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旭红;李忠萍
目的研究儿童血清瘦素与能量代谢的关系.方法对60名正常体重儿童(男、女各30名)采用开放式间接测热法测定其基础代谢,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瘦素,并采用称重法进行为期3 d的膳食调查.结果男童血清瘦素水平与体脂百分比(%BF)、脂肪组织(FM)呈正相关(P<0.05),与能量摄入量、基础代谢无相关性(P>0.05);女童血清瘦素水平与BMI、%BF、FM、基础代谢呈正相关(P<0.05),与能量摄入量无相关性(P>0.05).结论瘦素可能通过其与基础代谢的关系来发挥其调节女童能量平衡及体重的作用.
作者:张彩霞;蒋卓勤 刊期: 2003年第01期
陆宝麟教授从我国实际出发,结合长期实践经验,总结出媒介昆虫的综合防制策略是:从媒介与生态环境和社会条件的整体观点出发,根据标本兼治而以治本为主,并以经济、简便和安全,包括对环境无害的原则,因地因时制宜地对防制对象,综合采用环境防制、化学防制、生物防制或其他有效手段,组成一套系统的防制措施,把它的种群数量抑制到不足为害的水平,并争取予以清除,以达到除害灭病的目的[1].生物防制是综合治理的主要组成之一.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媒介生物学和控制专家委员会所下的定义,所谓生物防制是指利用其它生物(天敌)或其代谢物来防制一种害虫.可用作疾病媒介和卫生害虫生物防制物的大致分为捕食者、昆虫致病体两类.后者包括寄生物和致病微生物.另外,卫生害虫的基因防制也可归属于生物防制范畴之列.近年来土地开发,杀虫剂成本上升,昆虫对杀虫剂的抗性日趋严重以及人们对环境问题的日益关注等原因,传统的以化学杀虫剂为主的防制措施已显得力所不及.生物防制这一途径日渐受到医学昆虫界,包括世界卫生组织等有关机构的重视,取得了较大进展,其中令人瞩目的是关于生物杀虫剂和转基因昆虫的研究,现就此综述如下.
作者:支国舟;陈晓光;郑学礼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研究B95a细胞对麻疹病毒的敏感性和麻疹病毒在B95a细胞上的生长特点. 方法组织培养法.将麻疹野毒株和麻疹疫苗株分别接种在长满呈单层的B95a和Vero细胞上,观察细胞病变的形态;同时在不同的时段检测细胞中和培养液中病毒的含量,绘制病毒生长曲线;比较RPMI1640、DMEM、MEM 3种培养基培养的B95a细胞对麻疹病毒的敏感性. 结果在B95a细胞中麻疹野毒株和疫苗株都能增殖,而在Vero细胞中只能培养麻疹疫苗株;麻疹病毒在B95a细胞中增殖速度快,从B95a细胞中释放出来的时间早于Vero细胞;其病变特点是引起细胞融合,病毒滴度高可达5.0 LogTCID50/100 μl;3种培养基培养的B95a细胞的形态和对病毒敏感性是一致的.结论对于麻疹病毒,B95a细胞的敏感性高于Vero细胞.B95a细胞的培养可以使用包括MEM在内的多种培养基.
作者:彭志红;鄢心革;罗耀星;蔡汉港;阳文胜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了解社区精神病患病情况,为采取有效的防治和康复措施提供依据.方法用线索调查的方法,从1998年开始对广州市荔湾区华林街社区居民进行线索调查,诊断并确定精神病的类型,并进行病情随访记录和年度康复效果评估.结果该社区精神病患病率为6.66‰,其中精神分裂患者占比例大为66.9%,发病高峰年龄在10~39岁间,其次是精神发育迟缓占28.0%,发病高峰年龄在10岁以下.职业分布中以无职业人群患者比例大占66.7%,其次是工人占29.6%.精神分裂患者以中学(中专)文化程度比例大,占76.2%;精神发育迟缓患者文盲比例大,占54.7%.有效的社区康复措施能使精神病人的好转率达74.6%.结论广州市荔湾区华林街社区精神病发病与职业、文化程度等因素有关.各部门通力合作,创造良好的社区生活和工作环境,是做好社区精防工作的关键.
作者:莫秀梅;梁卫萍;陈建荣 刊期: 2003年第01期
水体中铁锰含量高常常会引起水体有异色、异味.因此,需进行除铁、除锰处理.常用去除水中铁、锰的方法有无阀滤池、单阀滤池、虹吸滤池、锰砂机械过滤等方法[1].但这些方法具有对水中铁、锰的去除率不高、占地面积较大、所用经费较多等缺点,造成在推广应用上有一定困难.针对这种情况,我们研制了一种生物氧化池,对水体中铁、锰的去除情况进行了观察.
