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缩宫素点滴引产40例临床观察

宋朝晖;金佳明

关键词:缩宫素, 引产, 宫颈成熟度
摘要:目的 探讨缩宫素点滴引产的安全性及相关问题.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3月至2005年3月间选择妊娠40+5~41+6周需行引产的孕妇80例,分成两组,引产组40例由专人进行缩宫素点滴引产,对照组40例等待自然临产,比较两组的难产率、剖宫产率、产后出血率及新生儿窒息率.结果 两组的剖宫产率、产后出血率及胎儿宫内窘迫的发生率,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 缩宫素点滴引产不增加难产率,是一种实用又安全的引产方法.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体外受精与胚胎移植中女方因素对结局的影响

    目的 探讨体外受精与胚胎移植(IVF-ET)中女方因素对结局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因女方不同病因行IVF-ET治疗的345个周期资料.根据女方致不孕的主要因素分为:A、B、C、D 4组.A组:盆腔及输卵管因素共203个周期;B组:子宫内膜异位症或子宫腺肌瘤共62个周期;C组:排卵障碍共35个周期;D组:原因不明不孕共45个周期.比较4组间的受精率、卵裂率、胚胎种植率、临床妊娠率、流产率及宫外孕率.结果 各组间卵裂率、胚胎种植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受精率C组显著低于其他组(P<0.001),临床妊娠率B组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而流产率显著高于其他组,宫外孕率A组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结论 在IVF-ET治疗之前应针对女方病因行预防性治疗以改善IVF-ET的治疗效果.

    作者:昊重聪;杨桂艳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翼状胬肉31例手术改进联合丝裂霉素治疗

    目的 改进翼状胬肉手术方法,减少术后复发.方法 麻醉后先削去头颈部胬肉,分离胬肉与巩膜之间经膜,剪开胬肉上、下方1 mm球结膜,将配制好的丝裂霉素棉片留置暴露区巩膜上治疗3 min.再作胬肉上方覆盖的球结膜分离,将分离阿出的胬肉经膜切除,整复结膜瓣进行90°转位移植固定.结果 31例随访1~2年,无一例感染,29例全愈,2例复发.结论 胬肉切除一定要干净,结膜瓣要薄,植片要平整、紧贴于巩膜表面并牢固缝合与巩缘保留2~3 mm裸露区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郑尚秀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改良保留灌肠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病因不明的直肠和结肠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病变主要局限于大肠黏膜与黏膜下层[1].

    作者:李芳;浦菊芬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临床药物不良反应78例报告分析

    目的 对2007年1~6月我院药物不良反应(ADR)报告进行分析.方法 采用描述性研究方法对ADR报告进行分类.结果 涉及药物53种,单一用药30例,合并用药48例,ADR程度分级,重度3例,中度4例,轻度68例,未分级3例;因果关系平定为肯定0例,很可能40例,可能38例,可疑0例;对症治疗61例,为进行特殊处理17例;痊愈77例,好转1例,死亡0例;使原患疾病病程延长12例,病情加重3例,导致住院治疗5例;抗生素引起的ADR居首位,为43例,占49.43%,其次为中药,为18例,占20.69%,ADR中引起皮肤损害多,为38例,占47.50%.结论 应加强ADR知识的宣传,将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放在与治疗作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尽可能避免或减少ADR的重复发生,达到用药有效安全的目的 .

    作者:崔晓荣;王志奇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口服紧急避孕药后异位妊娠29例分析

    目的 探讨口服紧急避孕药后异位妊娠的病因、诊断和治疗.方法 对我院2003~2007年收治口服紧急避孕药后异位妊娠患者29例进行了回顾性分析与总结.结果 从用药时间上看,本组使用肾急避孕药的时间大多在排卵日至排卵后2 d之间,占75.9%(22/29);异位妊娠流产型居多,占79.3%(23/29);非手术治疗治愈率达到51.7%;外院误诊误治5例.结论 异位妊娠的发生可能与服用紧急避孕药后输卵管功能障碍,导致胚胎异常植入有关;应尽量避免于排卵日和排卵后2 d服用紧急避孕药;非手术治疗治愈率较高可能与异位妊娠流产型居多相关;口服紧急避孕药后应重视阴道流血症状,警惕异位妊娠,防止误诊误治.

    作者:付娟;石红;逄健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儿童与青少年卵巢肿瘤64例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儿童与青少年卵巢肿瘤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以期提高患者的术后生存质量.方法 分析1999年3月至2007年2月本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0岁以下的卵巢肿瘤患者71例,其中12岁以下者18例,占25.35%;13~20岁者53例,占74.65%.结果 良性卵巢卵巢肿瘤52例,占73.24%;恶性肿瘤19例,占26.76%.B超及肿瘤标志物对诊断卵巢肿瘤及判断良恶性有一定帮助.所有患者均手术治疗,恶性者大部分辅以化疗.生殖细胞恶性肿瘤均行保留生育功能的手术方式.结论 对儿童与青少年应开展定期体检,必要时行B超等影像学检查.对恶性生殖细胞肿瘤应尽量行保留生育功能的手术,术后辅以放化疗.

