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桂云;林惠京
目的 探讨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特征.方法 对我院2002年4月至2006年3月共收治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28例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发病年龄2个月至10岁,以学龄前及学龄儿童多见.28例患者以发热、咽峡炎、肝脾肿大、淋巴结肿大、皮疹、外周血中淋巴细胞增高及出现异型淋巴细胞为主要表现,另外双眼睑浮肿6例,占21.4%;心脏损害3例,占10.7%.结论 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是由EB病毒感染所致且累及多系统的全身性疾病,提示:双眼睑浮肿及心脏损害均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不可忽视的体征之一,大多数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呈良性临床经过,预后良好.对于起病急,进展快,肝功能损害严重,多系统损害者,应注意EB病毒相关性嗜血细胞综合征的可能.
作者:李强男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通过对门诊475例结核病可疑患者进行结核菌素皮肤试验(PPD试验),探讨PPD试验对结核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门诊475例结核病可疑患者进行PPD试验.结果 PPD总阳性率为28.8%,男女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10岁组阳性率为7.6%,≥10岁组阳性率为36.0%,两组阳性率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男、女PPD阳性硬结平均直径大小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不同生理系统结核病可疑患者PPD阳性硬结平均直径及阳性率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10岁组阳性硬节平均直径均为17.8 mm,<10岁组阳性硬节平均直径均为10.3 mm,硬节直径大为15 mm.结论 PPD试验用于结核病诊断时,应根据硬结直径大小,并结合年龄、个人体质、可疑结核灶所在系统部位等因素综合考虑;小儿PPD试验更宜用于结核病的排除和卡介苗接种对象的筛选.
作者:李朝安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外科手术病人的心理护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120例择期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所采取的心理护理.结果 心理护理后120例患者均能以较为健康的心理状态,稳定的情绪接受、配合手术的治疗,无1例发生手术并发症.结论 适当的心理护理消除了病人对手术的恐惧和忧虑,增强了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是促使其早日康复的重要条件.
作者:冯小菊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腹部手术后切口迟发脓肿的特点、原因及治疗.方法 分析27例腹部手术后切口迟发脓肿病例的治疗经过和原发病的切口类型.结果 27例都是以线结为中心发生感染并形成脓肿,反复发作,所有病例皆用留置引流管的一期缝合方法治疗痊愈.结论 腹部切口迟发脓肿形成是以线结为中心的慢性炎症过程,是切口污染后细菌数量的消长和机体抗病能力的强弱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留置引流管的一期缝合是治疗迟发脓肿较好的方法.
作者:蔡波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提高对重症药疹的临床认识,提高治愈率.方法 分析我科1996~2006年间住院重症药疹患者38例,其中大疱性表皮坏死松解型(BENL)21例,重症多形红斑型(EMM)14例,剥脱性皮炎型(ED)3例,治疗以中大剂量皮质类固醇激素为主.结果 治愈37例,死亡1例.结论 解热镇痛药在致敏药物中占首位,早期应用足量皮质类固醇激素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作者:熊峰;房思宁;郑利雄;宋彪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灯盏花针剂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疗效.方法 将58例DPN患者随机均分两组,每组各29例,治疗组加用灯盏花针剂20 ml加生理盐水250 ml静脉滴注,1次/d;对照组用等量维生素治疗,连用4周.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3.10%,对照组总有效率55.17%,两组疗效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 灯盏花针剂能明显改善DPN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神经传导速度.
