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传银;罗庆华;胡汉斌;毕爱芬;裴德翠
目的 应用PCR技术鉴定登革热传播媒介白纹伊蚊胃血来源,研究白纹伊蚊的吸血习性.方法 在实验室条件下,将6种动物(鸡、猫、狗、鸽、野鼠、小鼠)分别放入6个小玻璃房,同时,将6种动物放入一个大玻璃房,然后放入已经饥饿18h的白纹伊蚊雌蚊,3h后采集吸血蚊,应用PCR技术鉴定白纹伊蚊胃血来源.现场调查则通过紫外诱蚊灯和BG-Sentinel Trap采集吸血蚊,利用实验室建立的PCR体系鉴定白纹伊蚊胃血来源.结果 在不同空间内,白纹伊蚊对野鼠的平均吸血率高,为44.45%,其余依次为鸡、猫、小鼠、狗、鸽(38.27%、36.53%、35.70%、34.94%、24.75%).在同一空间内,白纹伊蚊对鸡、小鼠、猫、野鼠、狗、鸽的吸血率依次为12.36%、7.09%、6.41%、4.81%、2.52%、1.60%.在现场收集到的饱血白纹伊蚊共13只,其中吸狗血的有7只,吸人血的白纹伊蚊有2只,多重吸血(小鼠和猫)的白纹伊蚊有1只.结论 PCR技术可鉴定白蚊伊蚊胃血来源,结果稳定可靠;白纹伊蚊不仅嗜吸人血,也可兼吸多种常见的动物血.
作者:帅淑芬;李奕基;蔡松武;段金花;陈晓光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高分辨率熔解曲线法(HRM)检测中国5种常见β-地中海贫血突变的可行性.方法 应用HRM法检测中国5种常见β-地中海贫血突变,检测结果为纯合子的标本进行基因测序验证.结果 HRM法能准确区分-28(c.-78A>G)、Codon17 (c.52A>T)、Codons41/42 (c.126_129delCTTT)、Codons71/72 (c.216_217insA)及IVS-Ⅱ-654(c.316_197C>T)的纯合、杂合突变以及野生型标本,测序结果与HRM法检测结果一致.结论 HRM法检测中国5种常见β-地中海贫血突变具有简便、快速、灵敏度高等优点,有望成为临床尤其是产前诊断领域β-地中海贫血突变筛查的优选方法.
作者:陈汉彪;尹爱华;张彦;何天文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获得重组幽门螺杆菌(H.pylori)脂蛋白(rLpp20),并研究其在血清学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重组质粒pGEX-6P-2/Lpp20在大肠杆菌(E.coli)BL21中表达,并进行GST亲和层析纯化,用Western-blot检测纯化产物(rLpp20)的免疫反应性;以rLpp20为包被抗原建立EMSA法对200份患者血清标本进行特异性IgG抗体检测,并与幽门螺杆菌-IgG抗体检测试剂盒法进行比较.结果 成功表达的rLpp20(43 000 Mr),纯化产物可被幽门螺杆菌多克隆抗体及阳性血清识别;成功建立了以rLpp20为包被抗原的间接ELISA法,其灵敏度为91.0%,特异度为100%.与试剂盒法比较,两者的符合率为95.5%.结论 Lpp20具有良好的免疫反应性,能与幽门螺杆菌阳性血清特异性结合,有望应用于幽门螺杆菌血清学诊断.
作者:靖吉芳;张艳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补中益气丸对乳腺癌化疗相关性疲劳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将小鼠随机分为正常(NC)组和待处理组.将待处理组小鼠建成荷4T1乳腺癌小鼠模型,并将其随机分为肿瘤对照(TC)组、紫杉醇(PTX)组、补中益气丸(BZYQ)组、补中益气丸+紫杉醇(BZYQ+PTX)组.BZYQ 1.5 g/kg灌胃给药,每天1次;PTX 10 mg/kg腹腔注射,每2天1次.给药21 d,观察小鼠体重、肿瘤体积、力竭游泳时间指标的变化,并检测肌肉SOD、MDA水平.结果 与实验开始前比较,给药后第3周时NC组和BZYQ+PTX组小鼠的体重明显增加(P<0.05).与TC组比较,给药第9d开始,BZYQ+PTX组小鼠的肿瘤体积明显变小(P<0.05),给药第18d时,PIX组小鼠的肿瘤体积变小(P<0.05);BZYQ+PTX组和PTX组两组小鼠的瘤重均变小(P<0.05~0.01).与NC组比较,PyTX组小鼠的平均力竭游泳时间则在给药后第1、2、3周均明显下降(P<0.05~0.01),PTX+BZYQ组小鼠的平均力竭游泳时间仅在给药第1周时下降(P<0.01),第2、3周时较PTX组小鼠明显延长(P<0.01).与TC组比较,PTX组SOD值明显降低,而BZYQ+PTX组的SOD值较PTX组明显升高;PTX组MDA浓度明显升高,而BZYQ+PTX组的MDA浓度较PTX组明显降低.结论 补中益气丸可能通过抑制氧化应激损伤发挥抗乳腺癌化疗相关性疲劳的作用.
