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云;王素凡;裴蕾;姜瑞;杨丽丽
目的 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外周血及关节液中miR-132、miR-140-5p、miR-150及miR-181a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2016年1-12月本院收治的RA患者100例、骨关节炎(OA)患者64例及同期健康体检者64例,采集静脉血及关节液,分离血浆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提取small RNA构建标准曲线;qRT-PCR检测miRNAs的表达量并进行相关性分析;并与类风湿因子(RF)、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及抗环瓜氨酸肽抗体(ACCP)等疾病监测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相对于OA组、健康对照组,RA组miR-140-5p、miR-150、miR-181a在血浆、PBMC和关节液中表达上调;血浆中miR-132表达下调,而PBMC和关节液中miR-132表达上调(P<0.05).血浆、PBMC及关节液中miR-132、miR-140-5p、miR-150及miR-181a的表达存在一定程度的相关(P<0.05).RA患者miR-132、miR-140-5p、miR-150及miR-181a的表达水平与外周血RF、ESR、CRP和ACCP呈正相关(P<0.05).结论 RA患者血浆、PBMC及关节液中miR-132、miR-140-5p、miR-150及miR-181a的表达存在显著差异,其表达水平的改变可作为监测RA疾病活动的潜在有效指标,为RA临床诊断提供更为可靠地实验室检测依据.
作者:郑锡铭;娄峻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呼吸系统感染高毒力肺炎克雷伯杆菌(hvKP)的临床特征、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性和分子特征.方法 收集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呼吸系统感染患者分离的62株肺炎克雷伯杆菌作为实验菌株,分析病例的临床特征,采用药敏实验检测菌株耐药性,利用PCR检测菌株的毒力质粒和耐药质粒的分布.结果 62株呼吸系统感染肺炎克雷伯杆菌中11株是hvKP,检出率为17.7%,其中1株hvKP发生迁徙感染,hvKP感染成人患者的高体温为(38.6±0.9)℃,其中63.6%(7/11)的患者表现为中高热,而普通肺炎克雷伯杆菌(cKP)感染成人患者的高体温为(37.8±0.9)℃,其中60.9%(28/46)的患者表现为低热或无发热.hvKP感染成人病例平均年龄(53.3±13.1)岁,低于cKP感染成人病例平均年龄(65.6±18.6)岁,66.7%(6/9)hvKP感染病例胸部CT表现为结节渗出阴影或脓肿,cKP感染病例中25.6%(11/43)胸部CT表现结节渗出阴影或脓肿.所有(11/11)hvKP菌株都含有毒力质粒pLVPK的部分基因rep、rmpA或iuc,其中毒力质粒pLVPK特有序列rep只存在于hvKP菌株.hvKP菌株对大部分抗生素敏感,目前未发现含有耐碳青霉烯质粒KPC-2基因的hvKP菌株,hvKP菌株均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敏感.结论 呼吸系统感染的hvKP病例临床特征有别于cKP病例,hvKP菌株对大部分抗生素敏感性高并含有毒力质粒pLVPK基因,但未发现含有耐药质粒KPC-2的hvKP菌株,指导临床可使用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治疗hvKP感染.
