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坚锋;陈茂余;杨玉芳;洪海波;范湛丽;王立华;刘鹰航
目的 分析吸毒人群HIV感染者中HIV-1的基因序列特征,初步确定其感染的基因亚型和各亚型的流行趋势.方法 在Genbank中查找HIV gag基因的序列,设计巢式PCR引物.从全血中提取样本的基因组DNA,进行巢式PCR,对PCR产物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和测序,所获序列与国际参考株序列进行比对,确定基因型或亚型.结果 对36例HIV-1感染者样本进行扩增,PCR共检测出29例阳性样本,27例测序成功,其中16例为CRF 08-BC重组亚型、7例为CRF 07-BC重组亚型、4例为CRF 01-AE重组亚型,15例阴性对照均无目的条带.结论 在广州吸毒强戒人员HIV-1型中以CRF BC亚型为主,其次为CRF 01-AE亚型.应加强对HIV-1毒株亚型的监测,以制定更好的防治策略.
作者:石泽林;韩慧;吴炳义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了解肇庆市4家监测医院出生缺陷儿的发生率及其变化情况,研究出生缺陷发生的相关因素,为制定出生缺陷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按照《广东省出生缺陷医院监测方案》的要求,以市内4家医院作为监测医院,对肇庆市2001-2010年的出生缺陷监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01-2010年共监测围产儿63476名,其中出生缺陷儿1 034名,发生率为162.90/万,总体呈上升趋势,2010年的发生率比2001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1.635,P<0.001).前3位出生缺陷类型依次为先天性心脏病、胎儿水肿综合征、多指(趾)畸形.出生缺陷发生率与围产儿性别、孕母年龄、胎数有关.结论 出生缺陷严重影响出生人口的素质,应继续加强三级预防措施,有效地降低出生缺陷的发生.
作者:陈志玮;刘楚芹;梁云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分析224例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的流行特征,为进一步做好乙脑的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快速IgM抗体捕捉ELISA进行患者血清或脑脊液的乙脑抗体检测,结合临床表现予以诊断.对确诊病例利用Excel软件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1-2010年共收集疑似乙脑患者血清/脑脊液标本626份,阳性224例,检出率为35.78%,脑脊液的阳性检出率略高于血清.男女比例为1.24∶1,好发年龄为10岁以下及50岁以上,发病者多数在农村.发病时间7-10月,发病高峰集中在8月.结论 开展乙脑病例监测,在高发地区及农村进行重点控制,加强宣传教育和增强灭蚊、防蚊意识,加强中老年人的乙脑疫苗免疫接种,是降低乙脑发病率的必要措施.
作者:时莹;王媛;刘梓谕;丁天兵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克隆十二指肠钩虫谷胱甘肽转移酶(GST) AduGST-1基因,并在大肠埃希菌中表达获得重组AduGST-1.方法 设计特异引物,以十二肠钩虫成虫cDNA为模板,通过PCR扩增AduGST-1基因.将获得的AduGST-1编码序列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ETHF,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ETHF/AduGST-1.重组质粒转化至大肠埃希菌BL21 (DE3),用IPTG诱导表达、Ni亲和层析分离纯化重组AduGST-1,SDS-PAGE分析重组蛋白表达及纯化情况.结果 成功扩增到AduGST-1全长编码序列,并登记到GenBank (accession no.JQ812812).AduGST-1编码序列长度为624 bp,编码307个氨基酸残基.成功构建了重组表达质粒pETHF/AduGST-1,在BL21(DE3)中表达并纯化了重组AduGST-1.结论 首次报道从十二指肠钩虫中分离到GST基因,该基因可在大肠埃希菌中高效表达,并分离纯化了重组GST蛋白,为进一步研究AduGST-1功能与应用奠定了基础.
作者:邵正;何庆丰;邓莉;彭礼飞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了解某院医院感染流行特征.方法 连续3年采用横断面调查的形式调查该院住院患者,对调查日的所有住院患者的医院感染情况进行床旁调查和病历调查,统一填写调查表.结果 3年医院感染率为4.70%,医院感染例次率为5.01%.3年合计,各科室感染率前3位为重症医学科(35.00%)、层流病房(31.58%)、血液科(15.95%);感染部位构成比前3位为下呼吸道(47.43%)、泌尿道(15.81%)、血液系统(8.82%);病原体前3位为铜绿假单胞菌(13.90%)、大肠杆菌(11.23%)、金黄色葡萄球菌(9.63%).结论 医院感染的主要科室是重症医学科、层流病房、血液科,主要部位是呼吸道、泌尿道、血液系统,病原体以铜绿假单胞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多见.
