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黄帝内经》“上工治未病”发微

刘晖扬

关键词:黄帝内经, 治未病, 和谐, 治理
摘要:“上工治未病”出于《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这句话的基本意思就是说高明的医生治病重在预防。本文从“预防——和谐”的健康指导理念、及其对当今医疗现状的启发和与国家治理方面的联系三个方面来论述“上工治未病”思想的伟大之处。
养生保健指南杂志相关文献
  • 护理风险管理在妇幼保健院患儿外周静脉留置针输液中的应用

    目的:研究在外周静脉留置针输液中对患儿实施风险护理管理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近年收治的100例外周静脉留置针输液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常规护理管理与护理风险管理模式。对比两组中风险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差异性。结果风险发生率方面,实施了风险管理的观察组各项风险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满意度方面,对照组满意率为86%,观察组为98%,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风险管理的实施能够有效降低外周静脉留置针输液中的各项风险发生率,提升患儿及家属对护理满意度,具有推广价值。

    作者:邓桂芝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影响尿常规检验结果的相关因素分析

    探讨影响尿常规检验结果的相关因素。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2014年3月至2015年12月期间随机抽取的400尿常规检验标本,分析不合格标本原因与比例。结果:400例不合格标本中有32例不合格,占比8%,其中影响因素中,标本采集不规范占比9例,占比3.25%;标本送检时间不当为12例,占比3%,标签错误为7例,占比1.75%。结论:尿常规检验标本不合格会由于标本的采集、运送、保存、检验各环节的不规范操作所致,因此要针对问题做好严密性管理。

    作者:李春霞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单纯性腰椎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对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单纯性腰椎椎体压缩性的骨折效果分析。方法:把我院骨二科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64例单纯性腰椎椎体的压缩性骨折患者,对照组用传统手术来治疗,观察组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来治疗,比较患者的临床疗效、疼痛程度。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是96.9%,好于对照组的78.1%,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疼痛程度明显降低,好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在治疗单纯性腰椎的压缩性骨折时疗效好,在临床上值得应用。

    作者:黄立宇;吴培斌;邹乐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试论综合护理对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心理的影响

    目的:试论综合护理对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心理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6年3月在我院治疗的60例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比组与研究组,各为30例,对比组给予常规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上综合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并对比依从性。结果:两组患者在护理后的改善效果明显,但护理的改善程度有所差别,研究组患者的SAS、SDS评分均比对比组低,研究组患者护理后的依从性优于对比组,两组之间存在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30例患者进行了护理干预,具有良好的护理效果,护理后患者从消极治疗转为了积极治疗,患者焦躁、抑郁的不良情绪有所改善,提高了患者的依从性,值得在临床上应用。

    作者:罗银燕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临床护理观察

    目的:观察并讨论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后的临床护理分析。方法:选取2013年11月~2015年11月来我院治疗的90例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实施回顾性分析,随机分成两组。给予对照组患者临床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观察两组患者在经过各自护理后出血量、临床疗效以及满意度。结果:经比较得知,采取综合护理干预的实验组患者在护理疗效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存在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实施全面护理具有较高的护理价值,止血时间短,有助于产妇更快康复,增进护患关系,值得加大临床的推广及应用。

    作者:刘黎姮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探究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急诊护理措施

    目的:探究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的急诊急救护理措施。方法15例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在常规急诊护理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急救配合和饮食指导等针对性护理干预,观察其临床疗效,统计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经急救护理干预后痊愈14例,无效1例,痊愈率为93.33%;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服务非常满意9例,满意5例,不满意1例,护理满意度为93.33%。结论对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实施急诊急救护理措施有助于提高临床疗效和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徐李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浅析普外科临床中急性阑尾炎手术护理体会

    目的:研究分析普外科临床中急性阑尾炎手术护理的方法及效果。方法:选择在2014年1月入住我院接受治疗的92例急性阑尾炎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两组患者各46例,其中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予以优质护理,对照组护理效果的异同进行观察、比较。结果:优质护理的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显著短于予以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治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并发症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护理总满意度97.8%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80.4%,上述各组间数据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结论:优质护理措施可显著改善急性阑尾炎手术患者预后,疗效确切,且能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控制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具有积极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陈晓元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剖腹产术中大出血患者的手术室护理配合及抢救措施