作者:叶李铭;黄静;吴本权;郑文争;孟平;朱家馨;张天托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利用焦磷酸测序技术分析青岛地区结核分枝杆菌embB306基因突变规律,评价其作为诊断耐多药结核杆菌分子标记物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随机抽取青岛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供的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包括耐多药株23株,非耐多药株46株,对一线4种药(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和链霉素)全敏感株20株,共89株组成研究对象,采用焦磷酸测序方法检测结核分枝杆菌embB306基因,以比例法药敏试验为对照方法,对焦磷酸测序方法检测耐多药株进行评价.结果 耐多药菌株中embB306突变率为60.9%(14/23),非耐多药组为15.2%(7/46),突变率在耐多药组与非耐多药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09,P<0.01)(OR=8.67,95%CI:2.38~33.27).焦磷酸测序技术检测耐多药株与比例法药敏试验检测方法相比,灵敏度为61%,特异度为85%,准确度为77%.将获得焦磷酸测序检测结果的结核分枝杆菌分离株进行DNA直接测序,结果完全一致,符合率达100%.结论 青岛地区embB306突变与耐多药具有相关性,在青岛地区焦磷酸测序技术作为结核分枝杆菌耐多药的诊断方法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陈晓光;董梅;滕新栋;姜华;张娟;张瑾;徐颖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乙肝肝硬化患者治疗前后血浆D-二聚体(D-D)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本院收治的112例乙肝肝硬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肝功能Child-Pugh分级A级(21例)、B级(55例)、C级(36例),将上述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56例)和观察组(56例),对照组接受肝硬化常规方案治疗,观察组在肝硬化常规方案治疗基础上再接受抗病毒治疗.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所有研究对象治疗前、治疗3、6、9个月后的血浆D-D浓度.结果 治疗前,肝功能Child-Pugh分级A级、B级、C级患者血浆D-D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级、B级患者血浆D-D水平显著高于A级,C级患者血浆D-D水平显著高于B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观察组和对照组血浆D-D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6、9个月后,两组患者血浆D-D水平均逐渐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各时间点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乙肝肝硬化患者血浆D-D水平与其肝功能状况密切相关,常规治疗、抗病毒治疗均可以降低乙肝肝硬化患者血浆D-D水平.
作者:张曼华;万延辉;张健杰;李培茂;李辉;熊煌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探究Polo样激酶1(PLK1)对他莫昔芬耐药(TAM-R)乳腺癌中脯氨酰异构酶Pin1的调控机制.方法 长期低浓度加药法诱导TAM-R乳腺癌细胞系MCF-7R,采用荧光定量PCR、Western blot检测PLK1、p-PLK1、Pin1表达水平,应用免疫共沉淀技术证明PLK1和Pin1在细胞内相互作用,通过siRNA和PLK1抑制剂确认PLK1对于Pin1的调控作用.结果 他莫昔芬耐药乳腺癌细胞MCF-7R中,Pin1、PLK1、p-PLK1蛋白水平分别是亲本细胞MCF-7的3.1、1.3和2.4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免疫共沉淀实验证明,PLK1和Pin1可以在细胞内相互作用,并且PLK1抑制剂或者siRNA显著减少Pin1蛋白表达水平.结论 TAM-R乳腺癌中PLK1与Pin1相互作用并能调控Pin1的蛋白水平.
作者:陈阳;姚燕丹;罗曼莉;黄松音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分析深圳市龙华区2015-2016年手足口病(HFMD)病原谱,为辖区内HFMD预防和控制策略的制订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荧光定量RT-PCR方法对2015-2016年辖区内447例HFMD病例样本及2016年辖区内疫情监测的75例HFMD病例样本进行肠道病毒(EV)、肠道病毒71型(EV-A71)和柯萨奇病毒A16型(CV-A16)核酸检测,并对非EV-A71非CV-A16的其他肠道病毒进行VP1区序列测定、亚型鉴定及进化分析.结果 2015-2016年辖区内447例HFMD病例样本实验室检测阳性率为81.21%(363/447),主要优势病原体为EV-A71、CV-A16和柯萨奇病毒A6型(CV-A6),总构成比为82.92%(301/363);2016年辖区内75例HFMD病例样本实验室检测阳性率为52.00%(39/75);EV-A71检出高峰集中在4-6月份,CV-A16的检出高峰集中在4-8月份,CV-A6检出集中在9-10月份;2015-2016辖区内HFMD中CV-A6呈多支分布.结论 深圳市龙华区应进一步加强HFMD的病原谱监测及遗传分析,为进一步完善HFMD防控策略提供科学数据.