作者:谭细兰;俞守义;杨艳;张静;李春梅;钟晓祝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应变率成像(SRI)对急性前壁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心肌存活的早期预测价值.方法 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的前壁STEMI患者在术后测量室间隔心尖段的SRI指标,当收缩末期应变(SES)≥-7%时则纳入研究,并于6个月后复查,评价急性期SRI指标对心肌存活的预测价值.结果 46例前壁STEMI患者纳入研究,其中25例在6个月时SES<-7%,我们定义为存活心肌;21例随访时SES≥-7%,我们定义为失活心肌.存活心肌组SES、收缩后应变(SPS)、收缩期应变率(SRS)及舒张早期应变率(SRE)等指标明显优于失活心肌组(P<0.01),而收缩后应变率、舒张晚期应变率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SRS、SRE、SPS、SES均能预测心肌的存活,其中SRS曲线下面积大(0.803,P<0.01),当临界值取-0.31 s-1时,其预测存活心肌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3%、68%、76%、71%.结论 在行急诊PCI的前壁STEMI患者中,SRI技术能早期预测受累心肌的存活性.
作者:钟新波;赵有生;王小庆;王涓;陈文斌;李涯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糖皮质激素对结核性胸膜炎胸液吸收及防止胸膜肥厚的影响.方法 将148例结核性胸膜炎合并胸腔积液患者,随机分为糖皮质激素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4例.两组在给予规律抗结核治疗基础上,观察组每日加用糖皮质激素药物醋酸氢化可的松片,口服每次1片(含药20 mg),1~2次/d,对照组不加用任何药物.结果 观察组胸腔抽液总量为(2 759.4±492.7)ml,对照组胸腔抽液总量为(3412.4±512.7)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胸膜厚度为( 1.04±0.18)mm,对照组胸膜厚度为(1.37±0.28)mm,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糖皮质激素对结核性胸膜炎合并胸腔积液患者积液的渗出起到抑制作用,并能促进积液的吸收,抑制或降低胸膜粘连厚度.
作者:陈永浩;陈志成;徐建辉;林庆裕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研究Bif-1基因的过表达对前列腺癌细胞凋亡、增殖以及迁移过程的影响.方法 构建Bif-1基因全克隆并转染LNCap细胞,上调细胞中Bif-1基因的表达水平,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转染前后的细胞凋亡情况;通过MTT法检测细胞的增殖能力变化;通过划痕试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的变化.结果 转染Bif-1基因后,Real-time PCR检测发现LNCap细胞中Bif-1基因mRNA水平△△CT高于对照组10倍以上;Western blotting条带光密度值提高2倍以上.实验组细胞凋亡比例升高至31.90%,细胞增殖能力减弱.实验组和对照组中LNCap细胞划痕愈合速度基本相同,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结论 Bif-1基因在LNCap细胞中的过表达促进了细胞凋亡,抑制细胞的增殖能力,而对前列腺癌细胞的迁移能力无显著影响.基因有可能作为一个潜在的前列腺癌治疗靶点.
作者:王铸;何霞;冯发深;关琳琳;汪杨;罗燕芬;黄斌;徐霖;曹开源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构建肠道病毒71型(EV71)的感染性克隆,为EV71致病机理的研究和药物的开发建立技术平台.方法 选取临床手足口重症儿童粪便样品,经荧光定量PCR检测为阳性,RT-PCR方法扩增出EV71全基因组,通过TA克隆的方法连接到TOPO-XL-PCR载体中,应用T7聚合酶系统将线性化的EV71 DNA序列体外转录成RNA,转染人横纹肌肉瘤细胞系RD-A细胞,病毒传代并观察病变,通过间接免疫荧光实验进一步鉴定,获得的感染性克隆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和序列比对分析.结果 RT-PCR可以获得EV71全长约7.5 kb的DNA片段,体外转录并转染后3~5 d可观察到典型的肠道病毒致细胞病变,免疫荧光可看到特异标记,序列比对为C4a亚型的EV71病毒.结论 构建出具有感染性的EV71全长cDNA克隆,在分子生物学水平上有利于深入研究EV71的致病机制和毒力基因、患者抗体的中和特性、疫苗和药物的效力评估与开发等.
