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结肠镜检查的护理体会

夏莉

关键词:结肠镜, 检查, 护理
摘要:结肠镜检查是结肠疾病诊断的一种行之有效、确诊率高、必不可少的检查方法,但它毕竟是一种侵入性的检查方法,存在较大的风险.因而做好结肠镜检查的护理显得尤其重要.我院地处边远山区,2002年起开展结肠镜检查,2004年曾发生乙状结肠穿孔1例,主因这1例患者行结肠镜检查后食辛辣、刺激、油腻食物,未戒烟酒.为总结经验教训,我们的体会如下.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密闭式防针刺伤安全型留置针的应用与体会

    医护人员是患者的守护天使,只有让医护人员在工作中使用安全的器具,减少职业暴露的机会,才能让天使远离血液传播疾病,拥有健康的身体去服务病人.密闭式防针刺伤安全型留置针满足了临床护理人员真正的需求.该留置针除了具有普通密闭式留置针的优点外,还设计了针尖保护装置,当穿刺成功后撤除针芯时,针芯被自动收纳到保护套内,避免了血源性污染及针刺伤的危险[1].2007年8~11月,我科根据患者的病情及上肢血管的的情况选择198例患者使用密闭式防针刺伤安全型留置针,但有7例患者出现不同反应的并发症,报告如下.

    作者:熊咏萍;黄巧玲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原发性胆囊癌32例诊治体会

    原发性胆囊癌的发病率有逐年增高且有超过胆管癌的趋势[1].目前对胆囊癌治疗的各种手段,效果并不能尽如人意,手术治疗仍是胆囊癌的首先方法,但仅有20%~30%的胆囊癌患者能够获得根治性手术切除[2].

    作者:张书俊;冯明;张海洋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血液透析患者内瘘绳梯样穿刺的探讨

    动静脉内瘘是为终末期肾病患者接受血液透析治疗建立的永久性血管通道,是尿毒者患者的生命线.它通常将患者的一根动脉(多选桡动脉)和一根静脉(多选头静脉)进行吻合,达到静脉动脉化,以耐受血液透析时的反复穿刺.

    作者:倪洪娣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外科手术病人的心理

    目的 探讨外科手术病人的心理护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120例择期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所采取的心理护理.结果 心理护理后120例患者均能以较为健康的心理状态,稳定的情绪接受、配合手术的治疗,无1例发生手术并发症.结论 适当的心理护理消除了病人对手术的恐惧和忧虑,增强了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是促使其早日康复的重要条件.

    作者:冯小菊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改良保留灌肠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病因不明的直肠和结肠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病变主要局限于大肠黏膜与黏膜下层[1].

    作者:李芳;浦菊芬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残胃癌50例临床特点分析

    残胃癌(GRc)是指胃和十二指肠等上消化道因良性病变行胃部分切除术后5年以上或恶性病变术后20年以上残胃发生的癌,已逐渐受到临床医师的重视.本研究对我院1990年1月至2006年12月间GRC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统计和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何建东;周良;俞浩华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胰腺移植研究进展

    胰腺移植是挽救终末期糖尿病并发肾功能衰竭这类患者生命的有效新疗法.胰腺移植能增加患者胰岛素分泌细胞,从而有效地控制血糖,防止和改善糖尿病的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曹鋆;芮景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梅毒临床诊断的3种检测方法的应用评价

    目的 评价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和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对梅毒病人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方法 同时用ELISA、RPR和TPPA试剂对4 825例住院及门诊病人血清进行检测,TPPA试验作为确认试验,从而得出其他两种方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 ELISA法的阳性率95.06%(385/405),假阳性率0.66%(29/4 420);RPR法阳性率70.12%(284/405),假阳性率0.45%(20/4 420);2种方法即ELISA、RPR法均阳性为275例,检出率为67.90%(275/405),假阳性率为0.11(5/4 420).结论 ELISA法是一种高敏感性的梅毒血清学诊断检测方法,ELISA与TPPA相关性良好,可作为确证试验.RPR只能作为辅助试验,如果3种方法结合使用,可使假阳性率下降.

