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新波;赵有生;王小庆;王涓;陈文斌;李涯
目的 了解儿童尿碘水平、甲状腺肿大率,评价食盐加碘对高州市消除碘缺乏病的效果.方法 2010年在高州市按地理分布分层随机抽取居民食用盐进行含碘量测定,从5所小学中随机抽取8~10岁儿童100名、400名分别进行尿碘测定和甲状腺肿检查.食盐含碘量、尿碘和甲状腺肿的检查均按标准方法进行.结果 抽取288份居民食用盐,属于加碘盐285份,碘盐覆盖率为98.96%,碘盐合格率为99.30%(283/285),合格碘盐食用率为98.26%(283/288).100名儿童尿碘大于100 μg/L有91人,占91%,中位数为290 μg/L;检查400名儿童的甲状腺,仅发现Ⅰ度肿大8人,甲状腺肿大率为2%.150名儿童对IDD知识问卷调查回答全部正确,知晓率达100%.结论 高州市通过对居民食盐加碘,达到了国家消除碘缺乏病的标准.
作者:何金庆;周东旋;蒙铨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二甲基亚硝胺(DMN)诱导的小鼠肝损伤模型凝血系统改变及中药的影响.方法 以DMN腹腔注射造模,观察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原活动度(PTA)、肝组织凝血因子mRNA、凝血调控因子u-PA、t-PA、PAI-1、TAFI mRNA量动态变化;并另取小鼠造模分组灌胃给药,观察复方肝毒清对u-PA、t-PA、PAI-1、TAFI mRNA的影响.结果 DMN造模后PT逐渐延长,48~96 h时长;PTA减小,36~96 h之间均小于40%;F2、F11 mRNA造模后有显著升高,均在72 h时达到高;u-PA和t-PA mRNA均明显升高;PAI-1和TAFImRNA均显著降低.复方肝毒清能使PT缩短、PTA升高至40%以上、u-PA和t-PA mRNA水平显著下降、PAI-1和TAFI mRNA明显升高.结论 DMN诱导的肝损伤小鼠凝血系统有明显变化,中药复方可能主要是通过影响凝血纤溶调控因子表达而改善DMN诱导的小鼠肝损伤凝血系统的作用.
作者:何金洋;江远;刘亚敏;郭兴伯;符林春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比较INNO-LiPA HBV DR v2和直接测序法检测HBV耐药突变的准确性和灵敏性.方法 选取41例接受阿德福韦或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救援治疗并在治疗过程中(治疗48周和72周时)进行INNO-LiPA HBV DR v2耐药检测的拉米夫定耐药患者,共收集到101份足量的血清,采用直接测序法进行拉米夫定和阿德福韦耐药检测.分析HBV聚合酶第80、173、180、181、204和236位点的耐药突变情况,并与INNO-LiPA耐药检测的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INNO-LiPA HBV DR v2和直接测序法检测204位点耐药结果对比,完全符合率为73.8%(62/84),部分符合率为23.8%(20/84),总体符合率达到97.6%(82/84).其他位点总体符合率也多在95%以上.另外INNO-LiPA比直接测序法有更高的灵敏度,对混合感染的检出率(46.4%)明显高于直接测序法(23.8%),其总体耐药检出率也高于直接测序法.结论 INNO-LiPA方法在灵敏度和准确性上均优于直接测序法,而且操作简便、快捷,能够提供更多的信息量,在科研和临床上都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作者:郑慧珂;周彬;何海棠;吕国涛;刘美三;孙剑;侯金林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通过对68例鼻咽癌复发患者癌组织中细胞周期调节蛋白水平的检测,进行鼻咽癌复发的趋势预测和探讨可能的机制.方法 采取免疫组织化学法对所有研究对象的组织标本进行p53、MDM2、p21WAF1、p21ras、VEGF的检测.结果 68例患者平均复发间期为(31.65±24.52)月.未发现不同分期的复发间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361).单因素分析发现高表达的MDM2水平会缩短复发间期(P=0.016).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50岁)、高表达MDM2和低表达或阴性p21WAF1是复发间期的影响因素.结论 年龄较大、高表达MDM2、低表达或阴性p21WAF1的鼻咽癌患者易较早出现复发.
