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QRS波群时限与心室不同步性关系的临床研究

刘丹

关键词:超声心动图描记术, 慢性心力衰竭, 心室同步性
摘要:目的 应用普通超声心动图及组织多普勒成像技术探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QRS波群时限与心室收缩的不同步性关系.方法 96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根据QRS波群时限分三组,组Ⅰ QRS波群时限<120 ms,组Ⅱ QRS波群时限≥120 ms,<150 ms,组Ⅲ QRS波群时限≥150 ms.应用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分别测量QRS波群起点至主动脉、肺动脉前向血流频谱开始的时间间期,二者的差值为左右心室间电机械延迟(IVMD),应用组织多普勒测量左房室环各部位左室收缩期电机械运动时间的离散度.结果 三组受试者不论QRS波群宽度均存在心室间(分别为13.9%、53.8%、68.1%,P<0.05)或心室内(分别为30.6%、61.5%、72.3%,P<0.05)不同步现象.一部分QRs波群正常或轻度增宽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也表现出心室间或心室内的不同步性(13.9%、30.6%).QRS时限越长,存在不同步的比例越高.QRS波群时限与IVMD呈正相关(r=0.66,P<0.01).结论 部分QRS波群正常或轻度延长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也存在心室间或心室内的不同步性.联合应用普通超声心动图和组织多普勒技术可以用来评价心肌运动的不同步性.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微球菌污染血液1例

    微球菌是革兰阳性菌,广泛存在于空气、土壤、水及人体皮肤和呼吸通道,是临床上常见的污染菌.本文通过对一袋因血浆部分颜色发生变化而报废的库存全血进行细菌学检查,证实为玫瑰微球菌污染所致.提示采供血机构现均采用传统型密闭式一次性血袋进行采血,减少了对血液的污染,但如果采血环境、相关操作及物品消毒不严,也可能对所采集的全血或成份血造成污染.

    作者:何长辉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自拟中药祛疣汤治疗多发性病毒疣116例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中药祛疣汤治疗三种多发性病毒疣的疗效差别.方法 采用中药驱疣汤治疗寻常疣、扁平疣、尖锐湿疣患者共116例,并观察疗效.结果 祛疣汤治疗三种皮肤疣的疗效不全相同(H=6.29,P<0.05),其中,寻常疣与扁平疣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11,P>0.05),但尖锐湿疣与扁平疣的疗效差异有显著性(x2=11.02,P<0.05),尖锐湿疣与寻常疣的疗效差异亦有显著性(x2=8.91,P<0.05).结论 祛疣汤对寻常疣及扁平疣疗效较好,而且疣体消退后不留瘢痕;对尖锐湿疣疗效稍差.

    作者:王增文;宋培栋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伊曲康唑治疗重症血液病患者真菌感染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伊曲康唑对于重症血液病患者深部真菌感染的疗效.方法 12例重症血液病患者(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2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6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4例),应用伊曲康唑静脉治疗深部真菌感染,部分患者有效后改为口服伊曲康唑混悬液序贯治疗.结果 12例患者中10例有效(有效率83.3%),1例因肾毒性停止治疗,1例为光滑念珠菌感染,根据药敏改为两性霉素B治疗后好转.结论 伊曲康唑治疗谱广,疗效肯定,不良反应少,可以作为重症血液病患者深部真菌感染的一线经验性用药,但需要注意其相关毒副作用,改善患者整体状况,以取得更佳疗效.

    作者:周宁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缺氧对人胃癌细胞的细胞周期调控及己糖激酶Ⅱ表达的影响研究

    目的 探讨缺氧对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的细胞周期调控机制及对乏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己糖激酶Ⅱ(HK Ⅱ)表达的影响.方法 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分成3组:缺氧12 h组、缺氧24 h组及对照组.缺氧组分别在缺氧条件下(37℃、5%CO2、2.0%O2饱和度)培养12 h和24 h,对照组置于正常氧浓度条件下(37℃、5%CO2、21%O2饱和度)培养24 h.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分布,免疫组织化学S2P法检测HIF-1α表达,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K Ⅱ mRNA表达量.结果 缺氧情况下细胞周期分析处于G0/G1期细胞百分比明显增多,处于G2/M期的细胞减少,并且可见到较明显的凋亡峰的形成,缺氧12 h组、缺氧24 h组的G0/G1期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HIF-1α和HK Ⅱ在两组缺氧组与对照组比较,其表达量明显增加(P<0.05),缺氧24 h组与缺氧12 h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缺氧导致细胞阻滞在G0/G1期,HIF-1α可刺激人胃癌细胞HK Ⅱ表达的增加,以HIF-1α为药物靶点可望成为治疗胃癌的重要新方法.

