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翠兰
目的:探讨过敏性鼻炎通过通窍鼻炎颗粒治疗的效果。方法:研究我院2015年4月至2016年7月期间随机抽取的80例过敏性鼻炎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运用羟甲唑啉鼻喷剂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添加通窍鼻炎颗粒治疗,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差异。结果:治疗有效率上,观察组为87.5%,对照组为62.5%,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满意度上,观察组为85%,对照组为57.5%,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过敏性鼻炎通过通窍鼻炎颗粒治疗可以有效的提升治疗疗效,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赵进喜;金玉芬 刊期: 2016年第25期
目的:研究社区护理干预与健康教育对脑卒中患者的治疗效果,普及社区护理工作。方法择于2015年1月至2016年2月于我社区就诊的脑卒中患者94例,以上所有病患均采用长期的社区护理干预治疗,护理干预治疗为健康教育、饮食干预及用药干预等多种方式。对比计算干预前后,对健康知识了解的病患比例;遵医用药、科学运动、戒烟禁酒的病患人数,从而总结护理干预效果。结果护理干预前后对比可知,在护理干预前,健康知识了解、遵医用药、科学运动及戒烟禁酒的病患人数与比例均明显低于在护理干预后,且以上所有数据对比存在明显差异,符合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同比一般基础治疗方法,基于基础治疗方法联合疏血通注射液能够大大增加对急性脑梗塞病患的治疗效果,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作者:罗伟丽 刊期: 2016年第25期
目的:分析喉癌患者术后有效的护理方法,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随机选择2013年8月-2016年8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喉癌40例参与研究,对所有患者均给予术后综合护理,分析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40例患者经术后护理并发症发生率为7.5%,均经医生对症处理后痊愈。结论:喉癌患者术后很容易出现各类并发症,及时给予患者有效的护理,能够减少甚至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恢复,值得推广。
作者:刘静 刊期: 2016年第25期
目的:药用化学基础是药剂专业学生学习专业课的基石,然而现使用药用化学基础教材仍旧存在些许问题,本文结合实际对文山卫校现使用药用化学基础教材的现状及问题进行分析。
作者:田国领 刊期: 2016年第25期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患者运用综合护理干预后的恢复效果。方法:研究我院2015年3月至2016年4月期间随机抽取的8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运用常规护理,观察组运用综合护理干预,分析两组患者护理效果差异。结果:在哮喘发作频次、住院时长上,观察组显著少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满意度上,观察组为95%,对照组为82.5%,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支气管哮喘患者运用综合护理干预后可以有效的加快疾病恢复,提升护理满意度。
作者:程红 刊期: 2016年第25期
目的:通过品管圈活动做好心电监护仪的安全管理,降低心电监护仪的损坏率,提高工作效率,减少维修成本。方法成立 QCC 小组,对设定时间内心电监护仪的损坏次数进行查检,对损坏产生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并进行针对性干预措施。结果QCC小组活动实施6个月后,心电监护仪的损坏率由实施前16%下降到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通过QCC小组活动,明显降低了心电监护仪的损坏率,并增强了护士的仪器安全管理意识,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
作者:张梅;冷惠 刊期: 2016年第25期
目的:观察免疫组织化学SP法在肺癌组织EGFR、ERCC1及p53蛋白中的应用及相关性。方法:选取外科2011年6月-2014年10月间住院接受手术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60例,术中取肺癌病灶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组织中的EGFR、ERCC1及p53蛋白水平,分析不同蛋白之间相关性。结果:6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表达阳性率为58.3%(35/60)、切割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63.3%(38/60))及抑癌基因P53阳性表达率为(51.7%(31/60))。35例EGFR阳性表达,21例p53阳性表达。在EGFR阴性表达25例中,其中ERCC1阳性表达14例(56%), p53阳性表达10例(40%);EGFR的表达与p53正相关(P=0.038),而与ERCC1无相关性(P>0.05)。结论:利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能测定肺癌组织中EGFR、ERCC1及p53蛋白水平,且不同蛋白之间存在相关性。
作者:袁慧;赵小云 刊期: 2016年第25期
目的:总结门诊手术室中的护理安全隐患,据此制定出护理对策,以提高门诊手术室护理的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门诊手术室2015年1~3月间接诊的126例患者作为常规组,总结常规组护理安全隐患,据此制定出相应的护理对策并应用,以应用后2015年4~6月间接诊的135例患者作为应用组,对比两组患者满意度,同时统计对比两组危险事件及护患纠纷发生率。结果:应用组患者满意率为97.78%,危险事件发生率为0.74%,无护患纠纷发生;常规组患者满意率为77.78%,危险事件发生率为6.35%,护患纠纷发生率为4.76%;应用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充分认识门诊手术室安全护理的重要性,总结安全隐患并据此制定相应护理对策,可有效提高门诊手术室护理工作的安全性更好的为门诊患者服务。
作者:梁蕾 刊期: 2016年第25期
目的:分析小青龙汤加减治疗慢性咳嗽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6年5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慢性咳嗽患者共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给予患者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小青龙汤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各项疾病症状消失时间及总体治疗效果。结果:经过精心的护理与治疗,观察组的总体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此外观察组患者各项症状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慢性咳嗽的过程中,小青龙汤配合药物治疗具有更加明显的治疗效果,值得进一步加强临床推广与应用。
作者:王爽 刊期: 2016年第25期
目的:分析术前疼痛管理对全膝关节置换病人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选择我科2014年-2015收治的80例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将8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观察组患者在术前予以疼痛管理,对照组患者术前不予以疼痛管理,对比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段的疼痛程度以及患者的生理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当天、术后3d、术后7d 的 VSA(疼痛评分)及患者术后的生理功能恢复情况均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在术前予以疼痛管理可以有效的降低患者术后的疼痛度,促进患者的关节早日恢复。
作者:王国蓉;程宗英;许明秀 刊期: 2016年第25期