作者:任燕;许少坚;赖晓玲;赵琼;全德甫;王金明;林启辉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分析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孕妇及其新生儿乙型肝炎病毒(HBV)血清标志物检出模式和HBV-DNA载量结果,调查疫苗接种情况,为防控HBV母婴传播提供依据.方法 对金沙县2014年6月至2015年8月入院孕妇4865例开展问卷调查并采集血样筛检HBsAg;对HBsAg阳性孕妇及其新生儿血样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PCR)方法进行乙肝血清标志物(HBVM)和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检测,调查免疫情况.结果 4865例孕妇HBsAg阳性率1.99%.HBsAg阳性孕妇及其新生儿中大、小三阳分别占75.00%、28.26%;大、小三阳孕妇和新生儿HBV-DNA阳性率分别为71.01%、53.85%.HBV-DNA载量阴性孕妇的新生儿HBV感染占36.36%,其中载量>106 IU/mL占62.50%.HBsAg阳性孕妇中农村人口占79.35%,接种乙型肝炎疫苗(HepB)占4.35%,孕期注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占13.04%;所生新生儿HepB首针(HepB1)和HBIG接种率分别为86.96%、76.09%,及时接种率分别为98.75%、97.14%.结论 调查地孕妇HBV感染较低,建议乙肝防控以大、小三阳和农村地区育龄期妇女为重点,关注HBV-DNA载量阴性的HBsAg阳性孕妇HBV传播风险,提高新生儿HepB1和HBIG接种率与及时接种率.
作者:赵苏晔;张丽;唐小敏;刘淳婷;王寅寅 刊期: 2018年第03期
近年来寨卡病毒已在全球范围内流行.病毒主要通过伊蚊传播,叮咬人体后可通过胎盘屏障感染胎儿,导致以胎儿中枢神经系统病变为主的先天性寨卡病毒综合征,其中以小头畸形为常见.本文就寨卡病毒对胎儿发育影响的研究现状和新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陈奥蕾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C)与血β2-微球蛋白(β2-MG)对糖尿病肾病(DN)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2年1月至2017年1月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糖尿病(DM)患者80例,依据患者尿白蛋白排泄率将其分成三组:单纯DM组(30例),早期DN组(27例)和临床DN组(23例),选取同期在本院体检健康者30例作为对照组;对比四组对象血清内尿素氮(BUN)、CysC、血肌酐(SCr)和β2-MG含量以及BUN、CysC、SCr和β2-MG的阳性人数并计算其阳性率,对早期DN组患者血清CysC和β2-MG和临床相关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单纯DM组和对照组BUN、CysC、SCr和β2-MG含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DN组患者Cysc和β2-MG含量高于单纯DM组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DN组患者BUN、CysC、SCr和β2-MG含量明显高于其他三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伴随着患者体内微量白蛋白增多,四组对象BUN、CysC、SCr和β2-MG阳性率逐渐增大,其中早期DN组患者CysC和β2-MG阳性率均高于50%,比SCr和BUN阳性率要高;早期DN组患者血清CysC和HbAlc、病程、尿Malb、SBP、BUN、血清β2-MG及血清Scr呈正相关关系;血清β2-MG和HbAlc、病程、尿Malb、SBP、BUN、血清CysC及血清Scr呈正相关关系.结论 DN前期患者血清内β2-MG及CysC明显上升,比BUN和Scr更可靠、敏感,值得临床关注.