作者:欧阳明子;谭为;刘艳艳;黄颖;肖雅;程静茹;罗仁;赵晓山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心肌营养素1 (CT-1)在缺血后适应中对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机制及参与的信号通路.方法 选择H9C2乳鼠心肌细胞株,实验分为对照组、缺氧复氧组、缺氧后适应组、缺氧后适应+CT-1组、缺氧后适应+CT-1+Akt阻断剂组、缺氧后适应+CT-1+二甲基亚砜组,MTS法检测细胞的存活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的凋亡率,Western-blot检测Akt蛋白表达,Q-PCR检测Bad mRNA的表达.结果 缺氧复氧组较对照组细胞凋亡率明显增加,存活率降低,缺氧后适应组细胞比缺氧复氧组凋亡率低,存活率增加,缺氧后适应+CT-1组细胞比缺氧后适应组凋亡率进一步降低,存活率进一步增加,Akt磷酸化蛋白水平明显升高,Bad mRNA表达下调,加入Akt阻滞剂(A6730)后,这种保护作用被抑制.结论 心肌营养素1参与激活Akt信号通路协同缺氧后适应减轻缺氧复氧对心肌细胞的损伤,对心肌细胞起保护作用.
作者:赵鑫;缪绯;周贻军;刘映峰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比较荧光PCR、ELISA、胶体金法对儿童轮状病毒感染的检测效果,为合理选择实验室检测方法提供依据.方法 采集广州市儿童医院门诊及住院腹泻患儿粪便标本90份,分别采用荧光PCR、ELISA、胶体金3种方法诊断轮状病毒感染,检测结果应用SPSS17.0软件包进行分析.结果 ELISA与荧光PCR法检测轮状病毒感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方法具有较好的吻合度(Kappa=0.888,P<0.05);胶体金法与荧光PCR法检测轮状病毒感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方法检测吻合度一般(Kappa=0.526,P<0.05);以荧光PCR检测为标准,ELISA法检测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总符合率分别为100%、88.1%、90.6%、100%、90.0%,胶体金法检测分别为100%、66.7%、74.6%、80.0%、76.6%.结论 ELISA法、胶体金法均与荧光PCR法诊断结果较一致,ELISA法诊断效能优于胶体金法,胶体金法敏感、快速,单独标本可随时检测,适合急诊、基层卫生机构.
作者:郭敏;肖密丝;陈焕辉;赵明奇;朱冰 刊期: 2013年第05期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发病率逐年增多,但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目前较为成熟的阐释是“二次打击”学说,该学说中涉及氧化应激机制.氧化应激在NAFLD发病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近年来也日益被关注.本文就氧化应激在NAFLD损伤机制中的作用进行综述,以期能加深对NAFLD发病机制的了解.
作者:林秋香;周冬生;梁志清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对我国南方184例无抗病毒治疗史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进行NS3/4A蛋白酶抑制剂相关耐药位点检测.方法 NS3/4A蛋白酶抑制剂相关的耐药位点分析采用自行设计型别特异性引物行巢式PCR,PCR产物经纯化后采用直接测序法鉴定.结果 184例样本中有162例扩增成功,其中125例(77.16%)患者共检出266个变异位点.HCV 1b型A156S变异率为18.33%,V170I为16.67%;HCV 2a型V36L、Q80G、V170I变异率为100%,A156S为64.29%;HCV 6a型Q80K变异率为95.45%,V170I为98.86%.结论 未使用抗病毒药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对NS3/4A蛋白酶抑制剂也存在预存耐药,变异率因HCV基因型而不同.1b型发生变异较少,HCV 2a型及6a型普遍发生变异.
作者:刘莹;麦丽;蔡庆贤;郑玉宝;赵志新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临床微生物免疫学检验实习教学改革.方法 编写实习人员培训手册,建立网络虚拟实验室,建设实习人员基本理论和实践能力考试题库,制作操作技能签字式考核表格,对实习人员带教方式和考核方式进行探讨与实践.结果 参与教学改革的实习人员实践操作技能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采用规范化培训和签字式考核表格等新举措,可以明显提高实习人员实践操作技能.
