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抗HIV-1治疗研究进展

王雪雯

关键词:艾滋病, 化学治疗, 基因治疗, HIV疫苗, 靶向治疗
摘要:过去的十几年全球在艾滋病的预防和控制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艾滋病仍然是全球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目前尚无安全、有效的抗HIV疫苗和特效治疗AIDS的药物,未来将可能仍是引起人群严重死亡的疾病之一.本文总结了近年来艾滋病的不同治疗途径,以及新近发现的一种整合素α437在HIV感染过程中的作用.
热带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补中益气丸对小鼠乳腺癌化疗相关性疲劳的影响

    目的 探讨补中益气丸对乳腺癌化疗相关性疲劳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将小鼠随机分为正常(NC)组和待处理组.将待处理组小鼠建成荷4T1乳腺癌小鼠模型,并将其随机分为肿瘤对照(TC)组、紫杉醇(PTX)组、补中益气丸(BZYQ)组、补中益气丸+紫杉醇(BZYQ+PTX)组.BZYQ 1.5 g/kg灌胃给药,每天1次;PTX 10 mg/kg腹腔注射,每2天1次.给药21 d,观察小鼠体重、肿瘤体积、力竭游泳时间指标的变化,并检测肌肉SOD、MDA水平.结果 与实验开始前比较,给药后第3周时NC组和BZYQ+PTX组小鼠的体重明显增加(P<0.05).与TC组比较,给药第9d开始,BZYQ+PTX组小鼠的肿瘤体积明显变小(P<0.05),给药第18d时,PIX组小鼠的肿瘤体积变小(P<0.05);BZYQ+PTX组和PTX组两组小鼠的瘤重均变小(P<0.05~0.01).与NC组比较,PyTX组小鼠的平均力竭游泳时间则在给药后第1、2、3周均明显下降(P<0.05~0.01),PTX+BZYQ组小鼠的平均力竭游泳时间仅在给药第1周时下降(P<0.01),第2、3周时较PTX组小鼠明显延长(P<0.01).与TC组比较,PTX组SOD值明显降低,而BZYQ+PTX组的SOD值较PTX组明显升高;PTX组MDA浓度明显升高,而BZYQ+PTX组的MDA浓度较PTX组明显降低.结论 补中益气丸可能通过抑制氧化应激损伤发挥抗乳腺癌化疗相关性疲劳的作用.

    作者:欧阳明子;谭为;刘艳艳;黄颖;肖雅;程静茹;罗仁;赵晓山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Pin1基因-842位点多态性与阿尔茨海默病发病相关性的Meta分析

    目的 综合评价Pin1基因-842位点多态性与阿尔茨海默病易感性的关系.方法 检索CNKI和Medline数据库,获得有关Pin1基因-842位点多态性与阿尔茨海默病易感性关系的研究结果,并在不同对比模型中进行Meta分析.结果 本次Meta分析共纳入6项研究,累计病例1 750例,对照者1 626名.基因变异在CC VS GG模型中,OR值为1.42 (95%CI:0.71~2.84),P值为0.32;基因变异在GC VS GG模型中,OR值为1.05 (95%CI:0.88~1.26),P值为0.58;在CC+GC VS GG模型中,OR值为1.24(95%CI:0.86~ 1.79),P值为0.25.结论 尚无足够证据证明Pin1基因-842位点多态性与阿尔茨海默病易感性有关.

    作者:邱金华;黄国良;何志巍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金黄色葡萄球菌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凋亡的观察

    目的 观察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株ECV-304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us)感染的反应.方法 常规方法制备金黄色葡萄球菌悬液,以1∶1、1∶10和1∶100的感染复数感染ECV-304细胞1、3、6、12 h和24 h后,估算细胞吞噬细菌数,采用Hoechst33258染色,DNA ladder及细胞凋亡相关因子RT-PCR检测细菌感染后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复数越高,细胞内吞噬的活细菌数越多.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导致ECV-304细胞发生凋亡,凋亡具有时间依赖性,随着感染时间的延长,凋亡小体增多,DNA片段也随之增多.抗凋亡细胞因子Bcl2 mRNA表达量随着感染时间的延长下降,而促凋亡细胞因子Bax和Caspase-3表达量增多.结论 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ECV-304细胞后,通过下调抗凋亡细胞因子Bcl2、上调促凋亡细胞因子Bax和Caspase-3诱导细胞凋亡.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内皮细胞的可能致病机制为临床治疗提供了实验依据.