作者:刘桂云;林惠京 刊期: 2008年第03期
高职教育是在理论教学必需和够用的实践基础上,培养技术应用型专业人才.为了加强学生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必须以应用性和实践性为原则重组实践课程,建立符合培养目标要求的实践教学体系.该体系是以动手能力为核心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1].根据几年来的教学实践,本人认为搞好校内实践教学的措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作者:王岚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间苯三酚在产程中继发宫缩乏力中的应用,观察其缩短总产程时间,降低剖宫产率的效果.方法 随机抽出100例无剖宫产指征而在活跃期中继发宫缩乏力的初产妇,分为研究组(间苯三酚组)(n=50)和对照组(n=50).比较两组的总产程时间、剖宫产率、产后2 h出血量、羊水性状、新生儿评分等指标.结果 间苯三酚组总产程时间225±48 min,对照组为360±62 min,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间苯三酚组剖宫产率为10.0%,对照组为4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产后出血量和新生儿评分在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间苯三酚在继发宫缩乏力中能安全有效地缩短阴道分娩总产程时间,而对产妇及新生儿无负影响,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黎凤彩;张晓静;梁丽笙;曾志娟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骨盆骨折大出血的急救方法并分析临床疗效.方法 对骨盆骨折大出血67例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急诊骨盆外固定支架固定38例,急诊外固定支架固定结合急诊介入髂内动脉栓塞29例.两组病例同时行输血输液支持治疗.结果 在控制出血,升高血压,提高的治疗效果方面,急诊外固定支架固定结合急诊介入血管栓塞明显优于单纯急诊骨盆外固定支架固定术.结论 急诊外固定支架固定结合介入髂内动脉栓塞术是治疗骨盆骨折大出血的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
作者:张利华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XE-21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光学法(PLT-O)和电阻法(PLT-I)计数血小板的准确性.方法 用高、中、低值血小板标本各1份,检测XE-2100计数血小板的精密度;再将110例血标本分成3组,血小板数量减少组(PLT≤50×109/L)、血小板数量正常组(50×109/L<PLT≤300×109/L)、血小板数量增高组(PLT>300×109/L),用光学法(PLT-O)、电阻法(PLT-I)和手工显微镜法同时镜检,以手工显微镜法结果为参考.结果 XE-2100计数血小板(低、中、高值)具有较好的精密度,变异系数(CV)均<4.0%.在XE-2100仪器上,血小板数正常者用光学法(PLT-O)和电阻法(PLT-I)计数与显微镜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小板数异常者PLT-O法与显微镜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PLT-I法与显微镜法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XE-2100光学法计数血小板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当血小板数异常时宜用PLT-O法复查.
作者:陈梅;黄丽云;方伟祯;鲍蕴文;丁睿 刊期: 2008年第03期
髋关节置换术是用人造髋关节置换所有或部分髋关节以缓解疼痛,矫正畸形、恢复关节的活动与原有的功能,提高病人生活质量的一种修复手术.我院近年来开展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取得了较好临床效果,现将护理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李云霞;董昭荣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阴道超声联合子宫内膜病理检查对绝经后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在我院就诊的部分绝经后出血患者76例作为实验组,另选同期进行妇科体检者65例作为对照组,全部受检者均行阴道超声检查,B超检查之后实验组的全部病例以及对照组中子宫内膜厚度≥5 mm者行子宫内膜病理检查,并将超声结果与病检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实验组中子宫内膜异常的超声检出率为51.3%,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当内膜厚度<5 mm时,内膜异常的病理检出率占10.8%,并以内膜炎为主要病理表现;当内膜厚度≥5 mm时,内膜异常的病理检出率明显增加,并以良性病变为主要病理表现.内膜癌2例,占绝经后出血病例的2.6%,内膜厚度均在17 mm以上.结论 阴道超声联合子宫内膜病理检查可明显提高子宫内膜异常的诊断率,特别对子宫内膜癌的早期诊断有重要作用.
作者:林小莺;王连成 刊期: 2008年第03期
本文通过复习痔病因学的相关文献,从5个方面入手探讨痔的发病机制,包括:血管相关学说、肛垫相关学说、盆底动力学、分子生物学及其他相关因素等.目前认为,痔是以肛垫组织的变性及动静脉吻合的调节障碍为前提,多个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形成的.痔是肛垫组织发生病理改变所致,但是,引起这种病理改变的具体原因并未明确.从新的角度进行研究,或许可以帮助我们更全面地认识痔病.
