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广州市白云区≤4岁麻疹病例发病危险因素研究

叶浩风;周勇;叶双岚;虞华珍;李小向;陈英安

关键词:麻疹, 危险因素, 防治措施
摘要:目的 研究广州市白云区≤4岁麻疹病例发病危险因素及探讨麻疹防治对策.方法 调查白云区≤4岁麻疹病例385例,收集病例就诊情况、乘坐交通工具情况、免疫史及相关信息,与麻疹个案调查表进行整合分析.结果 8个月~4岁麻疹病例23.1%发病前有麻疹疫苗(MV)接种史,7.22%病例发病前3周内有MV接种史,30.13%麻疹病例发病前3周(长潜伏期)内有就诊史,29.16%病例发病前3周内有乘坐交通工具史,6.23%病例发病前3周内有现症麻疹病人接触史.结论 白云区≤4岁麻疹病例表现出医院聚集性,存在院内感染的可能;≤4岁病例发病危险因素还可能与发病前3周内乘坐过交通工具及接触过麻疹现症病人有关.
热带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单纯疱疹-Ⅱ型病毒感染的皮损部位病毒载量与外周血Th及Tc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通过检测现症生殖器疱疹(genital herpes,GH)病人皮损部位的单纯疱疹2型病毒(HSV-2)载量,并检测其细胞免疫功能,分析GH患者HSV-2病毒载量与细胞免疫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luorescent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FQ-PCR)定量检测28例现症GH患者皮损部位HSV-2 DNA载量,采用流式细胞计数的方法监测28例现症病人外周血具有分泌活性的Th及Tc所占比例,运用直线相关回归方法分析现症GH患者病毒载量与细胞免疫功能的相关性.结果 ①GH患者皮损内疱液HSV-2检出率为100%,病毒载量为(6 190 714±1 962 085)拷贝/mL.HSV-2病毒载量与患者复发次数呈显著正相关(P<0.05).②GH组Th1、Tc1细胞数和Th1/Th2、Tc1/Tc2比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而Th2细胞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GH患者皮损HSV-2病毒载量与患者外周血Th1、Tc1细胞数和Th1/Th2、Tc1/Tc2比值呈显著的负相关,与Th2细胞数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GH患者存在明显的细胞免疫功能抑制及Th、Tc细胞亚群分化失衡;GH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抑制可能是由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和NK细胞减少,以及Th、Tc细胞亚群分化失衡造成,这种状态不利于机体抑制病毒复制和增殖,造成GH反复发作.

    作者:林路洋;李常兴;曹开源;张锡宝;武明昌;颜景兰;李嘉彦;毕超;梁艳华;何玉清;宋卫忠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RNA干扰LMP1阻滞淋巴瘤细胞于G0/G1期并提高细胞对顺铂的敏感性

    目的 利用RNA干扰方法下调EB病毒潜伏膜蛋白1(1atent membrane protein,LMP1)的表达,探讨LMP1对化疗药物敏感性的影响.方法 采用小分子干扰片段转染EB病毒阳性淋巴瘤B95.8细胞,RT-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LMPI的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联合应用化疗药物顺铂,通过MTT法观察细胞增殖活性变化.结果 干扰LMP1后,其mRNA和蛋白的表达均明显下调;细胞增殖能力减弱;细胞被阻滞在C0/G1期;并且细胞对顺铂的IC<,50>明显降低.结论 干扰LMP1提高了B95.8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揭示LMP1可能是一个潜在的药物靶点.

    作者:李燕飞;梅玉屏;朱卫平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2007年度重庆市降氟除氟技术措施推广应用示范研究效果评估

    目的 了解重庆市6个示范村降氟除氟技术措施实施效果,为降氟除氟技术措施的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6个示范村降氟除氟技术设施进行质量抽查,检查8~12岁儿童氟斑牙、成人氟骨症病情,检测空气氟和尿氟,测试居民和儿童地氟病防治知识知晓情况.结果 6个示范村炉灶改造落实率为96.76%.炉改造合格率为97.0%,炉正确使用率为98.0%;灶改造合格率为97.7%.灶正确使用率为96.7%.儿童氟斑牙检出率为67.00%,缺损率为10.40%,氟斑牙指数为1.49;成人氟骨症无变化.居民与学生地氟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分别为86.4%、96.9%.空气氟旺火期0.005 9 mg/m<'3>,封火期0.002 8 mg/m<'3>.尿氟检测306份,中位数为0.69 mg/L.结论 在课题实施1年后,示范村炉灶落实率、炉灶合格率、炉灶正确使用率显著提高,降氟除氟技术措施实施达到预期效果.

