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雅丽;郭坤元;余莉华;李玉华;宋朝阳;胡亮衫
目的 研究PI3K p85α在大肠癌侵袭和转移过程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二步法检测试剂盒检测123例大肠病变组织标本中PI3K p85α的表达情况,用等级相关的秩和检验分析PI3K p85α在大肠病变组织中表达的意义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培养已成功沉默PI3K p85α表达的大肠癌Lovo细胞(PI3K p85α/RNAi-Lovo)及Lovo对照组细胞,肿瘤细胞侵袭实验(transwell)和划痕愈合实验观察PI3K p85α对lovo细胞的侵袭和转移能力的影响,明胶酶谱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的表达.结果 PI3K p85α蛋白在大肠癌癌变过程中表达阳性率呈递增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I3K p85α/RNAi-Lovo细胞组侵袭和转移能力明显低于对照组;MMP-2表达量及活性显著降低.结论 PI3K p85α蛋白可能在大肠癌的侵袭和转移中起重要作用,沉默PI3K p85α基因可以显著抑制其侵袭、转移和基质金属蛋白酶的分泌及活性,因而PI3K p85α影响lovo细胞的侵袭和转移可能与调控基质金属蛋白酶分泌密切相关.
作者:王彦云;宋于刚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妊娠32周前发生羊水过少的孕妇进行经腹羊膜腔灌注术后的围生儿结局及安全性评估.方法 对81例32周前发生羊水过少的孕妇按自愿原则分组进行经腹羊膜腔灌注术及传统的补液治疗,观察围生儿结局及产科并发症情况.结果 81例患者中,有11例在羊膜腔灌注后B超诊断胎儿畸形.灌注组的新生儿平均出生周数为(37.1±2.47)周,出生体重为(2 738.95±385.90)g,均大于补液组(P<0.05);而早产、胎儿窘迫、新生儿畸形、新生儿黄疸、缺血缺氧性脑病、肺透明膜病、组织学绒毛膜羊膜炎发生率低于补液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分娩方式、宫内感染、胎膜早破等并发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孕32周前发生羊水过少的孕妇进行经腹羊膜腔灌注术能及时排除胎儿畸形,并有效改善围生儿预后,操作安全性高.
作者:陈淑贤;张玉洁;聂军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测定白纹伊蚊漆酶型酚氧化酶的基因的全长序列并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其结构和功能.方法 从白纹伊蚊卵、幼虫、蛹、雌蚊、雄蚊中提取总RNA,逆转录后以总cDNA为模板,设计简并引物进行巢式PCR,扩增部分序列后设计新的特异性引物补全5'端序列,使用3'-RACE法补全3'端序列,拼接全长后进一步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 通过巢式PCR扩增出1 145 bp的核苷酸序列,测序后设计5'端序列的下游引物,扩增出约900 bp的核苷酸序列,设计3'端的上游引物,配合3'RACE试剂盒扩增出约600 bp的核苷酸序列,寻找重复序列将三段序列进行拼接,得到国内外从未获得的长2 244 bp、编码747个氨基酸序列的白纹伊蚊漆酶型酚氧化酶基因的全长序列.生物信息学分析其与白纹伊蚊的相似性高,为含信号肽的跨膜蛋白,含3个Cu氧化酶超家族位点,属于蓝色多铜氧化酶家族.结论 联合PCR技术的应用使较长长度的基因序列的扩增更为方便、准确.为进一步对其进行功能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作者:刘静;吴瑜;詹希美;冯崑尧;甘明;张美春;郑小英;李卓雅;何蔼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铜绿假单胞菌临床分离株的耐药特点及其外排泵存在的状况.方法 采用K-B法检测铜绿假单胞菌临床分离株对9种常用抗生素(庆大霉素、氨曲南、头孢他啶、亚胺培南、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多粘菌素B)的耐药情况;通过外排泵抑制剂氰氯苯腙(CCCP)对四种药物(羧苄青霉素、红霉素、亚胺培南、庆大霉素)的琼脂稀释法抑制试验分别检测铜绿假单胞菌的四种外排泵(MexAB-OprM、MexCD-OprJ、MexEF-OprN、MexXY-OprM)的表型;应用PCR检测MexAB-OprM外排泵调节基因mexR的存在情况.结果 铜绿假单胞菌对9种常用抗生素的耐药率依次为:庆大霉素36.67%(22/60),氨曲南33.33%(20/60),头孢他啶31.67%(19/60),亚胺培南28.33%(17/60),阿米卡星26.67%(16/60),哌拉西林/他唑巴坦23.33%(14/60),环丙沙星21.67%(13/60),左氧氟沙星11.67%(7/60),多粘菌素B为0.外排泵表型阳性株依次为:MexAB-OprM 35株,阳性率58.33%(35/60);MexXY-OprM 13株,阳性率21.67%(13/60);MexCD-OprJ 11株,阳性率18.33%(11/60);MexEF-OwN 10株,阳性率16.67%(10/60).35株MexAB-OprM外排泵表型阳性株中有28株扩增出mexR基因片段,检出率为80.0%(28/35).结论 铜绿假单胞菌临床分离株对庆大霉素耐药率高,对多粘菌素B耐药率低:MexAB-OprM外排泵的存在是铜绿假单胞菌临床分离株的重要耐药机制.
