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红梅
目的比较应用ELIS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尿液和血液标本HIV-1抗体的一致性.方法对广州市某强制戒毒所的203例曾吸毒人员分别采集尿液和血液标本,应用ELIS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分别采用尿液和血液初筛试剂检测尿液和血液标本中的HIV-1抗体.结果 203例中有20例血液标本的HIV-1抗体为阳性,其平行尿液标本中有19例HIV-1抗体为阳性.分析结果表明应用尿液、血液标本检测HIV-1抗体方法的一致性为99.5%.结论尿液标本HIV-1抗体的ELISA检测结果是可靠的,对采集血液标本有困难的监测人群具有实用价值.
作者:高凯;张周斌;熊远;毕惠祥;徐慧芳;陈小平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对深圳市8~10岁儿童碘营养水平进行评价.方法点状采集在本市连续居住3年以上、发育良好、无慢性疾病的8~10岁儿童尿、家用盐及饮水,同时测定其甲状腺体积、体重及身高.水碘和尿碘采用砷铈催化比色法、盐碘采用直接滴定法、甲状腺采用B超测定.结果 230例8~10岁儿童尿碘中位数(M)197.60 μg/L,甲状腺肿大率6.09%,盐碘合格率均≥99%,水碘M 19.15 μg/L;116例市区儿童尿碘处于适宜范围(100~200 μg/L),占26.7%;114例郊区儿童占31.6%,但前者>200 μg/L为65.5%高于后者(43.9%),而后者<100 μg/L占24.6%高于前者(7.8%)(P均<0.01);市区水碘M 22.50 μg/L,90%以上>10 μg/L,而郊区有50%水碘<10 μg/L;市区女生甲状腺体积/体重比值0.161,高于郊区0.134(P<0.01),其中市区4例甲状腺肿全都发生在9岁女生组.结论该市8~10岁儿童碘营养水平适宜,比3年前有明显改善;以饮水碘可判定市区应不归于碘缺乏病(IDD)流行区,郊区还应强化KAP教育;市区有防止高碘危害的必要,长期补碘可考虑下调碘盐浓度为(15±5) mg/kg,市区可自主购买.
作者:魏若飞;钟文;黄薇;李思果;王晓华;罗若荣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了解赣州市章贡区传染病流行规律,制定更加有效的防治对策.方法对1950~1999年章贡区的疫情资料,采用时间序列,运用自身对照的办法,分析50年来传染病的动态变化.结果传染病发病率从1950年的2 286.7/10万下降到1999年的209.6/10万,发病率逐年下降.与计划免疫相关的传染病发病率由50年代的1 199.82/10万下降到90年代的114.61/10万,下降了90.45%;传染病的主要发病模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20世纪50、60年代以麻疹、疟疾为主,20世纪80年代以后以肝炎、痢疾为主.结论传染病防治效果显著,许多传染病已经降至较低水平,但近年来流动人口增加,卫生保健措施相对滞后,部分得到控制的传染病存在上升趋势.
作者:朱旭红;李忠萍 刊期: 2003年第01期
本实验对采集到的有毒河豚鱼(东方豚)在浸制的方法上作了改良.现将方法介绍如下.
作者:张裕能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广东省麻疹病毒的基因型别和特征.方法对2000年和2001年分别在广东省中山和韶关地区分离的两株麻疹病毒,通过RT-PCR方法扩增麻疹病毒血凝素(H)基因全序列,并克隆到pMD18-T Vector进行序列测定;并分析这两株麻疹病毒和Genbank中麻疹病毒的各基因型代表株序列的同源性.结果两株广东麻疹流行株H基因之间同源性为97%,和它们在核苷酸水平上同源性高的毒株分别是China93-4和China94-7,达到99%.和其它已知麻疹病毒的21个基因代表株相比,广东省麻疹毒株在核苷酸水平上大变异为7.0%,其中广东省2000年流行株在氨基酸240位由丝氨酸(S)突变成天门酰胺(N),造成一个N型糖基化位点丢失.结论广东省麻疹流行株属于H1基因型.
作者:鄢心革;罗耀星;郑焕英;黄平;邵晓萍 刊期: 2003年第01期
随着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高层建筑不断增加,二次供水的设施也随之增加,而二次供水的卫生状况直接关系到人们的身体健康.为了保障人们的身体健康,了解二次供水的设施及卫生状况,现将1999~2001年南京市下关区部分二次供水监测情况分析如下.