作者:罗敏;陈惠玲;杨洪;张海龙;冼慧霞;张仁利 刊期: 2012年第07期
广州管圆线虫病(angiostrongyliasis cantonensis)又称嗜酸粒细胞增多性脑膜脑炎或脑脊髓膜炎,主要是食生或半生的感染广州管圆线虫Ⅲ期幼虫的福寿螺螺肉而感染,幼虫寄生在中枢神经系统,引起脑膜炎、脊髓膜炎、脑炎、脊髓炎等.幼虫可以侵犯眼部,引起视神经炎[1-2].因为视神经炎的发病率较低,因此一直没有引起足够重视.但临床上不断发现一些散在病例,严重者可致失明.而发现症状的早晚是病人治疗及预后的关键因素,因此,本文主要阐述了广州管圆线虫所引起的视神经炎的研究现状,期望为其基础研究及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作者:冯英;吴忠道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肾损伤分子1(KIM-1)在药物相关性急性肾损伤(AKI)患者尿液中的变化,探讨KIM-1在药物相关性AKI早期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将108例药物相关性AKI患者分为轻度AKI组(28例)、中度AKI组(51例)、重度AKI组(29例),终末期肾脏病(ESRD)患者30例和健康对照组30例作为观察对照.采用ELISA方法检测尿液中KIM-1的水平,比色法检测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的水平,颗粒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液胱抑素C(CysC)的浓度.并对尿KIM-1与NAG、血清肌酐及血清Cys C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轻度、中度和重度AKI患者尿液KIM-1显著升高,与健康对照组和ESRD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ESRD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尿KIM-1升高程度与NAG、血清肌酐和Cys C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 检测尿液中KIM-1水平,有助于药物相关性AKI的早期临床诊断.
作者:廖纯兴;潘巧玲;杨建泉;杨碧君;黄贵阳;何楠;张军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分析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患者CURB-65评分与其临床指标、IL-1β、IL-4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研究中共收入80例研究对象,其中21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CAP病例共59例,其中轻症CAP 25例,重症CAP 34例.所有患者人院后采用CURB-65进行评分,常规行动脉血气分析,计算氧合指数,同时采用ELISA检测降钙素原(PCT)、IL-1β、IL-4.结果 轻症肺炎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其PaO2[(99.5±13.4)mmHg vs( 105.1 ±9.4)mmHg]及PCT水平[( 1.62±1.65)pg/ml vs (0.04±0.01)pg/ml]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轻症肺炎组患者CURB-65评分(0.9±0.8 vs 0)、FiO2[(26.6±7.8)% vs 21%、IL-1β[(118.79±32.29)pg/ml vs (9.33±2.51)pg/ml]、IL-4[(41.24±6.52)pg/ml vs (18.46±4.05)pg/ml]高于健康对照组,氧合指数(406.59±126.03 vs 500.45±44.82)则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重症肺炎组CURB-65评分(3.5±0.7 vs 0.9±0.8&0)、FiO2[(41.9±12.0)%vs(26.6±7.8)% & 21%)、PCT[( 11.96±7.59)pg/ml vs (1.62±1.65)pg/ml&(0.04±0.01)pg/ml]、IL-1β[(200.13 ±48.27)pg/ml vs( 118.79±32.29)pg/ml&(9.33 ±2.51 )pg/ml]、IL-4 [(55.41±13.71)pg/ml vs (41.24±6.52)pg/ml&(18.46±4.05)pg/ml]明显高于轻症肺炎组及健康对照组,而PaO2[(74.4±13.1)mmHg vs (99.5±13.4)mmHg&(105.1±9.4)mmHg]及氧合指数(204.14±110.10 vs 406.59±126.03&500.45±44.82)则明显低于轻症肺炎组及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URB-65评分与氧合指数呈负相关(r=-0.833,P<0.05),而与PCT(r=0.900)、IL-1β (r=0.893)、IL-4(r=0.838)均呈正相关(P均<0.05).结论 CAP患者的CURB-65评分与患者氧合指数、炎症反应指标呈明显相关性,可以作为评估重症肺炎的一种简易手段.