作者:杨寒;王超;王建瑛;吕君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溴氰菊酯暴露对抗性白纹伊蚊幼虫氨基酸的影响,探索溴氰菊酯毒性相关氨基酸标志物.方法 从广州市越秀区采集白纹伊蚊幼虫,实验室饲养,取F1代幼虫进行溴氰菊酯抗性测定;将抗性白纹伊蚊F1代幼虫分成药物暴露组、丙酮暴露组和空白对照组(每组10条),前两组分别用溴氰菊酯丙酮溶液和相同浓度的丙酮暴露,空白对照组不做处理;用LC-MS/MS检测三组幼虫体内的氨基酸水平,每组重复检测6次.结果 F1代幼虫LC50=0.065 mg/L,确定为抗性种群;药物组幼虫体内12种氨基酸与空白对照组出现差异(P<0.05),其中丙氨酸、瓜氨酸、酪氨酸、甘氨酸、亮氨酸、鸟氨酸、苯丙氨酸、脯氨酸、丝氨酸、蛋氨酸和苏氨酸11种氨基酸水平在暴露后降低(P<0.05),组氨酸水平在暴露后升高(P<0.05);药物组幼虫体内的丙氨酸、瓜氨酸、亮氨酸和苯丙氨酸的变化与丙酮暴露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溴氰菊酯丙酮溶液暴露可导致抗性白纹伊蚊幼虫体内12种氨基酸水平改变,其中丙氨酸、亮氨酸、苯丙氨酸和瓜氨酸浓度水平降低与溴氰菊酯暴露有关.
作者:解锐历;黄莲芬;彭丽兰;陈晓光;李华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评价沃尔巴克氏体(Wolbachia)介导的埃及伊蚊抗登革病毒作用,探讨脂肪酸合成通路与Wolbachia介导的伊蚊抗登革病毒作用的关系.方法 检测本实验室建立的稳定携带wAlbB型Wolbachia的埃及伊蚊株(GDB)Wolbachia的组织分布情况;检测该蚊株对登革2型病毒的易感性;比较GDB株和埃及伊蚊广东株(GD)成蚊脂肪酸合酶(FAS)基因的表达水平;给予GDB株补充外源性脂肪酸,再感染登革2型病毒,检测病毒复制水平是否发生改变.结果 与埃及伊蚊GD株比较,GDB株埃及伊蚊对登革2型病毒感染具有显著抑制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GDB株成蚊FAS基因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GD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GDB株得到外源性脂肪酸补充后,其病毒复制水平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携带wAlbB型Wolbachia的埃及伊蚊株对登革病毒感染的抑制作用与蚊虫的脂肪酸合成通路受到抑制有关.
作者:邱洁如;郑小英;范亚丽;吴瑜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分析妊娠期不同粒径大气颗粒物(PM)暴露对胎儿生长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4年11月至2016年12月广东省鹤山市妇幼保健院胎儿的孕晚期超声资料、鹤山市不同粒径大气颗粒物资料,采用多重线性回归模型研究大气颗粒物暴露对胎儿生长参数如双顶径(BPD)、头围(HC)、腹围(AC)、股骨长(FL)、估计胎儿体重(EFW)的影响.结果 在控制孕妇年龄、产次、气象因素等因素后,B超前1个月,PM10每升高10μg/m3,胎儿FL下降0.167 mm(95%CI:-0.329~-0.005),PM2.5每升高10μg/m3,胎儿FL下降0.101 mm(95%CI:-0.196~-0.006);B超前2个月,PM10每升高10μg/m3,胎儿AC下降1.399 mm(95%CI:-2.401~-0.397),胎儿FL下降0.276 mm(95%CI:-0.469~-0.082),PM2.5每升高10μg/m3,胎儿FL下降0.122 mm(95%CI:-0.240~-0.005).B超前3个月,PM10每升高10μg/m3,胎儿AC下降1.940 mm(95%CI:-3.055~-0.826),胎儿FL下降0.272 mm(95%CI:-0.476~-0.067)),PM2.5每升高10μg/m3,胎儿HC下降1.502 mm(95%CI:-2.682~-0.323).结论 妊娠期妇女孕晚期暴露于不同粒径的大气颗粒物,可能会导致胎儿生长发育受限.
