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立永;郑磊;干宁;Wen Wang;王前
目的 建立稳定抑制β-catenin基因表达的人鼻咽癌6-10B细胞株,为探讨Wnt/β-catenin信号在鼻咽癌发生中的作用提供细胞模型.方法 于β-catenin CTNNB1基因编码区选择3个siRNA靶点合成3对shRNA干扰序列,分别与pLKO.1载体连接,构建pLKO.1-sh-β-catenin质粒(干扰组1)、pLVTHM-sh-β-catenin(干扰组2)和pLKO.1-sh-β-catenin-Neg质粒(阴性对照组);将重组质粒与慢病毒包装质粒共转染293T细胞,收集含慢病毒颗粒的上清液感染人鼻咽癌6-10B细胞,感染pLKO.1-sh-β-catenin和pLKO.1-sh-β-catenin-Neg质粒的细胞经嘌呤霉素筛选并扩大培养后得到稳定克隆株.Western blot检测干扰组β-catenin抑制效率及下游基因c-myc蛋白的表达;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比色法检测比较细胞增殖状况,Transwell细胞迁移实验检测细胞迁移率.结果 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pLKO.1-sh-β-catenin(干扰组1)干扰效率佳,β-catenin及c-myc蛋白表达减少;MTT检测显示干扰β-catenin后细胞吸光度下降,细胞增殖受到抑制;穿过Transwell小室底膜的细胞数:干扰组1为(23.5±4.6)个,明显低于阴性对照组(50.3±5.3,P<0.01)及空白对照组(54.3±5.6,P<0.01).结论 成功构建了β-catenin shRNA慢病毒表达载体,建立了稳定抑制β-catenin基因表达的人鼻咽癌6-10B细胞株,为进一步研究以β-catenin为靶点的鼻咽癌基因治疗奠定基础.
作者:姜睿;张弓;马磊;李锡清;姚开泰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不同程度的能量限制(CR)下,大鼠脑组织中SIRT1和SIRT2的表达变化.方法 60只大鼠随机分成四组:正常对照组、75%CR组(喂养食物为正常对照组的75%),55%CR组(喂养食物为正常对照组的55%)和高脂组,喂养8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大鼠脑组织中SIRT1和SIRT2的表达与定位.RT-PCR及Western-blot检测各实验组中SIRT1、SIRT2的表达.结果 在大鼠脑组织中发现SIRT1可于细胞浆和细胞核中表达,且主要于细胞核中表达;SIRT2主要在细胞核中表达.能量限制下,与对照组相比SIRT1表达升高;高脂食物条件下,SIRT1表达相对于对照组增高,但是比CR组减少.75%CR与55%CR相比,后者中的SIRT1的表达增加更多.与对照组相比,55%CR增加SIRT1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75%CR和Hfa增加SIRT1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IRT2在CR和Hfa下表达无明显变化.结论 CR能增加SIRT1而不增加SIRT2的表达,重度CR比中等程度CR对SIRT1表达的影响更大.
作者:庄绪莹;李天题;赵虎;傅玉才;李朝晖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建立儿童肱骨远端有限元模型,并模拟肱骨轴向受力状态下应力分布,为肱骨的生物力学研究提供数值分析模型.方法 通过CT扫描正常儿童右侧肱骨,获得连续断层图片,导入mimics13.1医学建模软件进行网格划分、材料属性赋值,生成有限元模型,应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10.0,约束边界条件,模拟肱骨轴向受力状态进行加载,得出肱骨远端有限元模型上的应力分布.结果 建立的肱骨远端有限元模型节点共50 364个、四面体单元29 951个.肱骨在轴向载荷状态下应力集中主要位于髁上区,且尺侧应力集中现象较桡侧明显.结论 应力分析结果解释了肱骨骨折好发于髁上区的原因,髁上区尺侧骨质的高应力是肱骨髁上骨折致肘内翻的基本生物力学因素.