作者:彭咏麟;吴爱武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X射线对人Burkkit淋巴瘤细胞株Raji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 用不同剂量X射线照射细胞,并在不同时间段用倒置显微镜观察照射后细胞的形态变化及生长抑制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细胞周期,并观察X射线对克隆形成的影响.结果 16 Gy照射后48 h对Raji细胞的抑制率(92.67±1.20)%显著;8 Gy照射后48 h早期凋亡率(42.04±3.62)%高;8 Gy照射后24 h细胞周期G2/M期细胞(57.86±3.31)%,明显大于正常对照组(14.54±2.32)%;8 Gy照射后第7天无克隆形成,第14天克隆数为(5.33±2.40),明显小于正常对照组第7天(116.67±20.28)和第14天(263.33±20.27).结论 X射线可抑制细胞增殖,并诱导细胞凋亡,照射后细胞周期阻滞在G2/M期,X射线8 Gy照射后不能完全抑制Raji细胞的增殖.
作者:曾雅丽;郭坤元;余莉华;李玉华;宋朝阳;胡亮衫 刊期: 2011年第05期
蛋白酶是一类广泛分布于微生物、植物和动物中具催化蛋白质肽键水解活性的酶的总称.近年来,随着寄生虫基因组和后基因组研究的深入,发现了一批在寄生虫感染与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的虫源性分子,寄生虫蛋白酶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作者:祝程诚;李宝钏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建立岗梅药材的指纹图谱.方法 采用RP-HPLC方法,色谱柱为phenomenex-C18柱(250×4.60mm,5 μm),流动相为乙腈-0.2%磷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柱温:室温;检测波长为203 nm.结果 该方法可使岗梅药材中各成分较好分离,检测了不同来源10批岗梅药材,并根据检测结果确定了11个共有指纹峰,相似度较高,建立了岗梅HPLC指纹图谱共有模式.结论 建立的HPLC指纹图谱准确、简便、可靠,为岗梅的质量控制提供更全面的信息.
作者:卢进;任斌;陈孝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构建广州管圆线虫天冬氨酰蛋白酶(Asp-1)基因的原核表达系统,研究该基因在各虫期的转录水平.方法 构建重组质粒pET-30a(+)-Asp-1,并转化至大肠杆菌BL21(DE3)表达载体,经IPTG诱导表达后,Ni-IDA亲和层析纯化表达产物.通过以β-肌动蛋白为内参、以各期虫cDNA为模板的实时荧光定量PCR,研究该基因在各虫期的表达水平.结果 获得纯化的重组蛋白,相对分子质量约为43 000,与生物信息学分析预测结果一致.qRT-PCR显示该基因在三期幼虫中表达丰度高,四/五期幼虫、成虫雄虫、雌虫依次降低.结论 Asp-1基因的表达丰度在三期幼虫中高的实验数据与三期幼虫感染性强的事实相符,提示天冬氨酰蛋白酶有可能是幼虫入侵宿主的关键酶,为后续广州管圆线虫虫体侵入宿主的机制以及宿主保护机制研究打下基础.
