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砚秋
目的 分析医院临床护理人力资源配置和使用的现状.方法 对我院387名护士的学历、职称及10个住院科室的床护比、床位使用率、护士人均每周工作总时数、月平均晚夜班数和年流失人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护理人员整体素质较低、护理人力资源配置不足、护士流动性大,影响医院护理工作质量和发展.结论 加强护士在职继续教育、科学合理配置护理人力资源、实施人性化管理是当前护理管理工作的重点.
作者:张维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本地区不同级别医院不同团队合作对分娩不良结局和分娩过程保健作用的影响.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对照的方法抽取本地区一级、二级和三级医院的产科病例,统计2004~2006年间新生儿死亡率,同时对实行目的 性决择手术(急诊剖宫产或阴道助产)的病例进行单独统计,分析脐带脱垂病例的诊断至胎儿娩出时间间隔(DDI)与新生儿窒息之间的关系.结果 实行产科与儿科合作的医院新生儿总死亡率明显低于实行传统会诊的医院,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随着DDI的延长,新生儿窒息率增加,合作组新生儿窒息率明显低于传统会诊组(P<0.05).结论 产科、儿科合作能够改善分娩不良结局、降低新生死亡率和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望艳美;万波;蔡春芳;李燕秋;徐雁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腰大池置管持续外引流对颅脑损伤治疗的临床价值,并对腰大池置管持续外引流的优点、禁忌证及注意事项进行讨论.方法 用硬膜外麻醉导管或深静脉穿刺管进行腰椎穿刺,接无菌引流袋,调节引流袋的高度,控制引流量,每天约150~350 ml,留置时间约6~14 d.结果 对52例颅脑损伤患者行腰大池持续外引流,治疗效果良好,总有效率90.4%.结论 腰大池置管持续引流是一项在颅脑损伤治疗中较为成熟的临床技术,简单易行、经济、创伤小,是一种安全且行之有效的方法.
作者:李传勇;赵坤;郭鹏;刘海东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眼外伤患者的临床分析及护理干预,以提高治愈率和降低并发症.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1月至2007年11月在我院收治的125例眼外伤患者的临床与护理资料.结果 本组125例眼外伤患者视力恢复到0.3以上的85例,占68.0%,并发症的发生率逐渐下降,由治疗前的68.8%(86/125)降低为28.0%(35/125).结论 合理的护理活动有利于减少眼外伤患者并发症,促进患者身体及早康复.
作者:杨枫 刊期: 2008年第05期
肿瘤淋巴管的生成在乳腺癌淋巴道转移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淋巴管生成的调控因子的研究近年有了新进展.作者主要对近年来关于肿瘤淋巴管生成与乳腺癌淋巴道转移之间的关系的研究加以综述.
作者:黎晴;曹桂明 刊期: 2008年第05期
宫内节育器(IUD)异位是指IUD部分、全部嵌入子宫肌层或异位于子宫外.IUD异位于子宫外是放置IUD是严重的并发症,据报道发生率为0.4‰~1.3‰[1],主要是与操作者的技术,官腔的形态及有无合并子宫畸形等有关.宫内节育器可异位于盆腔内、腹腔内、膀胱、肠管、阔韧带或腹膜外.但穿入邻近脏器如膀肤、小肠、大肠等比较少见.如果异位于腹腔内,可表现为胃肠道症状.15%的IUD可异位于邻近器官,尤其是肠道,并发症有肠梗阻、肠穿孔、肠梗塞、肠狭窄和肠疹.腹痛、发热、间断腹泻三联症结合IUD异位的病史需警惕肠道损伤可能.
作者:宗海芸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低分子肝素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疗效.方法 将40例反复发作的短性脑缺血发作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常规治疗和低分子肝素钙,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治疗.结果 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低分子肝素是治疗TIA的一种安全有效的药物.
作者:包芳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自制朗哥尔油剂用于治疗早泄的疗效.方法 精选诃子肉、五味子、细辛克等制成油剂,调制成60%、50%、40%三种浓度,外搽外阴部,通过用药前后自身对照,观察治疗早泄的效果.结果 自制朗哥尔油剂能延长射精潜伏期时间约50%,性生活质量明显提高,且以用药2周后疗效佳.结论 以50%油剂的效果为满意,能显著降低龟头的敏感性,提高兴奋阈值,延长射精潜伏期过程.
