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伟江;张文钦;陈伟忠;陈朝晖
目的 了解广州市大学生亚健康状态的主要影响因素,探讨其成因并提出相应的预防对策.方法 采用经过改进的调查问卷对广州大学城10所高校共2 00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用EpiData3.1建立数据库,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广州大学生中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亚健康状态,受调查者中有64.4%(1 270/1 971)的学生处于亚健康状态;主要表现为注意力难以集中、记忆力差、活力减退等;不同大学生群体亚健康症状表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影响健康的主要因素为缺少体育锻炼、精神高度紧张、睡眠质量差等.结论 学校要引导大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体育锻炼,通过多种途径让学生了解健康知识,关注家庭经济较困难的学生.
作者:练桂雄;苏绮雯;李铁刚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 比较伏立康唑和两性霉素B脂质体治疗艾滋病(AIDS)合并播散性马尔尼菲青霉菌病(PSM)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对经血/骨髓培养确诊为AIDS合并PSM的患者,分别给予伏立康唑和两性霉素B脂质体治疗,疗程28d,比较两组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 共52例患者纳入研究,其中伏立康唑治疗组20例,两性霉素B脂质体治疗组32例.治疗14d和28 d时,伏立康唑组和两性霉素B脂质体组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40.0%、65.0%和56.3%、71.9%,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Z=1.300,P=0.254;Z=0.273,P=-0.601),但两组28 d的治疗有效率均明显高于14 d(Z=3.994,P=0.046).治疗过程中,两组均未出现因毒副作用停药的现象,但两性霉素B脂质体组临床毒副反应较重且出现了血清肌酐的升高.结论 伏立康唑与两性霉素B脂质体均为治疗AIDS合并PSM的有效方法,但伏立康唑安全性更好.
作者:何浩岚;董永新;蔡卫平;陈谐捷;李凌华;聂静敏;唐小平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 C)评价早中期慢性肾脏病(CKD)患者肾功能损害的临床价值.方法 以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深圳市第六人民医院肾内科住院治疗的221例CKD1~3期患者为观察对象,测定Cys C、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血尿酸(BUA)及血白蛋白(A1b),与MDRD公式计算的肾小球滤过率(GFR)进行比较.结果 CKD1~3期患者Cys C随着GFR的下降而升高,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Cys C水平与SCr、BUN及BUA水平呈明显正相关(r=0.650,P=0.000;r=0.631,P=0.000;r=0.309,P=0.000),与GFR水平呈明显负相关(r=-0.717,P=0.000).CKD2期患者Cys C异常检出率为32.8%,SCr为0;CKD3期患者Cys C异常检出率为73.0%,SCr为58.4%,CKD3期患者Cys C、SCr的异常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ys C评估GFR的接受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ROC)为0.853,敏感性为0.780,特异性为0.817;SCr的AUCROC为0.924,敏感性为0.793,特异性为0.958;联合Cys C和SCr后,AUCROC上升至0.940,敏感性为0.853,特异性为0.950.结论 Cys C是评估早中期CKD患者肾功能损害的敏感指标,联合应用Cys C和SCr可提高对早中期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的诊断效能.
作者:陈结慧;祝胜郎;叶玲;朱恒梅;李向阳;蒋莹;李就鸿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 了解流动儿童免疫规划现况及其影响因素,探索促进相关工作的干预措施,为流动儿童免疫规划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现场拦截法对前来接种疫苗的流动儿童家长进行包括干预需求、疫苗使用、传染病知识等基线调查,随后通过发放宣传资料、播放宣传短片、举办知识讲座等方式实施健康干预.干预后使用相同的问卷再次进行相关知识知晓率的调查;并在项目实施前及实施1年半后对辖区流动儿童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和二类疫苗的接种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在接受问卷调查的530名对象中,91.7%的人群表示有了解预防接种知识的需要;67.5%的人希望是在孩子刚出生时获得相关知识;干预前后对免疫规划相关知识知晓率由24.2%提高至7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73.08,P<0.05).辖区流动儿童国家免疫规划疫苗(一类疫苗)的全程接种率从71.46%提高至91.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48.87,P<0.05).二类疫苗的接种率也显著提高.结论 流动儿童家长普遍对免疫规划健康教育有需求,开展免疫预防知识宣传,提高流动儿童家长参与免疫预防的自觉性、主动性,是提高流动儿童接种率的重要措施.
