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香花
目的:探讨骨科截肢患者心理护理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笔者所在科室2014年10月—2012年10月收治的不同原因所致需要截肢患者10例,在医院住院期间对其进行个体化的心理护理,在术后功能恢复期间积极适应义肢,加强锻炼。结论,对于骨科截肢患者的心理护理,可以使患者正确认识现实,重拾生活自信,对功能恢复期及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
作者:张晓晨 刊期: 2016年第25期
目的:烧伤瘢痕使患者在生理和心理上承受着双重的痛苦,同时对于其家庭和社会生活产生着极大的影响,患者无法正常的工作、学习和生活。而通过烧伤瘢痕整形手术能够有效修复烧伤瘢痕,恢复患者的皮肤外观,进而改善患者的身心状态,促进其健康恢复。本文围绕烧伤瘢痕整形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进行研究,探讨相应的护理办法,降低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提升烧伤瘢痕整形效果,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和价值。
作者:安敏 刊期: 2016年第25期
目的:探索舒适护理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应用。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2015年1月~2016年2月间在我院重症监护室的新生儿100例,采用随机偶数奇数法将其分成观察组(n=50例)与对照组(n=50例),采用常规护理方式给予对照组患儿护理。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用舒适护理给予观察组患儿护理。结果;观察粗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症监护室的新生儿采用舒适护理,能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疗效效果。
作者:李翠芳 刊期: 2016年第25期
目的:2014年7月-2015年7月我院收治的150例冠心病患者,采用随机法分为A、B两组,每组75例。A组患目的:评价辛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的降血脂作用。方法:选取2013年者给予辛伐他汀治疗,B组患者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A、B 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得到缓解:TC、LDL-C 指标均明显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 A、B 两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辛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均能有效改善患者血脂情况。
作者:范富伟 刊期: 2016年第25期
目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总结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本院近一年收治的7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将所有患者按照随机分组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按照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在住院时间上,观察组明显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在住院费用上,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在护理满意度上,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实施临床护理路径是非常有效的,能够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提高护理质量,赢得患者家属的满意,同时利于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值得在医院中推广应用。
作者:黄宏波 刊期: 2016年第25期
目的:糖尿病已经成为当前影响人们健康生活的主要慢性病之一,但是由于糖尿病的性质特殊,短期的药物治疗无法得到良好的治疗效果,所以糖尿病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在保持药物服用的情况下,根据社区医院规范化的管理模式,对自身生活方式进行更改。以药物治疗与生活方式调节结合的方式,治疗自身糖尿病,并且对糖尿病前期病患进行良好的预防工作,从而降低我国糖尿病并发率。
作者:朱莉 刊期: 2016年第25期
目的:近年来随着广谱抗菌药物、糖皮质激素、肿瘤化疗药和免疫抑制剂等药物的大量使用,以及移植、血液透析、有创呼吸机和深静脉置管等侵入性治疗操作的广泛实施,深部真菌感染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深部真菌感染是指真菌侵犯内脏、皮下组织或粘膜等深部组织所引发的感染。深部真菌感染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易被基础疾病、细菌感染等所掩盖,往往难以确诊,且病死率极高,因此又被称为终末感染。
作者:师仲恒 刊期: 2016年第25期
目的: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受到的一定的影响,泌尿外科患者的数量也在逐渐增加。泌尿外科护理作为医院临床护理工作的重要环节,对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使得对我国的泌尿外科护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护理工作的质量决定了临床治疗的效果,对于泌尿外科患者的康复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影响。笔者通过对任性胡护理在泌尿外科护理中的应用分析,得出了人性化护理的具体作用,并以此全面提高了我国泌尿外科护理的水平。
作者:师培琼;蒋芸 刊期: 2016年第25期
目的:探索半夏厚朴汤结合针推治疗咽源性颈椎病的方案。方法将80例符合诊断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以针灸推拿治疗,治疗组采用半夏厚朴汤和针推结合的方法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0%,两组疗效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半夏厚朴汤配合针推治疗咽源性颈椎病效果更明显。
作者:王伟 刊期: 2016年第25期
目的:探讨无痛胃镜检查麻醉风险的防范。方法针对无痛胃镜检查中潜在的麻醉风险进行评估并实施预防措施。结果通过对无痛胃镜检查中的麻醉风险因素评估及防范,强化了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保证了护理质量和医疗安全。结论进行麻醉风险因素评估并实施相应的防范措施,是降低无痛胃镜检查中的麻醉风险的有效途径。
作者:马君霞;冯群;李海凤 刊期: 2016年第25期
目的:对辛开苦降法治疗脾胃病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取我院于2016年1月至6月所接收的90例脾胃病患者为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组4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西医治疗,实验组采用辛开苦降法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辛开苦降法治疗脾胃病,能显著提升治疗效果,加快患者恢复。
