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鑫
肝癌起病隐袭,死亡率高,多数患者发现时为中晚期,无法进行手术治疗。由于肝癌早期无明显症状,加之病情进展迅速[1],此时肝癌介入治疗是佳选择。肝癌介入治疗是指经股动脉插管将抗癌药物或栓塞剂注入肝动脉的一种区域性局部化疗。做好肝癌介入治疗的护理,能够提高肝癌介入的治疗效果[2-3]。现对我科20例行肝癌介入治疗患者术后的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付双林 刊期: 2016年第25期
目的:基础护理单应优质护理而生。我科根据本科室工作特点,结合相关资料,制定专科基础护理单;全科进行培训,熟悉基础护理执行单的使用。通过实践,得出以下结论:合理的使用基础护理评估执行单,可以规范基础护理的落实并改善其现状,提高病人满意度,同时提升护理质量。
作者:刘海娟 刊期: 2016年第25期
目的:分析PBL联合CBL教学法在呼吸科护理教学查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5年6月-2016年1月在我科实习的80名护理本科护生,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人。对照组采用传统带教方法教学查房。观察组采用PBL联合CBL带教法教学查房。出科前对两组护生的专科理论知识、专科技能操作及对教学模式的满意度问卷得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专科理论知识、专科技能操作得分及对查房模式的满意度问卷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PBL联合CBL教学模式带教法有利于护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使护生更全面掌握呼吸科知识,有利于提高带教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石树方 刊期: 2016年第25期
目的:目的:分析远程家庭康复指导对于脑梗死恢复期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我院治疗并出院的脑梗死恢复期患者600例,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按照常规出院流程给予患者口头康复指导,观察组患者采用远程家庭康复指导;结果:出院时两组患者的Barthel量表和Fugl-Meyer量表评分无明显的统计学差异性(P>0.05),出院3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Barthel量表和Fugl-Meyer量表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给予脑梗死恢复期患者远程家庭康复指导,能够有效的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且不会大量增加治疗费用,适用于我国目前国情。
作者:王玉芳;朱建萍;陶勇军;王婷;张和华 刊期: 2016年第25期
目的:对优质护理对颌面外科手术患者围术期疼痛及焦虑的影响进行深入探讨和剖析。方法:以我院自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一年间所接收的颌面外科手术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以优质护理,对两组患者手术前后SAS评分及术后疼痛评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入院时SAS评分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术前及术后3天两组患者SAS评分均降低,但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患者术后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颌面外科手术患者采取优质护理能有效减轻患者围术期焦虑情绪及疼痛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孙金洋 刊期: 2016年第25期
目的:分析急诊护理中出现的医疗纠纷事件的原因,找到防范和处理的对策;方法:本文选取浙江省人民医院为研究对象,对2011年1月份到2015年12月份发生的18例急诊护理医疗纠纷案件进行分析研究,对医疗纠纷案件发生的原因进行回顾分析总结,在这个过程中找到应对的方法和防范处理的措施;结果:护理人员素质不高、护理行为失当、对患者的病情观察不到位以及患者对急救护理效果的期望过高都是导致发生医疗纠纷的主要原因;结论:改变护理人员的护理理念、规范护理人员的操作行为以及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等措施是有效解决医疗纠纷案件的方法。
作者:韩穗 刊期: 2016年第25期
随着社会老龄化进程加快,人均寿命的延长,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 BPH)的发病率有增加趋势。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the prostate,TURR)具有损伤小、术后恢复快等特点,成为治疗BPH的金标准,但其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多,如出血及尿道电切征等,因此人们一直在寻找更安全有效的微创方法。经尿道绿激光前列腺汽化术(photoselecictive vaporizatiaon of the prostate,PVP)是今年来开展的治疗BPH的新术式。其优点为手术时间短,出血少,痛苦小、安全,是目前国际上治疗BPH先进、效果好的术式。现将PVP治疗BPH的护理措施综述如下。
作者:王彦 刊期: 2016年第25期