作者:黄佐平;郭倩敏;叶丽莹;梁润娣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广州地区副流感病毒的基因组结构和基因型.方法 参照GenBank副流感病毒(U51116)全基因组序列设计11对引物,覆盖副流感病毒基因组的全长.以副流感病毒cDNA为模板分段扩增病毒基因组的全长,各片段克隆到T载体上,并进行序列测定和分析.结果 人副流感病毒ZYMgz01株全基因组核酸序列为15 462 bp,提交到GenBank的序列号为EU326526,与3型副流感病毒保守基因同源性为94.0%,具有3型副流感病毒的结构特征.基因组序列同源性比较结果显示,ZHYMgz01株病毒与兰州的LZ22 (FJ455842)病毒株的同源性高,为99.1%;与美国突变病毒株(U51116)同源性为95.1%;与美国病毒株(Z11575)同源性为95.2%;与日本(AB012132)病毒株的同源性为94.8%,而与加拿大(EU424062)病毒株的同源性为94.8%.系统进化树显示ZHYMgz01病毒株与兰州的LZ22病毒株同属一个进化分支.结论 广州地区儿童呼吸道感染的副流感病毒ZHYMgz01全基因组为15 462 bp,与3型副流感病毒的同源性高,确定ZHYMgz01是3型副流感病毒.3型副流感病毒系统进化可能与地域差异有一定的关系.
作者:陈翊;曾华;钟家禹;林涛;朱冰;周荣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 总结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足(DF)的患病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治疗和预防DF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2型糖尿病患者189例为研究对象,根据病情分为DF组和非DF组,回顾分析其性别、年龄、病程、入院时血压、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肌酐、尿素氮,以及尿白蛋白、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周围神经病变等因素.结果 DF所占比例为15%.DF组与非DF组相比,病程、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肌酐、尿素氮、尿白蛋白、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周围神经病变等因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病程、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周围神经病变进入回归模型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型糖尿病的病程、肾病、视网膜病变、周围神经病变是DF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林揆斌;沈阳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 对2010年深圳市流感监测结果进行分析,了解流感的流行趋势,为流感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全市31家监测单位的流感样病例数据、病原学检测结果和暴发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10年深圳市的流感样病例百分比(ILI%)为5.43%.2010年全市共采集日常监测ILI咽拭标本4 031份,分离出445株流感病毒,阳性率为11.0%,其中14株季节性H1N1亚型(3.1%),42株季节性H3N2亚型(9.4%),171株甲型H1N1亚型(38.4%),213株B(Victoria,47.9%)亚型,5株B(Yamagata,1.1%)亚型.2010年全市报告了89起ILI暴发疫情,发病总人数741人,流感PCR检测阳性79起,其中季节性甲型6起(6.8%),乙型67起(75.3%),甲型H1N1流感6起(6.8%).结论 2010年深圳市流感活动较低,未出现明显的高峰.
作者:王昕;程小雯;房师松;吴春利;吕星;张仁利;马汉武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人工麝香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9 (MMP-9)mRNA及其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SD大鼠制作大脑中动脉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用高、中、低浓度人工麝香治疗缺血2h再灌注24、48 h大鼠.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缺血再灌注脑组织MMP-9 mRNA的表达水平,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脑组织MMP-9蛋白表达量.结果 与假手术组相比,各组在缺血再灌注不同时间段脑组织MMP-9 mRNA及MMP-9蛋白表达水平均升高(P<0.05),其中,以模型组MMP-9 mRNA及MMP-9蛋白表达水平高(P<0.01),高、中浓度人工麝香治疗组MMP-9 mRNA及MMP-9蛋白表达水平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高、中浓度人工麝香治疗组脑组织MMP-9mRNA及MMP-9蛋白表达水平降低为显著(P<0.01).结论 人工麝香能降低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MMP-9 mRNA及MMP-9蛋白的表达水平.人工麝香可能通过抑制缺血再灌注后大鼠脑组织MMP-9的表达,降低脑组织血脑屏障基底膜细胞外基质的降解和血脑屏障(BBB)的通透性,减轻脑缺血后脑水肿.
作者:徐秋英;刘亚敏;沈强;曾征伦;赵光峰 刊期: 2011年第08期
1病历摘要患者女,61岁,因“食欲不振、乏力20余天伴发热”人院.患者20余天前无明显诱因开始出现食欲不振,四肢乏力,继之出现发热,热峰40℃,有畏寒;个人史:患者自诉所住地区(江苏-高淳-阳江镇)近期有血吸虫病发病者十余人.人院体格检查:体温37.8C,脉搏69次/min,腹软,中上腹部轻度压痛,反跳痛阴性,未触及异常包块.胃镜示:慢性浅表活动性胃炎伴灶性糜烂.血常规示:WBC:21.3×109/L,N%:33.0%,E%:50%,RBC:3.46× 1012/L,HB:112 g/L,HCV:0.329 L/L,PLT:323×109/L,CEA:259.75 ng/ml(参考值<5 ng/ml).