作者:王琳;杨潇;曲振宇;刘静;刘茜;何蔼;陈婧;李卓雅;詹希美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检测血清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细胞角蛋白19片段抗原21-1(CYFRA21-1)、组织多肽特异性抗原(TPS)在宫颈鳞癌的表达,分析其在化疗疗效评价中的意义.方法 宫颈鳞癌患者31例,健康对照组3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SCCA、CYFRA21-1、TPS水平,并比较3项指标在两组人员中的差异及在宫颈癌患者组中化疗前后的变化.结果 ①宫颈癌组血清SCCA、CYFRA21-1、TPS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宫颈鳞癌患者中,血清SCCA、CYFRA21-1、TPS诊断敏感性分别为70.00%、48.00%、86.21%,特异性均为100%.TPS诊断敏感性明显高于SCCA、CYFRA21-1(P<0.05).SCCA和TPS联合及三者联合诊断敏感性提高,分别为96.43%、95.83%.②SCCA在不同临床分期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中或高分化组表达明显高于低分化组(P<0.05),与有无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CYFRA21-1、TPS在Ⅲ+Ⅳ期表达明显高于Ⅰ+Ⅱ期(P<0.05),与肿瘤分化程度无关(P>0.05).对有无淋巴结转移,CYFRA21-1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TPS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化疗有效(CR+PR)的患者中,化疗后血清SCCA、TPS较化疗前明显下降(P<0.05),CYFRA21-1化疗后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后病情稳定(SD)或进展(PD)的患者中,化疗前后血清SCCA、CYFRA21-1、TPS水平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SCCA、CYFRA21-1、TPS检测对宫颈鳞癌的诊断具有一定意义,SCCA、TPS水平变化在化疗疗效评估方面具有一定指导作用.
作者:杨叶青;梁卫江;罗荣城;陈晓华;阮健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通过检测汉坦病毒感染C57BL/6小鼠组织中特异性病毒抗原,以建立汉坦病毒感染动物的评价体系.方法 将汉坦病毒陈株按照原病毒液、10-1、10-2三个滴度经肌肉注射感染C57BL/6小鼠,在感染后的第3、6、9、12、15天,分别取小鼠的心、肝、脾、肺、肾、脑等组织研磨后制成病毒悬液,以ELISA法检测各组织中的病毒特异性抗原.结果 C57BL/6小鼠感染汉坦病毒后短期内在其肝脏和脾脏可以检测到特异性抗原,随着时间的延长,这些抗原逐步消失.结论 上述结果为建立汉坦病毒感染动物的评价体系提供了一种参考.
作者:程林峰;白露;李凯;李璞媛;胡刚;于澜;吴兴安;徐志凯;张芳琳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华支睾吸虫LAP2全长基因的结构和功能,并将该基因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进行表达、纯化、为进一步研究LAP2功能奠定基础.方法 利用生物信息学相关软件,分析华支睾吸虫LAP2基因及其蛋白的结构、生物学和免疫学功能特征.针对LAP2的EST序列的编码区设计引物,从华支睾吸虫囊蚴cDNA质粒中扩增目的基因,克隆到原核表达质粒pET-28a(+)中,经PCR、双酶切及DNA测序鉴定的阳性克隆诱导目的蛋白表达、亲和层析纯化、免疫印迹鉴定及组化定位.结果 华支睾吸虫LAP2基因全长为1 761 bp,其编码序列长度为1 662 bp,编码553个氨基酸,理论分子量是59 696.5 Da,与人的该基因氨基酸序列相似性为26.7%,一致性仅为15.4%.该基因在大肠杆菌中可被高效表达,纯化的重组蛋白能被感染华支睾吸虫的大鼠血清识别,免疫组化结果表明该重组蛋白定位于华支睾吸虫成虫的肠支及表膜.结论 华支睾吸虫LAP2在大肠杆菌中呈高效的可溶性表达,具有良好的抗原活性,可能为华支睾吸虫成虫分泌排泄抗原的组份之一.
作者:邓传欢;余新炳;王乐旬;黄灿;黄艳;李文芳;李然;徐劲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采用改良的单根毛囊分离法得到单根完整毛囊,用于毛发移植治疗头部及眉部的疤痕性秃发,探讨该法应用于疤痕植发的技术要点和临床效果,为毛发移植治疗提供一定的临床数据.方法 头部和眉部疤痕性秃发17例患者,使用改良法获得单根毛囊并植入疤痕秃发区域.统计供区所得完整单根毛囊数和受区毛囊成活数,并在术中取所得毛囊进行组织学检查.结果 17例患者随访3~12个月,生长外观自然,原有疤痕基本遮盖.供区毛囊提取率为54.87%~86.01%,受区毛囊成活率为70.27%~96.36%,组织学检查显示毛囊生发结构完整.结论 改良分离法获取的单根完整毛囊具生长活性,植入后天获得性的疤痕秃发区域内后生长良好,可改善疤痕区外观.
