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专项整治后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用药调查分析

金杨君;许丹艳;张京安

关键词:Ⅰ类切口手术, 抗菌药物, 预防用药
摘要:目的:分析本院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用药情况。方法随机抽查2014年1至6月本院进行Ⅰ类切口手术的病例资料3803份,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院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为31.1%,术后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为29.9%,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用药选用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的比例为95.6%(1130/1182),克林霉素的比例为2.3%(27/1182),Ⅰ类切口手术术后抗菌药物平均预防使用时间为2.69天(64.6h)。结论本院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术前抗菌药物预防使用有很大的进步,但与30%的目标还有一定的距离,术后用药远超24小时。
养生保健指南杂志相关文献
  • 强化安全教育在呼吸科护理技术操作带教中的作用研究

    目的:分析强化安全教育在呼吸科护理技术操作带教中的作用。方法:将2014年6月至2015年5月期间到我科实习的护理实习生7O 名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名,均接受常规教学培训考核,对照组接受一般安全教育,观察组接受强化安全教育。结果:观察组理论、技能考核成绩均高于对照组,护理安全能力提高率多于对照组,实习生操作差错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作者:石树方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急诊优质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的运用

    目的:急性心肌梗死(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AMI)是指因持久而严重的心肌缺血所致的部分心肌急性坏死。临床表现常有持久的胸骨后剧烈疼痛、急性循环功能障碍、心律失常,心功能衰竭、发热,白细胞计数和血清心肌损伤标记酶的升高以及心肌急性损伤与坏死,病死率高。本文对急诊优质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的运用进行了分析探讨,仅供参考。

    作者:刘俐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探讨抗生素与应用激素的应用对人体的危害

    目的:抗生素、应用激素属于临床常用类型,从国内研究报告来看,我国属于抗生素、激素应用大国,在细菌感染性疾病、疑难杂症等方面有很好的作用,明显降低了死亡率。但是,随着应用逐渐广泛,显示出的问题也逐渐明显,尤其是滥用过度,则会对人体造成危害。为了进一步探讨滥用抗生素应用激素对人体的危害,本文进行了分析。

    作者:刘文超;李艳;汪宇;王沂林;潘健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老年患者麻醉学习体会

    目的:我国即将进入老龄化社会,社区医院作为应对老龄化社会带来的老年人医疗保障的前沿阵地,老年患者麻醉已经成为社区医院研究的重点。此次通过翻阅当地某社区医院256例老年病人麻醉记录,并与该院麻醉医生沟通学习总结出以下对于老年患者的麻醉学习体会。

    作者:张雪梅;蒋欣余;张君;江艳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振动疗法应用于上肢粗大关节活动度训练的疗效报告

    目的:观察振动疗法应用于痉挛型脑瘫患儿上肢粗大关节活动度训练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9月至2016年3月在广东三九脑科医院康复训练中心就诊的痉挛型脑瘫患儿,年龄在4到12岁之间,筛选出上肢关节活动度受累的110例,根据改良 Ashworth 分级法评定肌张力4级11名,3级17名,2级24名,1+级33名,1级25名,共110名,运用振动疗法进行训练。每天2次,每次共9分钟,20次为一个疗程。结果:110名痉挛型脑瘫患儿中肌张力下降2级的患儿有10名,肌张力下降1级的有64名。总有效率为67.3%。结论:振动疗法能有效改善上肢粗大关节活动度,降低肌张力。

    作者:李丽谏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老年肿瘤患者心理问题护理对策研究

    目的:分析老年肿瘤患者的心理问题,探讨有效解决老年肿瘤患者心理问题的对策。方法:选择在我院住院的100例老年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研究解决老年肿瘤患者心理问题。结果:老年肿瘤患者护理前后 SAS 和 SDS 评分比较:老年肿瘤患者护理前 SAS 评分为(67.27±2.32),SDS 评分为(71.13±2.92);老年肿瘤患者经护理后 SAS 评分为(46.22±2.36),SDS 评分为(45.43±2.25);护理后老年肿瘤患者的 SAS 和 SDS 评分明显优于护理前,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老年肿瘤患者采取相应的心理护理可以改善老年肿瘤患者的不良情绪,使其积极配合治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对老年肿瘤患者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红梅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妇产科患者术后疼痛的护理与评估