作者:曹友红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 研究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中医证候分布,总结其主要的证候类型.方法 通过计算机检索国内1997-2010年关于中医药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文献,运用随机对照试验表对文献进行评估,采用JADAD治疗评分表对文献进行评价,将符合标准的文献运用加权百分率法进行荟萃分析.结果 共有9篇文献入选本研究,得到701例病人15种证型,其中主要的证型为脾肾阳虚型(29.5%)、肝肾阴虚型(16.7%)、阴虚湿热型(13.8%).结论 脾肾阳虚、肝肾阴虚、阴虚湿热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主要证型.
作者:孙晓敏;赵晓山;余克强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 评估一组中重度牙周炎伴Ⅱ型糖尿病患者牙周基础治疗对牙周临床指标的影响,以及代谢控制、患病时间对近期疗效的影响.方法 选取60名中重度牙周炎伴Ⅱ型糖尿病患者为实验组,以48名无系统性疾病的中重度牙周病患者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行牙周基础治疗和药物治疗,分别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各项牙周临床指标,包括探诊深度(PPD)、探诊出血指数(BOP)、附着丧失(CAL).结果 实验组和对照组的BOP治疗前与治疗后3个月、6个月比较,均有明显改善(P<0.05),两组患者的PPD和CAL治疗后均有改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治疗后3个月与6个月的各项临床指标没有明显改变;实验期间两组患者的各项牙周临床指标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前后的变化:BOP与CAL在罹患糖尿病病史长短不同的两组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OP以及PPD在血糖控制差与血糖控制良好的两组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糖尿病并牙周炎的牙周基础治疗是有效的,且疗效稳定,不需激进的治疗方式.血糖控制不良、糖尿病病史较长的糖尿病并牙周炎患者的疗效比血糖控制良好、糖尿病病史短的患者差.
作者:尹高权;王治平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 评估戒毒机构管理人员及戒毒人员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需求,评价开展健康干预的效果,为建立有效预防艾滋病的健康干预模式提供依据.方法 根据对戒毒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基线调查,开展相应的健康干预,间隔3~6个月后采用同样的方法评估干预前后戒毒人员和管理人员的知、信、行水平.结果 管理人员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由51.2%提高至76.7%,对工作及戒毒人员的恐惧心理由48.8%降低为20.9%,愿意接触戒毒人员的主动性也由23.3%增加至58.1%;戒毒人员知晓率由32.0%提高至61.4%,各项指标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通过有效的健康干预模式可使戒毒人员掌握减少危害的知识,提高健康行为水平;同时通过提高管理人员的艾滋病认知水平可改善现行的管理模式,营造宽松健康的看护环境.
作者:王海文;谭覃;余卓文;马健强;宫斐;吴艳霞;卢淑英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广州市越秀区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科学的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统计分析从国家疾病监测信息管理系统获得的越秀区手足口病病例资料.结果 广州市越秀区2008-2009年共发生手足口病1 331例,2008年发病率为3.96/万,2009年发病率为7.50/万,2009年手足口病的发病率明显上升(X2=125.7,P<0.001).男女比为1.61:1,2~4岁组儿童发病率高,4-6月为发病高峰,流动人口密集的地区发病率较高,流行期间易在托幼机构中引起暴发.2008年及2009年报告实验室确诊病例为61例和120例,分别占总报告例数的12.71%和13.78%,其中2008年EV71占优势,2009年则是CoxA16占优势.结论 手足口病的发生有明显的地区、年龄和时间差异,掌握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将有助于更好地开展预防和控制工作.
作者:湛柳华;周文;罗晓风;肖晓玲;周德谦;曾维斌;顾哲青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 了解柳州市及柳江、柳城县娱乐场所性服务工作者(FSW)艾滋病相关知识和相关危险行为,为艾滋病行为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抽样方法抽取娱乐场所性服务工作者1 047名,采用一对一匿名的问卷调查和采血.结果 调查对象平均年龄为(25.8±6.4)岁,FSW艾滋病知识较缺乏,蚊虫叮咬会感染艾滋病正确率依然低,为79.2%;不同对象安全套使用率有差异,近一次与客人发生性关系时有80.3%的FSW使用安全套,而近一次与配偶/同居男友发生性关系时安全套使用率为50.0%,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1,P<0.05).FSW感染艾滋病的有4例,占0.4%;感染梅毒的有28例,占2.7%.结论 柳州市FSW艾滋病相关知识缺乏和性行为的反应因素,提示应加大性病知识宣传力度,以控制艾滋病、性病传播.
作者:冯献湘;白玉;俸卫东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 了解荆州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人力资源的现状,为今后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2009年荆州市市、县(市)两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人力资源的资料,采用Excel 2003进行汇总统计,运用SPSS13.0对数据资料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 全市两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中35~55岁年龄段职工占62.14%;研究生学历人员仅占0.72%,本科学历占20.83%;高、中、初级职称比例为1.28:5.65:3.07;业务与行管工勤人员比例分别为74.82%和25.88%.高级职称和本科学历及以上人员中,市级分别占78.13%和54.62%,县(市)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分别占21.88%和45.38%.结论 人力资源的配置结构不合理,分布不均衡,应加强继续医学教育,采取优惠政策引进高层次的人才.
