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对NS3/4A蛋白酶抑制剂预存耐药的研究

刘莹;麦丽;蔡庆贤;郑玉宝;赵志新

关键词:丙型肝炎病毒, NS3/4A蛋白酶抑制剂, 耐药变异, 基因型
摘要:目的 对我国南方184例无抗病毒治疗史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进行NS3/4A蛋白酶抑制剂相关耐药位点检测.方法 NS3/4A蛋白酶抑制剂相关的耐药位点分析采用自行设计型别特异性引物行巢式PCR,PCR产物经纯化后采用直接测序法鉴定.结果 184例样本中有162例扩增成功,其中125例(77.16%)患者共检出266个变异位点.HCV 1b型A156S变异率为18.33%,V170I为16.67%;HCV 2a型V36L、Q80G、V170I变异率为100%,A156S为64.29%;HCV 6a型Q80K变异率为95.45%,V170I为98.86%.结论 未使用抗病毒药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对NS3/4A蛋白酶抑制剂也存在预存耐药,变异率因HCV基因型而不同.1b型发生变异较少,HCV 2a型及6a型普遍发生变异.
热带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高分辨率熔解曲线法检测中国5种常见β-地中海贫血突变

    目的 探讨高分辨率熔解曲线法(HRM)检测中国5种常见β-地中海贫血突变的可行性.方法 应用HRM法检测中国5种常见β-地中海贫血突变,检测结果为纯合子的标本进行基因测序验证.结果 HRM法能准确区分-28(c.-78A>G)、Codon17 (c.52A>T)、Codons41/42 (c.126_129delCTTT)、Codons71/72 (c.216_217insA)及IVS-Ⅱ-654(c.316_197C>T)的纯合、杂合突变以及野生型标本,测序结果与HRM法检测结果一致.结论 HRM法检测中国5种常见β-地中海贫血突变具有简便、快速、灵敏度高等优点,有望成为临床尤其是产前诊断领域β-地中海贫血突变筛查的优选方法.

    作者:陈汉彪;尹爱华;张彦;何天文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毛萼乙素诱导肝细胞癌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

    目的 研究毛萼乙素抑制肝癌肿瘤细胞增殖的机制.方法 利用MTT实验检测毛萼乙素对肝癌肿瘤细胞株增殖的影响,采用Hoechst染色法检测毛萼乙素是否能引起人肝癌细胞株HepG2的凋亡,采用Western-blotting检测凋亡相关蛋白Bax和PARP的表达水平,免疫荧光技术检测Bax的表达水平.结果 毛萼乙素可以明显抑制肝癌细胞的生长,Hoechst染色实验发现毛萼乙素可以诱导肝癌细胞的凋亡,Western-blotting实验检测到实验组Bax高表达,凋亡蛋白PARP的剪切带与对照组相比也明显增强.免疫荧光实验也显示,实验组Bax高表达.结论 毛萼乙素可通过升高促凋亡蛋白Bax的表达,促进肝癌细胞株HepG2的凋亡,从而抑制其增殖.

    作者:白海燕;谢丹;廖奕佶;买世娟;阳桂香;普建新;李朝晖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原花青素对C57BL/6J小鼠动脉舒张功能保护作用的研究

    目的 探讨原花青素(OPC)对C57BL/6J小鼠血管内皮舒张功能的影响及物质基础.方法 ①将内皮功能紊乱的C57BL/6J小鼠分为对照组、0.1% w/w原花青素组、抗生素组、抗生素+0.1% w/w原花青素组,干预4周后观察小鼠胸主动脉舒张功能;②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OPC (100 mg/kg)灌胃后小鼠60 min血浆中OPC以及其代谢物原儿茶酸(PCA)含量;③将内皮功能紊乱的C57BL/6J小鼠分为抗生素组、抗生素+0.1% w/wOPC、抗生素+0.1% w/w OPC+ 0.003%w/w PCA,干预4周后观察小鼠胸主动脉舒张功能.结果 ①OPC干预可提高小鼠动脉舒张功能,但该效应被抗生素阻断;②OPC灌胃小鼠60 min后,HPLC法测得血浆PCA浓度为(10.6± 1.8) μmol/L,但OPC未检出;③抗生素阻断OPC介导的小鼠动脉舒张功能可被其代谢物PCA部分恢复.结论 原花青素可以改善血管内皮舒张功能,其物质基础可能与其代谢物PCA有关.