作者:刘飞;楼跃;唐凯;张志群;林刚;孙祥水;倪磊;王磊;董展;郑朋飞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检测血清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细胞角蛋白19片段抗原21-1(CYFRA21-1)、组织多肽特异性抗原(TPS)在宫颈鳞癌的表达,分析其在化疗疗效评价中的意义.方法 宫颈鳞癌患者31例,健康对照组3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SCCA、CYFRA21-1、TPS水平,并比较3项指标在两组人员中的差异及在宫颈癌患者组中化疗前后的变化.结果 ①宫颈癌组血清SCCA、CYFRA21-1、TPS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宫颈鳞癌患者中,血清SCCA、CYFRA21-1、TPS诊断敏感性分别为70.00%、48.00%、86.21%,特异性均为100%.TPS诊断敏感性明显高于SCCA、CYFRA21-1(P<0.05).SCCA和TPS联合及三者联合诊断敏感性提高,分别为96.43%、95.83%.②SCCA在不同临床分期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中或高分化组表达明显高于低分化组(P<0.05),与有无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CYFRA21-1、TPS在Ⅲ+Ⅳ期表达明显高于Ⅰ+Ⅱ期(P<0.05),与肿瘤分化程度无关(P>0.05).对有无淋巴结转移,CYFRA21-1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TPS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化疗有效(CR+PR)的患者中,化疗后血清SCCA、TPS较化疗前明显下降(P<0.05),CYFRA21-1化疗后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后病情稳定(SD)或进展(PD)的患者中,化疗前后血清SCCA、CYFRA21-1、TPS水平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SCCA、CYFRA21-1、TPS检测对宫颈鳞癌的诊断具有一定意义,SCCA、TPS水平变化在化疗疗效评估方面具有一定指导作用.
作者:杨叶青;梁卫江;罗荣城;陈晓华;阮健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判别函数在法医学溺死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运用环境扫描电镜、能谱分析仪及图像分析软件观测生前入水溺死、死后抛尸入水尸体,根据异物颗粒面积、大直径、整体密度等参数建立与溺死、死后入水判别函数.结果 异物颗粒的大直径和整体密度有助于判别函数鉴别溺水及死后抛尸入水,交叉验证判别函数符合率为89.0%.与传统方法相比,该法在保证实验结果可靠性的同时具有简便、快捷、客观等优势.结论 判别方程对法医学实践鉴别溺水、死后入水具有积极的提示及勘验指导价值.
作者:许心舒;王晓亮;蒋拥军;王慧君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血管紧张素Ⅱ(Ang Ⅱ)的AT-1型受体阻断剂氯沙坦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血清Ang Ⅱ及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应用ELISA试剂盒检测SHR(n=12)和血压正常大鼠(WKY)(n=6)血清中AngⅡ的水平及炎症因子IL-1β、IL-6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浓度.结果 SHR血清中AngⅡ、IL-1β、IL-6及hsCRP水平明显升高,与WKY的相应指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氯沙坦在降低SHR血压的同时可以明显地降低其血清中AngⅡ、IL-1β、IL-6及hsCRP的水平,与用药前的相应指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氯沙坦可以降低SHR血清的Ang Ⅱ及炎症因子IL-1β、IL-6和hsCRP的水平,这可能是氯沙坦的降压机制之一.
作者:周怀能;李秀娟;廖新学;唐利龙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从粉尘螨丙酮提取液中分离抗细菌活性成分,并对其抗菌活性进行初步鉴定.方法 用丙酮抽提粉尘螨,并用Sephadex G50分子筛层析进行对粉尘螨提取液中的抗细菌活性进行初步分离、纯化.对各组分的抗细菌活性进行初步鉴定.结果 经Sephadex G50分子筛层析分离得到Ⅰ及Ⅱ两个峰.粉尘螨丙酮粗提物对绿脓假单胞菌无抑制作用,但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及短小芽孢杆菌均有抑制作用.峰Ⅰ及峰Ⅱ则对大肠埃希杆菌、枯草芽孢杆菌、短小芽孢杆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都有抑制作用.粉尘螨粗提液及第二个峰在加热及蛋白酶K处理后仍然保留抗细菌活性,但是第一个峰在同样处理后失去了抗菌活性.结论 首次从粉尘螨分离纯化得到抗细菌成分.
作者:刘晓宇;刘瑞涛;赖仞;夏立新;刘志刚;李荔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长期能量限制对成年雌性大鼠生殖寿命的影响.方法 6月龄雌性SD大鼠30只,分为正常饮食组、能量限制(CR)20%组和CR40%组,记录正常饮食(NC)组每日摄食量,并将此摄食量的80%和60%分别喂养CR20%组和CR40%组大鼠,监测大鼠体重及动情周期变化,12个月后取大鼠卵巢.卵巢组织切片由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卵泡储备数量和不同发育阶段的卵泡比例.结果 NC组体重持续上升,而CR20%组体重小幅增加,CR40%组体重持续下降.CR40%组大鼠的卵泡储备数量(105.7±9.5)和原始卵泡数(55.0±6.8)与NC组(51.2±5.4,18.3±3.7)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01),原始卵泡比例(52.1%±2.9%)与对照组(35.8%±5.5%)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成熟卵泡比例(6.8%±1.9%)和发育卵泡比例(41.2%±3.0%)与NC组(15.6%±6.2%,48.9%±4.2%)相比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5).CR20%组卵泡储备数量和不同发育阶段的卵泡比例与NC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长期能量限制可能通过抑制卵泡发育启动、减少发育卵泡和成熟卵泡的数量,从而减少卵泡的消耗,有益于生殖寿命延长.
