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并发腹壁血肿的传染科危重症3例报告

李思阳

关键词:血肿, 腹壁, 老年, 妊娠, 支气管炎, 慢性, 出血倾向
摘要:并发腹壁血肿在传染科临床极为少见,在近期新版的相关论著[1-4]中,由流行性出血热、慢性重型肝炎、失代偿期肝硬化等严重疾病所并发的各类出血中均未述及并发腹壁血肿.总结我院3例并发腹壁血肿的传染科危重病例的临床过程和病例特点,探讨血肿产生的病理基础以及引发死亡的原因,目的是使传染科医生总结经验教训,扩展临床思维,以提高对相似病例的认知和救治成功率.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成熟自然杀伤细胞白血病1例并文献复习

    目的 提高对自然杀伤(NK)细胞恶性病的认识.方法 观察1例罕见的NK细胞白血病病例的全过程,并结合文献进行复习.结果 患者临床以外周血淋巴细胞增多、肝功能异常、多器官浸润及凝血机制异常为特征.免疫表型为CD2+、CD16+、CD56+、CD38+、CD3-.结论 成熟NK细胞白血病少见,临床表现多样,应结合细胞形态学、免疫表型综合分析,才不致于误诊.

    作者:皖湘;朱薇波;丁凯阳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阴道超声联合子宫内膜病理检查对绝经后出血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阴道超声联合子宫内膜病理检查对绝经后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在我院就诊的部分绝经后出血患者76例作为实验组,另选同期进行妇科体检者65例作为对照组,全部受检者均行阴道超声检查,B超检查之后实验组的全部病例以及对照组中子宫内膜厚度≥5 mm者行子宫内膜病理检查,并将超声结果与病检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实验组中子宫内膜异常的超声检出率为51.3%,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当内膜厚度<5 mm时,内膜异常的病理检出率占10.8%,并以内膜炎为主要病理表现;当内膜厚度≥5 mm时,内膜异常的病理检出率明显增加,并以良性病变为主要病理表现.内膜癌2例,占绝经后出血病例的2.6%,内膜厚度均在17 mm以上.结论 阴道超声联合子宫内膜病理检查可明显提高子宫内膜异常的诊断率,特别对子宫内膜癌的早期诊断有重要作用.

    作者:林小莺;王连成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重症颅脑外伤患者124例体位护理的临床分析

    重症颅脑外伤的特点是病情严重,表现复杂,易引起并发症,而且死亡率高.因此要求护士观察病情要认真、及时、准确;护理要细心、周到、全面.针对重症颅脑外伤患者的不同情况,采取相对应的体位护理,提出具体的护理措施,从而对减少患者的合并症及后遗症,增强治疗效果,降低死亡率,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曾清祥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自制肠减压袋在肠梗阻术中的应用探讨

    目的 探讨自行设计制作的肠减压袋在肠梗阻病人术中应用,以防止手术污染.方法 使螺纹管与塑料袋与肠管相连接形成一个密闭空间.结果 经过231例患者的使用,疗效显著.结论 肠减压袋的使用减少了术中污染的机会,为术中肠道灌洗提供了很好的条件.

    作者:于乐静;佟丽萍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后腹腔镜在肾囊肿去顶术中应用的初步体会

    腹腔镜手术的优越性已得到同行的公认,其应用于肾囊肿已有10余年历史.笔者自2006年6月至2007年2月间应用后腹腔镜肾囊肿去顶术治疗肾囊肿8例,疗效满意,恢复迅速,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四明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缩宫素点滴引产40例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缩宫素点滴引产的安全性及相关问题.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3月至2005年3月间选择妊娠40+5~41+6周需行引产的孕妇80例,分成两组,引产组40例由专人进行缩宫素点滴引产,对照组40例等待自然临产,比较两组的难产率、剖宫产率、产后出血率及新生儿窒息率.结果 两组的剖宫产率、产后出血率及胎儿宫内窘迫的发生率,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 缩宫素点滴引产不增加难产率,是一种实用又安全的引产方法.

