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宁
目的 通过观察癌痛克对肝癌细胞株HepG2生物学活性的影响作用,以及在相应状态下细胞内视网膜母细胞瘤(Rb)基因表迭量的改变,研究癌痛克的抗肝癌作用的机制.方法 以不同浓度癌痛克作用HepG2细胞,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MTT法)检测细胞增殖率,以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细胞内Rb基因mRNA表达量.结果 2~50 μg/ml癌痛克具有明显的增殖抑制作用,其抑增殖效应呈时间和浓度依赖性;2~50 μ/ml癌痛克组可诱导HepG2细胞凋亡,其诱导凋亡效应呈明显的时间-浓度依赖性;2~50 μg/ml癌痛克可上调Rb基因的表达,且呈剂量依赖关系.结论 癌痛克可抑制HepG2细胞增殖或诱导其凋亡,其调控细胞凋亡的机制之一可能为通过干扰Rb基因的表达而实现.
作者:麦志明;朱光辉;翁杰锋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下颌下腺导管结石的诊断及治疗.方法 回顾分析1992~2005年问诊治下颌下腺导管结石的临床资料.术前咬合片确诊下颌下腺导管结石,行导管结石去除或切除术.结果 术后临床症状明显消失,下颌下腺分泌正常.讨论对下颌下腺导管结石引起的颌下反复肿胀,而下颌下腺功能正常者,去除结石是简单而有效的治疗方法.结论 如果长期下颌下腺反复感染,致慢性下颌下腺炎,分泌功能降低甚至消失,需行下颌下腺切除,术后并发症较多.
作者:赵宇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应用普通超声心动图及组织多普勒成像技术探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QRS波群时限与心室收缩的不同步性关系.方法 96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根据QRS波群时限分三组,组Ⅰ QRS波群时限<120 ms,组Ⅱ QRS波群时限≥120 ms,<150 ms,组Ⅲ QRS波群时限≥150 ms.应用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分别测量QRS波群起点至主动脉、肺动脉前向血流频谱开始的时间间期,二者的差值为左右心室间电机械延迟(IVMD),应用组织多普勒测量左房室环各部位左室收缩期电机械运动时间的离散度.结果 三组受试者不论QRS波群宽度均存在心室间(分别为13.9%、53.8%、68.1%,P<0.05)或心室内(分别为30.6%、61.5%、72.3%,P<0.05)不同步现象.一部分QRs波群正常或轻度增宽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也表现出心室间或心室内的不同步性(13.9%、30.6%).QRS时限越长,存在不同步的比例越高.QRS波群时限与IVMD呈正相关(r=0.66,P<0.01).结论 部分QRS波群正常或轻度延长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也存在心室间或心室内的不同步性.联合应用普通超声心动图和组织多普勒技术可以用来评价心肌运动的不同步性.
作者:刘丹 刊期: 2008年第03期
本文通过复习痔病因学的相关文献,从5个方面入手探讨痔的发病机制,包括:血管相关学说、肛垫相关学说、盆底动力学、分子生物学及其他相关因素等.目前认为,痔是以肛垫组织的变性及动静脉吻合的调节障碍为前提,多个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形成的.痔是肛垫组织发生病理改变所致,但是,引起这种病理改变的具体原因并未明确.从新的角度进行研究,或许可以帮助我们更全面地认识痔病.
作者:谢德金;许建衡 刊期: 2008年第03期
急性胃扩张多见于重大手术或严重创伤后,多采取保守治疗.随着术前准备和术后处理的改进,本病的发生率明显下降,现已少见.由暴饮暴食引发的急性胃扩张更为少见,本例即为暴饮暴食后引发急性胃扩张.本病发病较急,可很快造成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平衡失调,进入休克,甚至死亡.因此要求临床医师必须根据客观情况,采取果断措施,消除病因,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乔国庆 刊期: 2008年第03期
重症颅脑外伤的特点是病情严重,表现复杂,易引起并发症,而且死亡率高.因此要求护士观察病情要认真、及时、准确;护理要细心、周到、全面.针对重症颅脑外伤患者的不同情况,采取相对应的体位护理,提出具体的护理措施,从而对减少患者的合并症及后遗症,增强治疗效果,降低死亡率,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曾清祥 刊期: 2008年第03期
如何使医学生在外科学临床教学的实践阶段,掌握好扎实的问诊技巧、查体基本功.提高对外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能力,是外科学教学必须解决的问题之一.
作者:李军;高卉;白育庭;万敬枝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肌间沟-腋路臂丛神经联合阻滞用于单侧腕部尺桡贯通伤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90例患者在单侧腕部尺桡贯通伤手术中采用单纯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单纯腋路臂丛神经阻滞及肌间沟-腋路臂丛神经联合阻滞麻醉,观察3组的麻醉效果.结果 肌间沟-腋路臂丛神经联合阻滞麻醉效果满意,更大地满足了手术要求,且无麻醉并发症发生.结论 肌间沟-腋路臂丛神经联合阻滞优于单纯肌间沟或腋路臂丛神经阻滞.
作者:陈宝恒 刊期: 2008年第03期
前置胎盘是妊娠晚期出血的严重并发症,也是妊娠晚期出血常见的原因,是孕产妇死亡的原因之一,剖宫产术为该病终止妊娠的主要方法.我院2000年8月至2007年8月间,收治前置胎盘183例孕产妇,其中151例施行剖宫产术.本文分析15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探讨如何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前置胎盘对母婴的危害.