作者:林旋豪;罗丽莉;许锦阶;陈晓纯;栗丽;陈振国;傅玉才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Ems)不孕患者腹腔镜术后行夫精人工授精妊娠率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64例腹腔镜术后的Ems不孕患者进行的318个人工授精周期的临床资料.以年龄、不孕年限、腹腔镜术后时间、用药情况、周期数、是否促排卵、r-AFS分期、IUI时机分别进行妊娠率的比较.结果 Ems不孕患者术后人工授精的周期妊娠率为13.21%.年龄≤35岁的周期妊娠率高于35岁以上者(χ2=6.687,P<0.05),不孕年限≤5年的妊娠率高于5年以上者(χ2=5.430,P<0.05),腹腔镜术后1年内行人工授精的妊娠率高于1年以上者(χ2=6.005,P<0.05),Ⅰ~Ⅱ期患者的妊娠率高于Ⅲ~Ⅳ期患者(χ2=8.264,P<0.05),加用促排卵治疗的妊娠率高于自然周期者(χ2=4.569,P<0.05),3周期内人工授精的妊娠率高于3周期以上者(χ2=4.031,P<0.05),双次IUI者妊娠率高于单次者(χ2=4.371,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术后是否使用GnRH-a则与妊娠率无关.结论 Ems不孕患者腹腔镜术后行人工授精治疗的佳时间是术后1年内3周期内有较高的妊娠率,建议同时加用促排卵治疗.
作者:蒋亚玲;邢福祺;李冰;全松;冯健怀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铜绿假单胞菌临床分离株的耐药特点及其外排泵存在的状况.方法 采用K-B法检测铜绿假单胞菌临床分离株对9种常用抗生素(庆大霉素、氨曲南、头孢他啶、亚胺培南、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多粘菌素B)的耐药情况;通过外排泵抑制剂氰氯苯腙(CCCP)对四种药物(羧苄青霉素、红霉素、亚胺培南、庆大霉素)的琼脂稀释法抑制试验分别检测铜绿假单胞菌的四种外排泵(MexAB-OprM、MexCD-OprJ、MexEF-OprN、MexXY-OprM)的表型;应用PCR检测MexAB-OprM外排泵调节基因mexR的存在情况.结果 铜绿假单胞菌对9种常用抗生素的耐药率依次为:庆大霉素36.67%(22/60),氨曲南33.33%(20/60),头孢他啶31.67%(19/60),亚胺培南28.33%(17/60),阿米卡星26.67%(16/60),哌拉西林/他唑巴坦23.33%(14/60),环丙沙星21.67%(13/60),左氧氟沙星11.67%(7/60),多粘菌素B为0.外排泵表型阳性株依次为:MexAB-OprM 35株,阳性率58.33%(35/60);MexXY-OprM 13株,阳性率21.67%(13/60);MexCD-OprJ 11株,阳性率18.33%(11/60);MexEF-OwN 10株,阳性率16.67%(10/60).35株MexAB-OprM外排泵表型阳性株中有28株扩增出mexR基因片段,检出率为80.0%(28/35).结论 铜绿假单胞菌临床分离株对庆大霉素耐药率高,对多粘菌素B耐药率低:MexAB-OprM外排泵的存在是铜绿假单胞菌临床分离株的重要耐药机制.
作者:彭咏麟;吴爱武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X射线对人Burkkit淋巴瘤细胞株Raji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 用不同剂量X射线照射细胞,并在不同时间段用倒置显微镜观察照射后细胞的形态变化及生长抑制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细胞周期,并观察X射线对克隆形成的影响.结果 16 Gy照射后48 h对Raji细胞的抑制率(92.67±1.20)%显著;8 Gy照射后48 h早期凋亡率(42.04±3.62)%高;8 Gy照射后24 h细胞周期G2/M期细胞(57.86±3.31)%,明显大于正常对照组(14.54±2.32)%;8 Gy照射后第7天无克隆形成,第14天克隆数为(5.33±2.40),明显小于正常对照组第7天(116.67±20.28)和第14天(263.33±20.27).结论 X射线可抑制细胞增殖,并诱导细胞凋亡,照射后细胞周期阻滞在G2/M期,X射线8 Gy照射后不能完全抑制Raji细胞的增殖.