    作者:高渊;王雅慧;严啸;李丹;凌文华;王冬亮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抗HIV-1治疗研究进展

    过去的十几年全球在艾滋病的预防和控制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艾滋病仍然是全球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目前尚无安全、有效的抗HIV疫苗和特效治疗AIDS的药物,未来将可能仍是引起人群严重死亡的疾病之一.本文总结了近年来艾滋病的不同治疗途径,以及新近发现的一种整合素α437在HIV感染过程中的作用.

    作者:王雪雯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惠州市2007-2012年生产加工环节影响食品质量的因素分析

    目的 分析惠州市生产加工环节食品质量状况,为提出有针对性的卫生监管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对惠州市2007-2012年质量计量监督检测所抽检的生产加工食品的检验数据进行分类、对比,分析影响质量的因素.结果 2007-2012年间,抽检生产加工食品21 891批次,其中合格18 356批次,批次合格率为83.85%;食品标签合格率为95.26%,食品内在质量合格率为88.59%.食品内在质量不合格的原因主要是微生物指标超标,不合格率为6.03%;其次为理化指标,不合格率为5.04%;理化及微生物指标均不合格率为0.34%.食品种类中,豆制品、蔬菜制品和饮料的不合格率较高.结论 惠州市生产加工环节食品质量总体良好,但仍应加强微生物指标的监测,并提高食品标签的规范程度.

    作者:邓晖;陈清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类风湿关节炎2010ACR/EULAR与1987ACR诊断分类标准的诊断效能比较研究

    目的 评价类风湿关节炎(RA) 2010ACR/EULAR分类标准(简称2010标准)与1987ACR诊断标准(简称1987标准)的诊断效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5月至2011年6月期间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门诊和住院的114例早期关节炎患者.分别以患者一年内使用甲氨蝶呤/来氟米特治疗、一年时风湿专科医生判断为RA作为诊断RA的“金标准”,评价两种分类标准的诊断效能.结果 2010标准与1987标准敏感性分别为0.87和0.63(甲氨蝶呤/来氟米特使用标准)、0.91和0.76(风湿专科医生判断标准);特异性分别为0.67和0.81(甲氨蝶呤/来氟米特使用标准)、0.56和0.92(风湿专科医生判断标准);两种标准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9和0.86(甲氨蝶呤/来氟米特使用标准)、0.87和0.92(风湿专科医生判断标准).按风湿专科医生判断标准,1年时39例非RA患者基线期符合2010标准的有17例(43.6%),分别为未分化关节炎(n=7)、银屑病关节炎(n=5)、干燥综合征(n=2)、系统性红斑狼疮(n=1)、自限性关节炎(n=2);1年时39例非RA患者基线期符合1987标准的有3例,均为银屑病关节炎.按风湿专科医生判断标准,基线期符合1987标准的60例RA患者有4例不符合2010标准,其血清学均正常.结论 运用2010标准有利于RA的早期诊断;2010标准可能将其他关节炎和部分结缔组织病误分类为RA,对分类为RA的患者临床需加强随访;使用2010标准过程中结合1987标准可减少血清学正常的RA的漏诊风险.

    作者:夏冒李;李娟;吴婧;朱俊卿;陈湘南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Nox1基因启动子表达载体的构建

    目的 克隆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氧化酶(Nox)上游启动子序列,为研究Nox1基因的转录调控奠定基础.方法 以人基因组DNA为模板,通过PCR扩增获得1 415 bp(-1415~0)、1 276 bp(-1415~-140)、997 bp(-1415~-419)、839 bp(-1415~-577)、470 bp(-1415~-946)大小的Nox1启动子片段,将其定向克隆人pGL3-Basic荧光素酶表达载体,构建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进行真核细胞转染后鉴定目的片段启动子活性.结果 在A549细胞中,各Nox1启动子片段均有活性;-140~-419 bp和-577~-946 bp区域可能存在Nox1启动子核心区域.结论 成功克隆了在肺泡上皮样细胞中具有活性的Nox1启动子序列,为进一步研究Nox1基因的转录调控机制奠定了基础.

    作者:徐采云;李理;袁伟锋;黄文杰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HPLC-ELSD法同时测定广州水果中的果糖、葡萄糖及蔗糖含量

    目的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法(HPLC-ELSD法)建立同时测定广州水果中果糖、葡萄糖和蔗糖的方法.方法 高效液相色谱条件为Kromasil NH2(4.6 mm×250 mm,5μm)色谱柱,25℃柱温,流动相为乙腈-水(80/20,v/v)溶液,流速为1.5 ml/min;蒸发光散射检测器(ELSD)漂移管温度为85C,空气流速为2.5 ml/min.结果 果糖、葡萄糖和蔗糖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6~10.0 g/L、1.0~20.O g/L、0.6~20.0 g/L;样品中3种糖的加标回收率分别为95.36%、98.44%、97.76%.结论 首次建立了同时测定水果中果糖、葡萄糖、蔗糖的HPLC-ELSD法,为建立广州水果糖含量数据库提供了一种准确、灵敏、快速的分析方法.