作者:吕叶静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 了解阳江市甲型H1N1流感暴发的流行特征和影响因素,探索预防控制流感的方法.方法 分析阳江市2009年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并对社区人群按年龄分层抽样进行血清学回顾性调查.结果 阳江市共报告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42起;10下旬至11月为发病高峰期;暴发疫情中小学占50.00%,中学占38.10%;患者男性占53.38%,女性占46.42%;社区人群甲型H1N1流感感染率为30.63%.结论 学生群体为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的高危人群,针对疫情发生的不同时期相应地调整防控策略的防控效果显著;防控措施采取时间越早,暴发疫情持续时间就越短,发病率就越低.
作者:李文杰;陈星红;苏珊;阮世勇;曾广富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 了解深圳市福田区2008-2009年风疹发病情况及流行特征,为今后制定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全区2008-2009年的风疹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福田区2008-2009年累计报告风疹病例45例,无死亡病例,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1.88/10万,2008年发病率稍高,不同年份间报告的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年全区各街道均有发病,2008年风疹高峰期出现在3月份,2009年风疹高发月为5月份;病例高发年龄段在15~35岁;发病群体主要为学生(24.44%),散居儿童(20.00%),商务工作者(11.11%);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P>0.05),男女性别比为0.72: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加强监测及提高重点人群疫苗的接种覆盖率是预防与控制风疹的主要措施.
作者:肖骞;司徒潮满;黄慧萍;石向辉;范苏云;段丽娜;牛姬飞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 研究CCND1基因在口腔黏膜癌前损害及癌变中的变化规律,以期明确该基因在口腔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正常口腔粘膜,上皮单纯增生,轻、中、重度上皮异常增生和口腔粘膜鳞状细胞癌及其相应转移淋巴结石蜡组织标本共55例,提取DNA,采用差示PCR技术检测CCND1基因的扩增,并通过直接序列分析验证差示PCR产物的确切性.结果 差示PCR扩增显示,上皮单纯增生组无CCND1基因扩增倍率,与正常粘膜基本一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5.645).上皮异常增生组19例中7例出现CCND1基因的扩增,平均扩增倍率为正常粘膜组的4.2倍,与上皮单纯增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上皮异常增生各组中,以重度异常增生高,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组16例中9例出现CCND1扩增,平均扩增倍率为6.2倍,与上皮单纯增生组和异常增生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转移癌和非转移癌的扩增率和平均扩增倍数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CND1基因的扩增与口腔粘膜癌前损害的发生发展相关.
作者:罗刚;董俊英;陈谦明;李秉琦;杨晓瑜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 分析临床泌尿道感染菌的组成及耐药性变迁,为临床泌尿道感染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8-2010年所有洁净尿标本的感染菌采用VITEK2-compact微生物全自动分析仪进行细菌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 尿培养标本分离出病原菌1 179株,其中排在前3位的分别是大肠埃希菌、白色念珠菌、粪肠球菌,分别占革兰阴性菌、真菌和革兰阳性菌的68.3%、67.4%、35%;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美罗培南、米诺环素的耐药率低(0),其次为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替坦;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是尿中常见的菌种,对链霉素、替考拉宁、万古霉素和利奈唑烷的耐药率低;白色念珠菌对两性霉素B、制霉素的耐药率均为0.结论 泌尿道感染以大肠埃希菌和白色念珠菌多,多为多重耐药菌株;定期系统地监测细菌耐药对临床用药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叶振东;乔亚峰;张国雄;范晓怡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 完善已初步建立的以痘病毒为辅助病毒的慢病毒载体(LV)瞬时制备体系.方法 通过同源重组质粒pZIPPY-NEO/GUS,将vTF7-3痘病毒D13L基因的ORF通过同源重组被新霉素基因(neo)以及可视性筛选基因(GuS)替代,制备D13L缺陷性痘病毒(vTF7-3-ΔD13L).结果 经RT-PCR鉴定,D13L基因被完全敲除.制备体系中将vTF7-3-ΔD13L代替vTF7-3后,制备体系培养上清经RT-PCR、Western blotting分别检测到慢病毒载体特异性RNA序列以及特征性p24蛋白的存在,提示系统可以正常制备出慢病毒载体颗粒,并进一步评价了慢病毒载体的感染性.此外,对此系统的动力学特征也进行了初步分析.结论 vTF7-3-ΔD 13L制备成功,通过此系统可制备出没有复制性痘病毒污染的慢病毒载体,本研究为该系统的大规模应用奠定了客观基础.
作者:马强;舒文;李明;吴英松 刊期: 2011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