作者:曾雅丽;郭坤元;余莉华;李玉华;宋朝阳;胡亮衫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乙肝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外周血Th17细胞的表达及其与临床转归的关系.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外周血中Th17细胞比例,flowcytomix技术检测血清中IL-17的水平,荧光PCR检测HBV-DNA载量,ELISA检测HBeAg的状态,分析Th17细胞及IL-17的表达与HBV病毒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及慢乙肝组相比,HBV-ACLF患者Th17细胞及IL-17水平明显升高(P<0.01),且Th17细胞与IL-17水平成正相关;进一步分析发现不同病毒复制水平及HBeAg状态的HBV-ACLF患者Th17细胞及IL-17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预后好转患者相比,预后不佳HBV-ACLF患者Th17细胞及IL-17水平明显增高(P<0.05),且IL-17的水平与终末期肝病评分成正相关.结论 Th17细胞可能参与了HBV-ACLF的发病机制,且IL-17的表达越高可能提示患者的预后不佳.
作者:张耿林;谢冬英;林炳亮;彭亮;谢婵;张绍全;张宇锋;赖箐;朱建芸;张英;黄仰甦;胡朝霞;高志良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比较Nested-PCR和SYBR Green Ⅰ Real-Time PCR两种方法检测狂犬病毒的敏感性、特异性和时效性.方法 对10倍连续稀释的狂犬病毒(疫苗株)核酸样品,采用Nested-PCR和SYBR Green Ⅰ Real-Time PCR方法进行平行检测,比较两种方法的敏感性:同时以登革热2型病毒、诺如病毒、星状病毒、EV71和乙型脑炎病毒核酸对两种方法的特异性进行评价.结果 SYBR Green Ⅰ Real-Time PCR方法可检测出2.3×106 copies/μl核酸分子,与NestedPCR方法相比,敏感度提高10倍.两种检测方法的特异性均好,与登革热2型病毒、诺如病毒、星状病毒、EV71和乙型脑炎病毒核酸均无交叉反应.SYBR Green Ⅰ Real-Time PCR方法检测花费3 h,检测时间比Nested-PCR方法节省2 h.结论 与Nested-PCR相比,SYBR Green Ⅰ Real-Time PCR是相对高效的检测狂犬病毒的方法.
作者:马莉珍;柯雪梅;肖建鹏;陈清 刊期: 2011年第05期
蛋白酶是一类广泛分布于微生物、植物和动物中具催化蛋白质肽键水解活性的酶的总称.近年来,随着寄生虫基因组和后基因组研究的深入,发现了一批在寄生虫感染与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的虫源性分子,寄生虫蛋白酶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作者:祝程诚;李宝钏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分析深圳市福田区1985-2009年病毒性肝炎流行特征.方法 对福田区1985-2009年法定传染病报告的病毒性肝炎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深圳市福田区1985-2009年病毒性肝炎的发病率为47.50/10万,发病率从1985年的57.3/10万上升至1990年高225.16/10万,然后逐年下降,2009年下降至低4.15/10万:常住人口病毒性肝炎的发病率基本高于暂住人口的发病率;每年春季病毒性肝炎发病人数明显较其他季节多,而冬季发病人数少;发病人群男女比例为2.12∶1;发病人群的职业以职员和工人为主,两者发病人数占总发病人数64.15%.结论 深圳市福田区1985-2009年病毒性肝炎的防治工作取得了显著效果,但发病率仍处于较高水平.
作者:钟剑明;李学云;方良;范苏云;黄慧萍;韦思丹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华支睾吸虫LAP2全长基因的结构和功能,并将该基因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进行表达、纯化、为进一步研究LAP2功能奠定基础.方法 利用生物信息学相关软件,分析华支睾吸虫LAP2基因及其蛋白的结构、生物学和免疫学功能特征.针对LAP2的EST序列的编码区设计引物,从华支睾吸虫囊蚴cDNA质粒中扩增目的基因,克隆到原核表达质粒pET-28a(+)中,经PCR、双酶切及DNA测序鉴定的阳性克隆诱导目的蛋白表达、亲和层析纯化、免疫印迹鉴定及组化定位.结果 华支睾吸虫LAP2基因全长为1 761 bp,其编码序列长度为1 662 bp,编码553个氨基酸,理论分子量是59 696.5 Da,与人的该基因氨基酸序列相似性为26.7%,一致性仅为15.4%.该基因在大肠杆菌中可被高效表达,纯化的重组蛋白能被感染华支睾吸虫的大鼠血清识别,免疫组化结果表明该重组蛋白定位于华支睾吸虫成虫的肠支及表膜.结论 华支睾吸虫LAP2在大肠杆菌中呈高效的可溶性表达,具有良好的抗原活性,可能为华支睾吸虫成虫分泌排泄抗原的组份之一.