作者:粱勋利;赵霖;阮勇;雷娜;吴琼;莫伟明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沟槽式精密附着体在倾斜基牙固定义齿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32例20°~35°倾斜基牙采用沟槽式精密附着体进行固定义齿修复,经1~4年临床观察评价疗效.结果 32例病例共32件修复体均能正常行使咀嚼功能,无不适主诉.结论 应用沟槽式精密附着体是临床倾斜基牙固定义齿修复的良好方法.
作者:孙高原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普外术后应用自控镇痛泵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 通过对27例普外科手术后患者采用自控镇痛泵治疗的临床观察,了解其镇痛效果、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患者镇痛效果均达到临床要求,自控镇痛技术(PCA)治疗可能出现恶心、呕吐、尿潴留、胃肠蠕动减慢、低血压等不良反应.结论 在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要加强业务学习,掌握PCA使用方法,了解镇痛药物的药理作用,严密观察,加强管道管理,确保镇痛效果和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冯小菊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不同性别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以提高防治效果.方法 对我院2004年3月至2007年3月收治的429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进行性别分析,按患者年龄分为4组:(<45岁,45~54岁,55~64岁,≥65岁)比较发病率、发病年龄、发病至入院时间、合并症、并发症、支架植入术(PCI)例数.结果 4组男女患者比例分别为11:1,25:1,2.47:1和1.16:1.女性较男性平均发病年龄晚10年,女性患者行PCI例数少于男性.绝经后女性糖尿病发病率增加,心源性休克发生率也明显增加.结论 绝经后女性雌激素水平下降对老年女性AMI的临床特点有重要影响.应提供女性对AMI的认识,及时、合理、积极的治疗AMI.
作者:董振宇;张国春;陈爱明;迟贤国 刊期: 2008年第05期
对于医学实验室来说,质量管理日益为大家重视.它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还在不断升华、不断进步中.质量管理是临床实验室管理的核心,是实验室生存发展的前提[1].提高了实验水平,就能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准确、可靠的实验依据,其终成果主要体现在检测报告上,得到患者和临床的信赖与认可.为了达到实验室规范化、标准化,提出几点临床体验,供同事们讨论.
作者:杨波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急性胰腺炎(AP)胰外胸部并发症的CT征象,及判断AP严重程度的价值.方法 收集108例AP患者的临床资料和CT片,分析AP对胸膜及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及CT征象.结果 108例AP患者中,68例(63.0%)显示胸部并发症.其中30例显示双侧或一侧胸膜增厚(27.8%);36例(33.3%)合并胸腔积液;28例合并胸膜增厚及胸水(25.9%).结论 AP时胸水及肺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严重的并发症.这些并发症的CT征象是判断AP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
作者:邓立功;庞红全;许林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螺内酯和美托洛尔联合应用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左室重构的影响.方法 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60例,心功能(NYHA)分级Ⅲ~Ⅳ级者;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0.45,分为3组.A组20例常规治疗(利尿、扩血管及强心等药物)加用螺内酯与关托洛尔,B组20例在常规治疗加美托络尔,C组20例常规治疗加用螺内酯.3个月后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室收缩末容积(LVESV),左室舒张末容积(LVEDV),射血分数(LVEF),评价左室容积和左心功能.结果 A组LVESV、LVEDV明显降低,LVEF增加,与B、C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A组、B组、C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LVESV、LVEDV降低,LVEF增加(P<0.05).治疗后B组与C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Ⅲ-Ⅳ级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螺内酯和美托洛尔,可更好地抑制左室重构,防止左室扩张,抑制心衰的发生.