    作者:宋朝晖;金佳明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梅毒临床诊断的3种检测方法的应用评价

    目的 评价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和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对梅毒病人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方法 同时用ELISA、RPR和TPPA试剂对4 825例住院及门诊病人血清进行检测,TPPA试验作为确认试验,从而得出其他两种方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 ELISA法的阳性率95.06%(385/405),假阳性率0.66%(29/4 420);RPR法阳性率70.12%(284/405),假阳性率0.45%(20/4 420);2种方法即ELISA、RPR法均阳性为275例,检出率为67.90%(275/405),假阳性率为0.11(5/4 420).结论 ELISA法是一种高敏感性的梅毒血清学诊断检测方法,ELISA与TPPA相关性良好,可作为确证试验.RPR只能作为辅助试验,如果3种方法结合使用,可使假阳性率下降.

    作者:王靖;王丽;王春风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凋亡基因Bcl-2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

    目的 检测淋巴细胞凋亡基因Bcl-2表达范围,并判断其与临床病理因素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分析24例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内的Bcl-2免疫表达.结果 有49%的细胞有Bcl-2免疫表达,并且该蛋白染色于胞浆.在Bcl-2免疫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及预后之间未能确认到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关系.结论 尽管Bcl-2免疫表达的研究可能有助于更好地分析和判断OSCC的顸后,但本研究结果却提示这个因子不能提供任何关于肿瘤生物学行为的进一步信息.

    作者:李立;刘铎;叶欧江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纳米碳酸钙补钙效果的大鼠实验研究

    目的 观察纳米碳酸钙的补钙效果.方法 选用3周龄离乳的SD大鼠30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3组:基础组(低钙组)、碳酸钙组、纳米碳酸钙组,进行28 d饲养实验.结果 各组之间采食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体质量增重和饲料利用率,纳米碳酸钙组高于基础组(P<0.05)和碳酸钙组,与碳酸钙组比较,在第2个4 d、5个4 d时体质量增加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第1个4 d、2个4 d、5个4 d时饲料利用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纳米碳酸钙是一种良好的钙源,可用于食品添加剂和补钙药物.

    作者:谭翔文;许金华;王宗保;刘鑫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密闭式防针刺伤安全型留置针的应用与体会

    医护人员是患者的守护天使,只有让医护人员在工作中使用安全的器具,减少职业暴露的机会,才能让天使远离血液传播疾病,拥有健康的身体去服务病人.密闭式防针刺伤安全型留置针满足了临床护理人员真正的需求.该留置针除了具有普通密闭式留置针的优点外,还设计了针尖保护装置,当穿刺成功后撤除针芯时,针芯被自动收纳到保护套内,避免了血源性污染及针刺伤的危险[1].2007年8~11月,我科根据患者的病情及上肢血管的的情况选择198例患者使用密闭式防针刺伤安全型留置针,但有7例患者出现不同反应的并发症,报告如下.

    作者:熊咏萍;黄巧玲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270例的临床观察与诊疗体会

    目的 探讨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自1999年6月至2005年9月采用鼻内镜手术治疗270例慢性鼻窦炎患者,并对其进行临床分型和分期:Ⅰ型107例(39.6%),其中一期34例,二期42例,三期31例;Ⅱ型125例(46.3%),其中一期69例,二期33例,三期23例;Ⅲ型38例(14.1%),其中一期11例,二期13例,三期14例.结果 术后随访半年以上,Ⅰ型:治愈91例(85.0%),好转10例(9.3%),无效6例(5.6%);Ⅱ型:治愈103例(82.4%),好转15例(12.0%),无效7例(5.6%);Ⅲ型:治愈28例(73.7%),好转6例(15.8%),无效4例(10.5%).结论 鼻内镜手术是治疗慢性鼻窦炎的有效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斌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小切口胆囊切除术216例体会

    1982年Dubois介绍了小切口胆囊切除术,为减少手术创造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作为目前普外科常开展的胆囊切除术,如何提高手术质量、减少术中医源性胆道及血管损伤,一直是肝胆外科医师十分重视的问题[1].我院2002~2006年对216例患者行开腹小切口胆囊切除术,取得良好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石峰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原发性胆囊癌32例诊治体会

    原发性胆囊癌的发病率有逐年增高且有超过胆管癌的趋势[1].目前对胆囊癌治疗的各种手段,效果并不能尽如人意,手术治疗仍是胆囊癌的首先方法,但仅有20%~30%的胆囊癌患者能够获得根治性手术切除[2].

