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乐静;佟丽萍
目前国内区县级医院仍以离子型碘造影剂为常用药物,随着剂量及浓度的增加,对其所产生的不良反应应予重视.本文搜集一组应用离子型碘造影剂进行造影检查时产生不良反应的病例,对离子型碘造影剂产生不良反应作了分析,提出预防措施.现就我院23例发生在1562例各类造影中不良反应病案作如下报道.
作者:马润辉;何力;李文生;陈维栋;田云花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伴有高血压或糖尿病的老年患者下肢动脉病变的特点.方法 110例老年人分为正常组、高血压组和糖尿病组,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检查双侧下肢股总动脉、股浅动脉、胭动脉、胫前动脉及胫后动脉中膜厚度(IMT),IMT>1.2 mm或闭塞者为有病变.结果 正常组、高血压组和糖尿病组下肢动脉病变率分别是28.6%、42.4%和81.4%,差异有显著性.股总动脉、股浅动脉、胭动脉、胫前动脉和胫后动脉总的病变率分别是48.2%、47.7%、50.0%、60.0%和48.2%.其中糖尿病组胫前动脉的病变率达到94.4%.糖尿病组有42支胫前动脉闭塞(58.3%).结论 高血压和糖尿病对老年人下肢动脉病变有非常明显的影响,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于评价老年人下肢动脉病变有重要价值.
作者:马棣;钱林学 刊期: 2008年第03期
重症颅脑外伤的特点是病情严重,表现复杂,易引起并发症,而且死亡率高.因此要求护士观察病情要认真、及时、准确;护理要细心、周到、全面.针对重症颅脑外伤患者的不同情况,采取相对应的体位护理,提出具体的护理措施,从而对减少患者的合并症及后遗症,增强治疗效果,降低死亡率,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曾清祥 刊期: 2008年第03期
马来酸桂哌齐特(Cinepaid,商品名克林澳,北京四环制药有限公司)为新一代的哌嗪类药物,在欧洲、日本等发达国家应用广泛,并已成为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一线药物.近年来,随着对其研究的不断深入,临床用途越来越广泛,经临床观察,克林澳能够扩张脑血管、增加颅内动脉及椎动脉的血流量.我科应用疏血通注射液(成都法和药业有限公司)与克林澳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ACI)患者30例,现将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史亚丽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阴式全子宫切除术患者围手术期的有效护理措施.方法 调查需行阴式全子宫切除术的患者60例,了解其术前的护理需求、让患者参与制订护理计划.结果 术前相关知识缺乏的患者占93.3%,通过有效的护理后下降至6.7%,使他们了解并配合实施围手术期的护理措施.结论 通过细致的围手术期的护理,使患者了解疾病的相关知识,消除减轻了焦虑、抑郁、恐惧心理,顺利度过围手术期.
作者:罗会茹;陈华伟 刊期: 2008年第03期
急性重度有机磷中毒常致呼吸衰竭,建立人工气道.机械通气常常是抢救成功的关键措施之一,正确使用呼吸机是临床工作中面临的重要问题.现就本院2006~2007年收治的30例重度有机磷中毒并发呼吸衰竭患者建立人工通气救治体会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
作者:戴宏娥;张彧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灯盏花针剂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疗效.方法 将58例DPN患者随机均分两组,每组各29例,治疗组加用灯盏花针剂20 ml加生理盐水250 ml静脉滴注,1次/d;对照组用等量维生素治疗,连用4周.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3.10%,对照组总有效率55.17%,两组疗效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 灯盏花针剂能明显改善DPN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神经传导速度.
作者:刘桂云;林惠京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评价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和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对梅毒病人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方法 同时用ELISA、RPR和TPPA试剂对4 825例住院及门诊病人血清进行检测,TPPA试验作为确认试验,从而得出其他两种方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 ELISA法的阳性率95.06%(385/405),假阳性率0.66%(29/4 420);RPR法阳性率70.12%(284/405),假阳性率0.45%(20/4 420);2种方法即ELISA、RPR法均阳性为275例,检出率为67.90%(275/405),假阳性率为0.11(5/4 420).结论 ELISA法是一种高敏感性的梅毒血清学诊断检测方法,ELISA与TPPA相关性良好,可作为确证试验.RPR只能作为辅助试验,如果3种方法结合使用,可使假阳性率下降.