目的:探讨高效价冷抗体致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困难的处理方法,保证得出正确的血型和保证临床输血的安全。方法:采用ABO正反定型,吸收放散等试验以及通过37°C水浴等方法进行血型鉴定以及交叉配血。结果:经处理过后,ABO鉴定正反定型一致,交叉配血结果相合。结论:对临床工作中碰到的高效价冷抗体采用合适的方法处理后,其对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困难的影响可以得到解决。
作者:郝邯冬 刊期: 2016年第25期
目的:探讨预防脑卒中患者并发坠积性肺炎的护理。方法:以我院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两组基础护理相同,研究组患者入院后护士通过分析坠积性肺炎的高危因素来进行预防干预。对比(1)两组住院期间坠积性肺炎和肺部感染发生率。(2)两组患者对护士护理满意度。结果:(1)两组住院期间坠积性肺炎和肺部感染发生率,比较有差异(P<0.05)。(2)两组患者对护士护理满意度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预防脑卒中患者发生坠积性肺炎需要从多方面进行干预,有效的护理措施能够改善患者预后,降低坠积性肺炎的发生。
作者:张后余 刊期: 2016年第25期
目的:下消化道出血的主要表现为便血。一般来说,病变位置越低、出血量越大、出血速度越快,便血颜色越鲜红;反之,病变部位高、出血量少、速度慢、在肠道停留时间长,大便也可呈黑色。血量多、粪质少、血与粪便均匀混合者,说明消化道出血位置较高。鉴于此,本文对急诊下消化道大出血诊断与治疗进行了分析探讨,仅供参考。
作者:杜蕊 刊期: 2016年第25期
目的:分析以家庭为中心护理模式对小儿肠造口护理质量和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80例肠造口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配观察组与对照组。管材取采取FCC模式实施护理,对照组行常规护理模式,对两组造口患儿的护理效果、家长对造口护理知识的掌握程度、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护理效果、家长对造口护理知识的掌握程度、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是减轻患儿术后痛苦,减少术后并发症,加速患儿康复进程的有效方法,可以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杨锡翠;王文平 刊期: 2016年第25期
目的:观察中医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联合中成药外敷(消肿活血散)内服(复方马钱正骨丸、参七骨折丸、壮筋补骨丸)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急诊就诊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将符合诊断标准的80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2组均予早期(骨折后3-6h)行手法复位,复位后,观察组外敷消肿活血散小夹板固定,根据骨折三期辨证法内服复方马钱正骨丸、参七骨折丸、壮筋补骨丸,对照组小夹板外固定,内服常规活血化瘀药物。2组疗程均为4-6周。比较2组局部肿胀开始消退时间、疼痛减轻程度、骨痂生长快慢、平均骨折愈合时间、腕部有无畸形、腕关节功能程度、手指握力。结果:观察组临床综合疗效优于对照组,局部肿胀开始消退时间、疼痛减轻程度、骨痂生长快慢、平均骨折愈合时间、腕部有无畸形、腕关节功能程度、手指握力,观察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复方马钱正骨丸内服、消肿活血散外敷可有效缓解桡骨远端骨折早期的肿胀、疼痛,为骨折愈合提供有利条件,参七骨折丸、壮筋补骨丸内服可有效促进骨折中后期愈合,有利于关节功能的改善。
作者:张翔 刊期: 2016年第25期
目的:糖尿病已经成为当前影响人们健康生活的主要慢性病之一,但是由于糖尿病的性质特殊,短期的药物治疗无法得到良好的治疗效果,所以糖尿病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在保持药物服用的情况下,根据社区医院规范化的管理模式,对自身生活方式进行更改。以药物治疗与生活方式调节结合的方式,治疗自身糖尿病,并且对糖尿病前期病患进行良好的预防工作,从而降低我国糖尿病并发率。
作者:朱莉 刊期: 2016年第25期
目的:探讨开展血常规检验对炎症性肠病的诊断价值观察。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6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60例炎症性肠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将同期到我院开展健康体检的60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的血常规检验、血红蛋白浓度、平均红细胞比容、血小板计数、平均血小板体积、C反应蛋白与血沉指标进行记录,并进行对照分析。结果:观察组80例患者的各项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均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随着患者的疾病严重等级不断上升,二者对比差距更加显著,不同等级的患者比较也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炎症性肠病患者开展血常规检验,可以起到早期诊断的作用,并能为患者的早期治疗提供依据,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进一步推广与研究。
作者:张发彦 刊期: 2016年第25期