    作者:晏维;杨伟;黎华君;黄坤;王豫林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乙型肝炎病毒YMDD变异与HBV DNA、HBeAg定量值相关性分析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在服用拉米夫定后发生YMDD变异与否其HBV DNA与HBeAg定量值之间是否存在相关关系.方法 聚合酶链反应(PCR)荧光定量法测定CHB患者治疗前后的HBV DNA、YMDD变异,同时微粒子酶免疫分析法检测其HBeAg定量值.结果 218份标本同时检测HBV DNA和HBeAg定量值,对两指标前后两次的升降率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无显著相关性(r=0.3153,P>0.05).12例发生YMDD变异(变异组)和25例YMDD野生型(野牛组)发生HBeAg血清转换者分别为3例和15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976,P<0.05);变异组和野生组HBV DNA对数值分别为(4.15±1.78)和(2.72±1.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变异组和野生组HBV DNA、HBeAg定量值分别做相关性分析,发现变异组r=0.5552,有显著相关性(P<0.05),野生组r=0.2683,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 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过程中HBV DNA和HBeAg滴度变化无显著相关性,YMDD变异组血清转换率和持续转换率明显低于无变异组,HBV DNA和HBeAg始终维持在较高水平.

    作者:雷秀霞;李国豪;陈斌;李志芳;莫云丹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颅脑损伤患者血浆NPY及CGRP检测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血浆神经肽Y(NPY)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水平在不同程度颅脑外伤患者中的l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方法(RIA)对91例依据GCS评分法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的颅脑损伤患者及35例正常对照组的NPY、CGRP和ET-1水平进行检测.结果 轻、中、重三组颅脑损伤患者血浆NPY水平分别为(119.6±20.3)ng/L、(127.8±25.5)ng/L和(146.2±30.5)ng/L,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65.2±13.2)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轻、中度患者血浆CGRP含量分别为(54.3±5.6)ng/L、(57.5±7.4)ng/L,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41.8±6.8)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重度患者组的CGRP水平(44.6±5.3)ng/L与对照组(41.8±6.8)ng/L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浆NPY及CGRP水平与不同程度颅脑损伤患者的病情密切相关,并对患者预后的判定具有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

    作者:曾鸿毅;覃江斌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免疫学与生物化学融合性实验教学的探索

    <分子医学技能>课程涵盖了免疫学、生物化学及分子生物学多项实验技术,是一门实用性极强的基础医学实验学科.为了使免疫学与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更好地融合在一起,利用学生业余科研探索出免疫学和生物化学的综合性实验项目,使学生在系统学习和掌握基本技术的同时,能够综合地分析实验结果,及时联系医学应用,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应用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的综合性创新能力.

    作者:袁广卿;周俊宜;骆晓枫;黄小荣;徐霖;李苏华;沈泳芝;皮艳娜;乔中原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某高校医学生狂犬病知识调查

    目的 了解医学生对狂犬病知识的认知情况,为进一步开展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分层随机抽样对广州某高校240名医学本科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共回收有效问卷213份,仅58.7%的医学生知道狂犬病病死率接近100%.传播途径方面知晓率为64.8%~90.1%,了解伤口处理程序的学生占54.0%.医学生狂犬病相关问题平均得分13.77分,总及格率为65.7%,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男生及格率高于女生,低年级及格率低于高年级(P=0.012、0.000,OR=2.365、0.087).医学生健康教育需求率为76.3%~90.6%.结论 医学生对狂犬病有一定了解,但在传播途径、伤口处理、预防控制等方面存在误区和盲点,且健康教育需求率高,社会及高校应加强狂犬病知识的宣传教育.

    作者:吴蒙;方秀珠;陆家海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茂名市区和电白县鼠类广州管圆线虫感染调查

    目的 了解茂名市区和电白县鼠类广州管圆线虫感染情况,为该地区广州管圆线虫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在村内和野外采用鼠夹和捕鼠笼等方法捕捉鼠类.在确定种类后.取其心肺组织检查广州管圆线虫成虫.结果 共检查鼠148只,阳性15只,鼠广州管圆线虫的总感染率为10.14%.褐家鼠、黄胸鼠和小家鼠的感染率分别为12.87%、4.76%和0.野柄鼠和家栖鼠感染率分别为17.14%(12/70)和3.85%(3/78).结论 茂名市区和电白县鼠类中存在广州管圆线虫的感染,褐家鼠是主要的终末宿主.同时,野栖鼠的感染率明显高于家栖鼠.