作者:张力新;衣欣;胡奉环 刊期: 2008年第05期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由于心肌持久、严重缺血而引起部分心肌坏死,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合并血栓而形成持续性痉挛,使管径发生急性阻塞.AMI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1].临床上表现为胸痛,急性肾功能衰竭,心电图显示心肌急性损伤、缺血和坏死的一系列症状,AMI病人发病急,必须分秒必争进行溶栓、抗凝、活血等对症治疗.现将我院今年来在AMI护理方面的经验介绍如下,以供同行们参考.
作者:于晓婷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原发性输尿管息肉的发病年龄、好发部位及术后复发与恶变情况,为以后对原发性输尿管息肉的诊断与治疗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年5月至2006年10月在我省近百所医院治疗的1 035例原发性输尿管息肉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小于40岁的原发性输尿管息肉患者1 007例,占患者总数的97.29%,其余年龄段的仅占2.71%;发生在输尿管上段663例,占患者总数的64.06%,中下段372例,占总数的35.94%.术后发现1 035例患者只有2例复发、1例恶变.结论 原发性输尿管息肉好发于40岁以下的青壮年;好发部位为输尿管上段;术后很少复发或恶变,只发生在一些老年患者中,一般预后良好.
作者:杜晋秋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高血压危象的急救护理措施,以更好地挽救患者生命.方法 对我科2005~2006年急救高血压危象患者13例的急救及护理措施进行总结.结果 本组高血压危象全部缓解,血压控制在160~180/100~110 mmHg,平均住院10 d,12例好转出院,死亡1例.结论 正确判断病情、迅速合理的救治和严密的护理配合是高血压危象急救成功的保证.
作者:邓凤妍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早期血浆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方法 78例UAP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常规治疗组38例,给予UAP一般治疗.他汀治疗组4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每日20 mg,共4 d.治疗前、治疗4 d后采取两组患者空腹时静脉血,测定血清CRP及血脂水平.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水平无明显变化,他汀治疗组CRP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阿托伐他汀早期治疗UAP患者能使CRP下降,具有调脂、抗炎作用.
作者:黄晨;刘克成;于震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通过检测上皮膜抗原(EMA)、表皮糖蛋白基因(EGP-2)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它们与乳腺癌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并研究两者表达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9例乳腺癌及28例乳腺增生组织中EMA和EGP-2的表达水平.结果 EMA和EGP-2在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增生组织,在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8.41%和91.30%,而在增生组织中则分别为21.43%和25.00%,差别有统计学意义;两种指标的强阳性表达率与肿瘤TNM分期明显相关,TⅢ+Ⅳ组明显高于T Ⅰ+Ⅱ组;在癌组织中EMA和EGP-2的表达呈明显正相关(r=0.374,P<0.01).结论 EMA和EGP-2的高表达对于乳腺癌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临床检测两者有助于乳腺癌的预后判断及治疗.
作者:臧益秀;孙善平;王晓;陈连胜;田斌;孙涛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沈阳地区乙肝病毒(HBV)基因型的分布情况及其与各种肝病之间的临床关系.方法 对于自2006年7月至2007年7月之间在我院就诊的沈阳地区的慢性HBV感染者247例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均为阳性血清标本,进行病毒DNA提取,根据HBV S基因及P基因的保守区序列自行设计内外引物对HBV DNA片段进行两次扩增,在基因测序仪上测序得出分析结果获得基因型.结果 247例HBV DNA基因型检测结果主要为B基因型(13.7%)和C型(86.3%).未见有其他型分布.各肝炎病变组的基因型构成差异比较中,e抗原(eAg)阳性与eAg阴性的慢性乙肝(CHB)所占百分比有统计学意义(χ2=4.27,P<0.05),而C、B型中代偿与失代偿肝硬化所占百分比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854,P>0.05),基因B、C型的患者年龄、性别、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r-谷氨酰转移酶(r-GT)、总胆红素(TBil)和HBV DNA含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沈阳地区的HBV基因型由B、C型构成,主要以C基因型为主.在沈阳地区的慢性HBV携带者(ASC)中以C基因型为优势,而在CHB中,e抗原阳性和阴性之间在B型和C型存在着差异提示基因型的差异与HBV感染、肝脏病情发展有一定关系,而HBV DNA含量与乙肝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无相关性.
作者:吴云海 刊期: 2008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