作者:尤博宁;岳玎利;戴佳佳;林薇薇;曾晓凌;麦慧映;胡前胜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海参提取物TBL-12在体外对人胃癌HGC-27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和凋亡功能的影响.方法 用不同浓度TBL-12(0、15、30、45、60、75μg/mL)处理胃癌细胞后,分别用Cell Counting Kit-8法(CCK-8法)、划痕实验、侵袭实验、流式双染法检测TBL-12对胃癌HGC-27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和凋亡能力的影响.结果 CCK-8实验表明,TBL-12能显著抑制胃癌HGC-27细胞增殖(P<0.05);划痕和侵袭实验表明,与对照组比较,TBL-12能够明显抑制胃癌HGC-27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P<0.05);细胞周期分析实验表明,TBL-12(30、45、60、75μg/mL)可诱导胃癌HGC-27细胞凋亡,凋亡率从2.42%分别提升到4.10%、4.55%、5.24%、7.22%(P<0.05).结论 TBL-12在体外能够显著抑制胃癌HGC-27细胞体外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并且能诱导细胞凋亡,具有体外抗肿瘤效应,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周凯;徐霖;袁磊;罗虹娇;张甜;曹开源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日本血吸虫感染C57BL/6小鼠脾脏不同亚群调节性B细胞的含量.方法 使用日本血吸虫尾蚴经腹部感染C57BL/6小鼠,5周后分离感染组及正常对照组小鼠脾细胞,制备单个细胞悬液.使用细胞表面染色的方法,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CD19+B细胞含量及表达免疫调节相关分子CD5、CD11b以及PD-1的B细胞亚群的含量.结果 C57BL/6小鼠感染日本血吸虫后,脾脏B细胞的百分比含量及数目明显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D5+和CD11b+B细胞的含量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PD-1+B细胞的含量变化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日本血吸虫感染能在C57BL/6小鼠体内诱导CD5+和CD11b+调节性B细胞产生.
作者:曲佳乐;冯源发;金晨曦;齐艳伟;邱怀娜;杨权;黄俊;谢红艳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构建甲型流感病毒HA受体结合特异性检测方法 ,了解当前各亚型流行株受体结合特性.方法以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去唾液酸胎球蛋白(Fet-HRP),分别用α-2,3-(N)-唾液酸转移酶和α-2,6-(N)-唾液酸转移酶处理,合成3-Fet-HRP、6-Fet-HRP特异性受体拟合蛋白.分别包被怀槐凝集素(MAA)、接骨木凝集素(SNA)和各亚型流感病毒行ELISA试验进行受体特异性鉴定.结果 该检测方法成功建立,各亚型与3-Fet-HRP、6-Fet-HRP均有一定结合.H1N1、H3N2亚型结合6-Fet-HRP的能力高于3-Fet-HRP,禽流感H5N6亚型偏向于与α-2,3受体结合,H7N9亚型对2种蛋白结合能力无明显差异.结论 该方法对了解当前流感流行株生物学特性和未来新型毒株的传播方向和风险提供科学预测.
作者:李雪;王昕;武伟华;彭博;刘慧;原丽红;房师松;陆家海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溺水引起院外心脏骤停(OHCA)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方法 以北美复苏终点联盟于2011至2015年期间纳入所有溺水引起OHCA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其流行病学特征及临床特点.结果 本研究纳入溺水OHCA患者共54例,其中男性43例(79.6%),女性11例(20.4%),年龄中位数(IQR)30.0(8.5~51.5)岁.幸存者与死亡组相比,旁观者目击比例(57.1%vs.17.0%),心脏停搏的比例(42.9%vs.78.7%),心肺复苏(CPR)持续的时间(10.5 min vs.22.8 min),低温治疗比例(28.6%vs.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溺水引起OHCA中,仅7例(13.0%)出院,其中2名成人(28.6%)和5名儿童(71.4%);发生在住宅区概率会更大(71.4%),急救医疗服务(EMS)反应时间为3.7 min;其中4例(57.1%)具有旁观者目击,4例(57.1%)院前恢复自主心律,3例(42.9%)具有旁观者CPR,CPR平均持续时间为11.9 min,2例(28.6%)进行了高级气道处理.结论 溺水引起OHCA存活率与其他OHCA相当,儿童的存活率可能相对较高;预防工作和增加旁观者目击可能会改善溺水患者的生存.