    作者:熊传银;罗庆华;胡汉斌;毕爱芬;裴德翠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完善临床微生物免疫学检验实习教学的新举措探讨

    目的 临床微生物免疫学检验实习教学改革.方法 编写实习人员培训手册,建立网络虚拟实验室,建设实习人员基本理论和实践能力考试题库,制作操作技能签字式考核表格,对实习人员带教方式和考核方式进行探讨与实践.结果 参与教学改革的实习人员实践操作技能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采用规范化培训和签字式考核表格等新举措,可以明显提高实习人员实践操作技能.

    作者:裘宇容;王前;芮勇宇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高分辨率熔解曲线法检测中国5种常见β-地中海贫血突变

    目的 探讨高分辨率熔解曲线法(HRM)检测中国5种常见β-地中海贫血突变的可行性.方法 应用HRM法检测中国5种常见β-地中海贫血突变,检测结果为纯合子的标本进行基因测序验证.结果 HRM法能准确区分-28(c.-78A>G)、Codon17 (c.52A>T)、Codons41/42 (c.126_129delCTTT)、Codons71/72 (c.216_217insA)及IVS-Ⅱ-654(c.316_197C>T)的纯合、杂合突变以及野生型标本,测序结果与HRM法检测结果一致.结论 HRM法检测中国5种常见β-地中海贫血突变具有简便、快速、灵敏度高等优点,有望成为临床尤其是产前诊断领域β-地中海贫血突变筛查的优选方法.

    作者:陈汉彪;尹爱华;张彦;何天文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氧化应激与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研究进展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发病率逐年增多,但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目前较为成熟的阐释是“二次打击”学说,该学说中涉及氧化应激机制.氧化应激在NAFLD发病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近年来也日益被关注.本文就氧化应激在NAFLD损伤机制中的作用进行综述,以期能加深对NAFLD发病机制的了解.

    作者:林秋香;周冬生;梁志清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胃癌组织中RhoC和TERT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RhoC和TERT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以及在胃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05例胃癌组织中RhoC和TERT蛋白的表达.结果 RhoC和TERT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组织类型、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明显相关性;RhoC和TERT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结论 RhoC和TERT蛋白在胃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具有一定的协同作用.

    作者:曲义坤;刘伟新;徐剑;吕淑慧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毛萼乙素诱导肝细胞癌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

    目的 研究毛萼乙素抑制肝癌肿瘤细胞增殖的机制.方法 利用MTT实验检测毛萼乙素对肝癌肿瘤细胞株增殖的影响,采用Hoechst染色法检测毛萼乙素是否能引起人肝癌细胞株HepG2的凋亡,采用Western-blotting检测凋亡相关蛋白Bax和PARP的表达水平,免疫荧光技术检测Bax的表达水平.结果 毛萼乙素可以明显抑制肝癌细胞的生长,Hoechst染色实验发现毛萼乙素可以诱导肝癌细胞的凋亡,Western-blotting实验检测到实验组Bax高表达,凋亡蛋白PARP的剪切带与对照组相比也明显增强.免疫荧光实验也显示,实验组Bax高表达.结论 毛萼乙素可通过升高促凋亡蛋白Bax的表达,促进肝癌细胞株HepG2的凋亡,从而抑制其增殖.

    作者:白海燕;谢丹;廖奕佶;买世娟;阳桂香;普建新;李朝晖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早期足量营养支持在极低出生体重儿宫外生长发育迟缓中的作用

    目的 探讨强化肠内外营养对极低出生体重儿宫外生长发育迟缓(EUGR)发生率、各临床生长指标的影响.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将本院早期足量营养支持开展前(2005年1月至2008年12月)与开展后(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符合人选条件的极低出生体重儿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比较两组患儿宫外生长发育迟缓的发生率和临床观察指标.结果 早产儿恢复出生体重时间对照组为(10.26±1.6)d,研究组为(8.19±1.0)d;生理性体重下降大幅度对照组为(9.8±2.1)%,研究组为(7.0±1.2)%;EUGR发生率(以出院体重评价)对照组为85.7%,研究组为64.3%;以上3个指标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头围评价对照组为54.3%,研究组为40.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足量营养支持能被极低出生体重儿接受,可缩短生理性体重下降时间及减小生理性体重下降幅度,降低宫外生长发育迟缓的发生率.