作者:冯锦溪;王晓琼;宋萍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肺挫伤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2003年3月至2007年12月收治的23例肺挫伤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资料.结果 所有病人均采取以机械通气为主的综合治疗措施.23例中治愈13例(56.5%),死亡10例(43.5%).结论 严重的肺挫伤致ARDs死亡率极高,应采取重症监护以机械通气为主的综合治疗措施,有利于降低患者死亡率,改善愈后.
作者:谢刚;彭致远;刘建英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体外受精与胚胎移植(IVF-ET)中女方因素对结局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因女方不同病因行IVF-ET治疗的345个周期资料.根据女方致不孕的主要因素分为:A、B、C、D 4组.A组:盆腔及输卵管因素共203个周期;B组:子宫内膜异位症或子宫腺肌瘤共62个周期;C组:排卵障碍共35个周期;D组:原因不明不孕共45个周期.比较4组间的受精率、卵裂率、胚胎种植率、临床妊娠率、流产率及宫外孕率.结果 各组间卵裂率、胚胎种植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受精率C组显著低于其他组(P<0.001),临床妊娠率B组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而流产率显著高于其他组,宫外孕率A组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结论 在IVF-ET治疗之前应针对女方病因行预防性治疗以改善IVF-ET的治疗效果.
作者:昊重聪;杨桂艳 刊期: 2008年第03期
女性生殖道感染在妇科疾病中发病率很高.临床表现病因复杂,与多种病原体感染有关,宫颈分泌物的检查是诊断生殖道感染简单、常用的手段之一,可对多种病原体感染做出明确的诊断.病原体感染检测包括对患者宫颈分泌物进行阴道霉菌、滴虫、线索细胞、淋球菌的检测,对患者宫颈分泌物同时进行解脲支原体培养、沙眼衣原体的检测.通过多种病原体的共同检测,及时发现.合理治疗.现将本地区2 422例不同民族女性生殖道病原菌感染检测结果分析如下.
作者:贾翠兰;许时菲;海如古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腹横皱纹小切口治疗小儿腹股沟疝的临床应用.方法 在皮下环上方腹横皱纹处做一1.5 cm横切口进行疝囊高位结扎手术.结果 60倒手术中,手术时间短15 min,长60 min,并发皮下血肿3例,发生率5%.随访1~2年无复发.结论 小切口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费用低,创伤小,疤痕小,符合美容学要求,易被患者家长接受.
作者:周怀胜;王军 刊期: 2008年第03期
近年来,心血管疾病合并抑郁症的发生逐渐增加,对患者的医治越来越受人们的关注和重视.作者就心血管疾病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探讨抑郁症对心血管疾病的影响,叙述心血管疾病合并抑郁症的临床表现,后对其提出相应的药物护理和非药物护理对策.
作者:罗伟帜 刊期: 2008年第03期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已成为医院及社区感染的主要致病菌之一,由于MRSA可引起病房及病区的爆发流行且目前已出现对万古霉素耐药的金葡菌(VRSA),故MRSA感染需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其治疗包括西药抗生素、中草药及免疫治疗(疫苗).
作者:于一云;王红 刊期: 2008年第03期
当今的教育理念提倡以学生为中心,为提高影像医学的质量和效果,作者对教学中如何做到以学生为中心阐述自己的观点.
作者:董伟华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提高对自然杀伤(NK)细胞恶性病的认识.方法 观察1例罕见的NK细胞白血病病例的全过程,并结合文献进行复习.结果 患者临床以外周血淋巴细胞增多、肝功能异常、多器官浸润及凝血机制异常为特征.免疫表型为CD2+、CD16+、CD56+、CD38+、CD3-.结论 成熟NK细胞白血病少见,临床表现多样,应结合细胞形态学、免疫表型综合分析,才不致于误诊.
作者:皖湘;朱薇波;丁凯阳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临床分析贲门黏膜撕裂综合征的特征.方法 总结两院近8年收治贲门黏膜撕裂综合征患者61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贲门黏膜撕裂综合征占上消化道出血病例的9.38%.综合治疗后全组病人均痊愈.结论 贲门黏膜撕裂综合征为上消化道出血病中的少见病,在临床工作中易被忽视.确诊后治疗效果肯定,预后佳,且大多只需保守治疗.
作者:唐密;张菊英;冉毅敏 刊期: 2008年第03期
并发腹壁血肿在传染科临床极为少见,在近期新版的相关论著[1-4]中,由流行性出血热、慢性重型肝炎、失代偿期肝硬化等严重疾病所并发的各类出血中均未述及并发腹壁血肿.总结我院3例并发腹壁血肿的传染科危重病例的临床过程和病例特点,探讨血肿产生的病理基础以及引发死亡的原因,目的是使传染科医生总结经验教训,扩展临床思维,以提高对相似病例的认知和救治成功率.
作者:李思阳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红霉素联合莫沙比利治疗糖尿病性胃轻瘫(DGP)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50例糖尿病性胃轻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5例,两组均予以莫沙比利5 mg,3次/d,治疗组加服红霉素250 mg,3次/d.两组均连用4周后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治疗后4周治疗组的症状改善总有效率88.0%,对照组的症状改善总有效率60.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x2=5.09,P<0.0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前后胃排空时间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 红霉素联合莫沙比利治疗糖尿病性胃轻瘫疗效明显优于单用莫沙比利.
作者:丁虹;白学松;张业琼;严明确 刊期: 2008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