    作者:毛钰蘅;杨燕;李丹;凌文华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2009-2012年中山市流行性感冒监测结果分析

    目的 对2009-2012年中山市流行性感冒(流感)监测结果进行分析,了解流感的流行趋势和病毒型别,为制定流感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中山市流感样病例(ILI)监测、病原学监测以及流感暴发疫情监测资料进行分析,将ILI就诊指数(ILI%=门、急诊ILI就诊人数/门、急诊就诊病例总数×100%)和流感病毒检出阳性率作为分析指标.结果 2009年流感病毒较为活跃,出现2次ILI就诊高峰,第1次高峰由甲(A)型H3N2亚型所致,第2次高峰由新甲(A)型H1N1亚型所致;2009年甲流大流行之后,2010年流感流行的强度迅速降低,处于相对平稳状态,上半年以B型流感病毒为主,下半年以甲(A)型H3N2亚型为主;2011-2012年新甲(A)型H1N1亚型、B型流感病毒和甲(A)型H3N2亚型交替流行,ILI就诊高峰均发生在春夏季;对全市4个监测年度各周的ILI%和病原学监测阳性率进行秩相关检验(r=0.701,P<0.01),结果呈正相关;全市报告流感暴发疫情11起,报告发病共计580例,平均罹患率为1.25%,主要发生在中小学校.结论 4个监测年度的优势毒株亚型之间呈交替变化的趋势并有一定的规律,ILI流行强度与流感病毒活动趋势一致.

    作者:陈秀云;岑永庄;汪涛;舒波;王曼;陈雪琴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花生四烯酸通过mTORC1/2通路促进鼻咽癌细胞的增殖

    目的 研究花生四烯酸(AA)对鼻咽癌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潜在的分子机制.方法 采用CCK-8法检测AA对鼻咽癌细胞系C666-1增殖的影响,以及雷帕霉素(rapamycin,Rap)、PP242与AA共同作用对C666-1细胞增殖的影响.同时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AA对鼻咽癌C666-1细胞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信号通路活性的影响,包括下游相关蛋白S6、Akt的表达水平及磷酸化水平,以及mTOR通路抑制剂Rap、PP242与AA共同作用对mTOR信号通路的影响.结果 AA可强烈促进C666-1细胞的增殖,mTOR通路抑制剂Rap、PP242均可抑制AA促进C666-1细胞增殖.AA可激活C666-1细胞mTORC 1/2下游相关蛋白S6、Akt,使其磷酸化水平升高.mTORC1通路抑制剂Rap可阻断AA对mTORC1的激活,从而降低S6(S235/236)的磷酸化水平,mTORC 1/2通路抑制剂PP242可阻断AA对mTORC 1/2的激活,从而降低S6(S235/236)和Akt (S473)的磷酸化水平.结论 花生四烯酸通过激活mTORC1/2信号通路促进鼻咽癌C666-1细胞系的增殖.

    作者:唐洪君;余勇;刘淼;何敏红;郑航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硫酸吲哚酚在尿毒症并发心血管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慢性肾脏疾病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在慢性肾脏疾病患者中,尿毒素尤其是蛋白结合类尿毒素,不仅加重了慢性肾脏疾病,同时促进了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氧化应激认为是心血管疾病的发病机制之一,该假设已得到大量基础和临床研究的证实.硫酸吲哚酚是一种重要的蛋白结合类尿毒素,肾功能衰竭时在肾脏蓄积.目前研究表明,血清中硫酸吲哚酚含量是预测心血管疾病及慢性肾脏疾病肾功能减退的有重要价值的标志物.

    作者:周婧;吴志坚;夏维萍;赵一俏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新生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后自噬水平变化及其与细胞凋亡的关系

    目的 研究新生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后自噬水平的变化规律,通过对Caspase-3的检测探讨自噬水平变化对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将实验动物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3-甲基腺嘌呤组及雷帕霉素组,采用Rice法建立HIBD模型,3-甲基腺嘌呤组及雷帕霉素组于造模后0.5 h腹腔注射3-甲基腺嘌呤及雷帕霉素.应用免疫组织荧光化学法检测损伤侧大脑海马及皮层组织自噬相关蛋白Beclin 1的表达,Western-blot法检测Beclin 1表达变化规律,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Caspase-3的表达.结果 免疫组织荧光化学检测结果显示,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后能激活自噬现象发生.Western-blot检测结果显示,HIBD后2 h Beclin 1蛋白表达开始增加,24 h达到高峰,持续到168 h.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显示,3-甲基腺嘌呤组时间点Caspase-3阳性表达显著升高,雷帕霉素组Caspase-3阳性表达显著下降.结论 新生大鼠HIBD模型能激活自噬现象发生,自噬水平增高可抑制细胞凋亡,自噬水平降低可增加细胞凋亡.