    作者:曾淑娟;杨皓;丘惠娴;伍全概;周秋婧;张佳彬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2009-2012年中山市流行性感冒监测结果分析

    目的 对2009-2012年中山市流行性感冒(流感)监测结果进行分析,了解流感的流行趋势和病毒型别,为制定流感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中山市流感样病例(ILI)监测、病原学监测以及流感暴发疫情监测资料进行分析,将ILI就诊指数(ILI%=门、急诊ILI就诊人数/门、急诊就诊病例总数×100%)和流感病毒检出阳性率作为分析指标.结果 2009年流感病毒较为活跃,出现2次ILI就诊高峰,第1次高峰由甲(A)型H3N2亚型所致,第2次高峰由新甲(A)型H1N1亚型所致;2009年甲流大流行之后,2010年流感流行的强度迅速降低,处于相对平稳状态,上半年以B型流感病毒为主,下半年以甲(A)型H3N2亚型为主;2011-2012年新甲(A)型H1N1亚型、B型流感病毒和甲(A)型H3N2亚型交替流行,ILI就诊高峰均发生在春夏季;对全市4个监测年度各周的ILI%和病原学监测阳性率进行秩相关检验(r=0.701,P<0.01),结果呈正相关;全市报告流感暴发疫情11起,报告发病共计580例,平均罹患率为1.25%,主要发生在中小学校.结论 4个监测年度的优势毒株亚型之间呈交替变化的趋势并有一定的规律,ILI流行强度与流感病毒活动趋势一致.

    作者:陈秀云;岑永庄;汪涛;舒波;王曼;陈雪琴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匹多莫德体外抑制弓形虫增殖作用的研究

    目的 评价匹多莫德对体外细胞培养弓形虫的抑制作用.方法 在96孔板中采用Hela细胞培养稳定表达绿色荧光蛋白的弓形虫RH株速殖子,实验设匹多莫德用药组、磺胺甲(噁)唑(SMX)用药组、SMX+匹多莫德联合用药组以及未用药对照组,观察比较绿色荧光弓形虫速殖子给药后48、72、96 h和120 h的增殖情况及活虫数.结果 与未用药组比较,SMX 1 mg/ml (P<0.01)、0.5 mg/ml(P<0.01)和0.25 mg/ml (P<0.01)剂量组在各时间点均可显著抑制弓形虫速殖子的增殖;匹多莫德25 μg/ml (P<0.05)、12.5 μg/ml (P<0.05)和6.25 μg/ml (P<0.05)剂量组均可一定程度地抑制弓形虫速殖子的增殖;SMX (0.25 mg/ml)+匹多莫德(25 μg/ml)活虫数低,与SMX 1 mg/ml单独使用对弓形虫速殖子的抑制作用相近(P=0.311).结论 匹多莫德具有一定的体外抑制弓形虫速殖子增殖的作用;匹多莫德与SMX联合应用既能降低SMX用量又能有效抑虫.

    作者:赵莹;吕芳丽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HPLC-ELSD法同时测定广州水果中的果糖、葡萄糖及蔗糖含量

    目的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法(HPLC-ELSD法)建立同时测定广州水果中果糖、葡萄糖和蔗糖的方法.方法 高效液相色谱条件为Kromasil NH2(4.6 mm×250 mm,5μm)色谱柱,25℃柱温,流动相为乙腈-水(80/20,v/v)溶液,流速为1.5 ml/min;蒸发光散射检测器(ELSD)漂移管温度为85C,空气流速为2.5 ml/min.结果 果糖、葡萄糖和蔗糖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6~10.0 g/L、1.0~20.O g/L、0.6~20.0 g/L;样品中3种糖的加标回收率分别为95.36%、98.44%、97.76%.结论 首次建立了同时测定水果中果糖、葡萄糖、蔗糖的HPLC-ELSD法,为建立广州水果糖含量数据库提供了一种准确、灵敏、快速的分析方法.