作者:蒋昌斌;易炜;何芬;秦海燕;李蓉;孙建聪;万明辉 刊期: 2012年第07期
广州管圆线虫病(angiostrongyliasis cantonensis)又称嗜酸粒细胞增多性脑膜脑炎或脑脊髓膜炎,主要是食生或半生的感染广州管圆线虫Ⅲ期幼虫的福寿螺螺肉而感染,幼虫寄生在中枢神经系统,引起脑膜炎、脊髓膜炎、脑炎、脊髓炎等.幼虫可以侵犯眼部,引起视神经炎[1-2].因为视神经炎的发病率较低,因此一直没有引起足够重视.但临床上不断发现一些散在病例,严重者可致失明.而发现症状的早晚是病人治疗及预后的关键因素,因此,本文主要阐述了广州管圆线虫所引起的视神经炎的研究现状,期望为其基础研究及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作者:冯英;吴忠道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合并肠梗阻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466例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肠梗阻与患者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 全组病例肠梗阻发生率为8.2%(38/466).单因素分析显示,肠梗阻与性别、肿瘤大小、大体类型、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TNM分期、术前血清癌胚抗原水平以及手术方式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影响肠梗阻发生的因素为大体类型、年龄、TNM分期和肿瘤大小;其危险程度大小为大体类型>年龄>TNM分期>肿瘤大小.结论 结直肠癌合并肠梗阻的特征是好发于中老年人,病程晚,生物行为恶及根治率低.
作者:许慕明;庄业忠;王伟峰;林佳锐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Caspase-1抑制剂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大鼠肺组织及肺内IL-18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42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6)、SAP-S组(n=18)和SAP造模+Caspase-1抑制剂组(SAP-ICE-Ⅰ组)(n=18).SAP-S组与SAP-ICE-Ⅰ组于造模后6、12、18h心脏穿刺抽血,动态监测血清淀粉酶、肺湿干重比率,光镜下观察胰腺及肺组织病理学改变,采用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肺内IL-18的表达情况.结果 SAP-ICE-Ⅰ各组血清淀粉酶、肺湿干重比率较SAP-S组有显著下降(P<0.01).光镜下,SAP-ICE-Ⅰ组对应时间点胰腺和肺组织病理损害程度较SAP-S组明显减轻.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SAP-ICE-Ⅰ组各时间点IL-18较SAP-S组显著减少(P<0.01),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Caspase-1抑制剂可以抑制成熟的IL-18蛋白表达,有效改善SAP时的肺损伤.
作者:史薇;辜金莲;曾峥;黎钟燕;朱人敏;张晓华;袁柏思;李敏利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分析吸毒人群HIV感染者中HIV-1的基因序列特征,初步确定其感染的基因亚型和各亚型的流行趋势.方法 在Genbank中查找HIV gag基因的序列,设计巢式PCR引物.从全血中提取样本的基因组DNA,进行巢式PCR,对PCR产物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和测序,所获序列与国际参考株序列进行比对,确定基因型或亚型.结果 对36例HIV-1感染者样本进行扩增,PCR共检测出29例阳性样本,27例测序成功,其中16例为CRF 08-BC重组亚型、7例为CRF 07-BC重组亚型、4例为CRF 01-AE重组亚型,15例阴性对照均无目的条带.结论 在广州吸毒强戒人员HIV-1型中以CRF BC亚型为主,其次为CRF 01-AE亚型.应加强对HIV-1毒株亚型的监测,以制定更好的防治策略.