作者:陈毓雄;张春和;王臻;方少波;陈艺娟 刊期: 2003年第01期
广西是全国狂犬病高发区与老疫区之一.60年代发病率为0.02/10万~0.92/10万;70年代发病率为0.74/10万~1.27/10万,发病地区分布在广西的2/3县市;80年代发病率为0.70/10万~2.46/10万,全省87个县、市均发生不同程度的流行.由于对家犬采取管、免、灭与开展犬伤门诊等综合性措施之后,90年代疫情逐年下降.现对广西狂犬病新旧疫区人群狂犬病发病率和抗体水平进行比较分析.
作者:吕元聪;吴泰才;郭宁贞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了解<全国碘盐监测方案(试行)>在广东省实施一年时间的情况和广东省碘盐质量状况.方法按<全国碘盐监测方案(试行)>和<广东省实施〈全国碘盐监测方案(试行)〉细则>进行.结果生产层次碘盐批质量合格率为96.73%,居民户层次合格碘盐食用率为88.30%.在全省117个监测单位中,完成4、3、2或1个季度监测工作的单位分别有32、25、18和27个;在30个省级监控点中完成4、3、2或1个季度监测工作的点分别有10、8、5和7个.结论 <方案>在广东省试行一年,监测工作开展还不够理想,但已初步建立起碘盐监测体系;监测结果基本反映出广东省碘盐生产层次和居民户层次的碘盐质量.
作者:杨通;钟文;陈启丰 刊期: 2003年第01期
为全面了解武城县冷冻饮品卫生状况,并为规范冷冻饮品市场和加强卫生监督工作提供科学依据,于1990~2002年上半年对全县所有冷冻饮品加工厂及批发点进行了细菌学指标检测,现将检测结果分析如下.
作者:王淑军;张庆国;李建荣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比较应用ELIS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尿液和血液标本HIV-1抗体的一致性.方法对广州市某强制戒毒所的203例曾吸毒人员分别采集尿液和血液标本,应用ELIS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分别采用尿液和血液初筛试剂检测尿液和血液标本中的HIV-1抗体.结果 203例中有20例血液标本的HIV-1抗体为阳性,其平行尿液标本中有19例HIV-1抗体为阳性.分析结果表明应用尿液、血液标本检测HIV-1抗体方法的一致性为99.5%.结论尿液标本HIV-1抗体的ELISA检测结果是可靠的,对采集血液标本有困难的监测人群具有实用价值.
作者:高凯;张周斌;熊远;毕惠祥;徐慧芳;陈小平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分析广东省潮阳市1999~2000年新生儿破伤风(NNT)发病情况,探讨有效防治措施.方法对1999~2000年潮阳市新生儿破伤风监测系统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年共报告NNT 31例,死亡1例,病死率3.23%;1999年发病率为0.42‰,2000年发病率为0.40‰.全市26个镇(街道)中11个镇(街道)有病例报告;除5月份外,全年均有病例报告,发病高峰为7~11月(占58.06%)和1~2月(占25.81%);发病年龄集中在出生后第4~10天.结论今后仍需加强NNT疫情监测工作,提倡和推广住院分娩,有计划开展育龄期妇女破伤风类毒素免疫接种工作.
作者:黄小涛;赵焕杰;刘晓曦;黄荣景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对医疗机构使用中消毒液HBsAg污染状况进行监测,预防HBsAg医源性感染.方法 1993~2001年对潮州市市直、湘桥区、枫溪区各类医疗机构使用中消毒液进行现场随机抽样,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进行HBsAg检测.结果共监测各类医疗机构256家,使用中消毒液6种共803份.其中1993~1997年共监测314份,HBsAg阳性13份,阳性率4.14%,阳性污染来自5%来苏尔液和0.5%新洁尔灭液;1998~2001年共监测489份,HBsAg均为阴性.结论应加强对医疗机构使用中消毒液HBsAg污染状况的监测.
作者:黄再喜;许光;林震安 刊期: 2003年第01期
本实验对采集到的有毒河豚鱼(东方豚)在浸制的方法上作了改良.现将方法介绍如下.
作者:张裕能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调查乙肝疫苗接种率与HBsAg携带率的关系及海南垦区乙肝疫苗接种的免疫效果,为制定海南垦区乙肝疫苗免疫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调查垦区1~18岁人群乙肝疫苗接种史,用ELISA法检测HBsAg和抗-HBs.结果调查1~18岁人群6 669人,乙肝疫苗接种率为41.2%,HBsAg携带率为9.2%.其中全程接种者HBsAg携带率为2.4%,未接种(或未全程接种)者HBsAg携带率为14.0%,差别有显著性;全程接种者HBsAg感染保护率为82.9%.抽查843人的抗-HBsAg,阳性率为62.8%,其中全程接种者抗-HBs阳性率为85.7%,未接种(或未全程接种)者抗-HBs阳性率为36.9%.结论 HBsAg携带率高低与乙肝疫苗接种率高低存在密切的相关关系.海南垦区1~18岁人群乙肝疫苗接种率尚不高,目前仍处于高HBsAg携带率水平.
