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骞;林怿昊;牛姬飞;邓凯杰;石向辉
临床上脑型疟疾来势凶险,进展快,病程短,如果不能得到早期的诊断和合理的救治,病死率很高.天门市2011年首次发生输入性脑型恶性疟疾1例,给予及时合理的治疗后仍死亡,提示重症脑型疟疾的病死率与发病距人院的时间呈明显的关联.
作者:陈友平;徐会荣 刊期: 2012年第11期
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源性心肌细胞为疾病特异性和个体特异性心血管疾病的发病机制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思路.本文简介了iPSC的生成和iPSC源性心肌的分化技术,以及病人特异性iPSC源性心肌细胞模型在长QT综合征(long-QT syndrome,LQTS)发病机制研究中的进展.
作者:黄雷;张红梅;王雯;侯一丁;赵乾皓;成建定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应激性胃溃疡中Th1/Th2细胞和Th17/Treg细胞平衡的变化及凯时的干预作用.方法 将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N组)、应激组(S组)、脂微球空载体10 μg/kg组(L组)、凯时低剂量1μg/kg组(M组)和凯时高剂量10 μg/kg组(P组).大鼠经上述药物预处理后,制作应激性胃溃疡模型.造模完成后采集外周血分离淋巴细胞及血浆,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分析Th1/Th2/Th17/Treg细胞相对应的转录因子T-bet/Gata-3/RORγt/Foxp3 mRNA的表达量,采用试剂盒检测血浆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丙二醛(MDA)浓度,并评价胃溃疡指数(UI)及制作病理切片.结果 与N组比,S组UI加重,血浆MDA含量增高,SOD活性降低(P<0.05),Gata-3 mRNA表达上调(P<0.05);RORγt与Foxp3 mRNA表达均下调(P<0.05),而T-bet/Gata-3比值下降(P<0.05).与S组比,P组UI减轻,血浆MDA含量降低,SOD活性升高(P<0.05),Gata-3 mRNA表达下调(P<0.05),Foxp3 mRNA表达上调(P<0.05).结论 应激性胃溃疡的发生发展可能与Th1/Th2细胞和Th17/Treg细胞失衡有关.凯时具有抗氧化作用,能减少应激性胃溃疡的发生,且在急性应激早期可能有保护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
作者:许德奖;杨威;赵国栋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了解深圳市龙岗区吸毒人群HIV、梅毒及HCV感染状况及影响因素,为制订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0年深圳市龙岗区某戒毒所410名吸毒者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进行HIV抗体和HCV抗体检测、梅毒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初筛检测,梅毒阳性者用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确证试验(TP2PA)进一步确证,HIV-1确证实验用蛋白印迹法,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410名吸毒人群中HIV抗体阳性10例,阳性率为2.4%;梅毒抗体阳性72例,阳性率为17.6%;HCV抗体阳性186例阳性率为45.4%.HIV合并HCV感染10例,占2.4%;HCV合并梅毒感染34例,占8.3%;HIV合并HCV和梅毒感染4例,占1.0%.结论 吸毒人群中梅毒和HCV感染率较高,而HIV感染率尚较低,今后加强对吸毒人群的行为干预非常重要.
作者:秦彦珉;谭京广;刘刚;王晓辉;石向东;杨小柯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阿奇霉素联合孟鲁司特钠对肺炎支原体感染后诱发的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疗效及预后影响.方法 将132例肺炎支原体感染后诱发的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7例予以阿奇霉素、孟鲁司特钠口服治疗;对照组65例单用阿奇霉素口服治疗.两组患儿均口服丙卡特罗及酮替芬进行基础治疗,严重发作时加用泼尼松龙短程口服.比较两组咳嗽缓解率、复发率.结果 联用组患儿咳嗽缓解率为97.0%,咳嗽复发率为26.9%;单用阿奇霉素组患儿咳嗽缓解率为40.0%,咳嗽复发率为70.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阿奇霉素联合孟鲁司特能明显提高肺炎支原体感染后诱发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疗效,降低咳嗽复发率,有利于预后.
作者:刘金辉;傅瑛;李冬梅;蔡旗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了解宜兴市2005-2011年梅毒的流行病学特征,为今后制定性传播疾病的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描述梅毒疫情的流行特征.结果 2004-2011年,宜兴市梅毒发病率快速增长,年平均增长率为34.42%;病例数的年平均增长率为38.70%;梅毒分期中以早期显性(一、二期)梅毒为主,占71.97%,其中隐性梅毒增长速度快;男女性别比为1.18∶1;发病年龄集中在20~岁、30~岁、40~岁年龄组,其中男性发病年龄集中在30~岁和40~岁组,女性发病集中在20~岁组和30~岁组;职业以农民和工人发病多.结论 宜兴市梅毒发病率正呈快速增长趋势.应加强健康教育和高危、重点人群的监测,规范梅毒诊治,以有效遏制梅毒的流行.