作者:谢德金;许建衡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综合健康教育对我院体检人员健康保健知识知晓率的影响.方法 对到我院体检中心进行体检的14 653例体检人员进行健康保健知识教育,并在健康教育前后随机抽取560例体检人员进行血压正常值、血糖正常值、超重对三高(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的影响、吸烟对身体的危害、酗酒对身体的危害、饮食对身体的影响、对高血压的认识、对糖尿病的认识、对冠心病的认识、对脂肪肝的认识、对肿瘤的认识、对定期体检的认识、对自身健康状况的认识、是否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共14项的问卷调查,计算每项调查内容的教育前后体检人员的知晓率;体检前后健康知识知晓率的比较用两样本率的x2检验.结果 560例受调查体检人员对14项健康知识知晓率健康教育前后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0.01).结论 健康保健知识的健康教育可明显提高体检人员的健康知晓率;开展体检人员健康保健知识的健康教育,能使体检人员既检查了身体健康状况,又增加了一定的健康保健知识,从而提高了体检质量,发挥了体检的积极作用.
作者:杨彩霞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对照分析增强磁共振肺灌注扫描(MRPP)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DSA技术)诊断肺动脉栓塞的影像学特征,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诊断为肺动脉栓塞且均行MRPP及DSA检查的病例,对比肺野内感兴趣区的信号强度.结果 8例诊断肺动脉栓塞的患者MRPP共发现55个肺灌注异常区,DSA显示66处灌注异常区.MRPP中,正常灌注与灌注缺损区及低灌注区的峰值信号强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叉(P<0.01).结论 MRPP能够显示肺栓塞的灌注缺损区和低灌注区,对肺动脉栓塞诊断准确率高,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苏伟贤;徐宏刚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脑卒中延髓麻痹病人导丝辅助胃管置入法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将88例脑卒中延髓麻痹的病人随机分为两组.A组44例,用导丝作支持胃管置入法.B组44例,常规胃管置入法.结果 A组一次性胃管置入成功率达100%,B组一次性胃管置入成功率达72.7%,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用导丝作支持留置胃管有效、安全,可有效解决延髓麻痹病人、昏迷病人等留置胃管难的问题.
作者:樊云梅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下颌下腺导管结石的诊断及治疗.方法 回顾分析1992~2005年问诊治下颌下腺导管结石的临床资料.术前咬合片确诊下颌下腺导管结石,行导管结石去除或切除术.结果 术后临床症状明显消失,下颌下腺分泌正常.讨论对下颌下腺导管结石引起的颌下反复肿胀,而下颌下腺功能正常者,去除结石是简单而有效的治疗方法.结论 如果长期下颌下腺反复感染,致慢性下颌下腺炎,分泌功能降低甚至消失,需行下颌下腺切除,术后并发症较多.
作者:赵宇 刊期: 2008年第03期
随着抗菌药物广泛应用,细菌耐药性逐年增加,致使一些抗菌药物疗效降低.本文就近几年国内外几种常见病原菌耐药的定义、治疗、临床意义报告如下.
作者:高秀芝;陈丽娟;张丽琼 刊期: 2008年第03期
急性重度有机磷中毒常致呼吸衰竭,建立人工气道.机械通气常常是抢救成功的关键措施之一,正确使用呼吸机是临床工作中面临的重要问题.现就本院2006~2007年收治的30例重度有机磷中毒并发呼吸衰竭患者建立人工通气救治体会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
作者:戴宏娥;张彧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肌间沟-腋路臂丛神经联合阻滞用于单侧腕部尺桡贯通伤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90例患者在单侧腕部尺桡贯通伤手术中采用单纯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单纯腋路臂丛神经阻滞及肌间沟-腋路臂丛神经联合阻滞麻醉,观察3组的麻醉效果.结果 肌间沟-腋路臂丛神经联合阻滞麻醉效果满意,更大地满足了手术要求,且无麻醉并发症发生.结论 肌间沟-腋路臂丛神经联合阻滞优于单纯肌间沟或腋路臂丛神经阻滞.
作者:陈宝恒 刊期: 2008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