平进行评价.方法点状采集在本市连续居住3年以上、发育良好、无慢性疾病的8~10岁儿童尿、家用盐及饮水,同时测定其甲状腺体积、体重及身高.水碘和尿碘采用砷铈催化比色法、盐碘采用直接滴定法、甲状腺采用B超测定.结果 230例8~10岁儿童尿碘中位数(M)197.60 μg/L,甲状腺肿大率6.09%,盐碘合格率均≥99%,水碘M 19.15 μg/L;116例市区儿童尿碘处于适宜范围(100~200 μg/L),占26.7%;114例郊区儿童占31.6%,但前者>200 μg/L为65.5%高于后者(43.9%),而后者<100 μg/L占24.6%高于前者(7.8%)(P均<0.01);市区水碘M 22.50 μg/L,90%以上>10 μg/L,而郊区有50%水碘<10 μg/L;市区女生甲状腺体积/体重比值0.161,高于郊区0.134(P<0.01),其中市区4例甲状腺肿全都发生在9岁女生组.结论该市8~10岁儿童碘营养水平适宜,比3年前有明显改善;以饮水碘可判定市区应不归于碘缺乏病(IDD)流行区,郊区还应强化KAP教育;市区有防止高碘危害的必要,长期补碘可考虑下调碘盐浓度为(15±5) mg/kg,市区可自主购买.

    作者:魏若飞;钟文;黄薇;李思果;王晓华;罗若荣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应用ELISA检测戒毒人员尿液和血液标本HIV-1抗体结果分析

    目的比较应用ELIS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尿液和血液标本HIV-1抗体的一致性.方法对广州市某强制戒毒所的203例曾吸毒人员分别采集尿液和血液标本,应用ELIS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分别采用尿液和血液初筛试剂检测尿液和血液标本中的HIV-1抗体.结果 203例中有20例血液标本的HIV-1抗体为阳性,其平行尿液标本中有19例HIV-1抗体为阳性.分析结果表明应用尿液、血液标本检测HIV-1抗体方法的一致性为99.5%.结论尿液标本HIV-1抗体的ELISA检测结果是可靠的,对采集血液标本有困难的监测人群具有实用价值.

    作者:高凯;张周斌;熊远;毕惠祥;徐慧芳;陈小平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儿童血清瘦素与能量代谢关系的研究

    目的研究儿童血清瘦素与能量代谢的关系.方法对60名正常体重儿童(男、女各30名)采用开放式间接测热法测定其基础代谢,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瘦素,并采用称重法进行为期3 d的膳食调查.结果男童血清瘦素水平与体脂百分比(%BF)、脂肪组织(FM)呈正相关(P<0.05),与能量摄入量、基础代谢无相关性(P>0.05);女童血清瘦素水平与BMI、%BF、FM、基础代谢呈正相关(P<0.05),与能量摄入量无相关性(P>0.05).结论瘦素可能通过其与基础代谢的关系来发挥其调节女童能量平衡及体重的作用.

    作者:张彩霞;蒋卓勤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广州地区省直机关干部健康状况与常见健康问题分析

    目的了解广州地区省直机关干部的健康状况,分析影响健康的主要原因,提出促进健康的对策.方法对广州地区省直机关35个单位的3 672名干部进行健康检查,检查结果按性别、年龄分层分析影响健康的主要问题.结果机关干部健康检查的异常检出率较高,为66.18%.其中肝胆系统检查异常检出率为30.61%,血脂各项指标增高检出率为27.72%,心电图检查异常检出率为21.05%.心脏、肝胆异常,血脂、血压及尿酸升高等的发生率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结论广州地区省直机关大部分干部处于亚健康状态,或者患有各种慢性疾病.应及时地加强机关干部的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

    作者:林广平;黄俊强;许妙珍;柳青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广州市荔湾区华林街精神病患病情况调查分析

    目的了解社区精神病患病情况,为采取有效的防治和康复措施提供依据.方法用线索调查的方法,从1998年开始对广州市荔湾区华林街社区居民进行线索调查,诊断并确定精神病的类型,并进行病情随访记录和年度康复效果评估.结果该社区精神病患病率为6.66‰,其中精神分裂患者占比例大为66.9%,发病高峰年龄在10~39岁间,其次是精神发育迟缓占28.0%,发病高峰年龄在10岁以下.职业分布中以无职业人群患者比例大占66.7%,其次是工人占29.6%.精神分裂患者以中学(中专)文化程度比例大,占76.2%;精神发育迟缓患者文盲比例大,占54.7%.有效的社区康复措施能使精神病人的好转率达74.6%.结论广州市荔湾区华林街社区精神病发病与职业、文化程度等因素有关.各部门通力合作,创造良好的社区生活和工作环境,是做好社区精防工作的关键.