    作者:王靖;王丽;王春风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人工流产术后远期并发症及其预防

    目的 探讨人工流产术后远期并发症的病因及其预防.方法 分析人工流产术后远期并发症患者120例发生的原因.结果 80例继发不孕,20例输卵管妊娠,12例闭经,6例月经异常,2例子宫粘连.结论 严格掌握人工流产术的适应证及禁忌证,手术做到稳、准、轻、巧就可避免远期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林利;罗彬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儿童与青少年卵巢肿瘤64例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儿童与青少年卵巢肿瘤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以期提高患者的术后生存质量.方法 分析1999年3月至2007年2月本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0岁以下的卵巢肿瘤患者71例,其中12岁以下者18例,占25.35%;13~20岁者53例,占74.65%.结果 良性卵巢卵巢肿瘤52例,占73.24%;恶性肿瘤19例,占26.76%.B超及肿瘤标志物对诊断卵巢肿瘤及判断良恶性有一定帮助.所有患者均手术治疗,恶性者大部分辅以化疗.生殖细胞恶性肿瘤均行保留生育功能的手术方式.结论 对儿童与青少年应开展定期体检,必要时行B超等影像学检查.对恶性生殖细胞肿瘤应尽量行保留生育功能的手术,术后辅以放化疗.

    作者:李耀明;付玲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矽肺患者细胞免疫水平分析

    目的 分析研究矽肺患者的细胞免疫水平,探讨矽肺患者易并发肺结核原因.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50例矽肺患者和30例健康例群的外周血中CD4、CD8及CD4/CD8值,并进行比较.结果 矽肺组与健康组比较,外周血中CD4、CD8及CD4/CD8值三组数据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矽肺组中三个期别间比较,外周血中CD4、CD8及CD4/CD8值三组数据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 矽肺患者易并发肺结核可能与矽肺患者的细胞免疫水平下降有关.

    作者:杨阳;张晓晔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微球菌污染血液1例

    微球菌是革兰阳性菌,广泛存在于空气、土壤、水及人体皮肤和呼吸通道,是临床上常见的污染菌.本文通过对一袋因血浆部分颜色发生变化而报废的库存全血进行细菌学检查,证实为玫瑰微球菌污染所致.提示采供血机构现均采用传统型密闭式一次性血袋进行采血,减少了对血液的污染,但如果采血环境、相关操作及物品消毒不严,也可能对所采集的全血或成份血造成污染.

    作者:何长辉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中药生精汤对雄性不育大鼠睾丸转化生长因子-β1表达的影响

    目的 观察中药生精汤对雄性不育大鼠睾丸转化生长因子-β1(TBF-β1)表达的影响.方法 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小剂量组、大剂量组,采用腺嘌呤制作雄性大鼠不育模型,小、大剂量组给予生精汤灌胃.造模后30 d处死大鼠,观察睾丸组织形态学变化;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及图像分析系统检测睾丸内TGF-β1的平均光密度;同时测定大鼠体质量和睾丸质量.结果 大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睾丸系数明显增加(P<0.05);TGF-β1阳性表达主要见于早期精母细胞、圆形精子细胞以及支持细胞,生精汤大剂量组TGF-β1阳性的表达与模型组比较明显降低(P<0.01).结论 生精汤通过下调TGF-β1的表达实现对睾丸生精功能的调节,对腺嘌呤所致的雄性大鼠不育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作者:李涛;范好;刘芳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QRS波群时限与心室不同步性关系的临床研究