    作者:张冬莹;叶杰;李木燕;易成龙;陈代雄;张赟;李小敏;詹希美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pVAX1/SjRPS4·CB、pcDNA3.0/SjRPS4·CB双价疫苗的构建及其免疫效果观察

    目的 构建日本血吸虫天然分子疫苗相关靶基因的双价疫苗pVAX1/SjRPS4·CB、pcDNA3.0/sjRPS4·CB,并观察其免疫保护效果.方法 分别以pcDNA3.0/SjRPS4、pcDNA3.0/SjCB为模板,设计引物扩增SjRPS4、SjCB,重叠PCR法将SjRPS4、SjCB拼接,扩增,经双酶切后与真核质粒载体pVAX1、pcDNA3.0连接,转化DH5α细胞,筛选阳性克隆;提取双价蓖组质粒、空质粒及pVAX1/SjRPS4,经左腿股四头肌注射昆明小鼠,14d后取肌肉组织切片进行间接免疫荧光及酶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证实双价重组质粒的表达;提取pVAX1/SjPS4·CB、pcDNA3.0/SjRPS4·CB、pcDNA3.0/SjRPS4、pcDNA3.0/SjCB及相应空载体,100 μg/只或等量PBS经左腿股四头肌注射昆明小鼠,4周后以(20±1)条尾蚴贴腹感染,6周后检测减虫率、减卵率.结果 PCR、EcoRⅠ/Xho Ⅰ双酶切及测序证实双价疫苗pVAX1/SjRPS4·CB、pcDNA3.0/SjRPS4·CB构建成功;肌肉组织间接免疫荧光及酶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证实重组质粒能够在小鼠肌肉细胞内成功表达;与PBS组相比,pVAX1/SjRPS4·CB、pcDNA3.0/SjRPS4·CB、pcDNA3.0/SjRPS4、pcDNA3.0/SjCB免疫小鼠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与相应的空质粒组相比各指标差异亦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不同载体构建的舣价疫苗之间比较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成功构建真核双价重组质粒pVAX1/SjRPS4·CB、pcDNA3.0/SjRPS4·CB,二者免疫昆明小鼠均可以产生比单价疫苗更好的免疫保护效果.

    作者:罗四维;秦永华;汪希雅;高冬梅;何卓;周帅锋;陈秀春;余路新;汪世平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白介素-1受体拮抗剂基因多态性与散发性帕金森病的关系

    目的 探讨白介素-1受体拈抗剂(IL-IRA)基因多态性与帕金森病(PD)的关系.方法 本实验用PCR-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法检测了89例中国散发性帕金森病病人和67例正常对照的白介素-1受体拮抗剂基因多态性.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PD组中IL-IRA基因VNTR多态性的A2等位基因有增加的趋势,但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帕金森病合并痴呆组(PDD组)中IL-IRA基因A2等位基因频率较非痴呆组(PDND组)有显著性增加(P<0.05),而且在PDD组中,IL-IRA基因A2/A2纯合子和A1/A2杂合子基因型频率较PDND组有显著性增加(P<0.05).结论 IL-IRA基因多态性可能与我国人散发性帕金森病的发病无关,而与帕金森病并发痴呆发病过程中有关.

    作者:肖颂华;刘军;段朝晖;沈庆煜;邢诒刚;彭英;陶恩祥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广州市白云区≤4岁麻疹病例发病危险因素研究

    目的 研究广州市白云区≤4岁麻疹病例发病危险因素及探讨麻疹防治对策.方法 调查白云区≤4岁麻疹病例385例,收集病例就诊情况、乘坐交通工具情况、免疫史及相关信息,与麻疹个案调查表进行整合分析.结果 8个月~4岁麻疹病例23.1%发病前有麻疹疫苗(MV)接种史,7.22%病例发病前3周内有MV接种史,30.13%麻疹病例发病前3周(长潜伏期)内有就诊史,29.16%病例发病前3周内有乘坐交通工具史,6.23%病例发病前3周内有现症麻疹病人接触史.结论 白云区≤4岁麻疹病例表现出医院聚集性,存在院内感染的可能;≤4岁病例发病危险因素还可能与发病前3周内乘坐过交通工具及接触过麻疹现症病人有关.

