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家刚;林国桢;林琳
目的 探讨来自不同地域的人群感染EB病毒的血清学抗体谱是否存在差异.方法 从鼻咽癌高发区中山市的健康成人中收集348例中山籍贯原住居民的血清和81例外省籍贯居民的血清,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的EBNAl-IgA、EBNAl-IgG、VCA-p18-IgA、VCA-p18-IgG、Zta-IgA和Zta-IgG等6种抗体水平,比较不同抗体组合时两类人群样本的抗EB病毒抗体谱的差别.结果 当三项IgA类抗体皆为阴性时,外省籍贯阴性率远远大于中山籍贯样本(P=0);当EBNAl-IgA单阳时,外省籍贯样本阳性率远远高于中山籍贯样本(P=0.001);当Zta-IgA单项阳性时(P=0.008),或者Zta-IgA和VCA-p18-IgA同时阳性时(P=0.001),中山籍贯样本阳性率明显高于外省籍贯样本;而三项IgG类抗体的任意组合,中山籍贯和外省籍贯都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中山籍贯原住居民感染的EB病毒常常处于激活状态;相反,外省籍贯的中山居民感染的EB病毒处于潜伏期时表达的EBNAl水平更高.提示中山籍贯原住居民比外省籍贯居民具有更高的风险罹患鼻咽癌.
作者:易冰;余元龙;季明芳;程伟民;顾耀亮;罗秋育;詹希美;宗永生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 研究重庆市1951-2001 年疟疾发病的动态规律.方法 运用SPSS 12.0统计软件,利用时间序列模型建立人口数的二次预测模型和年新发病例数的对数曲线模型来分析预测疟疾的发病数及发病率.结果 重庆市人口数的二次曲线模型和疟疾新发病例的对数曲线模型能够对重庆市人口数和疟疾新发病例数进行预测,2002年重庆市人口数预测范围为3 113 112~3 368 928人,新发病例数范围为126~134 例;分别与实际的人口数(31 309 038人)和病例数(130例)基本吻合.结论 运用人口数的二次曲线模型和疟疾新发病例的对数曲线模型能够较好的预测疟疾发病数和发病率,总体来看重庆市疟疾动态的总趋势是持续下降的.
作者:晏维;蒋诗国;李继艮;罗飞;谢君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 了解广州市市售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的污染状况.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分别对我市10个区以及两个地级市的集贸市场、超市、宾馆饭店及个体熟食销售点的7类食品共363份样品中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副溶血性弧菌、单增李斯特菌、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空肠弯曲菌等6种致病菌依据国标的方法进行了监测.结果 363件样品中检出致病菌72株.其中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率为33.93%,主要污染水产品;金黄色葡萄球菌为3.00%,主要污染熟食品;沙门氏菌和单增李斯特菌检出率分别为1.93%和0.66%;未检出大肠杆菌O157:H7和空肠弯曲菌.在各类食品中,致病菌带菌数有显著性差异(以χ2检验,P<0.005).水产品致病菌带菌率高,以副溶血性弧菌为主;其次为生肉类,以检出沙门氏菌为多.结论 我市市售食品存在食源性致病菌污染,水产品和生肉类是主要污染食品.应加强市售食品监督管理,以减少可能引起食源性疾病的因素.
作者:张健;邓志爱;李钏华;张欣强;庞杏林;张颖;李迎月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 研究不同剂量的富硒酵母对铁过量导致小鼠肝脏脂质过氧化水平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通过腹腔注射右旋糖酐铁6周诱发小鼠肝损伤后,分别给予不同剂量的富硒酵母,观察补硒对小鼠肝脏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性及肝组织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补充富硒酵母40 mg/(kg·d)能显著降低肝组织中MDA含量,增强SOD、CAT、GSH-Px的活性,并能减少细胞的凋亡;而补充富硒酵母20,60 mg/(kg·d)能显著增加MDA含量,降低SOD、CAT、GSH-Px的活性,并能增加肝细胞的凋亡.结论 富硒酵母具有抗氧化和促氧化的双向作用,其两面性取决于硒的浓度.