    目的 应用普通超声心动图及组织多普勒成像技术探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QRS波群时限与心室收缩的不同步性关系.方法 96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根据QRS波群时限分三组,组Ⅰ QRS波群时限<120 ms,组Ⅱ QRS波群时限≥120 ms,<150 ms,组Ⅲ QRS波群时限≥150 ms.应用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分别测量QRS波群起点至主动脉、肺动脉前向血流频谱开始的时间间期,二者的差值为左右心室间电机械延迟(IVMD),应用组织多普勒测量左房室环各部位左室收缩期电机械运动时间的离散度.结果 三组受试者不论QRS波群宽度均存在心室间(分别为13.9%、53.8%、68.1%,P<0.05)或心室内(分别为30.6%、61.5%、72.3%,P<0.05)不同步现象.一部分QRs波群正常或轻度增宽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也表现出心室间或心室内的不同步性(13.9%、30.6%).QRS时限越长,存在不同步的比例越高.QRS波群时限与IVMD呈正相关(r=0.66,P<0.01).结论 部分QRS波群正常或轻度延长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也存在心室间或心室内的不同步性.联合应用普通超声心动图和组织多普勒技术可以用来评价心肌运动的不同步性.

    作者:刘丹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老年人的病情特征及护理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提高,长寿老人越来越多,老年人的社会、医疗、健康、心理问题越来越突出,对老年人的精神支持也越来越重要,其中以冠心病、高血压病、糖尿病多见[1].所以了解老年人的患病特点及对老年病人的护理显得尤为重要.现就我院2006~2007年收治的300例病人的病情特征及其护理护理措施报告如下.

    作者:胡梅凤;王霞珠;黄萧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胃肠道间质瘤的多层螺旋CT诊断

    目的 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多层螺旋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9例经病理证实的胃肠道质瘤患者的多层螺旋CT资料.结果 19例患者中,肿瘤发生于胃7例,小肠9例,食管和小肠系膜及直肠各1例.其中,良性间质瘤2例,潜在恶性3例,恶性间质瘤14例.胃肠道间质瘤表现为不同形式的软组织肿块,其中腔内3例,腔外11例,腔内腔外混合5例;CT平扫呈均匀等密度3例;混杂密度16例.增强扫描病灶呈中度到明显强化或呈中心坏死、囊变,周边强化.结论 胃肠道间质瘤的多层螺旋CT(MS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有助于诊断.

    作者:徐宏刚;阴骏;郑海军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如何进行以学生为中心的影像医学教学

    当今的教育理念提倡以学生为中心,为提高影像医学的质量和效果,作者对教学中如何做到以学生为中心阐述自己的观点.

    作者:董伟华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在修复足踝部皮损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辩的临床应用.方法 通过8例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辩设计、切取、转位修复及术后处理的总结,得出该皮瓣临床应用方法.结果 8例皮瓣均成活.结论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不牺牲主要血管,切取容易,适宜基层推广应用.

    作者:李宗武;刘兆青;周亚东;张建华;王国杰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高血压患者的血液流变学观察

    高血压是当今威胁人类健康,造成重大死亡的疾病之一,在其发病过程中均出现血液流变学改变,观察高血压患者的血液流变学特性对高血压的发生发展有重要意义.我们对我院2005~2006年收治的215例高血压患者进行了血液流变学检测,并与健康对照组进行了比较分析.现做如下报告.

    作者:赖秋梅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老年高血压及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病变的超声检查特点

    目的 观察伴有高血压或糖尿病的老年患者下肢动脉病变的特点.方法 110例老年人分为正常组、高血压组和糖尿病组,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检查双侧下肢股总动脉、股浅动脉、胭动脉、胫前动脉及胫后动脉中膜厚度(IMT),IMT>1.2 mm或闭塞者为有病变.结果 正常组、高血压组和糖尿病组下肢动脉病变率分别是28.6%、42.4%和81.4%,差异有显著性.股总动脉、股浅动脉、胭动脉、胫前动脉和胫后动脉总的病变率分别是48.2%、47.7%、50.0%、60.0%和48.2%.其中糖尿病组胫前动脉的病变率达到94.4%.糖尿病组有42支胫前动脉闭塞(58.3%).结论 高血压和糖尿病对老年人下肢动脉病变有非常明显的影响,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于评价老年人下肢动脉病变有重要价值.

    作者:马棣;钱林学 刊期: 2008年第03期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主管:北京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