    作者:李耀明;付玲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小切口胆囊切除术216例体会

    1982年Dubois介绍了小切口胆囊切除术,为减少手术创造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作为目前普外科常开展的胆囊切除术,如何提高手术质量、减少术中医源性胆道及血管损伤,一直是肝胆外科医师十分重视的问题[1].我院2002~2006年对216例患者行开腹小切口胆囊切除术,取得良好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石峰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综合健康教育对我院体检人员健康保健知识知晓率的影响

    目的 探讨综合健康教育对我院体检人员健康保健知识知晓率的影响.方法 对到我院体检中心进行体检的14 653例体检人员进行健康保健知识教育,并在健康教育前后随机抽取560例体检人员进行血压正常值、血糖正常值、超重对三高(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的影响、吸烟对身体的危害、酗酒对身体的危害、饮食对身体的影响、对高血压的认识、对糖尿病的认识、对冠心病的认识、对脂肪肝的认识、对肿瘤的认识、对定期体检的认识、对自身健康状况的认识、是否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共14项的问卷调查,计算每项调查内容的教育前后体检人员的知晓率;体检前后健康知识知晓率的比较用两样本率的x2检验.结果 560例受调查体检人员对14项健康知识知晓率健康教育前后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0.01).结论 健康保健知识的健康教育可明显提高体检人员的健康知晓率;开展体检人员健康保健知识的健康教育,能使体检人员既检查了身体健康状况,又增加了一定的健康保健知识,从而提高了体检质量,发挥了体检的积极作用.

    作者:杨彩霞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性慢性肺心病心力衰竭50例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对老年人慢性肺心病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 50例患者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以真武汤加减口服,每日1次,7 d为1疗程;48例患者为对照组,在综合治疗基础上加西地兰0.4 mg+50%葡萄糖20 ml静脉推注,每日1次;呋塞米20 mg,每日2次,7 d为1个疗程.结果 治疗组显效率44.0%,有效率52.0%,总有效率96.0%;对照组显效率35.4%,有效率45.8%,总有效率81.1%.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老年慢性肺心病心力衰竭应用洋地黄类强心剂治疗不但疗效差,且易导致中毒,选择中西医结合在增强疗效,有效缓解症状,又改善患者体质,延长寿命,避免不良反应等方面显示了较大的优势.

    作者:代景贤;方春凤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外科手术病人的心理

    目的 探讨外科手术病人的心理护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120例择期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所采取的心理护理.结果 心理护理后120例患者均能以较为健康的心理状态,稳定的情绪接受、配合手术的治疗,无1例发生手术并发症.结论 适当的心理护理消除了病人对手术的恐惧和忧虑,增强了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是促使其早日康复的重要条件.

    作者:冯小菊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早产儿123例护理体会

    早产儿是指胎龄不满37周、出生体质量小于2500g的活产婴儿,由于体质量低,发育不成熟,出生后不能耐受肠道喂养,常伴有呼吸暂停、肺透明膜病、新生儿肺炎、感染、溶血等并发症,死亡率高,约占死亡婴儿的33%~50%[1].我科2007年2月至2008年1月收治123例早产儿,经过细心的护理,收到满意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姚俊荣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凋亡基因Bcl-2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

    目的 检测淋巴细胞凋亡基因Bcl-2表达范围,并判断其与临床病理因素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分析24例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内的Bcl-2免疫表达.结果 有49%的细胞有Bcl-2免疫表达,并且该蛋白染色于胞浆.在Bcl-2免疫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及预后之间未能确认到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关系.结论 尽管Bcl-2免疫表达的研究可能有助于更好地分析和判断OSCC的顸后,但本研究结果却提示这个因子不能提供任何关于肿瘤生物学行为的进一步信息.

    作者:李立;刘铎;叶欧江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Ⅱ区屈肌腱损伤一期显微外科修复

    目的 探论显微外科技术修复Ⅱ区指屈肌腱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彻底清创后一期在4~6倍镜下以握持缝合法(改良Kessler方法)修复Ⅱ区屈肌腱损伤患者518例839指,术后用Kleineit牵引支具进行功能锻炼.结果 术后随访6~12个月,按测试存取机制方法(TAM方法)评价疗效,优685指,良131指,可23指,优良率97.26%.结论 彻底清创、无创操作、牢固光滑的肌腱吻合技术及早期有控制的活动是减少术后肌腱粘连的有效措施.