作者:朱航;何秋实;吕阳;雷蕾;罗海吉 刊期: 2007年第08期
免疫球蛋白用于治疗感染性疾病已经有一个多世纪的历史.虽然抗生素问世以来,免疫球蛋白的作用被部分取代,但是在感染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中,免疫球蛋白仍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对免疫球蛋白用于病毒性疾病和细菌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方面做一简要回顾,以供参考.
作者:刘宇鸽;陆家海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人结肠癌中p38γMAPK蛋白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54例结肠癌组织、近癌旁组织、癌周正常组织和15例腺瘤息肉组织中p38γ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p38γ蛋白的表达主要定位于胞质中,仅少量在胞核中表达.p38γ蛋白在结肠癌组织、癌旁组织、癌周正常组织中的高表达率分别为75.93%、51.85%、37.04%,在结肠腺瘤息肉组织中高表达率为33.33%.p38γ蛋白在结肠癌中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组织、癌周正常组织和腺瘤息肉组织,有统计学意义(P<0.01).p38γ的表达与Duke分期,组织分化程度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有显著差异(P<0.01),p38γ的表达与年龄、性别、肿瘤大小、肿瘤位置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 结肠癌组织中p38γ蛋白处于过度表达状态,与结肠癌的发生、发展和转移密切相关.
作者:曾山崎;曹杰;张雪雁;杜洪;肖焕擎;朱郇悯;麦璟莹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 了解岳阳市淋病流行趋势,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全市1993-2005 年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993-2005 年岳阳市共报告淋病3 992例,年平均发病率为5.96/10万.男性淋病发病率在1996-2003 年逐年上升,年平均增长率为46.40%,2004年和2005年又有所下降;女性淋病发病率在1996年后逐渐上升,在1998年达高峰,随后逐年下降.其中1997-1999 年,女性淋病发病率高于男性.淋病患者的发病年龄集中在15~40 岁,职业以农民、工人为主,初中文化程度者常见.淋病主要发生于已婚者,传染来源以非婚性接触为主,占67.13%.结论 淋病仍是岳阳市性传播疾病(STD)的优势病种.应加强对淋病,尤其是男性淋病的监测,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以有效控制淋病.
作者:彭朝阳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 为降低血吸虫病易感地带的灭螺成本,防止人群感染血吸虫病,根据血吸虫尾蚴聚集于水面的生态特点,研制锯木屑氯硝柳胺缓释剂用于灭蚴的新方法.方法 以锯木屑为载体,加入氯硝柳胺制成漂浮型和下沉型两种缓释剂.结果 两种缓释剂室内观察6个月不崩解,上浮剂型可漂浮2个月,药物缓慢释放时间在3个月以上.结论 为血吸虫病易感地带灭蚴提供一种长效经济的灭蚴新方法.
作者:熊海波;张贵新;李文锋;汤立志;黄海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 了解广州市4 263例体检者的血脂水平.方法 对广州市4 263例40岁以上人员,采集空腹静脉血测定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分析其结果.结果 总胆固醇(TC)异常率为25.4%(1082/4263),甘油三酯(TG)升高率为33.7%(1437/4263);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降低率为22.5%(961/4263);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升高率为29.5%(1259/4263).TC、LDL-C水平以及异常率与年龄有关,随年龄增大而升高;40~岁组与其它年龄组间血脂水平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和女性的TC、HDL-C、LDL-C水平及其异常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本人群血脂水平异常与年龄、性别有关,提示该人群应改变饮食结构和生活方式.