作者:高旗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线粒体脑肌病(MELAS综合征型)的临床、影像及病理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例MELAS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2例患者均以视力障碍为首发症状伴头痛、呕吐,发育延迟,血乳酸增高,影像以枕叶皮层受累为主,基底节钙化.肌肉病理发现破碎样红纤维,电镜可见肌膜下异常线粒体增多.结论 以视力障碍为首发症状的青少年患者应考虑到MELAS综合征的可能,以免误诊.
作者:成秋生;李蒙燕;杨勇;郭爱华;潘小平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了解广州地区献血人群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0BI)的流行病学和血清学情况.方法 对广州地区199 631例无偿献血者标本同时用ELISA法检测HBsAg、紫外-乳酸脱氢酶法检测ALT、核酸扩增技术(NAT)联合检测HBV/HCV/HIV及HBV单项鉴别试验,对HBsAg阴性HBV DNA阳性者进行随访,用荧光定量PCR检测病毒载量,用ELISA法检测乙肝两对半.结果 199 631例标本中共检出 104例HBsAg阴性HBV DNA阳性者,经随访有54例为OBI,OBI检出率为0.027%,年龄以46~55岁组检出率高(P<0.01),外地身份证的献血者检出率高于广州市身份证者(P<0.01),OBI检出率与性别和献血次数无关(P>0.05).104例HBsAg阴性HBV DNA阳性的标本ALT均正常,病毒载量均<1 000 IU/ml,平均值为162 IU/ml.随访标本中,除6例ALT异常外其余均正常,54例OBI标本病毒载量均<1 000 IU/ml,平均值为122 IU/ml,乙肝两对半中抗-HBc阳性率明显高于其他项目(P<0.01).结论 HBsAg阴性献血者中存在OBI,有必要在献血者中开展核酸检测.
作者:李玉笑;周才;杜耀民;汪传喜;黄伯泉;杜荣松;田也;刘旭映;邓燕清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孕晚期疤痕子宫孕妇经阴道分娩的影响因素并分析其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80例孕晚期疤痕子宫孕妇经阴道分娩的临床资料,将其分为疤痕子宫自然临产组(n=38)、疤痕子宫计划分娩组(n=42),并设定对照组(n=50).比较3组间的分娩结局如产后出血量、胎盘胎膜滞留率、是否存在子宫破裂、急产率及钳产率等情况.结果 自然临产组有9例(23.68%)孕妇以钳产术缩短第二产程终止妊娠,而计划分娩组则有8例(19.05%),均高于对照组3例(6.00%),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自然临产组孕妇钳产率又稍高于计划分娩组,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自然临产组总产程<3 h者有9人(23.68%),急产率高于计划分娩组(2.38%)及对照组(1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组孕妇产后出血量、胎盘胎膜滞留率以及非计生引产胎儿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均无子宫破裂及新生儿重度窒息等不良事件发生.结论 疤痕子宫并非阴道试产的绝对禁忌,产前超声检查子宫下段疤痕区域的良好连续性及低位钳产术是其阴道试产的有利因素.
作者:郭芳;何平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掌握深圳市龙岗区2001-2010年女工职业病发病情况,分析女工职业病发病规律和特征,为制定防治对策及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深圳市龙岗区2001-2010年诊断的女工职业病例和职业卫生调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女工职业病种类、患者年龄和行业分布等特征.结果 龙岗区2001-2010年共发生116例女工职业病,引起职业中毒的化学及物理因素以有机溶剂为主,共发生57例(49.14%),慢性职业性铅中毒55例(47.41%).职业中毒的行业系统分布主要以金属制品业(30.95%)、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19.05%)、家具制造业(16.67%)和塑料制品业(11.90%)为主.结论 深圳市龙岗区女工职业病的发生在高危行业和重点毒物有明显的集中趋势,加强对重点行业、重点毒物的卫生监管,是预防控制女工职业病的重要环节.