作者:李鑫杰 刊期: 2016年第25期
目的:研究并分析对卒中患者吞咽困难采取的康复护理措施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神经科于2006年6月至2009年11月期间收治的30例脑卒中吞咽困难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对其采取康复护理措施,观察护理效果。结果通过对30例脑卒中后咽功能障碍患者进行上述康复护理及训练,12例轻度吞咽困难患者痊愈,16例中度吞咽困难患者痊愈12例,明显好转4例,2例重度明显好转1例,好转1例。进一步证实了及时正确的康复护理训练队脑卒中后吞咽功能恢复的意义重大。结论对卒中吞咽困难患者进行康复护理,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进食状态,使患者的营养需求得到保证,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徐秀琴;康秀玲 刊期: 2016年第25期
目的:探讨综合治疗复发性空腔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科2011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收治的168例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随机分为2组,即对照组84例,观察组84例。对照组84例患者采用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84例患者采用中成药联合西药治疗。分别观察2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4%,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65%,2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综合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效果显著,疗效确切,可缩短治疗时间,减轻患者痛苦,减少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姚翠兰 刊期: 2016年第25期
目的:了解少数民族地区群众对肛肠疾病的关注度及引起其产生的因素,为预防、保健和治疗肛肠疾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抽样在阿坝州茂县5个乡各随机抽取40户居民,共计420人,其中有效问卷350份。结果:10.2%居民非常关注肛肠疾病,并了解其种类和引起其产生的因素,20.5%的居民关注肛肠疾病,33.8%的居民只是偶尔关注一下肛肠疾病,对其种类和产生的原因也是模棱两可,而且仍有35.5%的居民从不关注肛肠疾病。结论:肛肠疾病乃人类特有的常见病、多发病,但少数民族地区群众对其关注度并不高,表现出当地有关部门对肛肠疾病知识的普及力度不足和少数民族地区群众没有建立良好的健康意识。
作者:殷鑫;欧小兰;高鹏程;徐丹;陈圆 刊期: 2016年第25期
目的:探究分析健康体检中甲状腺结节人群中医体质。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6月期间到本院参与体检的512名健康者,给予甲状腺超声检测,并对检出甲状腺结节的患者进行中医体质分析。结果:512名健康体检者,178名检出甲状腺结节,检出率为34.7%。针对甲状腺结节患者,血瘀质有53例,占29.7%,气郁质有49例,占27.5%,明显高于其他体质类型,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甲状腺结节人群,中医体质存在独特性,以中医体质特征为依据,实施早期干预措施,有助于控制甲状腺结节,减少合并症。
作者:谢腾飞 刊期: 2016年第25期
森林脑炎是由森林脑炎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多见于森林地带,因多发于春夏季节,又名为“春夏脑炎”,森林脑炎病毒寄生于啮齿动物,如松鼠等血液中,通过吸血昆虫(蜱)媒介传播,当人进入本病存在的森林地区时,被感染的蜱叮咬后,就可能受感染,但大部分人呈隐性感染,或仅有轻微症状,仅有一小部分出现明显症状。传播途径主要由于硬蜱叮咬,我国以东北及西北原始森林地区为主,流行于5-7月份,8月以后下降。重症森林脑炎不及时进行抢救及有效的护理,患者因突发高热、颈强直、抽搐、昏迷甚至死亡。我科于2016年6月收入一名森林脑炎患者,经过医生护士奋力抢救及精心的护理,患者病情好转出院。
作者:朱香花 刊期: 2016年第25期
目的:总结肺癌患者行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PICC)置管后并发静脉血栓的原因,以探讨防治静脉血栓的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4月-2016年4月我科住院的300例行PICC置管的肺癌患者中并发静脉血栓15例的临床护理资料。结果:本组300例肿瘤患者中,PICC置管后并发静脉血栓率是5%,(15/300)例;15例并发静脉血栓中,2例予抗凝、祛聚、降纤等治疗后好转,无需拔除PICC管。结论:肺癌患者行PICC置管后并发静脉血栓的原因可能与其高凝状态、化疗药物、置管等因素有关;早期预见性的评估和判断静脉血栓的发生,预防性使用抗凝、祛聚药物及正确的护理等综合措施可减少静脉血栓的发生。
作者:钟艳;张雅丽;谢佳慧 刊期: 2016年第25期
目的:在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治疗中,要及早应用阿托品,且量要足,一般要求达到阿托品化后改为维持量,所谓阿托品化是指对患者使用一定量阿托品后,出现瞳孔散大不再缩小、口干、皮肤干燥、颜面潮红、肺部湿啰音减少或消失、心率加快、尿潴留、肠鸣音减弱、意识障碍减轻、昏迷开始清醒等症状。我院在2015年10月—2016年4月,收治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31例,其中有3例患者在抢救过程中出现的心率和瞳孔的变化使其作为阿托品化的主要指标不可靠,对阿托品的进一步应用造成干扰。
作者:李向明 刊期: 2016年第25期
目的:探究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5月到2015年5月收治的危重、其他科室转入ICU未行深静脉穿刺患者41例,所有患者均行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41例患者一次性置管成功37例,一次性置管成功率90.2%,置管操作时间为33.4±4.1min。3例由于胸廓畸形,穿刺失败;1例由于误穿入右锁骨下动脉,局部压迫止血20min后成功止血。结论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由于锁骨下静脉标识清楚,位置浅表、粗大,血流快,血管长期处于充盈状态,且操作部位平坦,穿刺成功率提高,消毒范围全面,敷料、导管易于固定,便于日常护理,减少置管后并发症的发生,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王焕军;邢素丽 刊期: 2016年第25期
目的:探究儿科采用个体化健康教育程序的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3月~2016年4月的244例住院患儿与家属,并采用抽签的方式将其分为2组,对照组实施传统的健康教育,观察组实施个体化健康教育程序。并对两组实施后的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的知识要点掌握率、满意度以及行为技能掌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儿科采用个体化健康教育程序的效果显著,可以使健康教育效果与护理满意度显著提高。
作者:章芳 刊期: 2016年第2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