    作者:梁云凤;李宏;方素珍;周细中;杜江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脂多糖诱导的人气道上皮细胞Caspase-1的表达研究

    目的 探讨脂多糖(LPS)诱导人气道上皮细胞半胱氨酸天冬氨酸酶-1(Caspase-1)的表达情况.方法 体外培养人气道上皮细胞,将其随机分为阴性对照组、LPS组及Caspase-1特异性抑制剂(Ac-YVAD-cmk) +LPS组(简称cmk+LPS组).采用四氮唑盐(MTT)法测定各组细胞的增殖能力;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各组细胞Caspase-1mRNA的表达水平;Western-blot测定各组细胞Caspase-1蛋白的表达;ELISA法检测各组细胞上清液白介素1β(IL-1β)水平.结果 3组细胞增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PS组Caspase-1 mRNA的表达水平较cmk+LPS组和对照组增高,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LPS组Caspase-1蛋白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和cmk+LPS组,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PS组IL-1β水平高于对照组和cmk+LPS组,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LRP3炎症复合体诱导的Caspase-1活化参与人气道上皮细胞LPS的致敏过程,并促进下游IL-1β的生成.

    作者:席云祝;于化鹏;樊慧珍;邓火金;夏虎;龚雨新;蔡绍曦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氧化应激与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研究进展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发病率逐年增多,但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目前较为成熟的阐释是“二次打击”学说,该学说中涉及氧化应激机制.氧化应激在NAFLD发病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近年来也日益被关注.本文就氧化应激在NAFLD损伤机制中的作用进行综述,以期能加深对NAFLD发病机制的了解.

    作者:林秋香;周冬生;梁志清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雷帕霉素联用阿托伐他汀减轻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氧化应激损伤

    目的 探讨雷帕霉素与阿托伐他汀联用对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氧化应激损伤的影响.方法 取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进行实验,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DMSO组、阿托伐他汀(3μmol/L)组(A3组)、雷帕霉素50 nmol/L组(R50组)、雷帕霉素100 nmol/L组(R100组)、联用组(阿托伐他汀加雷帕霉素100 nmol/L).实验各组细胞给予相应药物干预2h后,加入三丁过氧化氢(t-BHP)刺激诱导氧化应激损伤,24 h后检测各项指标.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相比,DMSO组细胞SOD活力、MDA含量及β-Gal染色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其细胞增殖率降低(P<0.01).各药物干预组细胞SOD活力、MDA含量、β-Gal染色率和细胞增殖率与空白对照组和DMSO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A3组和R50组比较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100组与A3组和R50组比较上述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联用组细胞SOD活力较其余各组明显升高(P<0.01),而MDA含量、β-Gal染色率和细胞增殖率较其余各组则均明显降低(P均<0.05).而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在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中无表达.结论 在氧化应激状态下,阿托伐他汀及雷帕霉素均具有抑制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抗氧化损伤的作用,从而维护血管平滑肌细胞的正常功能并能延缓其衰老,两药联用的效果优于两药单独应用.

    作者:傅国华;龚勋;吴赛珠;詹琼;董海德;赖文岩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氧化性低密度脂蛋白对肝细胞脂肪积累及SIRT1-LXR信号通路的影响

    目的 探讨氧化性低密度脂蛋白(oxLDL)对肝细胞内脂肪积累及SIRT1-LXR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实验分为对照组、高脂(HF)组、oxLDL组、HF+oxLDL组和能量限制(CR)组.将HepG2细胞培养于DMEM培养基中,培养48 h后用油红O染色法定性观察和测定各组OD值、细胞内脂肪积累,并用RT-PCR法检测各组SIRT1、肝X受体(LXR)及其靶基因ATP结合盒转运蛋白G1 (ABCG1)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HF组、oxLDL组和HF+oxLDL组细胞内脂肪含量均增加(P<0.05),CR组脂肪含量下降(P<0.05).oxLDL组与对照组比较,SIRT1、LXRα和ABCG1 mRNA表达均增加,其中SIRT1和LXR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F组SIRT1和LXRα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ABCG1显著降低(P<0.05);HF+oxLDL组LXRα和ABCG1表达均显著降低(P<0.05),而SIRT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R组LXRα和ABCG1表达均显著增加(P<0.05),然而SIRT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oxLDL可能会促进脂肪肝的形成.