作者:王靖;王丽;王春风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利用基因芯片技术,比较室间隔缺损病人和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细胞因子基因表达差异,从整体上认识室间隔缺损患者的细胞因子表达状况.方法 通过检测102例室间隔缺损(VSD)患者外周血常规,并从中选择3例血小板平均体积不同数值的室间隔缺损的病人,另选5例健康人,应用总核糖核酸(RNA)的提取法(Trizol法)分别提取他们的外周血总RNA,逆转录合成cDNA,用Cy5、Cy3分别标记病人、健康人的cDNA,混合后在细因子基因谱芯片上杂交,经对原始数据的标准化和SAM芯片数据软件的应用,获得表达有显著性差异的细胞因子基因.结果 在102例VSD患者中,73例血小板平均体积低于正常值,占71.57%,3例血小板平均体积不同数值的患者均表现为27种细胞因子基因表达下调,一种细胞因子基因表达上调.其中β胸腺素-4和核糖体蛋白S5基因在三个样本中均表达下调,我们对各自基因的作用进行分析,了解可能的分子机制.结论 分析室间隔缺损病人外周血细胞因子的基因表达图谱,β胸腺素-4和核糖体蛋白S5基因可能在心室发育中共同起重要的作用.
作者:蒋立虹;王萍;李亚雄;陈智豫;叶筱玲;孟明耀;任永富;侯宗柳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体外受精与胚胎移植(IVF-ET)中女方因素对结局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因女方不同病因行IVF-ET治疗的345个周期资料.根据女方致不孕的主要因素分为:A、B、C、D 4组.A组:盆腔及输卵管因素共203个周期;B组:子宫内膜异位症或子宫腺肌瘤共62个周期;C组:排卵障碍共35个周期;D组:原因不明不孕共45个周期.比较4组间的受精率、卵裂率、胚胎种植率、临床妊娠率、流产率及宫外孕率.结果 各组间卵裂率、胚胎种植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受精率C组显著低于其他组(P<0.001),临床妊娠率B组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而流产率显著高于其他组,宫外孕率A组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结论 在IVF-ET治疗之前应针对女方病因行预防性治疗以改善IVF-ET的治疗效果.
作者:昊重聪;杨桂艳 刊期: 2008年第03期
高血压是当今威胁人类健康,造成重大死亡的疾病之一,在其发病过程中均出现血液流变学改变,观察高血压患者的血液流变学特性对高血压的发生发展有重要意义.我们对我院2005~2006年收治的215例高血压患者进行了血液流变学检测,并与健康对照组进行了比较分析.现做如下报告.
作者:赖秋梅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榆尿管镜治疗输尿管狭窄的并发症,探讨其合理的护理措施.方法 采用输尿管镜治疗输尿管狭窄20例,观察其主要的并发症,并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结果 出血、感染、尿外渗和尿漏是输尿管镜输尿管狭窄手术的主要并发症,针对性护理方法减轻治愈并发症.结论 输尿管镜治疗输尿管狭窄手术具有损伤少,术后恢复快的优势,但输尿管镜手术也存在一定的并发症,术中应规范操作,术后应加强护理.
作者:何冰 刊期: 2008年第03期
女性生殖道感染在妇科疾病中发病率很高.临床表现病因复杂,与多种病原体感染有关,宫颈分泌物的检查是诊断生殖道感染简单、常用的手段之一,可对多种病原体感染做出明确的诊断.病原体感染检测包括对患者宫颈分泌物进行阴道霉菌、滴虫、线索细胞、淋球菌的检测,对患者宫颈分泌物同时进行解脲支原体培养、沙眼衣原体的检测.通过多种病原体的共同检测,及时发现.合理治疗.现将本地区2 422例不同民族女性生殖道病原菌感染检测结果分析如下.