作者:石泽林;韩慧;吴炳义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miR-125b-1增强紫杉醇对乳腺癌SKBR-3细胞化疗敏感性的影响,及其对靶基因Her2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合成miR-125b-1并通过LipofectamineTM 2000转染SKBR-3细胞,将实验分为空白对照组(脂质体转染SKBR-3细胞株)、阴性对照组(siRNA转染SKBR-3细胞株)、miR-125b-1组(miR-125-1转染SKBR-3细胞株)3组.分别用RT-PCR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Her2 mRNA和蛋白质表达水平的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MTT法检测miR125b-1对紫杉醇作用于SKBR-3细胞化疗敏感性的影响.结果 miR-125b-1转染后的SKBR-3细胞中Her2 mRNA和蛋白质水平显著下降;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转染miRNA-125b-1的SKBR-3细胞G2M期细胞比例显著高于其他组(P=0.000),而空白对照组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94).三组之间比较,G0-G1期、S期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用miR-125b-1处理组细胞的IC50与未处理组相比下降2.69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iR-125b-1可增强乳腺癌SKBR-3细胞对紫杉醇的化疗敏感性,下调Her2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作者:胡斌;吴爱国;李学孝;纪术峰;王梦川;吴凯;邵国利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总结肝炎肝硬化患者合并败血症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方法 回顾分析33例肝炎肝硬化合并败血症患者的肝功能指标、凝血指标、外周血象及血培养结果,分析导致败血症的原因.结果 33例患者合并败血症与其肝硬化严重程度相关,致病菌中革兰阳性菌7株(占21.0%),革兰阴性菌26株(占79.0%).革兰阳性菌株中肺炎链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常用抗菌素普遍耐药,革兰阴性菌株中产酸克雷伯菌耐药率高,左氧氟沙星对主要革兰阳性菌普遍敏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替坦对主要革兰阴性菌普遍敏感.结论 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出现发热寒战首先应考虑败血症可能,致病菌以革兰阴性菌多见,主要为大肠埃希菌.经验性抗菌治疗可首选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替坦或左氧氟沙星.
作者:蒋俊民;赵朋涛;徐婵媛;池晓玲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了解福田区人群土源性线虫感染情况及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预防与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随机选取两个监测点,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检查土源性线虫虫卵,同时对检测者进行知识、行为问卷调查,幼儿园儿童采用透明胶纸肛拭法查蛲虫卵.结果 本次共粪检743人,蛲虫感染率为0.13%,未检出蛔虫、钩虫和鞭虫.儿童透明胶纸肛拭法检测514人,蛲虫感染率为3.11%.人群防治知识知晓率为69.90%,健康行为形成率为77.67%.结论 福田区土源性线虫感染以蛲虫为主,应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儿童蛲虫病的防制.
作者:范苏云;石向辉;顾青;刘莹;舒彬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在不同出血量及肝功能状态下,食管曲张静脉套扎术(EVL)治疗食管曲张静脉破裂(EVB)出血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湘岳医院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晚期血吸虫病并发EVB患者107例,在内科综合治疗基础上给予EVL.结果 本组患者107例,肝功能Child分级与食管曲张静脉程度有等级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728(P<0.01),与出血量呈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848(t=16.426,P<0.01).内科治疗+套扎术治疗的有效率为97.87%,单纯内科治疗的有效率仅为12.15%,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肝功能损害越严重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程度就越大、出血量也越多.内科治疗+套扎术治疗EVB的有效率明显优于单纯内科治疗.
作者:郑娜;荆群山;杨米佳;陈哲;王洪波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分析224例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的流行特征,为进一步做好乙脑的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快速IgM抗体捕捉ELISA进行患者血清或脑脊液的乙脑抗体检测,结合临床表现予以诊断.对确诊病例利用Excel软件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1-2010年共收集疑似乙脑患者血清/脑脊液标本626份,阳性224例,检出率为35.78%,脑脊液的阳性检出率略高于血清.男女比例为1.24∶1,好发年龄为10岁以下及50岁以上,发病者多数在农村.发病时间7-10月,发病高峰集中在8月.结论 开展乙脑病例监测,在高发地区及农村进行重点控制,加强宣传教育和增强灭蚊、防蚊意识,加强中老年人的乙脑疫苗免疫接种,是降低乙脑发病率的必要措施.