    作者:黄正亮;郭貔;周小辉;傅玉才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三种方法检测轮状病毒感染的比较研究

    目的 比较荧光PCR、ELISA、胶体金法对儿童轮状病毒感染的检测效果,为合理选择实验室检测方法提供依据.方法 采集广州市儿童医院门诊及住院腹泻患儿粪便标本90份,分别采用荧光PCR、ELISA、胶体金3种方法诊断轮状病毒感染,检测结果应用SPSS17.0软件包进行分析.结果 ELISA与荧光PCR法检测轮状病毒感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方法具有较好的吻合度(Kappa=0.888,P<0.05);胶体金法与荧光PCR法检测轮状病毒感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方法检测吻合度一般(Kappa=0.526,P<0.05);以荧光PCR检测为标准,ELISA法检测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总符合率分别为100%、88.1%、90.6%、100%、90.0%,胶体金法检测分别为100%、66.7%、74.6%、80.0%、76.6%.结论 ELISA法、胶体金法均与荧光PCR法诊断结果较一致,ELISA法诊断效能优于胶体金法,胶体金法敏感、快速,单独标本可随时检测,适合急诊、基层卫生机构.

    作者:郭敏;肖密丝;陈焕辉;赵明奇;朱冰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不同月经阶段子宫内膜内参基因的稳定性分析

    目的 筛选子宫内膜不同时期基因表达研究中稳定的内参基因.方法 招募月经周期规律的20~40岁育龄期妇女,分别于黄体期(11人)和增殖期(9人)抽吸入选者的子宫内膜,比较这两个阶段候选内参基因ATP5B、B2M、CYC1、RPL13A、SDHA、TOP1、YWHAZ、18S rRNA、ACTB、GAPDH的稳定性,选择稳定的基因作为合适的内参基因.结果 CYC1和RPL13A是增殖期内膜稳定的内参基因,而YWHAZ和ACTB则是黄体期内膜合适的内参基因.结论 确定不同时期子宫内膜的内参基因为研究其基因表达和相关功能奠定了基础.

    作者:黄兴芳;梁晓燕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JNK通路介导LPS诱导脐静脉内皮细胞PD-L1表达的实验研究

    目的 探讨脂多糖(LPS)刺激脐静脉内皮细胞表达程序性死亡因子配体1 (PD-L1)与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信号通路的关系.方法 体外培养脐静脉内皮细胞,按2× 107/ml种植在6孔培养板中,在无血清培养基中静止24h后随机分成阴性对照组、LPS组及SP600125+LPS组,其中阴性对照组不加干预因素;LPS组先用DMSO(0.1%V/V)作用1h,再用LPS(1.0 μg/ml)刺激24 h;SP600125+LPS组先用SP600125(20 μmol/L)作用1h后再用LPS刺激24 h,Western-blot测定各组PD-L1及P-JNK蛋白表达.结果 SP600125 +LPS组PD-L1蛋白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SP600125+LPS组和对照组PD-L1蛋白表达与LPS组比较均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P600125+ LPS组细胞P-JNK蛋白表达与对照组和LPS组比较均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PS可能通过JNK信号通路调控脐静脉内皮细胞表达PD-L1.

    作者:龙日;刘映峰;严全能;吕自明;缪绯;梁欣伟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对NS3/4A蛋白酶抑制剂预存耐药的研究

    目的 对我国南方184例无抗病毒治疗史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进行NS3/4A蛋白酶抑制剂相关耐药位点检测.方法 NS3/4A蛋白酶抑制剂相关的耐药位点分析采用自行设计型别特异性引物行巢式PCR,PCR产物经纯化后采用直接测序法鉴定.结果 184例样本中有162例扩增成功,其中125例(77.16%)患者共检出266个变异位点.HCV 1b型A156S变异率为18.33%,V170I为16.67%;HCV 2a型V36L、Q80G、V170I变异率为100%,A156S为64.29%;HCV 6a型Q80K变异率为95.45%,V170I为98.86%.结论 未使用抗病毒药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对NS3/4A蛋白酶抑制剂也存在预存耐药,变异率因HCV基因型而不同.1b型发生变异较少,HCV 2a型及6a型普遍发生变异.

    作者:刘莹;麦丽;蔡庆贤;郑玉宝;赵志新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热带医学杂志

热带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广东省寄生虫学会 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