    作者:毛钰蘅;杨燕;李丹;凌文华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黄芪注射液联合ACEI或ARB类药物治疗糖尿病肾病Ⅲ期的Meta分析

    目的 评价黄芪注射液联合ACEI或ARB类药物治疗2型糖尿病肾病Ⅲ期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根据Cochrane协作网系统评价方法,检索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1979-2012)、中国生物医学期刊引文数据库(1994-2012)、万方数据库(1982-2012)、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1989-2012)等,全面收集符合标准的随机对照试验(RCT),采用Jadad量表评价文献质量,应用RevMan 5.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20篇RCT文献,共计1 348例DN Ⅲ期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黄芪注射液与ACEI或ARB类药物联用,在降低DN Ⅲ期患者.24 h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24 h ALBU)、24 h尿蛋白定量(24 h TPU)、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PG)、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方面优于单用ACEI或ARB类药物,纳入的文献均未报道黄芪注射液的不良反应.结论 与单用ACEI或ARB类药物相比,黄芪注射液与ACEI或ARB类药物联合应用治疗DN Ⅲ期效果更好,且无明显的不良反应.由于纳入文献质量较低,还有待大样本、高质量、多中心、随机、双盲的对照试验来证实.

    作者:刘玉;周琳;肖雅;罗仁;赵晓山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获得性血友病A确诊前病程分析

    目的 分析获得性血友病A(AHA)诊治的临床特点,探讨国内外治疗该病的差异.方法 整理分析2007-2012年本院收治的9例AHA患者资料,对比近5年国内AHA相关文献及欧洲获得性血友病登记管理组织(EACH2)的研究结果,分析国内外AHA确诊前病程与完全缓解率(CR)的差异.结果 本组9例及国内文献100例AHA患者确诊前病程均延迟于EACH2的研究报道,CR率也均低于后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我国AHA患者治疗状况与欧洲国家存在差异,加大知识宣传,降低漏诊、误诊率可能有助于缩短差距.

    作者:马庆辉;李含;李强;刘阳;秦芳梅;张钰;范志平;孙竞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Nox1基因启动子表达载体的构建

    目的 克隆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氧化酶(Nox)上游启动子序列,为研究Nox1基因的转录调控奠定基础.方法 以人基因组DNA为模板,通过PCR扩增获得1 415 bp(-1415~0)、1 276 bp(-1415~-140)、997 bp(-1415~-419)、839 bp(-1415~-577)、470 bp(-1415~-946)大小的Nox1启动子片段,将其定向克隆人pGL3-Basic荧光素酶表达载体,构建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进行真核细胞转染后鉴定目的片段启动子活性.结果 在A549细胞中,各Nox1启动子片段均有活性;-140~-419 bp和-577~-946 bp区域可能存在Nox1启动子核心区域.结论 成功克隆了在肺泡上皮样细胞中具有活性的Nox1启动子序列,为进一步研究Nox1基因的转录调控机制奠定了基础.

    作者:徐采云;李理;袁伟锋;黄文杰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原花青素对C57BL/6J小鼠动脉舒张功能保护作用的研究

    目的 探讨原花青素(OPC)对C57BL/6J小鼠血管内皮舒张功能的影响及物质基础.方法 ①将内皮功能紊乱的C57BL/6J小鼠分为对照组、0.1% w/w原花青素组、抗生素组、抗生素+0.1% w/w原花青素组,干预4周后观察小鼠胸主动脉舒张功能;②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OPC (100 mg/kg)灌胃后小鼠60 min血浆中OPC以及其代谢物原儿茶酸(PCA)含量;③将内皮功能紊乱的C57BL/6J小鼠分为抗生素组、抗生素+0.1% w/wOPC、抗生素+0.1% w/w OPC+ 0.003%w/w PCA,干预4周后观察小鼠胸主动脉舒张功能.结果 ①OPC干预可提高小鼠动脉舒张功能,但该效应被抗生素阻断;②OPC灌胃小鼠60 min后,HPLC法测得血浆PCA浓度为(10.6± 1.8) μmol/L,但OPC未检出;③抗生素阻断OPC介导的小鼠动脉舒张功能可被其代谢物PCA部分恢复.结论 原花青素可以改善血管内皮舒张功能,其物质基础可能与其代谢物PCA有关.