    作者:王希林;郭岩凤;杨国强;吴瑞森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阴道超声联合子宫内膜病理检查对绝经后出血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阴道超声联合子宫内膜病理检查对绝经后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在我院就诊的部分绝经后出血患者76例作为实验组,另选同期进行妇科体检者65例作为对照组,全部受检者均行阴道超声检查,B超检查之后实验组的全部病例以及对照组中子宫内膜厚度≥5 mm者行子宫内膜病理检查,并将超声结果与病检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实验组中子宫内膜异常的超声检出率为51.3%,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当内膜厚度<5 mm时,内膜异常的病理检出率占10.8%,并以内膜炎为主要病理表现;当内膜厚度≥5 mm时,内膜异常的病理检出率明显增加,并以良性病变为主要病理表现.内膜癌2例,占绝经后出血病例的2.6%,内膜厚度均在17 mm以上.结论 阴道超声联合子宫内膜病理检查可明显提高子宫内膜异常的诊断率,特别对子宫内膜癌的早期诊断有重要作用.

    作者:林小莺;王连成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宫内节育器致出血416例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放置宫内节育器致不规则出血的相关因素.方法 本文通过对416例妇女放置宫内节育器(IUD)致不规则出血的相关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金属单环、宫形器,塑料IUD出血的发生率为62.38%,59.22%;明显高于活性以含铜为主的IUD 15.00%(P<0.01);IUD出血与细菌(C)、支原体(CT)、衣原体(Mg)的感染密切相关,其检出率分别为37.50%、26.92%、23.56%,同时与经期卫生不良及不注意性交卫生和长期精神紧张有关.并且其出血常发生在放置IUD 3~5年内.结论 活性以铜离子IUD中铜离子有抑制支原体、衣原体的功能,能有效降低出血的发生率;IUD使子宫内膜产生创面,为细菌、支原体、衣原体提供了有利的条件,经期卫生不良和不注意性交卫生也加大病原体的入侵机会,使子宫内膜不规则出血;长期精神紧张致神经内分泌调节功能紊乱而致子宫内膜不规则出血;另外异物排斥反应过程可能与子宫内膜出血发生时间有关.

    作者:张婕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肩周炎功能锻炼的强度和时长与疗效关系的研究

    目的 探讨肩周炎功能锻炼的强度和时长与疗效的关系.方法 286例肩周炎患者分为观察组(146例)和对照组(140例).观察组病例进行足够强度和时长的功能锻炼,对照组病例功能锻炼的强度和时长不作特别要求,两组病例疗效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疗效优良率为84.93%,对照组优良率为40.71%,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治疗肩周炎,科学正确的功能锻炼至关重要,足够强度和时长的功能锻炼才能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胡剑华;胡敏华;熊国荣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垂体后叶素联合硝酸甘油治疗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垂体后叶素联合硝酸甘油治疗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疗效.方法 甲组48例采用垂体后叶素首剂10 U静脉缓注,继之以0.2~0.4 U/min持续静脉滴注,血压稳定后,加用硝酸甘油5~10 mg静脉滴注,使收缩压维持在100 mmHg左右;乙组48例采用生长抑素首剂250 μg静脉缓注继之以250 μg/h持续静脉滴注.结果 甲组、乙组止血成功率分别为83.3%、91.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垂体后叶素加硝酸甘油治疗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效果良好,且费用低廉,值得临床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作者:樊红庆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急诊剖宫产术后的临床护理分析与体会

    目的 探讨急诊剖宫产术后的临床护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8月至2007年4月在我院行剖宫产术产妇52例患者.结果 发现产后出血1例,乳房胀痛3例,所有患者术后住院1周左右相继出院.母乳喂养指导率100%,成功率达到了100%.结论 合理的护理活动有利于产妇身体及早康复,并可提高产后早期母乳喂养的成功率.

    作者:戴红香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猴头菌提取物颗粒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32例

    目的 观察猴头菌提取物颗粒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临床疗效.方法 CAG自愿者32例,服用猴头菌提取物颗粒,每次6 g,3 次/d,6个月为1疗程.服药期间忌酒及辛辣食物,并停用其他治疗胃病的药物,服药前后查血细胞和肝肾功能,记录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治疗6个月后复查,临床总有效率93.8%,治疗中未发现不良反应,服药后血细胞、肝肾功能无异常.结论 猴头菌提取物颗粒治疗CAG疗效满意,未发现不良反应,可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作者:许宏吉;陈满咚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伊曲康唑治疗重症血液病患者真菌感染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伊曲康唑对于重症血液病患者深部真菌感染的疗效.方法 12例重症血液病患者(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2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6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4例),应用伊曲康唑静脉治疗深部真菌感染,部分患者有效后改为口服伊曲康唑混悬液序贯治疗.结果 12例患者中10例有效(有效率83.3%),1例因肾毒性停止治疗,1例为光滑念珠菌感染,根据药敏改为两性霉素B治疗后好转.结论 伊曲康唑治疗谱广,疗效肯定,不良反应少,可以作为重症血液病患者深部真菌感染的一线经验性用药,但需要注意其相关毒副作用,改善患者整体状况,以取得更佳疗效.

    作者:周宁 刊期: 2008年第03期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主管:北京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