作者:时莹;王媛;刘梓谕;丁天兵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了解HIV感染者/AIDS病人生存质量的现状并分析其相关因素.方法 应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量表(WHOQOL-BREFF)中文版评价HIV感染者及AIDS病人的生存质量,同时调查可能影响生存质量的人口学特征、HIV感染有关情况和社会支持等.采用t检验、方差分析进行单因素分析,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生理、心理、社会关系及环境4大领域的影响因素.结果 112例HIV感染者/AIDS病人生存质量4大领域平均得分分别为:生理领域(60.5±16.2)分、心理领域(51.8±17.5)分、社会关系领域(58.1±19.3)分,环境领域(47.5±15.6)分.各维度得分均低于全国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观支持得分越高,HIV感染者/AIDS病人生存质量4个领域得分就越高;静脉吸毒途径感染的HIV感染者/AIDS病人生理领域总分低于性途径感染者;有工作/学习的HIV感染者/AIDS病人生理和心理领域得分高于无业者;对支持利用度高者,其心理领域得分也高;在环境领域得分中,患者文化程度越高,其得分越高.结论 应加强失业、文化程度低、抗病毒治疗患者、静脉注射感染者以及社会支持差者的心理健康辅导,以提高其生存质量.
作者:朱凯星;许美振;吴天石;宋叶;甘标;郭钜旋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胃泌素释放肽前体(Pro-GRP)作为小细胞肺癌(SCLC)新标记物的临床意义,并与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NSE)进行比较.方法 用雅培化学发光分析仪I2000(美国产)测试血清中Pro-GRP水平,比较86例SCLC初治患者血清中Pro-GRP与NSE水平,分析Pro-GRP诊断SCLC的灵敏度、特异度.分析化疗前后患者血清NSE和Pro-GRP水平与生存率的关系及相关性,采用ROC曲线确定阈值,比较诊断准确性.结果 血清Pro-GRP诊断SCLC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8.37%和93.82%.化疗后,Pro-GRP和NSE水平均下降.在复发/进展的患者中,Pro-GRP的阳性率显著高于NSE(P<0.05).Pro-GRP和NSE在SCLC诊断中的分布有明显的相关性(r=0.256,P<0.01).结论 Pro-GRP是较NSE更为特异、敏感的SCLC肿瘤标志物,还可以反映疗效,监测复发.
作者:秦家濂;吴金燕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应变率成像(SRI)对急性前壁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心肌存活的早期预测价值.方法 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的前壁STEMI患者在术后测量室间隔心尖段的SRI指标,当收缩末期应变(SES)≥-7%时则纳入研究,并于6个月后复查,评价急性期SRI指标对心肌存活的预测价值.结果 46例前壁STEMI患者纳入研究,其中25例在6个月时SES<-7%,我们定义为存活心肌;21例随访时SES≥-7%,我们定义为失活心肌.存活心肌组SES、收缩后应变(SPS)、收缩期应变率(SRS)及舒张早期应变率(SRE)等指标明显优于失活心肌组(P<0.01),而收缩后应变率、舒张晚期应变率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SRS、SRE、SPS、SES均能预测心肌的存活,其中SRS曲线下面积大(0.803,P<0.01),当临界值取-0.31 s-1时,其预测存活心肌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3%、68%、76%、71%.结论 在行急诊PCI的前壁STEMI患者中,SRI技术能早期预测受累心肌的存活性.