作者:裘宇容;王前;芮勇宇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扩血管药物硝普钠联合小容量高晶体-高胶体混合液(HHS)对电击致室颤兔心肺复苏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将18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肾上腺素组(A组)、硝普钠组(B组)和硝普钠联合高晶体-高胶体渗透压混合液组(C组),每组6只.心肺复苏术(CPR)开始后即刻应用上述3种药物,观察复苏中及复苏后动物的生理指标及状态.结果 CPR 30 min 3组的平均动脉压(MAP)、冠脉灌注压(CP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血pH值、二氧化碳分压(PCO2)、氧分压(PaO2)在复苏前后各时间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传统的收缩血管药物肾上腺素相比,硝普钠联合高晶体-高胶体渗透压混合液能有效改善心肺复苏的平均动脉压、冠脉灌注压等血流动力学效果.
作者:汤颖;袁衡新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株ECV-304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us)感染的反应.方法 常规方法制备金黄色葡萄球菌悬液,以1∶1、1∶10和1∶100的感染复数感染ECV-304细胞1、3、6、12 h和24 h后,估算细胞吞噬细菌数,采用Hoechst33258染色,DNA ladder及细胞凋亡相关因子RT-PCR检测细菌感染后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复数越高,细胞内吞噬的活细菌数越多.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导致ECV-304细胞发生凋亡,凋亡具有时间依赖性,随着感染时间的延长,凋亡小体增多,DNA片段也随之增多.抗凋亡细胞因子Bcl2 mRNA表达量随着感染时间的延长下降,而促凋亡细胞因子Bax和Caspase-3表达量增多.结论 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ECV-304细胞后,通过下调抗凋亡细胞因子Bcl2、上调促凋亡细胞因子Bax和Caspase-3诱导细胞凋亡.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内皮细胞的可能致病机制为临床治疗提供了实验依据.
作者:熊传银;罗庆华;胡汉斌;毕爱芬;裴德翠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NLRP3、IL-33在脂多糖(LPS)诱导的RAW264.7巨噬细胞炎症模型中的表达及格列本脲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 培养RAW264.7巨噬细胞,将其分为空白对照(A)组、NLRP3抑制剂格列本脲预处理+LPS(B)组,LPS模型(C)组;B、C组采用LPS刺激RAW264.7巨噬细胞建立炎症模型,B组在LPS刺激前30 min给予格列本脲处理,空白对照组只给予培养基培养.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blot)检测细胞中NLRP3蛋白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1L-33的含量;四氮唑盐(MTT)法测定各组细胞的增殖能力.结果 C组中NLRP3蛋白表达均高于A组、B组(均P<0.05),B组NLRP3蛋白表达高于A组(P<0.05).C组IL-33含量比A、B组高(P<0.05),A组和B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TT试验中C组细胞增殖率高于A组、B组(P<0.05),而A、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NLRP3、IL-33在LPS诱导RAW264.7的巨噬细胞中表达升高,而格列本脲干预后可抑制NLRP3的表达及IL-33的分泌.
作者:梁海梅;于化鹏;夏虎;易丽;方泽葵;李忠丽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氧化性低密度脂蛋白(oxLDL)对肝细胞内脂肪积累及SIRT1-LXR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实验分为对照组、高脂(HF)组、oxLDL组、HF+oxLDL组和能量限制(CR)组.将HepG2细胞培养于DMEM培养基中,培养48 h后用油红O染色法定性观察和测定各组OD值、细胞内脂肪积累,并用RT-PCR法检测各组SIRT1、肝X受体(LXR)及其靶基因ATP结合盒转运蛋白G1 (ABCG1)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HF组、oxLDL组和HF+oxLDL组细胞内脂肪含量均增加(P<0.05),CR组脂肪含量下降(P<0.05).oxLDL组与对照组比较,SIRT1、LXRα和ABCG1 mRNA表达均增加,其中SIRT1和LXR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F组SIRT1和LXRα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ABCG1显著降低(P<0.05);HF+oxLDL组LXRα和ABCG1表达均显著降低(P<0.05),而SIRT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R组LXRα和ABCG1表达均显著增加(P<0.05),然而SIRT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oxLDL可能会促进脂肪肝的形成.
作者:黄正亮;郭貔;周小辉;傅玉才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法(HPLC-ELSD法)建立同时测定广州水果中果糖、葡萄糖和蔗糖的方法.方法 高效液相色谱条件为Kromasil NH2(4.6 mm×250 mm,5μm)色谱柱,25℃柱温,流动相为乙腈-水(80/20,v/v)溶液,流速为1.5 ml/min;蒸发光散射检测器(ELSD)漂移管温度为85C,空气流速为2.5 ml/min.结果 果糖、葡萄糖和蔗糖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6~10.0 g/L、1.0~20.O g/L、0.6~20.0 g/L;样品中3种糖的加标回收率分别为95.36%、98.44%、97.76%.结论 首次建立了同时测定水果中果糖、葡萄糖、蔗糖的HPLC-ELSD法,为建立广州水果糖含量数据库提供了一种准确、灵敏、快速的分析方法.