作者:张华君;周建刚;丁超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儿童重症手足口病的早期临床表现,总结分析诊治经验及预后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30例重症手足口病病例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及治疗、预后.结果 30例重症病例中治愈出院21例,好转5例,死亡4例,其中后遗症5例.发现早期皮疹不典型导致误诊、误治未及时综合治疗而导致死亡的病例增多;经及早应用丙球(2 g/kg,分1或2次)和甲强龙冲击治疗3d(10~20mg/kg.d分3次),早期呼吸机支持及内科综合治疗均存活,预后良好.结论 重症手足口病的早期识别非常重要,早期呼吸机支持、监测心血管功能及对症治疗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作者:王建;姜建渝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微创手术治疗上尿路结石致急性梗阻性肾功能不全、肾积脓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5月至2012年9月收治的30例上尿路结石所致的急性上尿路梗阻性肾功能不全患者.30例均合并肾积脓感染,其中予以急诊行输尿管镜下逆行插管引流21例,经皮肾穿刺造瘘9例,配合全身应用三代头孢抗生素治疗.术前及术后记录生命体征及尿量变化,检查血像及肾功能等指标.结果 全部输尿管逆行插管引流术和经皮肾造瘘术均顺利完成,所有患者均成功解除了尿路梗阻,无邻近脏器损伤或大出血、败血症等严重并发症.术后生命体征改善,急诊解除梗阻后血尿素氮(BUN)由(23.2±3.8) mmol/L降至(5.6 ±2.2) mmol/L、血清肌酐(Scr)由(472.3± 142.5) μmol/L降至(54.8±22.3)μmol/L,尿量明显增加,肾功能改善,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上尿路结石引起肾功能不全合并肾感染积脓的处理原则是早期解除梗阻,联合全身抗感染治疗.输尿管插管引流术与经皮肾造瘘术均是有效的微创治疗方法.
作者:温星桥;蔡燚;陶奕然;朱宝益;黄文涛;王喻;李名钊;胡成;吴杰英;叶春伟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分析辖区内沙门氏菌的流行特征及药敏结果,为防治沙门氏菌感染提供流行病学及病原学依据.方法 对2010-2011年从腹泻病人中分离的47株沙门菌进行菌型分布、流行特征及药敏分析.结果 沙门菌感染的主要人群为10岁以下年龄组,其中以鼠伤寒、肠炎沙门菌为流行优势株,除碳青霉烯类未见耐药,其它类抗生素均有耐药,菌株出现多重耐药,耐药与分离病例年龄存在相关性.结论 鼠伤寒沙门菌、肠炎沙门菌是感染性腹泻的流行株,感染趋向低龄化,低龄病例分离菌株耐药趋势严峻,对萘啶酸、四环素、甲氧苄啶及氨苄西林耐药较严重,提示规范合理使用抗生素,尤其是婴幼儿抗生素的选用,对降低耐药株的产生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罗淑华;黄鹏飞;李燕;汪东篱;易政兵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通过时间序列分析方法揭示广州市流感的流行特征.方法 采用差分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ARIMA)、季节结构、互相关、谱分析等常用的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对广州市流感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2004-2008年,广州市流感样病例就诊百分比(ILI%)夏季高,季节指数为1.637; ILI%ARIMA模型为xi=0.785x1-1+0.201x1-2;对暴发疫情序列分别与ILI%、病毒分离率两条序列进行互相关分析,当lag=-1、-2、-3时,病毒分离率与暴发疫情、ILI%与暴发疫情相关系数均有统计学意义.ILI%、病毒分离率、暴发疫情的原始序列的周期图,每12个月有1个很强的周期活动.结论 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应用于广州流感监测的数据,能较全面揭示广州市流感的时间流行特征.