目的:分析PBL联合CBL教学法在呼吸科护理教学查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5年6月-2016年1月在我科实习的80名护理本科护生,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人。对照组采用传统带教方法教学查房。观察组采用PBL联合CBL带教法教学查房。出科前对两组护生的专科理论知识、专科技能操作及对教学模式的满意度问卷得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专科理论知识、专科技能操作得分及对查房模式的满意度问卷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PBL联合CBL教学模式带教法有利于护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使护生更全面掌握呼吸科知识,有利于提高带教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石树方 刊期: 2016年第25期
目的:探究健康教育在高血压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86例于2014年1月到2015年12月来我院治疗的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甲乙两组,每组43例。给予乙组患者常规护理,甲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健康教育。对比观察两组患者血压控制效果与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后甲组患者血压控制效果及护理总体满意率明显优于乙组(P<0.05)。结论:高血压护理中给予患者健康教育能有效提高血压控制效果,增加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欢 刊期: 2016年第25期
目的:数字技术在口腔修复临床中可以用于活动义齿修复、全口义齿修复和颌面赝复体的制作。数字技术正在逐渐改变着传统口腔修复学临床操作模式和修复体制作方式,推动口腔修复治疗向着更加精确、简便、高效、高仿真和有效恢复生理功能的方向发展。
作者:刘锐 刊期: 2016年第25期
目的:探讨恒上前牙龈下牙折采用牙体牙髓正畸联合修复治疗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恒上前牙龈下牙折患者80例,均为我院口腔科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收治,随机分组,就常规修复方式治疗(对照组,n=40)与牙体牙髓正畸联合修复治疗(观察组,n=40)效果展开对比。结果:观察组恒上前牙龈下牙折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为70%,对比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牙周炎4例,占10%;对照组术后牙周炎13例,占3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临床收治的恒上前牙龈下牙折患者,采用牙体牙髓正畸联合修复方案治疗,可获得理想的成效,防范并发症发生,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黄平 刊期: 2016年第25期
目的:对老年病房护理环节的感染管理控制分析。方法:我院从2010年12月-2015年12月在老年病房出院的患者共计189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实施感染管理的时间分成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对比两组的感染率。结果:对照组感染率是80.89%,观察组感染率是17.29%,观察组患者的感染率发生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同时经对比分析,老年病房护理感染率呼吸道感染为高,其次,是泌尿道感染、胃肠道感染及其他感染。结论:通过严格执行JCI标准,对老年病房进行严格的护理,能有效控制老年患者感染的发生。
作者:何爱慧 刊期: 2016年第25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结肠癌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通过回顾性方法收集2011-2015年于泾县医院行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患者39例,分别应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腹腔镜结肠癌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表明糖尿病、术前肠道准备充分与腹腔镜结肠癌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相关;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术前肠道准备充分是腹腔镜结肠癌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腹腔镜结肠癌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恰当的围手术期处理有助于降低吻合口瘘的发生。
作者:张敏杰 刊期: 2016年第25期
目的:探讨蒙医药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40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病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治疗组采用蒙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临床疗效比较。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高达92.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5%,经统计分析,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积分情况比较治疗组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蒙医治疗慢性胃炎疗效显著,有利于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哈斯通拉嘎 刊期: 2016年第25期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肺癌化疗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应用癌症患者生存质量核心量表(EORTC QLQ-C30)对120例肺癌化疗患者在综合护理干预前后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综合护理干预后,患者的总体健康状况和功能子量表评分明显升高,症状子量表(疲劳、恶心呕吐、疼痛)及特异指标(气促、失眠、便秘)评分则明显降低( P<0.05)结果:心理护理、健康教育、社会支持应用综合护理活动可提高肺癌化疗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董梦婷;张亚西;易祎 刊期: 2016年第25期
目的:研究舒适护理在骨牵引病人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骨牵引病人120例,随机分为观察者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观察组采用舒适护理,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0%,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为90%,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68.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骨牵引病人采取舒适的护理,能够有效的降低并发症,能够促进患者的康复。
作者:王彩霞 刊期: 2016年第25期
目的:探究分析健康体检中甲状腺结节人群中医体质。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6月期间到本院参与体检的512名健康者,给予甲状腺超声检测,并对检出甲状腺结节的患者进行中医体质分析。结果:512名健康体检者,178名检出甲状腺结节,检出率为34.7%。针对甲状腺结节患者,血瘀质有53例,占29.7%,气郁质有49例,占27.5%,明显高于其他体质类型,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甲状腺结节人群,中医体质存在独特性,以中医体质特征为依据,实施早期干预措施,有助于控制甲状腺结节,减少合并症。
作者:谢腾飞 刊期: 2016年第2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