作者:毛钰蘅;杨燕;李丹;凌文华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分析获得性血友病A(AHA)诊治的临床特点,探讨国内外治疗该病的差异.方法 整理分析2007-2012年本院收治的9例AHA患者资料,对比近5年国内AHA相关文献及欧洲获得性血友病登记管理组织(EACH2)的研究结果,分析国内外AHA确诊前病程与完全缓解率(CR)的差异.结果 本组9例及国内文献100例AHA患者确诊前病程均延迟于EACH2的研究报道,CR率也均低于后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我国AHA患者治疗状况与欧洲国家存在差异,加大知识宣传,降低漏诊、误诊率可能有助于缩短差距.
作者:马庆辉;李含;李强;刘阳;秦芳梅;张钰;范志平;孙竞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脂多糖(LPS)诱导人气道上皮细胞半胱氨酸天冬氨酸酶-1(Caspase-1)的表达情况.方法 体外培养人气道上皮细胞,将其随机分为阴性对照组、LPS组及Caspase-1特异性抑制剂(Ac-YVAD-cmk) +LPS组(简称cmk+LPS组).采用四氮唑盐(MTT)法测定各组细胞的增殖能力;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各组细胞Caspase-1mRNA的表达水平;Western-blot测定各组细胞Caspase-1蛋白的表达;ELISA法检测各组细胞上清液白介素1β(IL-1β)水平.结果 3组细胞增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PS组Caspase-1 mRNA的表达水平较cmk+LPS组和对照组增高,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LPS组Caspase-1蛋白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和cmk+LPS组,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PS组IL-1β水平高于对照组和cmk+LPS组,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LRP3炎症复合体诱导的Caspase-1活化参与人气道上皮细胞LPS的致敏过程,并促进下游IL-1β的生成.
作者:席云祝;于化鹏;樊慧珍;邓火金;夏虎;龚雨新;蔡绍曦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调查本地区儿童肠滴虫病的临床特点.方法 选择9例住院肠滴虫病患儿,分析其临床表现和血常规、大便常规、病原学检查、生化检查结果及治疗与转归情况.结果 9例患儿大便镜检均见到滴虫(+/HP~+++/HP),8例患儿伴有大便性状的改变.8例经过常规药物处理后好转,1例加用灭滴灵治疗后好转.结论 本地区肠滴虫病的儿童多为5岁以下,临床症状较轻,治疗效果较好.
作者:伊鹏;古力娜尔喀斯木;艾克热木江;艾孜提艾力;刘虹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RhoC和TERT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以及在胃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05例胃癌组织中RhoC和TERT蛋白的表达.结果 RhoC和TERT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组织类型、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明显相关性;RhoC和TERT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结论 RhoC和TERT蛋白在胃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具有一定的协同作用.
作者:曲义坤;刘伟新;徐剑;吕淑慧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筛选子宫内膜不同时期基因表达研究中稳定的内参基因.方法 招募月经周期规律的20~40岁育龄期妇女,分别于黄体期(11人)和增殖期(9人)抽吸入选者的子宫内膜,比较这两个阶段候选内参基因ATP5B、B2M、CYC1、RPL13A、SDHA、TOP1、YWHAZ、18S rRNA、ACTB、GAPDH的稳定性,选择稳定的基因作为合适的内参基因.结果 CYC1和RPL13A是增殖期内膜稳定的内参基因,而YWHAZ和ACTB则是黄体期内膜合适的内参基因.结论 确定不同时期子宫内膜的内参基因为研究其基因表达和相关功能奠定了基础.
作者:黄兴芳;梁晓燕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脂多糖(LPS)刺激脐静脉内皮细胞表达程序性死亡因子配体1 (PD-L1)与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信号通路的关系.方法 体外培养脐静脉内皮细胞,按2× 107/ml种植在6孔培养板中,在无血清培养基中静止24h后随机分成阴性对照组、LPS组及SP600125+LPS组,其中阴性对照组不加干预因素;LPS组先用DMSO(0.1%V/V)作用1h,再用LPS(1.0 μg/ml)刺激24 h;SP600125+LPS组先用SP600125(20 μmol/L)作用1h后再用LPS刺激24 h,Western-blot测定各组PD-L1及P-JNK蛋白表达.结果 SP600125 +LPS组PD-L1蛋白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SP600125+LPS组和对照组PD-L1蛋白表达与LPS组比较均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P600125+ LPS组细胞P-JNK蛋白表达与对照组和LPS组比较均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PS可能通过JNK信号通路调控脐静脉内皮细胞表达PD-L1.
作者:龙日;刘映峰;严全能;吕自明;缪绯;梁欣伟 刊期: 2013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