作者:姚顺;黄振华;古钎林;韦秋霞;陈伟栋;詹红;熊艳;杨震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茵栀黄汤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方法 收集本院2015年6月到2017年6月收治的106例新生儿黄疸病例,以数字法随机分成观察组(53例)和对照组(5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施以茵栀黄汤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辅助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血清胆红素,血清转铁蛋白及酶指标,T淋巴细胞CD3+与CD4+及CD8+指标.结果 观察组患儿的痊愈率为50.94%(27/53),总有效率为94.34%(50/53),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2.64%(12/53)、79.25%(42/5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前血清胆红素指标总胆汁酸(TBA)、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转铁蛋白(TRF),血清酶指标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以及T淋巴细胞CD3+、CD4+、CD8+、CD4+/CD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TBA、TBIL、DBIL以及CK、CK-MB、AST、LDH和CD8+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观察组患儿下降幅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TRF、CD3+、CD4+及CD4+/CD8+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且观察组患儿升高幅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均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 茵栀黄汤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对新生儿黄疸的疗效显著,对患儿的血清学指标及免疫功能均有较好的改善作用,值得临床借鉴.
作者:钟丽玲;赖玲玲;温东萍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髓源性抑制细胞(MDSC)在慢性乙型肝炎急性发作(AECHB)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方法 分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于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急性发作患者40例,以及门诊就诊的免疫耐受期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40例和同期体检正常的健康对照组40例.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MDSC的频率.分析MDSC表达频率在各组中的差异及其与各临床指标的关系.结果 AECHB组MDSC频率均值为(0.32±0.18),低于ITCHB组的(0.61±0.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与健康对照组的(0.35±0.20)比较,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8).MDSC频率与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呈负相关(r=-0.45、-0.48,P<0.01);与胆红素水平、凝血酶原活动度、HBV DNA水平无相关性(P>0.05).结论 MDSC可能与慢性乙型肝炎感染后免疫耐受及肝炎活动相关.
作者:陈凤娟;李丽雅;陈铿;陈旭丹;李平红;刘惠媛;蔡庆贤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调查肇庆市麻风病愈后存活者生存质量的影响因素,为制定麻风病人的精准保障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采用自编的一般问卷和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简表(WHOQOL-BREF)对肇庆市麻风病愈后存活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共调查了肇庆市全市麻风病愈后存活者497例,对WHOQOL-BREF量表调查结果,从生理、心理、社会、环境领域四个维度分别与常模进行比较,其得分分别为(13.20±2.45)、(12.76±2.18)、(12.71±2.42)和(12.60±2.00)分,生理领域得分高于其他三个方面;与常模相比,除环境领域得分稍高于常模外,其余领域得分均低于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组、学历、工作状况、婚姻、职业、户籍状况与各单个领域均有关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学历、婚姻与四个领域的得分呈正相关,提示高学历以及婚姻是生存质量的正向因素;与全职相比,无业/待业和兼职人群的四个领域得分均较低.结论 肇庆市麻风病愈后存活者的生存质量在心理和社会领域差于生理领域,婚姻、学历、工作状况是其影响因素.
作者:彭云;利超强;陈发颖;程明基;陈清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孟鲁司特钠联合信必可都保治疗对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AECOPD)患者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可溶性E-选择素(sE-SLT)水平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12月至2016年12月本院确诊治疗的AECOPD患者100例,依据治疗方法分为A组和B组,每组50例,A组给予基础治疗和信必可都保治疗,B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孟鲁司特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炎症因子水平及肺功能.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FVC水平以及CRP、IL-6、sE-SL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FVC、FEV1、FEV1/FVC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且B组升高幅度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CRP、IL-6、sE-SLT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B组下降幅度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孟鲁司特钠联合信必可都保治疗可有效缓解AECOPD患者的气道炎症状态,有利于改善患者肺功能,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周凡;张丽;范忠杰 刊期: 2018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