作者:徐建敏;张旭;李铁钢;曹毅敏;梁雪莹;罗不凡;杜琳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 克隆十二指肠钩虫脂肪酸与视黄醇结合蛋白(Ad-FAR-1)基因并在大肠杆菌中表达.方法 运用3'RACE及RT-PCR技术分别扩增Ad-FAR-1 cDNA部分片段,获得序列经拼接后利用在线BLAST程序检索GenBank中相似的核酸序列及推导的氨基酸序列;设计引物,将Ad-FAR-1成熟肽编码序列克隆、连接到原核表达载体pET32a,构建重组表达质粒并转化到大肠杆菌BL21(DE3)中用IPTG诱导表达,SDS-PAGE分析表达情况.结果 成功克隆到Ad-FAR-1全长cDNA序列并构建了pET32a/Ad-FAR-1原核表达重组质粒,Ad-FAR-1融合蛋白在大肠中得到了高效表达.结论 成功获得并表达了十二指肠钩虫脂肪酸与视黄醇结合蛋白(Ad-FAR-1)基因,为进一步研究该蛋白的特性与功能奠定了基础.
作者:彭礼飞;胡晶晶;邓莉;杨陈;甘伟琼;吴亚敏;付汉维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家庭探访对初产妇产褥期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110例单胎出院进行家庭探访的初产妇设为家访组,将过去未做家庭探访,只做电话随访的110例单胎初产妇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产后4周时生理问题和生活质量.结果 产后4周家访组发生产褥期常见生理问题的例数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家访组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 家庭探访对促进初产妇产褥期生理机能恢复和维护心理健康具有明显作用,可有效提高初产妇的生活质量.
作者:毛惠娜;刑誉;王晓阳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 评估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硬膜外镇痛和连续股神经阻滞镇痛的效果及对患膝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40例ASA Ⅰ~Ⅲ级拟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人.第1组(CFB)采用全麻加股神经阻滞,第2组(EPI)采用全麻加硬膜外置管.两组均术后当天注射一次,术后每天早晚8点各注射一次,持续72 h,每次注入0.33%罗哌卡因30 ml.主要观察指标:术后4、8、12、24、48、72 h静止和运动时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后疼痛分值、镇痛满意度、副作用及患肢膝关节术前/术后的活动度(ROM).结果 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术后两组在静息和运动时的疼痛直观可比较度(VAS)的分值、术后疼痛分值、镇痛满意度上无统计学意义(P>0.05).EPI组尿潴留发生率明显高于CFB组(P<0.001),而恶心、呕吐、搔痒、头痛发生率高于CFB组,但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周时CFB组患者膝关节的主、被动活动度均比EPI组高,但只有被动活动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主动活动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硬膜外镇痛和连续股神经阻滞都能充分缓解全膝关节置换术术后疼痛,能够加大患膝近期的活动度.但连续股神经阻滞副作用少,更利于患膝关节术后的功能恢复,值得推荐.
作者:王晓东;虎松艳;林惠华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迟发性脾破裂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方法 对1996-2006 年我院收治的34例迟发性脾破裂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4例急诊患者均行脾切除术,33例痊愈出院,1例合并严重颅脑外伤,术后死于脑疝.结论 迟发性脾破裂的特点是外伤后有一定间歇期,症状明显缓解致使部分患者麻痹大意,故其危险性比一般的脾破裂更大,死亡率较高.
作者:林加生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 研究结肠途径治疗对高温中暑犬降温作用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 建立高温中暑犬的动物模型,将犬随机分为两组(结肠途径治疗组、常规治疗组),比较两组的降温时间,应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中暑前,中暑后6 h、24h、48 h血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与常规治疗组相比,肠疗组降温时间明显缩短(P<0.01),IL-1β、IL-6和TNF-α显著下降(P<0.05).结论 肠疗可加快高温中暑犬降温速度,清除血清炎症因子.
作者:姚欣;冯子坛;刘卫;吉丽;白启轩;贾昭;吴颖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 总结2006年6~12 月间广州地区出现的439例登革热病人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2006年我院收治入院的439例登革热病人的临床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06年的登革热病例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100%)、头痛(75.9%)、全身肌痛(56.7%)、骨痛(42.1%)、恶心呕吐(27.1%)、皮疹(92.9%);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分别占72.7%和64.7%,血液生化示丙氨酸转氨酶(ALT)升高占57.9%、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升高占85.2%、低钾血症占44.2%,淋巴结肿大占15.3%,肝肿大占1.4%,未见脾肿大.CD细胞亚群计数CD3下降的占44.5%、CD4下降的占46.2%,CD8下降的占38.7%.所有病例登革热抗体IgM阳性.结论 此次广州地区流行的登革热病例,临床表现典型合并有多脏器损害,尤其肝损害较多见,近半数病人出现CD细胞计数明显下降,未出现登革出血热及登革休克综合征.经及时诊断和治疗,预后良好.