作者:班秀华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对控制和消灭白喉的效果进行评价,指导防治工作实践.方法对开平市1951年以来的白喉疫情、预防接种和免疫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自实施白喉类毒素制剂(下称白类)接种以来,特别是1978年开始实施计划免疫以后,白类的预防接种率、免疫成功率和人群免疫抗体阳性率(保护率)不断提高,到目前呈稳定状态,分别保持在92.86%~100%之间,白喉发病率和死亡率呈直线下降,年均发病率和死亡率由疫苗推广前期的5.96/10万和0.76/10万下降到1978年只有1例,1979年至今,已连续23年无白喉病例发生,达到了控制发病以致基本消灭白喉的水平.结论白类疫苗预防接种效果良好,今后要继续做好儿童的基础免疫和加强免疫,建议制订成人加强免疫程序,严防≥15岁人群发病.
作者:关柳云;梁志海;邓德湛;梁浩强;陈志宏;陈艳梅;何美意;林绮英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了解广东省2001年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系统的运转情况.方法对广东省2001年AFP病例监测系统的个案表和随访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全年AFP病例监测系统共报告AFP病例288例,15岁以下AFP病例报告发病率为1.57/10万,全省以市为单位各项监测指标均达到WHO所提出的监测目标.AFP病例发病无明显的季节高峰,发病年龄以小年龄组为主,其中5岁以下病例占60.4%;未完成3次全程免疫者仍然较多,占12.8%.288例病例粪便标本中28例分离到脊髓灰质炎疫苗株病毒.结论广东省2001年AFP病例监测系统的运转质量较高.
作者:林永杰;刘细莲;林伟生;罗耀星;雷仁宇;郑焕英 刊期: 2003年第01期
自1998年HIV暴露的指导方针公布以后,几种新型的抗逆转录病毒的制剂已得到FDA(食品与药物管理局)认证,并且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于暴露后预防(PEP)的使用和安全性的信息.
作者:付笑冰;林鹏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研究儿童血清瘦素与能量代谢的关系.方法对60名正常体重儿童(男、女各30名)采用开放式间接测热法测定其基础代谢,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瘦素,并采用称重法进行为期3 d的膳食调查.结果男童血清瘦素水平与体脂百分比(%BF)、脂肪组织(FM)呈正相关(P<0.05),与能量摄入量、基础代谢无相关性(P>0.05);女童血清瘦素水平与BMI、%BF、FM、基础代谢呈正相关(P<0.05),与能量摄入量无相关性(P>0.05).结论瘦素可能通过其与基础代谢的关系来发挥其调节女童能量平衡及体重的作用.
作者:张彩霞;蒋卓勤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通过对江门市部分老年人膳食、营养及健康状况的调查,为今后开展以社区为中心的营养健康促进计划提供依据.方法抽样调查江门市130例老年人.膳食调查采用2 d记录+24 h回顾法调查老年人的食物种类及摄入量.营养及健康状况的调查采用体格检查.结果不同性别年龄组每标准人日热能、脂肪摄入量均高于RDA(膳食推荐供给量),脂肪占总热能的比例为33.58%,钙、锌摄入量偏低,分别占RDA的61.59%和78.03%;肥胖人数占总人数48.5%.高血压和冠心病则分别占总人数的53.8%和37.7%.结论江门地区老年人膳食、营养及健康状况欠佳,必须对老年人进行生活与饮食健康教育及卫生监护.
作者:丁玎;周玲凤;丘莉莉;黄送榜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了解<全国碘盐监测方案(试行)>在广东省实施一年时间的情况和广东省碘盐质量状况.方法按<全国碘盐监测方案(试行)>和<广东省实施〈全国碘盐监测方案(试行)〉细则>进行.结果生产层次碘盐批质量合格率为96.73%,居民户层次合格碘盐食用率为88.30%.在全省117个监测单位中,完成4、3、2或1个季度监测工作的单位分别有32、25、18和27个;在30个省级监控点中完成4、3、2或1个季度监测工作的点分别有10、8、5和7个.结论 <方案>在广东省试行一年,监测工作开展还不够理想,但已初步建立起碘盐监测体系;监测结果基本反映出广东省碘盐生产层次和居民户层次的碘盐质量.
作者:杨通;钟文;陈启丰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对医疗机构使用中消毒液HBsAg污染状况进行监测,预防HBsAg医源性感染.方法 1993~2001年对潮州市市直、湘桥区、枫溪区各类医疗机构使用中消毒液进行现场随机抽样,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进行HBsAg检测.结果共监测各类医疗机构256家,使用中消毒液6种共803份.其中1993~1997年共监测314份,HBsAg阳性13份,阳性率4.14%,阳性污染来自5%来苏尔液和0.5%新洁尔灭液;1998~2001年共监测489份,HBsAg均为阴性.结论应加强对医疗机构使用中消毒液HBsAg污染状况的监测.