    作者:叶浩风;周勇;叶双岚;虞华珍;李小向;陈英安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Toll样受体与乙型病毒性肝炎的研究进展

    Toll样受体在抗病原微生物感染和调节固有免疫和获得性免疫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是连接同有免疫与获得性免疫的重要桥梁.TLRs在乙型病毒性肝炎中的作用复杂,以其特异的模式识别方式和相互调节的网络反应参与慢性乙型肝炎、慢性重型肝炎的发病.

    作者:吴红;吴晓蔓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2123例男性泌尿生殖道标本的病原学分析

    目的 了解男性泌尿生殖道感染的病原学分布,为男性泌尿生殖道感染的预防和治疗提供可靠依据.方法 对2 123例男性泌尿生殖道标本的微生物学检验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 2 123例男性泌尿生殖道标本中共检出病原菌1 082株,检出率为50.96%,其中解脲支原体检出率高,为24.30%.所有送检标本中,尿道拭子标本的病原菌检出率高,为60.09%,混合感染率为12.74%;精液标本中无乳链球菌检出率明显高于前列腺液(P<0.05).结论 解脲支原体是男性泌尿生殖道感染的主要病原菌,男性泌尿道标本的病原学检查以尿道拭子为宜,男性不孕是否与无乳链球菌的感染有关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汤学夫;张水兰;何琴;蔡毅华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铁、锌、铅对学龄儿童生长激素分泌的影响

    目的 研究7~17岁儿童生长激素分泌水平,并探讨血清铁、血清锌和血铅含量对生长激素分泌的影响.方法 采取分层整群抽样对济宁市744名7~17岁青少年儿童,空腹采集静脉血5 ml,运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生长激素含量,分光光度法测定血清铁含量,电位溶出法测定血清锌和全血中铅的含量.结果 男、女童生长激素分泌的突增年龄分别为11岁和9岁;9~10岁年龄段女童分泌量显著高于男童,12岁以后男童分泌水平反超女童;随着血清铁含量的增加,生长激素分泌量呈逐渐增大趋势,低、中、高3个血清铁含量组生长激素分泌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8.78,P<0.05);锌充足组生长激素分泌量高于缺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338,P<0.01);随着血铅含量增加,生长激素分泌水平逐渐降低,经方差分析显示:相对安全组、超标组和高铅组生长激素分泌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68,P<0.05).结论 女童生长激素分泌的突增期早于男童;血清中铁、锌含量的增加能促进生长激素的分泌,血铅的增加则抑制生长激素的分泌.

    作者:张璟;王文军;李晶;孔庆胜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韶关市新生儿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症筛查

    目的 分析韶关市近6年来新生儿先天件甲状腺功能低下症(CH)的筛查情况和发病率.方法 新生儿出生72 h充分哺乳6次后足跟采血,滴在特殊的滤纸(美国S&S903滤纸)片上,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测定促甲状腺素浓度.TSH≥10.0 U/L,通知原采血单位立即召回再采血复杏.结果 仍超过10.0 U/L,由本院直接召同抽血确诊.结果 6年共筛查新生儿77 220例,可疑阳性患儿572例,确诊33例,发病率为1/2 340.结论 韶关市新生儿CH发病率高于全国统计率,可能与环境因素及饮食习惯有关.

    作者:陈亚军;黄智勇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深圳市光明新区公明办事处1996-2006年住院病人疾病谱分析

    目的 分析辖区内住院病人疾病谱,了解居民患病的主要模式、对卫生服务需求的变化情况及其特点.方法 将辖区医院1996-2006年住院病历进行综合性分析.结果 1996-2006年辖区内医院住院人次数呈上升趋势,从1996年的2 232人次,上升至2006年的18 666人次,11年间增长736.29%.目前导致居民住院的主要健康问题是损伤和中毒,妊娠、分娩和产褥期健康问题,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在损伤和中毒类疾病中,手、腕损伤居首位,占该类疾病的44.46%,占所有住院人次的13.20%.结论 应根据住院病人疾病谱,针对性地提高公共卫生和医疗救治服务的水平,扩大服务范围;同时应进一步了解损伤类疾病的数量和构成比不断上升的原因,并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