作者:刘维斯;张晋昕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乌司他丁对改善心脏骤停后综合征全身炎征反应的有效性.方法 本研究采用前瞻、随机、对照等方法,对收入ICU的心脏骤停自主循环恢复(ROSC)后的昏迷患者(≥18岁)共40例进行研究.将患者随机分为综合治疗组(Z组:20例)和综合治疗+乌司他丁组(U组:20例),乌司他丁30万U/d,连续3d,两组均行心脏骤停后综合治疗,并于ROSC后1(使用乌司他丁前)、6、24、48、72 h各时间点收集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APACHEⅡ评分、INF-α、IL-6.结果 两组患者在使用乌司他丁治疗前的临床资料、APACHEⅡ评分、INF-α、IL-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6、24、48、72 h的INF-α、IL-6浓度比较,U组均明显优于Z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72 h时APACHEⅡ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乌司他丁干预治疗对心脏骤停后综合征全身炎征反应有积极作用,所选用的治疗剂量和给药方法尚有待进一步探讨.
作者:李少洪;钟坚;卜会驹;温海洋;郭少卿;何景招;马诚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粤、闽、赣三省交界地区狂犬病近10年流行病学特征及流行因素,为制订狂犬病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01-2010年广东省平远县、福建省武平县、江西省寻乌县传染病疫情资料、狂犬病个案资料和狂犬病疫点调查处理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研究.结果 2001-2010年粤、闽、赣三省交界地区共报告狂犬病例48例,年平均发病率为0.53/10万.常年散发,秋季发病较多(占40%).发病地区以农村为主,农民和农村学生为主要发病人群,男性多于女性(性别比为1.5∶1),40~70岁年龄组发病较多(占62.5%).头面部咬伤的潜伏期短,下肢咬伤的潜伏期较长.83.3%的病例未进行规范伤口处理,87.5%的病例未进行免疫接种.结论 粤、闽、赣三省交界地区狂犬病疫情较为严重,农村群众防病意识差、暴露后未进行规范伤口处理和未注射狂犬疫苗是导致狂犬病发病的主要原因.
作者:黄良君;张学良;古庆发;何嘉春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初步探讨术瓜提取物是否具有抗炎、镇痛作用.方法 通过冰醋酸所致小鼠扭体、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醋酸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及大鼠棉球肉芽肿等实验,研究木瓜提取物的抗炎镇痛作用.结果 木瓜提取物能明显减少小鼠的扭体次数,400 mg/kg木瓜提取物的扭体抑制率为74.9%,与100 mg/kg阿司匹林的抑制作用相近.木瓜提取物低、中、高剂量组均可抑制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降低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及抑制大鼠肉芽肿,并且木瓜提取物的药效作用随剂量的增加作用增强.结论 木瓜提取物具有一定的抗炎镇痛作用.
作者:蒋毅萍;徐江平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了解江门市蓬江区华支睾吸虫病感染情况及流行因素.方法 采用清水沉淀法粪检华支睾吸虫虫卵,在江门市的蓬江区选择5个镇(区),每个镇(区)选择1个自然村,每个村抽取500人进行人群及中间宿主、保虫宿主的感染情况调查.结果 共调查了2 501人,肝吸虫平均感染率为21.47%,5个自然村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58.70,P<0.05);随着年龄的增大,感染率也逐渐增高,男性41岁以上人群感染率高达50.12%,男性感染率明显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1.55,P<0.05).检查了6种鱼共156条,鱼体内肝吸虫囊蚴平均检出率为9.62%;保虫宿主感染率以狗高,猫次之,未发现猪体感染.蓬江区各人群对华支睾吸虫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均低于30.00%.结论 江门市蓬江区是华支睾吸虫病重度流行区,应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控制华支睾吸虫病的流行.
作者:刘鹰航;尹本康;郑南才;梁柏年;李凤玲;谭妍芳;吴尔明;罗春红;陈慧欣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对深圳市首发基孔肯雅病毒(CHIKV)进行分离、增殖培养、浓缩、形态学观察及构建系统发生树分析,为后续基因组信息解析、蛋白组分析、单克隆抗体制备及疫苗研发等应用性研究提供实验基础.方法 利用C6/36细胞从病人血清中分离CHIKV,采用BHK-21细胞对CHIKV进行大量的增殖培养,经7%PEG8000浓缩,超薄切片和负染观察CHIKV显微结构;对分离得到的CHIKV株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和构建系统发生树,结合流行病学资料对其分子遗传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CHIKV被成功分离并浓缩;在透射电镜下观察CHIKV的直径约为70 nm,圆形有包膜,表面有纤突;CHIKV(SZ-20101028)基因组长为12 377bp,属于E1-A226突变株;该病毒是近10年来在印度洋岛屿爆发流行的新亚型,与流行病学调查资料相吻合.结论 以现有的条件建立了一种稳定、快速培养浓缩CHIKV的方法,并初步对CHIKV进行了形态观察和溯源性分析.