    作者:莫秀梅;梁卫萍;陈建荣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广西狂犬病新旧疫区人群免疫应答与发病情况分析

    广西是全国狂犬病高发区与老疫区之一.60年代发病率为0.02/10万~0.92/10万;70年代发病率为0.74/10万~1.27/10万,发病地区分布在广西的2/3县市;80年代发病率为0.70/10万~2.46/10万,全省87个县、市均发生不同程度的流行.由于对家犬采取管、免、灭与开展犬伤门诊等综合性措施之后,90年代疫情逐年下降.现对广西狂犬病新旧疫区人群狂犬病发病率和抗体水平进行比较分析.

    作者:吕元聪;吴泰才;郭宁贞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一起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食物中毒分析

    2002年8月29日上午11时30分,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到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电话报告:有5名疑似食物中毒患者正在医院接受治疗.中心即会同广州市卫生监督所有关人员前往医院进行调查,经流行病学调查及实验室检验,诊断为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食物中毒.

    作者:区继军;何洁仪;李迎月;刘兆敏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2000年深圳市一起轮状病毒院内感染报道

    腹泻是婴幼儿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而人轮状病毒(简称HRV)是引起婴幼儿急性腹泻的主要病原,在腹泻的病毒病因中,它占整个腹泻病的四分之一,无论在发达或发展中国家A组(婴幼儿)轮状病毒引起的腹泻都有较高的发病率.2000年6月中旬至7月初,广东省深圳市某医院先后出现婴幼儿腹泻流行,共发病19例.经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资料分析和实验室检验,证实该医院发生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流行,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何雅清;张顺祥;丰素娟;杨洪;牟瑾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潮州市医疗机构使用中消毒液HBsAg污染状况监测结果分析

    目的对医疗机构使用中消毒液HBsAg污染状况进行监测,预防HBsAg医源性感染.方法 1993~2001年对潮州市市直、湘桥区、枫溪区各类医疗机构使用中消毒液进行现场随机抽样,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进行HBsAg检测.结果共监测各类医疗机构256家,使用中消毒液6种共803份.其中1993~1997年共监测314份,HBsAg阳性13份,阳性率4.14%,阳性污染来自5%来苏尔液和0.5%新洁尔灭液;1998~2001年共监测489份,HBsAg均为阴性.结论应加强对医疗机构使用中消毒液HBsAg污染状况的监测.

    作者:黄再喜;许光;林震安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武城县1990~2002年冷冻饮品细菌学指标检测情况分析

    为全面了解武城县冷冻饮品卫生状况,并为规范冷冻饮品市场和加强卫生监督工作提供科学依据,于1990~2002年上半年对全县所有冷冻饮品加工厂及批发点进行了细菌学指标检测,现将检测结果分析如下.

    作者:王淑军;张庆国;李建荣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开平市控制和消灭白喉效果评价

    目的对控制和消灭白喉的效果进行评价,指导防治工作实践.方法对开平市1951年以来的白喉疫情、预防接种和免疫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自实施白喉类毒素制剂(下称白类)接种以来,特别是1978年开始实施计划免疫以后,白类的预防接种率、免疫成功率和人群免疫抗体阳性率(保护率)不断提高,到目前呈稳定状态,分别保持在92.86%~100%之间,白喉发病率和死亡率呈直线下降,年均发病率和死亡率由疫苗推广前期的5.96/10万和0.76/10万下降到1978年只有1例,1979年至今,已连续23年无白喉病例发生,达到了控制发病以致基本消灭白喉的水平.结论白类疫苗预防接种效果良好,今后要继续做好儿童的基础免疫和加强免疫,建议制订成人加强免疫程序,严防≥15岁人群发病.

    作者:关柳云;梁志海;邓德湛;梁浩强;陈志宏;陈艳梅;何美意;林绮英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赣州市章贡区1950~1999年传染病流行病学分析

    目的了解赣州市章贡区传染病流行规律,制定更加有效的防治对策.方法对1950~1999年章贡区的疫情资料,采用时间序列,运用自身对照的办法,分析50年来传染病的动态变化.结果传染病发病率从1950年的2 286.7/10万下降到1999年的209.6/10万,发病率逐年下降.与计划免疫相关的传染病发病率由50年代的1 199.82/10万下降到90年代的114.61/10万,下降了90.45%;传染病的主要发病模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20世纪50、60年代以麻疹、疟疾为主,20世纪80年代以后以肝炎、痢疾为主.结论传染病防治效果显著,许多传染病已经降至较低水平,但近年来流动人口增加,卫生保健措施相对滞后,部分得到控制的传染病存在上升趋势.

    作者:朱旭红;李忠萍 刊期: 2003年第01期

华南预防医学杂志

华南预防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