作者:何凯茵;陈燕清;王建;肖光明;王琦;黄丽芬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 了解不同人群的霍乱杀弧菌抗体水平和对霍乱的免疫状态,并探讨补体溶菌试验检测技术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补体溶菌试验方法检测不同人群杀弧菌抗体水平,并运用统计学方法,对补体溶菌试验与常规分离培养法的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确诊病人的抗体水平显著高于当地健康人群(P<0.001);补体溶菌试验方法与常规分离培养法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补体溶菌试验法在基层霍乱检测工作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为霍乱的免疫学和流行病学研究提供了依据.
作者:栾玉明;李少彤;曾涛;陈万山;钟豪杰;朱月娥;卢树成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 了解标签引物-套式/多重PCR技术在检测疟疾感染中的现场应用价值.方法 随机采取我省疟疾流行区有发热症状的居民及家庭成员的耳垂血79份,同时制作厚血片和滤纸血样本各1份,用标签引物-套式/多重PCR检测所采集滤纸血样本中的疟原虫,并与镜检法进行比较.结果 79份样本中,用标签引物-套式/多重PCR技术检出间日疟原虫阳性6例,镜检初检出10例间日疟原虫阳性,经复查血片后有4例排除了疟疾感染.镜检复核阳性的6例样本PCR均为阳性.以镜检复核为标准,两法阳性和阴性符合率为100%.结论 标签引物-套式/多重PCR检测疟疾感染具高度敏感性和特异性,对疟疾鉴别诊断和明确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唐莉娜;徐建军;王世海;卢丽丹;李松平;黄天谊 刊期: 2007年第08期
从蔬菜水果中发现的抗肿瘤生物活性成分一直是研究的热点.本文对十字花科蔬菜活性成分吲哚-3-甲醇(indole-3-carbinol,13C)的抗肿瘤活性进行综述,重点综述了吲哚-3-甲醇影响致癌物代谢、抗肿瘤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诱导细胞周期阻滞、调节转录因子和基因表达等靶点的研究现状和进展.
作者:周颖;朱伟;杨杏芬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mPEG-SPA化学修饰血小板表面抗原的修饰效果,及修饰对血小板寿命、血小板凋亡的影响.方法 用mPEG-SPA对血小板进行化学修饰;流式法检测修饰前后血小板CD42a及PS荧光强度变化;体外保存血小板检测其寿命.结果 经mPEG-SPA修饰后,血小板CD42a表达率由修饰前的(13.48±2.92)%降至修饰后的(5.03±1.68)%;血小板死亡率及PS表达率随保存时间延长而升高,但修饰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mPEG-SPA可有效修饰遮蔽血小板表面抗原,并对血小板寿命、血小板凋亡无显著影响.
作者:王从容;张印则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 研究腹腔化疗对进展期胃癌术后早期应用的临床疗效.方法 1998年1月至2002年12月的80例进展期胃癌患者行胃癌根治术后,早期应用皮下置入式化疗泵行腹腔化疗(IPC)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同期行静脉化疗(IVC)的80例患者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80例腹腔化疗病人(治疗组)和80例静脉化疗病人(对照组)均完成全部6个疗程的化疗,治疗组腹腔转移率、肝转移率和血清肿瘤标记物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3年生存率为70.5%,5年生存率为54.8%,高于静脉化疗组(42.4%,36.7%,P<0.05).结论 进展期胃癌患者术后早期行腹腔化疗,药物的毒副反应小,可以提高胃癌术后病人的生存率和生存质量.
作者:韩鸿彬;韩保卫;刘帅峰;吉晖晖 刊期: 2007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