作者:黄再喜;许光;林震安 刊期: 2003年第01期
广西是全国狂犬病高发区与老疫区之一.60年代发病率为0.02/10万~0.92/10万;70年代发病率为0.74/10万~1.27/10万,发病地区分布在广西的2/3县市;80年代发病率为0.70/10万~2.46/10万,全省87个县、市均发生不同程度的流行.由于对家犬采取管、免、灭与开展犬伤门诊等综合性措施之后,90年代疫情逐年下降.现对广西狂犬病新旧疫区人群狂犬病发病率和抗体水平进行比较分析.
作者:吕元聪;吴泰才;郭宁贞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鱼类罐头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系统的建立及应用.方法选择一家鲮鱼罐头生产企业,对其生产工艺及流程,包括原料、辅料验收,加工制作过程,包装及贮存运输等环节中实际存在和潜在的危害性进行分析.结果确定接受鲜鱼、鱼干验收、装罐质量和抽真空密封4个环节为鲮鱼罐头生产质量控制中的关键控制点,并确定相应的监控方法、监控频率和监控人员.结论有效的HACCP系统可以大限度地保证食品安全质量,为食品卫生监督监测工作提供依据.
作者:马林;陈坤才;陈少娟;谭铭雄;成莉莉;李迎月 刊期: 2003年第01期
2002年8月29日上午11时30分,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到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电话报告:有5名疑似食物中毒患者正在医院接受治疗.中心即会同广州市卫生监督所有关人员前往医院进行调查,经流行病学调查及实验室检验,诊断为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食物中毒.
作者:区继军;何洁仪;李迎月;刘兆敏 刊期: 2003年第01期
为了掌握天水市分散式供水水源水质卫生状况,为水源水质防护,合理选择安全、卫生水源,水质处理提供科学依据.2001年对全市新开采的41户地下水源的水质卫生状况进行了调查监测,现将结果分析如下.
作者:全福才;高纪平;刘保录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分析广东省2001年各级医疗单位疫情报告情况及评价传染病报告质量,寻找存在问题,为进一步提高医疗单位传染病报告质量提供参考. 方法调查顺德、深圳、东莞、潮州、揭阳市市级医院1家,县(区)级医院1家和镇级医院2家,调查病例数市、县(区)、乡镇级医院分别为70、50、20例以上. 结果共查出应报告乙类传染病866例,其中漏报65例,总漏报率为7.51%;漏报较高的病种是新生儿破伤风、病毒性肝炎、细菌性痢疾或阿米巴痢疾、肺结核和麻疹,漏报率分别为15.63%、15.14%、6.38%、6.16%和3.48%;县区级医院的平均漏报率(11.76%)和镇级医院的平均漏报率(11.39%)相近,均高于市级医院的平均漏报率(4.04%)(P<0.05). 结论广东省法定传染病疫情报告系统中仍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今后应进一步加大执法力度,加强对医疗单位传染病报告与管理的督导,以减少传染病漏报.
作者:方艳;李灵辉;李东悦;彭国文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砷以无机砷和有机砷不同的化学形式存在于食品和环境中,无机砷和有机砷的毒性有着显著的差异,一般来说无机砷的毒性远大于有机砷.砷及其化合物已被国际癌症研究机构确认为致癌物[1],FAO/WHO(世界粮食组织/世界卫生组织)于1988年建议以无机砷形式暂定每周大可耐受量(PTWI)为15 μg/kg(b.w),即60 kg的人大日均耐受量(ADI)为0.128 mg,比以前总砷的标准提高25倍,目前国际上提出以无机砷的形式进行卫生学评价.因此研究测定食品中砷的不同形态的含量尤为重要.但我国还没有公布测定无机砷的标准方法,我们在国内较早从事无机砷测定工作,并为无机砷测定的国家标准方法的申请做过大量的实验验证,现将定量分析方法的研究工作总结如下.
作者:鲁琳;刘子文;梁春穗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了解广东省东莞市HIV感染现况,评价已采取的防治措施,为进一步开展防治工作提供策略和依据.方法对1991~2000年的东莞市HIV常规监测和2001年的专项研究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1991~2001年东莞市共发现103例HIV感染者,其中主动监测发现24例,被动监测发现79例;感染人数有逐年升高的趋势;HIV感染者主要以青壮年男性、境外和外省籍人员为主;主要的传播途径为经血途径传播,占66.99%,其中静脉吸毒占56.52%;其次为性途径传播,占总例数的21.36%.结论东莞市目前正处于艾滋病流行初期,建议采取以宣传教育为主的综合性防制措施.
作者:夏宪照;张巧利;李祖海;冯志阶;雷满根;王水能;刘爱红;刘力勤;陈婉雯;黎志刚;古文丽;张龙 刊期: 2003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