    作者:蔡刁龙;朱光辉;翁杰锋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儿童与青少年卵巢肿瘤64例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儿童与青少年卵巢肿瘤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以期提高患者的术后生存质量.方法 分析1999年3月至2007年2月本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0岁以下的卵巢肿瘤患者71例,其中12岁以下者18例,占25.35%;13~20岁者53例,占74.65%.结果 良性卵巢卵巢肿瘤52例,占73.24%;恶性肿瘤19例,占26.76%.B超及肿瘤标志物对诊断卵巢肿瘤及判断良恶性有一定帮助.所有患者均手术治疗,恶性者大部分辅以化疗.生殖细胞恶性肿瘤均行保留生育功能的手术方式.结论 对儿童与青少年应开展定期体检,必要时行B超等影像学检查.对恶性生殖细胞肿瘤应尽量行保留生育功能的手术,术后辅以放化疗.

    作者:李耀明;付玲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室间隔缺损患者外周血细胞因子基因表达状况的研究

    目的 利用基因芯片技术,比较室间隔缺损病人和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细胞因子基因表达差异,从整体上认识室间隔缺损患者的细胞因子表达状况.方法 通过检测102例室间隔缺损(VSD)患者外周血常规,并从中选择3例血小板平均体积不同数值的室间隔缺损的病人,另选5例健康人,应用总核糖核酸(RNA)的提取法(Trizol法)分别提取他们的外周血总RNA,逆转录合成cDNA,用Cy5、Cy3分别标记病人、健康人的cDNA,混合后在细因子基因谱芯片上杂交,经对原始数据的标准化和SAM芯片数据软件的应用,获得表达有显著性差异的细胞因子基因.结果 在102例VSD患者中,73例血小板平均体积低于正常值,占71.57%,3例血小板平均体积不同数值的患者均表现为27种细胞因子基因表达下调,一种细胞因子基因表达上调.其中β胸腺素-4和核糖体蛋白S5基因在三个样本中均表达下调,我们对各自基因的作用进行分析,了解可能的分子机制.结论 分析室间隔缺损病人外周血细胞因子的基因表达图谱,β胸腺素-4和核糖体蛋白S5基因可能在心室发育中共同起重要的作用.

    作者:蒋立虹;王萍;李亚雄;陈智豫;叶筱玲;孟明耀;任永富;侯宗柳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宫内节育器致出血416例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放置宫内节育器致不规则出血的相关因素.方法 本文通过对416例妇女放置宫内节育器(IUD)致不规则出血的相关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金属单环、宫形器,塑料IUD出血的发生率为62.38%,59.22%;明显高于活性以含铜为主的IUD 15.00%(P<0.01);IUD出血与细菌(C)、支原体(CT)、衣原体(Mg)的感染密切相关,其检出率分别为37.50%、26.92%、23.56%,同时与经期卫生不良及不注意性交卫生和长期精神紧张有关.并且其出血常发生在放置IUD 3~5年内.结论 活性以铜离子IUD中铜离子有抑制支原体、衣原体的功能,能有效降低出血的发生率;IUD使子宫内膜产生创面,为细菌、支原体、衣原体提供了有利的条件,经期卫生不良和不注意性交卫生也加大病原体的入侵机会,使子宫内膜不规则出血;长期精神紧张致神经内分泌调节功能紊乱而致子宫内膜不规则出血;另外异物排斥反应过程可能与子宫内膜出血发生时间有关.

    作者:张婕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早产儿123例护理体会

    早产儿是指胎龄不满37周、出生体质量小于2500g的活产婴儿,由于体质量低,发育不成熟,出生后不能耐受肠道喂养,常伴有呼吸暂停、肺透明膜病、新生儿肺炎、感染、溶血等并发症,死亡率高,约占死亡婴儿的33%~50%[1].我科2007年2月至2008年1月收治123例早产儿,经过细心的护理,收到满意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姚俊荣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矽肺患者细胞免疫水平分析

    目的 分析研究矽肺患者的细胞免疫水平,探讨矽肺患者易并发肺结核原因.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50例矽肺患者和30例健康例群的外周血中CD4、CD8及CD4/CD8值,并进行比较.结果 矽肺组与健康组比较,外周血中CD4、CD8及CD4/CD8值三组数据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矽肺组中三个期别间比较,外周血中CD4、CD8及CD4/CD8值三组数据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 矽肺患者易并发肺结核可能与矽肺患者的细胞免疫水平下降有关.