    目的:找到较为准确、合适的妇产科患者术后疼痛评估方法,为有效缓解患者术后疼痛提供全面、有效的护理措施。方法通过回顾性研究我院妇产科2014年3月-2015年2月期间治疗的76例妇产科手术患者,分析影响术后疼痛准确评估的影响因素,从而进行有效的疼痛护理干预。结果护理人员正确评估妇产科手术患者的术后疼痛,并加强疼痛控制,患者的并发症情况和住院时间得到明显改善,预后质量及生理功能康复得到提高。结论合理有效的评估方法及护理措施,能将妇产科手术患者的术后疼痛控制在小范围,提高其手术治疗效果。

    作者:封海霞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中医药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研究近况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是指存在一种或者多种起源于胃、十二指肠区域的以上腹痛,上腹饱胀感,早饱,恶心为主要症状,并且缺乏能够解释这些症状的任何器质性或代谢性疾病。它包括运动障碍型、溃疡型,反流型及复合型4种,其中运动障碍型占50%以上。目前认为,FD 的发病机制主要与胃动力障碍、胃肌电节律紊乱,胃排空延迟,次要机制为内脏过敏,胃酸及精神因素、Hp 感染相关。西医治疗以促胃动力、抑酸剂、胃粘膜保护剂、根除Hp 治疗及抗抑郁药物综合治疗,有一定疗效,但长期使用副作用多。

    作者:周荣香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浅谈呼吸科肿瘤患者护理方法深究

    目的:随着社会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是这种发展也加深了很多负面影响,如自然环境的污染等。这也导致肿瘤患者人数急速增长,。然而对于肿瘤患者重要的是医生诊断清楚并对症治疗,更重要的是医院护理工作,一个很舒适科学的护理会给患者营造一种积极的富有正能量的环境。现在社会医患矛盾突出,这个护理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社会压力,为此,本文结合社会实际情况,讨论护士应该如何科学有效护理,如何更好的为呼吸科肿瘤患者做好应有的护理服务,仅供参考借鉴。

    作者:毕梦甜;丁翠丽;王维;刘颖;王海飞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试析静脉治疗护理小组运用于 PICC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中的效果

    目的:分析将 PICC 护理质量持续改进运用于静脉治疗护理小组中的效果。方法:我院自2015年1月开始在静脉治疗护理小组中实施 PICC 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在实施前后分别选取90例 PICC 置管患者,对实施前后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实施前后一次穿刺成功率分别为88.89%、100%;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8.89%、2.22%;护理满意度分别为85.56%、100%。结论:将 PICC 护理质量持续改进运用于静脉治疗护理小组中,能够使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以及穿刺成功率明显提高,值得推广。

    作者:刘杨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儿童眼外伤的临床护理体会

    儿童眼外伤是儿童致盲的主要原因之一,它不仅影响了儿童的身体健康,而且给家庭和社会造成很大的负担。对儿童的成长和前途均可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现将300例14岁以下儿童眼外伤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李静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中医内科治疗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中医治疗功能性便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40例肠胃积热型功能性便秘患者,方以脾约麻仁丸合增液汤加减为主要治疗方法,内服。结果:治愈30例,好转7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0%。结论:中医内科辨证为肠胃积热型功能性便秘,方以脾约麻仁丸合增液汤加减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

    作者:冯丽丽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产后出血实施护理风险管理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针对阴道分娩产妇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后的临床效果。方法130例阴道分娩产妇,随机分为 C1组与 C2组,各65例。C2组采用常规产后护理的方法,C1组采用有效方法实施护理风险管理。观察两组产妇完成干预后,在护理质量评分、出血情况以及产妇满意度评分等方面表现出的差异。结果在护理质量评分、出血情况以及产妇满意度评分方面,C1组明显优于 C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阴道分娩产妇,研究有效方法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可有效降低产妇的负担,提高出血风险意识,降低出现危险事件的几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娟;周晓雪;王晶;林建双;冯军辉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176例接触性皮炎与湿疹患者的临床治疗及护理