    作者:张书俊;冯明;张海洋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体外受精与胚胎移植中女方因素对结局的影响

    目的 探讨体外受精与胚胎移植(IVF-ET)中女方因素对结局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因女方不同病因行IVF-ET治疗的345个周期资料.根据女方致不孕的主要因素分为:A、B、C、D 4组.A组:盆腔及输卵管因素共203个周期;B组:子宫内膜异位症或子宫腺肌瘤共62个周期;C组:排卵障碍共35个周期;D组:原因不明不孕共45个周期.比较4组间的受精率、卵裂率、胚胎种植率、临床妊娠率、流产率及宫外孕率.结果 各组间卵裂率、胚胎种植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受精率C组显著低于其他组(P<0.001),临床妊娠率B组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而流产率显著高于其他组,宫外孕率A组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结论 在IVF-ET治疗之前应针对女方病因行预防性治疗以改善IVF-ET的治疗效果.

    作者:昊重聪;杨桂艳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腹部切口迟发脓肿形成27例分析

    目的 探讨腹部手术后切口迟发脓肿的特点、原因及治疗.方法 分析27例腹部手术后切口迟发脓肿病例的治疗经过和原发病的切口类型.结果 27例都是以线结为中心发生感染并形成脓肿,反复发作,所有病例皆用留置引流管的一期缝合方法治疗痊愈.结论 腹部切口迟发脓肿形成是以线结为中心的慢性炎症过程,是切口污染后细菌数量的消长和机体抗病能力的强弱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留置引流管的一期缝合是治疗迟发脓肿较好的方法.

    作者:蔡波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复合消化酶胶囊治疗胆囊切除术后消化不良临床观察

    复合消化酶胶囊(达吉胶囊,韩国韩林制药株式会社生产)由人工合成的熊去氧胆酸及胃蛋白酶、淀粉酶、木瓜酶、胰酶、纤维素酶和胰脂酶等多种消化酶组成,具有促进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纤维消化和减少肠内气体的作用,主要针对消化酶分泌不足或活力下降引起的消化不良,特别是各种消化腺功能减退的患者.

    作者:陈娴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社区医院因症就诊发现肺结核合并耳鼻咽喉结核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结核病在耳鼻咽喉和颈部的表现,提高肺结核诊断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138例已经菌培养抗酸染色,病理学检查或诊断性治疗确诊为肺结核但有误诊或合并耳鼻喉及颈淋结其他病症患者的临床表现,寻找无典型肺结核症状体征病人的耳鼻咽喉症状体征.结果 73.77%的病例首次就诊时误诊为耳鼻咽喉或淋巴结慢性炎症,16例误诊为良性肿瘤,全部病例经正规全程抗结核药物治疗后痊愈.结论 了解不典型肺结核在耳鼻咽喉的临床表现可减少误诊漏诊,提高肺结核患者的发现率.

    作者:邹剑曾;陈文昌;列祺崧;钟妹;李建芳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小儿腹股沟斜疝60例小切口手术的治疗体会

    目的 探讨腹横皱纹小切口治疗小儿腹股沟疝的临床应用.方法 在皮下环上方腹横皱纹处做一1.5 cm横切口进行疝囊高位结扎手术.结果 60倒手术中,手术时间短15 min,长60 min,并发皮下血肿3例,发生率5%.随访1~2年无复发.结论 小切口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费用低,创伤小,疤痕小,符合美容学要求,易被患者家长接受.

    作者:周怀胜;王军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学生模拟标准化病人在外科学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如何使医学生在外科学临床教学的实践阶段,掌握好扎实的问诊技巧、查体基本功.提高对外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能力,是外科学教学必须解决的问题之一.

    作者:李军;高卉;白育庭;万敬枝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改良保留灌肠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病因不明的直肠和结肠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病变主要局限于大肠黏膜与黏膜下层[1].

    作者:李芳;浦菊芬 刊期: 2008年第03期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主管:北京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