作者:邓传欢;余新炳;王乐旬;黄灿;黄艳;李文芳;李然;徐劲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建立岗梅药材的指纹图谱.方法 采用RP-HPLC方法,色谱柱为phenomenex-C18柱(250×4.60mm,5 μm),流动相为乙腈-0.2%磷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柱温:室温;检测波长为203 nm.结果 该方法可使岗梅药材中各成分较好分离,检测了不同来源10批岗梅药材,并根据检测结果确定了11个共有指纹峰,相似度较高,建立了岗梅HPLC指纹图谱共有模式.结论 建立的HPLC指纹图谱准确、简便、可靠,为岗梅的质量控制提供更全面的信息.
作者:卢进;任斌;陈孝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早期补充不同剂量维生素D对哮喘大鼠肺组织CC族趋化因子嗜酸粒细胞激活趋化因子(eotaxin)和受体CCR3表达的影响.方法 对用卵清蛋白(OVA)建立的大鼠哮喘模型进行1,25-(OH)2VitD3干预,分为低、中、高三个剂量,采用细胞计数、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哮喘大鼠肺组织炎症和eotaxin及CCR3的变化.结果 低中剂量维生素D可以减轻哮喘的炎性浸润,表现为肺泡灌洗液(BALF)中白细胞总数减少,嗜酸粒细胞(EOS)百分比下降,eotaxin和CCR3蛋白质表达减弱.相反,高剂量维生素D则促进哮喘的发作.结论 早期补充低中剂量的维生素D对哮喘大鼠肺组织中eotaxin和CCR3有抑制作用,而高剂量维生素D则会促进eotaxin和CCR3的表达,从而加剧大鼠哮喘的气道炎症.
作者:刘佩意;蒋卓勤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妊娠32周前发生羊水过少的孕妇进行经腹羊膜腔灌注术后的围生儿结局及安全性评估.方法 对81例32周前发生羊水过少的孕妇按自愿原则分组进行经腹羊膜腔灌注术及传统的补液治疗,观察围生儿结局及产科并发症情况.结果 81例患者中,有11例在羊膜腔灌注后B超诊断胎儿畸形.灌注组的新生儿平均出生周数为(37.1±2.47)周,出生体重为(2 738.95±385.90)g,均大于补液组(P<0.05);而早产、胎儿窘迫、新生儿畸形、新生儿黄疸、缺血缺氧性脑病、肺透明膜病、组织学绒毛膜羊膜炎发生率低于补液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分娩方式、宫内感染、胎膜早破等并发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孕32周前发生羊水过少的孕妇进行经腹羊膜腔灌注术能及时排除胎儿畸形,并有效改善围生儿预后,操作安全性高.
作者:陈淑贤;张玉洁;聂军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佛波酯(PMA)对人外周血淋巴细胞中TCRαβ+CD4-CD8-T细胞(DNT细胞)表面抗原检测的影响及检测方法的探讨.方法 分离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别在激活前后对细胞进行TCRαβ、CD4和CD8荧光单抗标记,流式细胞术计数DNT细胞.结果 A方法(先激活,再标记),淋巴细胞表面抗原CD4分子显著下调,DNT细胞与TCRαβ+CD4+CD8+T细胞、TCRαβ-CD4-CD8-T细胞和TCRαβ-CD4+CD8+F细胞间无法设门,与正常对照比较,DNT细胞计数显著增加;B方法(先标记,再激活),DNT细胞与其他细胞群设门清晰,与正常对照比较,对DNT细胞计数无明显影响;C方法(先标记,再联合激活),DNT细胞检测结果与B方法相同.结论 采用A方法(常规方法),不能对活化后的DNT细胞进行准确计数;采用B和C方法(改进方法),可以对活化后的DNT细胞进行准确计数,避免了磁珠或(和)流式分选,为其计数和表面抗原检测提供了一种新的简便方法.
作者:汪海霞;裘宇容;吴晓娟 刊期: 2011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