    目的:探究接触性皮炎与湿疹患者的临床治疗措施与护理策略。方法选取于2015年2月至2016年3月期间在我院皮肤科住院治疗的84例接触性皮炎与92例湿疹患者,给予所有患者地奈德乳膏治疗,并给予适当的护理干预,治疗一个疗程后,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治疗及护理效果。结果经过一个疗程的治疗后,84例接触性皮炎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6.4%,92例湿疹患者的总有效率97.8%,两者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应用地奈德乳膏治疗接触性皮炎与湿疹,并给予患者适当的护理干预,能够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作者:张静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牙拔除术患者护理中优质护理服务的作用

    目的:探究牙拔除术患者护理中优质护理服务的作用。方法:选取98例于2014年1月到2015年12月来我院治疗的牙拔除术患者,随机分为甲乙两组,每组49例。给予乙组患者常规护理,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甲组患者优质护理服务。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甲组患者护理总体满意率明显高于乙组(P<0.05),甲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乙组(P<0.05)。结论:给予牙拔除术患者优质护理服务,能显著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龙大凤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稽留流产的病因研究进展

    稽留流产又称过期流产,是流产中的一种特殊类型。稽留流产给患者的身体和精神带来创伤,也给家庭带来痛苦。有研究发现稽留流产在育龄期妇女中的发病率达15%~20%[1]。稽留流产的病因有许多,但具体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本文就近来有关稽留流产的病因研究进行综述。

    作者:李晶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CT 诊断在卵巢癌和宫颈癌放射治疗前后的临床价值

    目的:对于 CT 诊断在卵巢癌以及宫颈癌患者放射治疗后的临床价值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选取近期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卵巢癌患者以及宫颈癌患者各25例。在每位患者治疗之前以及治疗之后对于患者进行 CT 的临床诊断,并且记录、分析和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诊断效果和状况。结果在对于患者进行治疗之前,采用 CT 对于两组患者进行诊断检出率均为96%,说明 CT 对于两种病症均具有较高的检出率,而且进行同病理病症检查的结果相对差异较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CT 对于患者进行卵巢癌以及宫颈癌的诊断具有相对较高的准确率以及检出率,而且可以进行比较具体而且明确的分析和诊断,因此我们认为这是一种相对较为科学而且有效的理想诊断方式。

    作者:程官华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自拟中药方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138例

    目的:探讨自拟中药方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6月~2014年6月门诊与住院患者138例,将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做为颗粒组和汤剂组。两组患者经统计学分析,在年龄、性别、病情与体温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结果:观察组69例患者中,痊愈43例(62.31%)、有效23例(33.33%)、无效 3例(4.34%)、总有效率为95.56%,与对照组相比较,总有效率、痊愈率明显提高(p<0.05)。讨论:本次临床研究中,对症中药治疗在治愈率和总有效率方面较西药常规治疗显著提高,证明自拟中药方对于功能消化不良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作者:王娟;王烈润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南充市仪陇县社区居民对急救知识掌握情况的调查

    目的:了解南充市仪陇县社区居民对急救知识的掌握情况,并以此对急救知识的宣传普及和培训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随机抽取仪陇县1077名居民进行有关急救知识掌握情况的调查。结果:仪陇县社区居民对国际急救标志的知晓率为51.84%,能正确应对火灾事故的比例为55.51%。仪陇县社区居民对应对突发情况的急救知识掌握不足,对院前急救的态度不够积极,获得急救知识的途径单一,但居民对获取急救知识的意愿很强。结论:仪陇县社区居民对急救知识的掌握尚不够,我们应该加大对急救知识的宣传力度,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对社区居民进行必要的急救知识培训,增强社区居民自救能力。

    作者:曾茂薇;陈思翰;陈晓丽;苏鑫梅;廖小竹;朱奕霖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肺炎支原体肺炎并心肌损伤的临床分析及护理

    目的:研究肺炎支原体(MP)肺炎在引起呼吸道感染的基础上合并有心肌损害的临床特点及护理心得。方法对20例合并有心肌损害的 MP 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临床回顾性研究。结果190例肺炎支原体肺炎中的合并有心肌损伤患者占11%,多发生在感染的急性期,大部分为一过性或症状轻微,少数表现为严重的心肌损害。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后可在呼吸到感染的基础上合并有心肌损害,需要积极的诊治及细心的护理。

    作者:郑佳 刊期: 2016年第23期

养生保健指南杂志

养生保健指南杂志

主管:内蒙古新华报业中心

主办:内蒙古新华报业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