    作者:高渊;王雅慧;严啸;李丹;凌文华;王冬亮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应用PCR技术研究白纹伊蚊的吸血习性

    目的 应用PCR技术鉴定登革热传播媒介白纹伊蚊胃血来源,研究白纹伊蚊的吸血习性.方法 在实验室条件下,将6种动物(鸡、猫、狗、鸽、野鼠、小鼠)分别放入6个小玻璃房,同时,将6种动物放入一个大玻璃房,然后放入已经饥饿18h的白纹伊蚊雌蚊,3h后采集吸血蚊,应用PCR技术鉴定白纹伊蚊胃血来源.现场调查则通过紫外诱蚊灯和BG-Sentinel Trap采集吸血蚊,利用实验室建立的PCR体系鉴定白纹伊蚊胃血来源.结果 在不同空间内,白纹伊蚊对野鼠的平均吸血率高,为44.45%,其余依次为鸡、猫、小鼠、狗、鸽(38.27%、36.53%、35.70%、34.94%、24.75%).在同一空间内,白纹伊蚊对鸡、小鼠、猫、野鼠、狗、鸽的吸血率依次为12.36%、7.09%、6.41%、4.81%、2.52%、1.60%.在现场收集到的饱血白纹伊蚊共13只,其中吸狗血的有7只,吸人血的白纹伊蚊有2只,多重吸血(小鼠和猫)的白纹伊蚊有1只.结论 PCR技术可鉴定白蚊伊蚊胃血来源,结果稳定可靠;白纹伊蚊不仅嗜吸人血,也可兼吸多种常见的动物血.

    作者:帅淑芬;李奕基;蔡松武;段金花;陈晓光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惠州市2007-2012年生产加工环节影响食品质量的因素分析

    目的 分析惠州市生产加工环节食品质量状况,为提出有针对性的卫生监管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对惠州市2007-2012年质量计量监督检测所抽检的生产加工食品的检验数据进行分类、对比,分析影响质量的因素.结果 2007-2012年间,抽检生产加工食品21 891批次,其中合格18 356批次,批次合格率为83.85%;食品标签合格率为95.26%,食品内在质量合格率为88.59%.食品内在质量不合格的原因主要是微生物指标超标,不合格率为6.03%;其次为理化指标,不合格率为5.04%;理化及微生物指标均不合格率为0.34%.食品种类中,豆制品、蔬菜制品和饮料的不合格率较高.结论 惠州市生产加工环节食品质量总体良好,但仍应加强微生物指标的监测,并提高食品标签的规范程度.

    作者:邓晖;陈清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硫酸吲哚酚在尿毒症并发心血管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慢性肾脏疾病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在慢性肾脏疾病患者中,尿毒素尤其是蛋白结合类尿毒素,不仅加重了慢性肾脏疾病,同时促进了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氧化应激认为是心血管疾病的发病机制之一,该假设已得到大量基础和临床研究的证实.硫酸吲哚酚是一种重要的蛋白结合类尿毒素,肾功能衰竭时在肾脏蓄积.目前研究表明,血清中硫酸吲哚酚含量是预测心血管疾病及慢性肾脏疾病肾功能减退的有重要价值的标志物.

    作者:周婧;吴志坚;夏维萍;赵一俏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江门市儿童手足口病危险因素病例对照研究

    目的 了解江门市手足口病(HFMD)发病的危险因素,为制定有效的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1年7-8月,选择常住江门且临床诊断为手足口病的非重症患儿62例和未患过手足口病的儿童126名,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利用自制问卷,调查分析手足口病的影响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大门口10 m范围内可见垃圾、大门口视野可见苍蝇、卫生间使用情况、近两周邻居/玩伴患病以及发病前两周医疗机构暴露情况可能是手足口病发病的危险因素;母亲文化程度可能是发病的保护性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手足口病发病影响因素为发病前两周医疗机构暴露(OR=24.982,P<0.05)、大门口10 m范围内可见垃圾(OR=5.246,P=0.002)、大门口视野可见苍蝇(OR=1.565,P=0.004)和卫生间使用情况(OR=2.373,P=0.006).结论 在江门市预防HFMD重点应加强健康宣教以改善不良卫生环境,同时应采取隔离病例等有效措施减少交叉感染.

    作者:杨玉芳;王立华;陈茂余;洪海波;许坚锋;刘鹰航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热带医学杂志

热带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广东省寄生虫学会 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