    目的:研究剖腹产术中大出血患者的手术室护理配合及抢救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6月~2015年12月收治的50例剖腹产术中大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研究其手术室护理方法以及相关的抢救措施。结果:经过抢救与精心的护理之后,本研究中的50例剖腹产术中大出血患者均抢救成功,并且术后恢复良好,均没有留下后遗症。结论:剖腹产术中大出血患者的手术室护理配合及抢救措施能够为患者提供有效的安全保障,并且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孕产妇的死亡率。

    作者:杨波霞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APN弹性排班在精神科责任制整体护理中的探索

    目的:分析APN弹性排班在精神科责任制整体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依照护士的工作能力与工作经验将护士分为四个阶层,同时将各阶层的护士分为A、B两组,按照责任制的整体护理的理念,对护士进行APN排版,从A、B两组护理人员中进行每班人员的搭配,每组护士之间的不同阶层,履行的岗位职责也不同,观察方案实施前后的护理效果。结果实施APN排班管理有效的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也提高了患者健康知识,另一方面,护士对医院管理的满意度也得到提高,与传统排班护理效果更加显著(P<0.05)。结论实施APN排班管理措施,在精神科责任整体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较为明显,加强了护理工作的连续性,有效控制了护理工作的薄弱时段的松懈工作,值得推广与使用。

    作者:陈静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早期护理干预在脑卒中患者预防便秘中的应用

    目的:探究早起护理干预在脑卒中患者预防便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我院2012年12月至2013年12月接诊的210例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随机分组的方式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05例,实验组进行针对性的早期护理预防便秘,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预防便秘,比较两组护理结果。结果实验组有12例出现便秘情况,占总数的11.4%,6例患者使用通便药,通便药使用率为5.7%;对照组有40例出现便秘情况,占总数的38%,39例患者使用通便药,通便药使用率为37.1%,两组便秘发生率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早期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便秘情况效果明显,可降低通便药使用情况,方法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作者:周华婧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临床检验危急值运行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初探

    目的:探讨构建临床检验危急值运行质量评价体系的有效途径和改善方法。方法:结合实际案例,加强护理、临床、检验等多门学科之间的相互合作,对临床检验危急值运行质量各项指标进行全面收集和整理,进而实现临床检验危急值运行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初步构建。结果:通过对本次研究讨论所得结果进行分析发现,该体系的构建主要包含3个一级指标,分别为结构质量指标、过程质量指标、结果质量指标;6个二级指标,主要包含人员、设备、标本采集、检验报告、制度、临床反馈等6个方面指标。结论:构架科学、有效的临床检验危急值运行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医院整体医疗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凤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髌骨骨折内固定术后的康复护理

    目的:探讨髌骨骨折内固定术后病人的康复护理。方法:对2013年4月-2015年10月收治的36例髌骨骨折患者内固术后在医护人员的科学指导和协助下进行康复锻炼。结果:随访时间6-18个月,6个月19例膝关节功能完全恢复,12个月16例部分恢复,18个月后膝关节基本恢复,无并发症发生,日常生活动作和步行能力,膝关节活动度满意。。结论:髌骨骨折患者术后早期及时正确的功能锻炼是膝关节功能康复的关键。

    作者:吴婷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优质护理模式在脑积水患者中的临床有效性分析

    目的::探究在脑积水患者护理工作中施行优质护理模式的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2月-2016年2月本院接收并行相应诊治的73例脑部积水患者,以随机分组方法将其分成对照组36例、实验组37例,分别施行基础性护理、优质护理模式的相应服务,对比两种护理法的运用效果。结果:实验组病例的住院平均时间、满意程度情况等都优越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脑部积水的护理中引入优质护理模式,能获得较好效果。