作者:黄胜华;胡志奇;颜玲;郭栋;罗艳香;石颖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分析深圳市福田区1985-2009年病毒性肝炎流行特征.方法 对福田区1985-2009年法定传染病报告的病毒性肝炎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深圳市福田区1985-2009年病毒性肝炎的发病率为47.50/10万,发病率从1985年的57.3/10万上升至1990年高225.16/10万,然后逐年下降,2009年下降至低4.15/10万:常住人口病毒性肝炎的发病率基本高于暂住人口的发病率;每年春季病毒性肝炎发病人数明显较其他季节多,而冬季发病人数少;发病人群男女比例为2.12∶1;发病人群的职业以职员和工人为主,两者发病人数占总发病人数64.15%.结论 深圳市福田区1985-2009年病毒性肝炎的防治工作取得了显著效果,但发病率仍处于较高水平.
作者:钟剑明;李学云;方良;范苏云;黄慧萍;韦思丹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乙肝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外周血Th17细胞的表达及其与临床转归的关系.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外周血中Th17细胞比例,flowcytomix技术检测血清中IL-17的水平,荧光PCR检测HBV-DNA载量,ELISA检测HBeAg的状态,分析Th17细胞及IL-17的表达与HBV病毒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及慢乙肝组相比,HBV-ACLF患者Th17细胞及IL-17水平明显升高(P<0.01),且Th17细胞与IL-17水平成正相关;进一步分析发现不同病毒复制水平及HBeAg状态的HBV-ACLF患者Th17细胞及IL-17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预后好转患者相比,预后不佳HBV-ACLF患者Th17细胞及IL-17水平明显增高(P<0.05),且IL-17的水平与终末期肝病评分成正相关.结论 Th17细胞可能参与了HBV-ACLF的发病机制,且IL-17的表达越高可能提示患者的预后不佳.
作者:张耿林;谢冬英;林炳亮;彭亮;谢婵;张绍全;张宇锋;赖箐;朱建芸;张英;黄仰甦;胡朝霞;高志良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甘露聚糖结合凝集素(MBL)对白血病细胞系U937凋亡的影响.方法 不同浓度MBL处理U937细胞后,应用CCK-8法分析细胞增殖情况,Hoechst33258染色观察细胞核及染色质,Annexin V/PI双染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凋亡率,real-time PCR和免疫印迹分析凋亡相关基因及蛋白表达.结果 30~50 μg/ml MBL培养72 h,U937细胞增殖明显受抑,出现不同程度核固缩、核碎裂;随MBL浓度升高或作用时间延长,凋亡细胞数逐渐增多:Fas Caspase-3mRNA、Fas和FasL蛋白表达量升高,Caspase-3和多腺苷二磷酸多聚酶(PARP)蛋白被剪切激活或失活.结论 MBL可诱导白血病细胞U937细胞凋亡,其机制与上调Fas表达、剪切Caspase-3和PAPR有关.