作者:贾翠兰;许时菲;海如古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大学生水痘发生情况,临床表现及特点,为预防水痘在大学生中传播提供依据.方法 时40例大学生水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 40例水痘发生于大学一至四年级学生,发病有新生、居住地集中趋势.疾病特点是起病急,前驱症状明显,全身症状、皮疹及瘙痒症状重.密切接触者容易感染.大学生水痘感染与精神紧张、学习压力大,抵抗力低等因素有关.结论 水痘起病急,前驱症状明显,传染性强,由于大学生生活、学习集中,容易造成水痘爆发流行,学校医务人员应提高对水痘的认识,尽可能早诊断,早隔离,防止造成爆发流行.
作者:刘计荣;韩化敏;杨立红;赵冰 刊期: 2008年第03期
当今的教育理念提倡以学生为中心,为提高影像医学的质量和效果,作者对教学中如何做到以学生为中心阐述自己的观点.
作者:董伟华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利用BASISTM前路钢板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应用体会.方法 胸腰椎骨折5例,T12椎体3例,L1椎体2例,均为爆裂性骨折,采用BASIATM前路钢板内固定.结果 5例均获随访,术后2月下地行走,伤口愈合;术后3月内固定无松动,内固定良好.结论 BASISTM胸腰椎前路钢板治疗胸腰椎骨折前路减压由固定一种低价位、安全又可靠的技术.
作者:陈建威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临床分析贲门黏膜撕裂综合征的特征.方法 总结两院近8年收治贲门黏膜撕裂综合征患者61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贲门黏膜撕裂综合征占上消化道出血病例的9.38%.综合治疗后全组病人均痊愈.结论 贲门黏膜撕裂综合征为上消化道出血病中的少见病,在临床工作中易被忽视.确诊后治疗效果肯定,预后佳,且大多只需保守治疗.
作者:唐密;张菊英;冉毅敏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心脏性猝死(SCD)发病的危险因素.方法 以72例心脏性猝死患者的临床资料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72例心脏性猝死患者中,男性43例,女性29例,男性中吸烟者29例;心脏扩大伴心功能Ⅲ~Ⅳ级58例;有心电图检查者61例均显示异常,其中室性心律失常65例、左室肥厚伴ST-T改变21例;低钾53例、高钾3例,正常范围9例;胆固醇升高32例,高血压病22例,糖尿病6例.猝死前有诱因者29例.结论 心脏扩大伴心功能Ⅲ~Ⅳ级、左室肥厚伴ST-T改变及室性心律失常是心脏性猝死的高危因素.
作者:兰泽生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通过对门诊475例结核病可疑患者进行结核菌素皮肤试验(PPD试验),探讨PPD试验对结核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门诊475例结核病可疑患者进行PPD试验.结果 PPD总阳性率为28.8%,男女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10岁组阳性率为7.6%,≥10岁组阳性率为36.0%,两组阳性率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男、女PPD阳性硬结平均直径大小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不同生理系统结核病可疑患者PPD阳性硬结平均直径及阳性率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10岁组阳性硬节平均直径均为17.8 mm,<10岁组阳性硬节平均直径均为10.3 mm,硬节直径大为15 mm.结论 PPD试验用于结核病诊断时,应根据硬结直径大小,并结合年龄、个人体质、可疑结核灶所在系统部位等因素综合考虑;小儿PPD试验更宜用于结核病的排除和卡介苗接种对象的筛选.
作者:李朝安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分析冠心病重症监护病房(CCU)患者睡眠障碍的主要原因,探讨改善CCU患者睡眠质量的护理方法.方法 采用入院评估表、住院问卷调查表,对2007年10~12月收治我科CCU的63例患者自进入CCU至转出CCU的住院日睡眠情况进行调查和连续观察,观察采取护理干预后的睡眠状况.结果 实施护理干预对CCU患者睡眠改善有效率为72.3%.结论 护理干预措施能有效地改善CCU患者的睡眠.
作者:王正英;彭敏 刊期: 2008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