    作者:余丽娟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妇科慢性盆腔炎的诊疗体会

    目的:探讨妇科慢性盆腔炎的诊疗方法与效果。方法:研究我院2014年4月至2015年12月期间随机抽取的8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其中观察组运用常规抗生素腹腔灌注治疗,对照组运用抗生素口服用药治疗,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差异。结果:在治疗有效率上,观察组为92.5%,显著高于对照组77.5%,p<0.05;在治疗满意度上,观察组为92.5%,显著高于对照组72.5%,p<0.05。结论:妇科慢性盆腔炎通过抗生素腹腔灌注治疗可以有效提升治疗疗效,患者满意度更高。

    作者:钞旌佩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380例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的护理

    目的:观察并讨论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护理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11月~2015年12月来我院治疗的380例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所有患者行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并加强围手术期的临床护理。观察患者在经过各自护理后的临床满意度。结果:经分析得知,采取围手术期综合护理的患者伤口愈合情况良好,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无明显手术瘢痕。结论:对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实施围手术期的综合护理具有较高的临床护理价值,有助于患者更快康复,增进护患关系,具有加大临床推广的价值。

    作者:谢丽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延续护理对高血压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和健康行为的影响

    目的:本文就延续护理对高血压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和健康行为的影响效果进行分析与探讨。方法:选择2015年2月--2016年1月来我院就诊的高血压患者110例,按照就诊顺序单双号分为实验组(n=55)与参照组(n=55),在院期间均接受常规护理,出院时给予参照组患者出院指导,在此基础上对实验组患者实施延续护理。结果:实验组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评分高于参照组,健康行为占比高于参照组,经统计学均P<0.05,差异显著。结论:对高血压患者实施延续护理具有显著效果,可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及健康行为依从性,利于血压控制。

    作者:戚婷婷;祁晓慧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后腹腔镜肾上腺切除术后患者高血压改善情况的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分析影响后腹腔镜肾上腺切除术后患者高血压改善情况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2010年6月~2014年6月于我院外一泌尿外科科行后腹腔镜肾上腺切除的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合并高血压患者79例的相关临床资料,将患者分为术后血压改善组和术后血压未改善组,通过统计学分析处理,探讨影响术后高血压的相关因素。结果79例患者中,有67例患者血压有明显改善,有12例患者无明显改善。单因素分析发现,高血压病程大于6年在两组之间有明显差异(P<0.05),在性别、年龄、体质指数方面两组之间并无明显差异。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高血压患者病程大于6年(P<0.001,95%CI 8.864~6714.578)为此病患者术后高血压未得到改善的危险因素之一,而两组患者在年龄和性别方面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病程小于6年的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通过后腹腔镜肾上腺切除术能够较好地改善高血压情况。

    作者:马英;佟珊珊;宋宇;王雪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甲状腺全切除术治疗良性甲状腺疾病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探究在良性甲状腺疾病治疗中采用甲状腺全切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在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收治的良性甲状腺患者86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甲状腺次全切术,而实验组患者采用甲状腺全切除术进行治疗,将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差异P>0.05,统计学意义不存在;经过1年的随访,实验组患者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对比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治疗良性甲状腺疾病采用甲状腺全切除术可降低其复发率,值得在临床上应用推广。

    作者:唐英英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护士仪表与语言对患者影响的探讨

    医疗卫生行业是一个特殊的服务行业,规范职业礼仪举止和言谈对提高行业服务质量十分重要。对医院的工作人员,尤其对与患者接触多的护理人员来说,规范的礼仪举止,良好的语言沟通技巧以及仪容仪表对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直接影响患者疾病的发展与康复。

    作者:聂会平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早期康复训练对脑梗死偏瘫患者的效果评价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训练对脑梗死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选择脑梗死偏瘫患者56例,随机分为康复组与对照组。康复组28例按常规治疗及护理的同时,入院后在病情稳定,生命征正常的情况下,即开始进行偏瘫肢体康复训练;对照组28例按常规治疗及随意自我缎炼。两组在入院第1天及入院后第30天测定偏瘫肢体肌力和进行Barthel指数评分。结果入院后30天,康复组的肌力、Barthel指数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早期康复训练对脑梗死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有积极意义。

    作者:杨春霞 刊期: 2016年第17期

养生保健指南杂志

养生保健指南杂志

主管:内蒙古新华报业中心

主办:内蒙古新华报业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