作者:谭敦辉;曾纪策;王友群;兰东海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了解赣州市章贡区传染病流行规律,制定更加有效的防治对策.方法对1950~1999年章贡区的疫情资料,采用时间序列,运用自身对照的办法,分析50年来传染病的动态变化.结果传染病发病率从1950年的2 286.7/10万下降到1999年的209.6/10万,发病率逐年下降.与计划免疫相关的传染病发病率由50年代的1 199.82/10万下降到90年代的114.61/10万,下降了90.45%;传染病的主要发病模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20世纪50、60年代以麻疹、疟疾为主,20世纪80年代以后以肝炎、痢疾为主.结论传染病防治效果显著,许多传染病已经降至较低水平,但近年来流动人口增加,卫生保健措施相对滞后,部分得到控制的传染病存在上升趋势.
作者:朱旭红;李忠萍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广东省麻疹病毒的基因型别和特征.方法对2000年和2001年分别在广东省中山和韶关地区分离的两株麻疹病毒,通过RT-PCR方法扩增麻疹病毒血凝素(H)基因全序列,并克隆到pMD18-T Vector进行序列测定;并分析这两株麻疹病毒和Genbank中麻疹病毒的各基因型代表株序列的同源性.结果两株广东麻疹流行株H基因之间同源性为97%,和它们在核苷酸水平上同源性高的毒株分别是China93-4和China94-7,达到99%.和其它已知麻疹病毒的21个基因代表株相比,广东省麻疹毒株在核苷酸水平上大变异为7.0%,其中广东省2000年流行株在氨基酸240位由丝氨酸(S)突变成天门酰胺(N),造成一个N型糖基化位点丢失.结论广东省麻疹流行株属于H1基因型.
作者:鄢心革;罗耀星;郑焕英;黄平;邵晓萍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了解广东省东莞市HIV感染现况,评价已采取的防治措施,为进一步开展防治工作提供策略和依据.方法对1991~2000年的东莞市HIV常规监测和2001年的专项研究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1991~2001年东莞市共发现103例HIV感染者,其中主动监测发现24例,被动监测发现79例;感染人数有逐年升高的趋势;HIV感染者主要以青壮年男性、境外和外省籍人员为主;主要的传播途径为经血途径传播,占66.99%,其中静脉吸毒占56.52%;其次为性途径传播,占总例数的21.36%.结论东莞市目前正处于艾滋病流行初期,建议采取以宣传教育为主的综合性防制措施.
作者:夏宪照;张巧利;李祖海;冯志阶;雷满根;王水能;刘爱红;刘力勤;陈婉雯;黎志刚;古文丽;张龙 刊期: 2003年第01期
肺结核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传染病之一,也是我国重点控制的重大疾病之一.自1997年卫生部将肺结核列为乙类传染病管理后,通辽市肺结核疫情报告发病率呈逐年增高趋势.为了解通辽市肺结核报告发病的三间分布情况,兹对1998~2001年肺结核疫情报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为本地区今后肺结核的管理及防治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杨红梅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了解广州地区省直机关干部的健康状况,分析影响健康的主要原因,提出促进健康的对策.方法对广州地区省直机关35个单位的3 672名干部进行健康检查,检查结果按性别、年龄分层分析影响健康的主要问题.结果机关干部健康检查的异常检出率较高,为66.18%.其中肝胆系统检查异常检出率为30.61%,血脂各项指标增高检出率为27.72%,心电图检查异常检出率为21.05%.心脏、肝胆异常,血脂、血压及尿酸升高等的发生率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结论广州地区省直机关大部分干部处于亚健康状态,或者患有各种慢性疾病.应及时地加强机关干部的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
作者:林广平;黄俊强;许妙珍;柳青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鱼类罐头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系统的建立及应用.方法选择一家鲮鱼罐头生产企业,对其生产工艺及流程,包括原料、辅料验收,加工制作过程,包装及贮存运输等环节中实际存在和潜在的危害性进行分析.结果确定接受鲜鱼、鱼干验收、装罐质量和抽真空密封4个环节为鲮鱼罐头生产质量控制中的关键控制点,并确定相应的监控方法、监控频率和监控人员.结论有效的HACCP系统可以大限度地保证食品安全质量,为食品卫生监督监测工作提供依据.
作者:马林;陈坤才;陈少娟;谭铭雄;成莉莉;李迎月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了解广东省2001年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系统的运转情况.方法对广东省2001年AFP病例监测系统的个案表和随访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全年AFP病例监测系统共报告AFP病例288例,15岁以下AFP病例报告发病率为1.57/10万,全省以市为单位各项监测指标均达到WHO所提出的监测目标.AFP病例发病无明显的季节高峰,发病年龄以小年龄组为主,其中5岁以下病例占60.4%;未完成3次全程免疫者仍然较多,占12.8%.288例病例粪便标本中28例分离到脊髓灰质炎疫苗株病毒.结论广东省2001年AFP病例监测系统的运转质量较高.
作者:林永杰;刘细莲;林伟生;罗耀星;雷仁宇;郑焕英 刊期: 2003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