    作者:刘义;郑庆鸣;王铁强;詹劲基;邰昌松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山稔子提取物对体外DNA氧化性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 观察山稔子提取物对原代体外培养淋巴细胞DNA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原代培养24 h的脾淋巴细胞悬液,随机分为7组,其中5组细胞用不同浓度的山稔子提取物溶液预先处理60 min,再加入50 μmol/L的H2O2,H2O2染毒组直接加入相同浓度的H2O2,空白对照组加入等量的PBS溶液,7组细胞共同在4℃下染毒20 min,收获细胞同时进行单细胞凝胶电泳,计算DNA迁移的细胞率和总彗星长度.结果 H2O2可致原代培养脾淋巴细胞的DNA严重损伤,而山稔子提取物能不同程度地降低H2O2诱导产生的DNA损伤,在10、50、100 μg/mL的浓度下.彗星细胞出现率从阳性对照组的100%分别降低为85%、65%和30%(P分别<0.05、0.01、0.01),总彗星长度也从对照组的(52.82±6.42)μm,逐渐降低为(43.68±5.59)μm、(35.80±8.75)μm、(25.35±4.32)μm(P分别<0.05、0.01、0.01).结论 山稔子提取物具有抗氧化作用,能在一定浓度范围内保护细胞显著降低氧自由基对DNA的氧化损伤.

    作者:张慧敏;柯跃斌;黄永霞;周丽;耿艺介;皮敏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多重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快速鉴定鲍曼不动杆菌

    目的 建立快速鉴定鲍曼不动杆菌菌株的方法.方法 本研究建立多重PCR实验技术快速鉴定170株醋酸钙-鲍曼不动杆菌复合体以及对照组的其他菌属14株.结果 138株菌的PCR产物扩增出2条条带,为鲍曼不动杆菌,另外32株只扩增出1条条带,为醋酸钙-鲍曼不动杆菌复合体的其他基因型,对照组的菌株没有扩增出条带.结论 多重PCR技术的建立为快速鉴定鲍曼不动杆菌提供了一个快速而简便的方式.

    作者:马真;蔡绍曦;佟万成;耿穗娜;赵海金;卢健聪;阮世冲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老年慢性肺心病患者血小板活性与高敏C反应蛋白的关系

    目的 探讨老年慢性肺心病患者血小板活化标志物PAC-1、CD62p的变化与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关系.方法 用三色全血流式细胞术测定36例老年慢性肺心病患者外周血中血小板PAC-1、CD62p的表达水平,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hs-CRP,并与28例老年健康对照者及28例非老年健康对照者比较.结果 老年慢性肺心病组PAC-1、CD62p、hs-CRP均明显高于老年健康对照组及非老年健康对照组(均P<0.001).老年健康对照组PAC-1、CD62p阳性表达率亦高于非老年健康对照组(P<0.05).老年慢性肺心病患者PAC-1、CD62的变化与hs-CRP呈正相关.结论 老年慢性肺心病患者血小板明显活化,其活化程度与hs-CRP关系密切.

    作者:邬伟明;张群英;林子玲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急性胰腺炎对肝衰竭预后的影响

    目的 研究胰腺炎对肝衰竭患者血细胞、肝肾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以肝衰竭并发急性胰腺炎病例为研究组,回顾性分析并发胰腺炎前后血常规、肝肾功能变化情况,随机抽取同时期非并发胰腺炎的肝衰竭患者为对照组,分析两组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及病死率.结果 发生急性胰腺炎后红细胞及血红蛋白明显下降(t=4.088,P=0.000;t=3.419,P=0.002),血清总胆红素明显升高(t=2.063,P=0.048),出现明显的肾功能损害,血清尿素氮、肌酐明显升高(t=3.172,P=0.004;t=3.183,P=0.004),发生急性胰腺炎增加了肝肾综合征的发生率(39.4% vs 3.0%,t=13.055,P=0.000),以及病死率(69.7% vs 42.4%,t=4.982,P=0.026).结论 肝衰竭并发急性胰腺炎使得病情严重,易发生肝肾综合征,病死率增高.

    作者:石添元;左兴;谢俊强;许镇;严颖;林炳亮 刊期: 2009年第09期

热带医学杂志

热带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广东省寄生虫学会 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