    作者:杨阳;张晓晔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QRS波群时限与心室不同步性关系的临床研究

    目的 应用普通超声心动图及组织多普勒成像技术探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QRS波群时限与心室收缩的不同步性关系.方法 96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根据QRS波群时限分三组,组Ⅰ QRS波群时限<120 ms,组Ⅱ QRS波群时限≥120 ms,<150 ms,组Ⅲ QRS波群时限≥150 ms.应用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分别测量QRS波群起点至主动脉、肺动脉前向血流频谱开始的时间间期,二者的差值为左右心室间电机械延迟(IVMD),应用组织多普勒测量左房室环各部位左室收缩期电机械运动时间的离散度.结果 三组受试者不论QRS波群宽度均存在心室间(分别为13.9%、53.8%、68.1%,P<0.05)或心室内(分别为30.6%、61.5%、72.3%,P<0.05)不同步现象.一部分QRs波群正常或轻度增宽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也表现出心室间或心室内的不同步性(13.9%、30.6%).QRS时限越长,存在不同步的比例越高.QRS波群时限与IVMD呈正相关(r=0.66,P<0.01).结论 部分QRS波群正常或轻度延长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也存在心室间或心室内的不同步性.联合应用普通超声心动图和组织多普勒技术可以用来评价心肌运动的不同步性.

    作者:刘丹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并发腹壁血肿的传染科危重症3例报告

    并发腹壁血肿在传染科临床极为少见,在近期新版的相关论著[1-4]中,由流行性出血热、慢性重型肝炎、失代偿期肝硬化等严重疾病所并发的各类出血中均未述及并发腹壁血肿.总结我院3例并发腹壁血肿的传染科危重病例的临床过程和病例特点,探讨血肿产生的病理基础以及引发死亡的原因,目的是使传染科医生总结经验教训,扩展临床思维,以提高对相似病例的认知和救治成功率.

    作者:李思阳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超声诊断宫外孕的假阳性和假阴性的原因分析

    目的 分析超声诊断宫外孕的假阳性和假阴性的原因,探讨超声诊断宫外孕的思路、方法和技巧.方法 回顾性分析临床怀疑宫外孕的女性患者的728例患者超声检查结果,并与终临床病理结果对照,统计宫外孕的超声诊断符合率、假阳性率、假阴性率.结果 超声诊断宫外孕的符合率95.2%,假阳性率4.8%、假阴性率5.7%.结论 超声诊断宫外孕存在一定的假阳性和假阴性,其原因是多方面的;经腹经阴道结合超声扫查、运用彩色多普勒技术,及时总结经验教训,有助于提高诊断符合率.

    作者:陈艳;陈慧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临床药物不良反应78例报告分析

    目的 对2007年1~6月我院药物不良反应(ADR)报告进行分析.方法 采用描述性研究方法对ADR报告进行分类.结果 涉及药物53种,单一用药30例,合并用药48例,ADR程度分级,重度3例,中度4例,轻度68例,未分级3例;因果关系平定为肯定0例,很可能40例,可能38例,可疑0例;对症治疗61例,为进行特殊处理17例;痊愈77例,好转1例,死亡0例;使原患疾病病程延长12例,病情加重3例,导致住院治疗5例;抗生素引起的ADR居首位,为43例,占49.43%,其次为中药,为18例,占20.69%,ADR中引起皮肤损害多,为38例,占47.50%.结论 应加强ADR知识的宣传,将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放在与治疗作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尽可能避免或减少ADR的重复发生,达到用药有效安全的目的 .

    作者:崔晓荣;王志奇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Ⅱ区屈肌腱损伤一期显微外科修复

    目的 探论显微外科技术修复Ⅱ区指屈肌腱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彻底清创后一期在4~6倍镜下以握持缝合法(改良Kessler方法)修复Ⅱ区屈肌腱损伤患者518例839指,术后用Kleineit牵引支具进行功能锻炼.结果 术后随访6~12个月,按测试存取机制方法(TAM方法)评价疗效,优685指,良131指,可23指,优良率97.26%.结论 彻底清创、无创操作、牢固光滑的肌腱吻合技术及早期有控制的活动是减少术后肌腱粘连的有效措施.

    作者:王希林;郭岩凤;杨国强;吴瑞森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特征.方法 对我院2002年4月至2006年3月共收治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28例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发病年龄2个月至10岁,以学龄前及学龄儿童多见.28例患者以发热、咽峡炎、肝脾肿大、淋巴结肿大、皮疹、外周血中淋巴细胞增高及出现异型淋巴细胞为主要表现,另外双眼睑浮肿6例,占21.4%;心脏损害3例,占10.7%.结论 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是由EB病毒感染所致且累及多系统的全身性疾病,提示:双眼睑浮肿及心脏损害均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不可忽视的体征之一,大多数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呈良性临床经过,预后良好.对于起病急,进展快,肝功能损害严重,多系统损害者,应注意EB病毒相关性嗜血细胞综合征的可能.