作者:何丽英;于碧鲲;陈浩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了解儿童尿碘水平、甲状腺肿大率,评价食盐加碘对高州市消除碘缺乏病的效果.方法 2010年在高州市按地理分布分层随机抽取居民食用盐进行含碘量测定,从5所小学中随机抽取8~10岁儿童100名、400名分别进行尿碘测定和甲状腺肿检查.食盐含碘量、尿碘和甲状腺肿的检查均按标准方法进行.结果 抽取288份居民食用盐,属于加碘盐285份,碘盐覆盖率为98.96%,碘盐合格率为99.30%(283/285),合格碘盐食用率为98.26%(283/288).100名儿童尿碘大于100 μg/L有91人,占91%,中位数为290 μg/L;检查400名儿童的甲状腺,仅发现Ⅰ度肿大8人,甲状腺肿大率为2%.150名儿童对IDD知识问卷调查回答全部正确,知晓率达100%.结论 高州市通过对居民食盐加碘,达到了国家消除碘缺乏病的标准.
作者:何金庆;周东旋;蒙铨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总结肝炎肝硬化患者合并败血症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方法 回顾分析33例肝炎肝硬化合并败血症患者的肝功能指标、凝血指标、外周血象及血培养结果,分析导致败血症的原因.结果 33例患者合并败血症与其肝硬化严重程度相关,致病菌中革兰阳性菌7株(占21.0%),革兰阴性菌26株(占79.0%).革兰阳性菌株中肺炎链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常用抗菌素普遍耐药,革兰阴性菌株中产酸克雷伯菌耐药率高,左氧氟沙星对主要革兰阳性菌普遍敏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替坦对主要革兰阴性菌普遍敏感.结论 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出现发热寒战首先应考虑败血症可能,致病菌以革兰阴性菌多见,主要为大肠埃希菌.经验性抗菌治疗可首选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替坦或左氧氟沙星.
作者:蒋俊民;赵朋涛;徐婵媛;池晓玲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1.8%阿维菌素(AVM)乳油对小鼠肝微粒体细胞色素P450 (CYP450)酶系与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的影响,初步探讨1.8%AVM在肝脏的可能的代谢过程和毒性机理.方法 40只清洁级昆明种小鼠(雌雄各半)灌胃给予1.8%AVM乳油(70、35、17.5 mg/kg),连续7d,以0.9%氯化钠溶液作对照.末次给药后处死小鼠,采用差速离心法制备大鼠肝微粒体,Brandford法测定微粒体蛋白浓度,CO还原差示光谱法检测肝微粒体CYP450含量,差示光谱法则定肝微粒体b5 (Cyt-b5)含量,紫外分光光度法则定肝微粒红霉素N-脱甲基酶活性(ERD)和氨基比林-N-脱甲基酶(ADM)和GST的活性.结果 各1.8%AVM乳油染毒剂量组ERD、ADM活性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剂量组小鼠肝脏指数、CYP450与b5的含量及GST的活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不同剂量组间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8%AVM乳油可抑制小鼠肝微粒体ERD(主要反映CYP3A活性)和ADM(主要反映CYP2E1)的活力,而对CYP450和b5含量及GST活性影响小,未观察到1.8%AVM乳油对小鼠肝微粒体重要的Ⅰ相酶CYP450和Ⅱ相酶GST的诱导或抑制作用.
作者:喻馨兰;张华;韦艳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研究活性氧过氧化氢(H202)对绒毛外细胞滋养层细胞(EVCT)侵袭行为的影响及其信号传导机制.方法 建立EVCT体外培养模型,利用Transwell细胞侵入系统检测EVCT的体外侵袭作用,应用Western blot法评价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ERK1/2)的活性变化,使用CCK-8测定细胞的生长状况.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15 μmol/LH202和50 μmol/L PD98059均可显著抑制EVCT的侵入指数(分别为43.3±4.7,49.3±7.0)(P<0.01),同时降低EVCT的ERK1/2磷酸化水平(P<0.01),但并不影响EVCT的细胞活力(P>0.05).结论 H202可能通过抑制ERK1/2的激活,进而影响EVCT的侵袭行为,参与子痫前期的发病机制.
作者:黄莉萍;余艳红 刊期: 2012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