作者:钟新波;赵有生;王小庆;王涓;陈文斌;李涯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十溴联苯醚(PBDE-209)对宫颈癌HeLa细胞体外增殖的影响.方法 观察HeLa细胞经不同浓度PBDE-209暴露后发生的形态学变化,并用MTT方法检测细胞存活率改变,采用免疫荧光化学方法检测细胞增殖核抗原Ki67表达变化,流式细胞术观察HeLa细胞细胞周期的分布变化.结果 随着浓度升高,细胞增殖明显,细胞间隙变小.MTT方法检测发现PBDE-209促进HeLa细胞增殖,细胞增殖率的升高呈时间和浓度依赖效应,200 nmol/L PBDE-209作用24、48和72 h后细胞增殖率分别是阴性对照组的1.2、1.5和1.8倍(P<0.05).Ki67表达强度随着PBDE-209浓度升高而增强.流式细胞术检测发现200 nmol/L PBDE-209作用72 h后,G0/G1期细胞比例下降了8%,而S期细胞比例升高了7%,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低浓度PBDE-209暴露使HeLa细胞G0/G1期细胞减少,S期细胞增加,从而促进细胞增殖.
作者:李志华;刘晓燕;黄锦桃;陈敦金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分析广州市2006-2010年甲乙类传染病流行特征,为今后制定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对广州市2006-2010年报告的甲乙类传染病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6-2010年广州市甲乙类传染病共报告发病181 927例,年均发病率为334.03/10万,高于广东省及全国平均发病水平,总体呈下降趋势.发病率居前4位的甲乙类传染病为肺结核、病毒性肝炎、梅毒和淋病,占每年甲乙类报告总数的90%.麻疹发病率显著下降.中心商业区与城乡结合部为高发地区,发病率较高的职业为家务待业、民工、工人和农民.结论 广州市传染病防控工作的重点是降低肺结核、病毒性肝炎、梅毒、淋病的流行强度,同时应防范部分输入性传染病引起本地流行的潜在危险.
作者:胡文穗;肖新才;董智强;李美霞;傅传喜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p38信号通路在丙泊酚抑制呼吸机所致肺损伤(VILI)大鼠肺组织表达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中的作用.方法 将32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8只.对照组(A组)不行机械通气,保留自主呼吸;常规通气组(B组)潮气量(VT)为8 ml/kg;大潮气量通气组(C组)VT为30 ml/kg;大潮气量通气+丙泊酚组(D组)VT为30 ml/kg,同时静脉注射丙泊酚8 mg/(kg·h).机械通气4h后处死动物,测定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总蛋白水平、白细胞计数以及肺湿干重比值(W/D)和中性粒细胞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肺组织HMGB1蛋白含量以及p38的激酶活性,采用RT-PCR方法检测HMGB1 mRNA的表达.应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不同组别间的比较.结果 通气4h后,与A组相比,C组总蛋白水平(1.58±0.46) g/L、白细胞计数(112.05±21.33)×107/L、肺W/D比值(8.25±0.92)、MPO活性(3.08±0.85) U/g、HMGB1蛋白(0.43±0.13)和mRNA( 0.30±0.08)表达以及p38激酶活性(0.52±0.11)均明显增加(P<0.05);与C组相比,D组上述各项指标的变化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 丙泊酚可改善VILI肺内炎症反应,可能与通过p38信号通路抑制HMGB1蛋白和mRNA的表达有关.
作者:程傲冰;丁宁;许立新;佘守章 刊期: 2012年第07期
淡水螺类是多种吸虫幼以及一些线虫幼虫的中间宿主,它们之间的相容性可以从感染率、感染度等多方面作为评价指标.本文对多种淡水螺类与吸虫幼虫或线虫幼虫相容性研究进行综述,进一步深入对寄生虫幼虫与淡水螺类之间基因相容性的研究,更有助于全面揭示寄生虫与宿主之间的相互关系.
作者:周燕蓉;吴忠道 刊期: 2012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