作者:许少坚;罗敏;张倩;阳帆;刘涛;黄达娜;吴春利;胡章立;柯昌文;张仁利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了解2011年南山区法定传染病的流行规律及变化趋势,为制定传染病防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国家疾病报告管理信息系统上报的法定传染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11年南山区共报告乙、丙类法定传染病24种6 691例,年发病率为615.03/10万,无甲类传染病报告.报告死亡病例3例,年死亡率为0.18/10万.传染病构成以血源及性传播疾病和呼吸道传染病为主.报告的主要传染病种为手足口病、其它感染性腹泻、肺结核、淋病、梅毒、痢疾和猩红热.结论 血源及性传播疾病和呼吸道传染病是南山区的主要传染病,手足口病、其它感染性腹泻、肺结核等是重点防治的传染病.
作者:郑慧敏;戴传文;许艳子;吴楠;叶俊 刊期: 2012年第11期
2008年5月深圳市卫生局下发了《深圳市预防与控制艾滋病母婴传播项目工作指南》,此后,观澜街道开始系统实施深圳市预防与控制艾滋病母婴传播项目,3年多来,该项目的运转一直比较良好.2011年7月15日14时30分接到报告,本院产科1例待产孕妇HIV初筛阳性(后被深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确诊为HIV阳性).而此时,由于孕妇病情危急,已于2011年7月14日15:02紧急进行剖宫产术,并产下1女婴.婴儿出生已接近24 h.这不仅错失了对婴儿的佳干预时机,同时也大大增加了参与手术的医务人员的职业暴露危险[1-3].为吸取教训,现将此例HIV阳性孕产妇的漏报迟报的调查处理情况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黄志平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了解深圳市土源性线虫人群感染状况,为制订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取3周岁以上常住居民作为调查对象,采集粪便标本,应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Kato-Katz)一送三检查蛔虫、鞭虫、钩虫、蛲虫等土源性寄生虫虫卵,分析其感染率和感染度.结果 在宝安、龙岗、福田、南山、光明5个区总计调查3 935人,感染人数19人,平均感染率为0.48%,其中蛔虫、鞭虫、钩虫和蛲虫感染率分别为0.13%、0.28%、0.05%和0.03%;蛔虫、鞭虫、钩虫感染者每克粪便算术平均虫卵数分别为242、81.6和120,均为轻度感染.5个区中感染率高的是宝安区,为0.86%,低的是福田区,为0.13%,各区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6.81,P>0.05).男女平均感染率分别为0.56%和0.4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59,P>0.05).感染率以<20岁(0.55%)、20~岁(0.60%)和30~岁(0.65%)这3个年龄组高.结论 深圳市土源性线虫人群感染状况处于较低水平,感染率低于2001-2004年广东省人体重要寄生虫病感染状况调查水平.
作者:李晓恒;高世同;黄达娜;耿艺介;张仁利;谢旭;梅树江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分析2010年深圳市龙岗区流产妇女艾滋病(AIDS)相关影响因素,和HIV、HCV、梅毒的感染状况,为进一步完善AIDS防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对2010年深圳市龙岗区流产妇女监测哨点(龙岗区人民医院)的被监测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同时采集血样进行HIV、HCV和梅毒抗体检测,并对监测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401名流产妇女中,AIDS防治知识知晓率为52.37%,HIV检测阳性1例,阳性率为0.25%;梅毒检测阳性4例,阳性率为1%;丙肝抗体阳性检测4例,阳性率为1%.结论 HIV发病率已向普通人群扩散,应加强流产妇女HIV知识的干预力度和健康教育工作.
作者:邹惠英;刘丽红;李观强;江白玲;邹丹玲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左旋多巴联合地昔帕明改善帕金森病(PD)患者的抑郁症状及生活质量的效果.方法 将伴有严重抑郁的帕金森病患者10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1例)和对照组(57例),治疗组服用地昔帕明和左旋多巴,对照组服用安慰剂及左旋多巴,于治疗14d和30 d后分别利用蒙哥马利抑郁量表(MADRS)和帕金森氏症生活品质问卷(PDQ-39)对两组患者抑郁症状和生活质量进行评估.结果 在治疗前及治疗14 d后,两组的MADRS和PDQ39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治疗1个月后,治疗组的MADRS评分(33.33±4.07)及PDQ39评分(36.20±6.15)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8.21±7.12)分和(42.53±9.6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地昔帕明对轻、中度抑郁患者的治疗效果优于重度抑郁组P<0.05).结论 左旋多巴联合地昔帕明能在短期内有效改善PD患者的抑郁症状和生活质量,地昔帕明对轻、中度抑郁患者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焦凤有 刊期: 2012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