作者:雷艳梅;王燕;张丽芸;卢晓;陈政良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血液病患者有关核型改变及其意义.方法 抽取骨髓标本2~5 ml,采用骨髓细胞直接法、24 h短期培养法制备染色体标本,用G显带技术进行核型分析.结果 561例血液病患者中,常规细胞遗传学发现异常核型282例(50.3%),其中结构异常116例(20.7%),数目异常84例(15.0%),同时有结构异常和数目异常82例(14.6%).不同类型血液病患者染色体检测结果不同,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MDS)、再生障碍性贫血(AA)、骨髓增殖性疾病(MPD)、淋巴瘤、血小板减少症中异常核型分别为56.5%(109/193)、44.9%(57/127)、74.7%(62/83)、56.7%(34/60)、3.7%(1/27)、0%(0/15)、72.7%(8/11)、0%(0/5),在急性混合细胞白血病、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多发性骨髓瘤(MM)、慢性粒单细胞白血病(CMML)、淋巴瘤白血病、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纯红再障、恶性组织细胞病等较少患者中,异常核型分别为25.0%(2/8)、0%(0/8)、20%(1/5)、0%(0/5)、100%(4/4)、40%(2/5)、0%(0/3)、100%(2/2).M2伴t(8;21),M3伴t(15;17),M4伴inv(16)、t(16;16),ALL伴t(9;22)CR率分别为88.2%、94.7%、80%、45.5%.结论 染色体核型分析在恶性血液病诊断、分型、预后判断和指导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吴海燕;吴秉毅;李洁;刘鲲;李玉华;郭坤元;宋朝阳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不同浓度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体外培养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HAMSCs)增殖的影响.以探索体外培养HAMSCs的适条件.方法 分离、培养HAMSCs,选取第3代细胞进行鉴定及检测.实验组将bFGF分为0.1、0.5、1、5、10、20、40、80 ng/ml 共8个浓度组;阴性对照组只加HAMSCs,不加bFGF;空白对照组只加培养基.各组孵育48 h后加入Am-Blue试剂,继续孵育,待培养基由靛青蓝色开始变成粉红色时取出用酶标仪测量各组的吸光度(OD),重复3次实验.结果 0.5、1、5、10、20、40、80 ng/ml浓度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0 ng/ml组与0.5、1、5 ng/ml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0 ng/ml组与40、80 ng/ml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e=0.067),表明bFGF促增殖作用强的小浓度为10 ng/ml.结论 bFGF能够促进HAMSCs增殖,且促增殖作用强的小浓度为10 ng/ml.
作者:高松哲;陈剑;王彦平;肖盼;宋子宣;阮余霞;杨筱曦;吴静;唐光霞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比较Nested-PCR和SYBR Green Ⅰ Real-Time PCR两种方法检测狂犬病毒的敏感性、特异性和时效性.方法 对10倍连续稀释的狂犬病毒(疫苗株)核酸样品,采用Nested-PCR和SYBR Green Ⅰ Real-Time PCR方法进行平行检测,比较两种方法的敏感性:同时以登革热2型病毒、诺如病毒、星状病毒、EV71和乙型脑炎病毒核酸对两种方法的特异性进行评价.结果 SYBR Green Ⅰ Real-Time PCR方法可检测出2.3×106 copies/μl核酸分子,与NestedPCR方法相比,敏感度提高10倍.两种检测方法的特异性均好,与登革热2型病毒、诺如病毒、星状病毒、EV71和乙型脑炎病毒核酸均无交叉反应.SYBR Green Ⅰ Real-Time PCR方法检测花费3 h,检测时间比Nested-PCR方法节省2 h.结论 与Nested-PCR相比,SYBR Green Ⅰ Real-Time PCR是相对高效的检测狂犬病毒的方法.
作者:马莉珍;柯雪梅;肖建鹏;陈清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RNA干扰GPC3基因表达对人肝癌细胞Huh-7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初步机制.方法 设计并合成靶向GPC3的特异性siRNA片段,通过脂质体转染法瞬时转染肝癌细胞Huh-7,48 h后验证siRNA的干扰效率;Annexin V/PI染色法观察GPC3基因沉默对细胞凋亡的影响:通过Western blot和定量PCR来检测caspase3的蛋白水平和核酸水平表达.结果 设计合成的GPC3 siRNA转染后,能够有效抑制Huh-7细胞中GPC3的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GPC3干扰组细胞在转染后48、72 h的凋亡率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96 h后两组凋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PC3干扰组的caspase3在转染后48、72 h的表达高于未转染组,96 h后两组间caspase3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iRNA静默GPC3基因能促进肝癌细胞凋亡,其机理可能与上调caspase3有关.进而推测,GPC3基因可能成为肝癌靶向治疗的一个新靶点.
作者:郑大勇;阮健;刘斐烨;何本夫;黄娜;罗西;秦如斋;罗荣城 刊期: 2011年第05期
数字环境下,信息的载体形式得到了极大的丰富,信息量越来越大,用户希望能够快速、直接、有效的获取信息,这都促使图书馆必须调整资源建设的策略,逐渐适应内外部环境的变化,由单一的物理馆藏转变为物理馆藏与电子馆藏并进.本文以美国约翰霍普斯金大学Welch医学图书馆为例,研究其21世纪以来资源建设的概况、资源建设策略、资源建设实践等,为我国医学图书馆资源建设研究提供参考.
作者:刘妮波;阮学平;任慧玲;孙灵芝 刊期: 2011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