目的:探究分析护理干预对卧床病人便秘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2月我院入我院住院的6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常规组和干预组,各34人。常规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患者采用便秘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时便秘发病率和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组患者的便秘发病率明显少于常规组,且干预组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组,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讨论:对住院需要卧床病人临床护理实施便秘护理干预,能减少患者发生便秘的概率,还可以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作者:潘玉玲;刘银香 刊期: 2016年第25期
目的:分析X光片对颈椎病的诊断价值,为临床提供指导。方法抽取来我院治疗经临床确诊的60例颈椎病患者(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作为本次实验的目标对象,对60例颈椎病患者均实施X光片、CT检查,分析比较X光片、CT检查的诊断符合率以及X光表现。结果 X光片的诊断符合率为80.00%,CT检查的诊断符合率为86.67%,两种检查方式比较可得,组间诊断符合率的结果不存在差异,P>0.05;60例颈椎病患者的X光表现为:图像显示大部分患者的曲度消失,椎部出现朝后突或变直现象,各椎体间间隙出现变小的趋势,椎管直径以及椎间孔变小,且形状较不规则,椎体出现增生、滑脱或骨刺等现象,韧带存在串珠状、条状或不规则斑点等钙化现象。结论 X光片对颈椎病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可为临床医师诊断、分析病情提供一定的依据。
作者:张凤国 刊期: 2016年第25期
目的:对冠心病患者应用肠溶阿司匹林中中出现上消化道出现不良反应的原因进行探讨。方法:选择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我院接收治疗的冠心病患者65例为研究对象,均给予阿司匹林治疗,对其临床资料、治疗过程中上消化道出血的具体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肠溶阿司匹林导致冠心病患者上消化道出血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为年龄在70岁以上、服药时间在3个月以上、服药剂量在300mg以上、应用双联抗栓治疗、存在消化道病史、吸烟史,而加用胃粘膜保护剂的患者上消化道出血几率较低。结论:在应用阿司匹林对冠心病患者进行治疗时,临床上应该以患者年龄、病史等实际情况为依据,对剂量进行合理确定,并积极给予胃粘膜保护剂,以降低上消化道出血率。
作者:马岷华 刊期: 2016年第25期
目的:通过分析依达拉奉联合丁苯酞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疗效的观察以及其对血清 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影响,来探究依达拉奉联合丁苯酞在临床上的价值,进一步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1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然后将其随机均分成两组,一个对照组和一个观察组,对对照组仅仅进行基础治疗,在对观察组进行基础治疗的基础上外加依达拉奉联合丁苯酞治疗,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疗效的观察以及在治疗前后的7天疗程的血清 CRP水平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疗程结束后血清 CRP水平有明显的变化(P<0.05),7天时观察组血清 CR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依达拉奉联合丁苯酞对治疗急性脑梗死有很好的疗效且能有效地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清c反应蛋白的水平,改善患者机体机能。
作者:蒋存礼;黄萍 刊期: 2016年第25期
目的:探讨满足肝硬化患者需求的护理方法。方法:对我科收治的126例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护理的经验。结果:对126例肝硬化患者给予护理模式干预后,获得较满意的效果。结论:有效的护理使患者在生理、心理、社会、精神各方面得到改善,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张红兵 刊期: 2016年第25期
目的:探讨产后出血的原因,总结急救护理与防治措施,进行护理干预,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方法:对我院36例产妇产后出血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宫缩乏力是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其次为胎盘因素、产道损伤,凝血功能障碍。35例产妇治愈出院、1例产妇转上级医院救治好转出院。结论:只有加强预防,及早识别,与积极采取正确有效的诊疗护理措施相结合,方能有效控制、减少产后出血发病率及孕产妇的病死率。
作者:陈萍 刊期: 2016年第2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