    作者:李强男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中药生精汤对雄性不育大鼠睾丸转化生长因子-β1表达的影响

    目的 观察中药生精汤对雄性不育大鼠睾丸转化生长因子-β1(TBF-β1)表达的影响.方法 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小剂量组、大剂量组,采用腺嘌呤制作雄性大鼠不育模型,小、大剂量组给予生精汤灌胃.造模后30 d处死大鼠,观察睾丸组织形态学变化;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及图像分析系统检测睾丸内TGF-β1的平均光密度;同时测定大鼠体质量和睾丸质量.结果 大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睾丸系数明显增加(P<0.05);TGF-β1阳性表达主要见于早期精母细胞、圆形精子细胞以及支持细胞,生精汤大剂量组TGF-β1阳性的表达与模型组比较明显降低(P<0.01).结论 生精汤通过下调TGF-β1的表达实现对睾丸生精功能的调节,对腺嘌呤所致的雄性大鼠不育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作者:李涛;范好;刘芳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猴头菌提取物颗粒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32例

    目的 观察猴头菌提取物颗粒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临床疗效.方法 CAG自愿者32例,服用猴头菌提取物颗粒,每次6 g,3 次/d,6个月为1疗程.服药期间忌酒及辛辣食物,并停用其他治疗胃病的药物,服药前后查血细胞和肝肾功能,记录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治疗6个月后复查,临床总有效率93.8%,治疗中未发现不良反应,服药后血细胞、肝肾功能无异常.结论 猴头菌提取物颗粒治疗CAG疗效满意,未发现不良反应,可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作者:许宏吉;陈满咚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综合健康教育对我院体检人员健康保健知识知晓率的影响

    目的 探讨综合健康教育对我院体检人员健康保健知识知晓率的影响.方法 对到我院体检中心进行体检的14 653例体检人员进行健康保健知识教育,并在健康教育前后随机抽取560例体检人员进行血压正常值、血糖正常值、超重对三高(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的影响、吸烟对身体的危害、酗酒对身体的危害、饮食对身体的影响、对高血压的认识、对糖尿病的认识、对冠心病的认识、对脂肪肝的认识、对肿瘤的认识、对定期体检的认识、对自身健康状况的认识、是否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共14项的问卷调查,计算每项调查内容的教育前后体检人员的知晓率;体检前后健康知识知晓率的比较用两样本率的x2检验.结果 560例受调查体检人员对14项健康知识知晓率健康教育前后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0.01).结论 健康保健知识的健康教育可明显提高体检人员的健康知晓率;开展体检人员健康保健知识的健康教育,能使体检人员既检查了身体健康状况,又增加了一定的健康保健知识,从而提高了体检质量,发挥了体检的积极作用.

    作者:杨彩霞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心脏性猝死72例高危因素临床探讨

    目的 探讨心脏性猝死(SCD)发病的危险因素.方法 以72例心脏性猝死患者的临床资料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72例心脏性猝死患者中,男性43例,女性29例,男性中吸烟者29例;心脏扩大伴心功能Ⅲ~Ⅳ级58例;有心电图检查者61例均显示异常,其中室性心律失常65例、左室肥厚伴ST-T改变21例;低钾53例、高钾3例,正常范围9例;胆固醇升高32例,高血压病22例,糖尿病6例.猝死前有诱因者29例.结论 心脏扩大伴心功能Ⅲ~Ⅳ级、左室肥厚伴ST-T改变及室性心律失常是心脏性猝死的高危因素.

    作者:兰泽生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中药癌痛克对肝癌细胞株生物学活性的影响及可能机制的研究

    目的 通过观察癌痛克对肝癌细胞株HepG2生物学活性的影响作用,以及在相应状态下细胞内视网膜母细胞瘤(Rb)基因表迭量的改变,研究癌痛克的抗肝癌作用的机制.方法 以不同浓度癌痛克作用HepG2细胞,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MTT法)检测细胞增殖率,以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细胞内Rb基因mRNA表达量.结果 2~50 μg/ml癌痛克具有明显的增殖抑制作用,其抑增殖效应呈时间和浓度依赖性;2~50 μ/ml癌痛克组可诱导HepG2细胞凋亡,其诱导凋亡效应呈明显的时间-浓度依赖性;2~50 μg/ml癌痛克可上调Rb基因的表达,且呈剂量依赖关系.结论 癌痛克可抑制HepG2细胞增殖或诱导其凋亡,其调控细胞凋亡的机制之一可能为通过干扰Rb基因的表达而实现.

    作者:麦志明;朱光辉;翁杰锋 刊期: 2008年第03期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主管:北京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