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重庆市疟疾发病动态模型的建立

晏维;蒋诗国;李继艮;罗飞;谢君

关键词:疟疾, 新发病例, 动态模型
摘要:目的 研究重庆市1951-2001 年疟疾发病的动态规律.方法 运用SPSS 12.0统计软件,利用时间序列模型建立人口数的二次预测模型和年新发病例数的对数曲线模型来分析预测疟疾的发病数及发病率.结果 重庆市人口数的二次曲线模型和疟疾新发病例的对数曲线模型能够对重庆市人口数和疟疾新发病例数进行预测,2002年重庆市人口数预测范围为3 113 112~3 368 928人,新发病例数范围为126~134 例;分别与实际的人口数(31 309 038人)和病例数(130例)基本吻合.结论 运用人口数的二次曲线模型和疟疾新发病例的对数曲线模型能够较好的预测疟疾发病数和发病率,总体来看重庆市疟疾动态的总趋势是持续下降的.
热带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阴道毛滴虫黏附蛋白65-3基因的cDNA克隆与序列分析

    目的 对阴道毛滴虫黏附蛋白65-3基因进行cDNA克隆与序列分析.方法 Trizol试剂提取阴道毛滴虫基因组RNA.以总RNA为模板,RT-PCR扩增黏附蛋白65-3基因,定向克隆入pMD-18T线形载体,构建pMD-18T-ap65-3重组质粒,并进双行酶切、PCR鉴定及测序分析.结果 RT-PCR扩增出阴道毛滴虫黏附蛋白65-3基因.经凝胶电泳、PCR鉴定和限制酶切鉴定,成功的构建出pMD-18T-ap65-3重组质粒.序列分析表明,黏附蛋白65-3基因开放阅读框长为1 704bp,与GenBank上公布的黏附蛋白65-3基因序列比较,其同源性高达99.6%.结论 阴道毛滴虫黏附蛋白65-3基因体外扩增及测序的成功,为进一步研究阴道毛滴虫的致病机理及滴虫病防治方法奠定了基础.

    作者:朱晓燕;王雅静;杨树国;毕世樑;廖琳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广州市青少年网络使用状况及相关健康危险行为分析

    目的 了解广州市青少年网络使用及网络成瘾的现况,分析网络成瘾与其它相关健康行为的关系.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分层多阶段随机抽样调查6类学校3 800名学生,利用国内专家制定的网络成瘾标准进行判断.结果 共获得3 770份有效问卷.广州市青少年网络成瘾发生率为12.7%,中专学生高(15.6%),重点初中学生低(9.5%),男生(14.4%)高于女生(11.1%);各种上网目的中,聊天和多媒体娱乐等娱乐性目的占多数,分别为72.8%和71.6%,其次是查阅学习资料、浏览新闻和其它信息等实用性目的.在网瘾学生中娱乐性上网表现得更为突出;网络成瘾行为对青少年吸烟、饮酒、负性心理、自杀、使用毒品、赌博、观看色情出版物、性行为等健康危险行为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ORMH均大于2,P<0.001.结论 广州市青少年网瘾发生率与全国水平较为接近,娱乐性上网目的可能是促使青少年网络成瘾的重要原因,网瘾对一些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有必要对青少年的上网行为进行监管.

    作者:吴家刚;林国桢;林琳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CpG ODN的体外免疫活性及其作为乙肝疫苗佐剂的研究新进展

    为了增强乙肝疫苗的免疫效力,开发研制新型疫苗佐剂是当前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之一.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含CpG基序的寡脱氧核苷酸(CpG ODN)在体外实验中,对人和鼠的多种免疫细胞有活化作用;在动物实验中,CpG ODN不仅可增强乙肝疫苗的体液免疫应答,还可增强其细胞免疫应答,这正是铝佐剂所达不到的,且CpG ODN与铝佐剂具有协同效应,今后可考虑双佐剂联合乙肝疫苗接种,能提高接种人群的应答率,刺激机体产生更有效的保护作用;动物实验还显示,CpG ODN能增强HBV转基因小鼠对乙肝疫苗的免疫应答和抗病毒效应,说明乙肝疫苗辅以CpG ODN可望作为临床上免疫治疗慢性HBV感染的可行性途径;Ⅰ期临床试验表明CpG ODN对人体较安全.

    作者:沐小敏;谢志春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结肠途径治疗对中暑犬降温作用及炎症因子的影响

    目的 研究结肠途径治疗对高温中暑犬降温作用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 建立高温中暑犬的动物模型,将犬随机分为两组(结肠途径治疗组、常规治疗组),比较两组的降温时间,应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中暑前,中暑后6 h、24h、48 h血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与常规治疗组相比,肠疗组降温时间明显缩短(P<0.01),IL-1β、IL-6和TNF-α显著下降(P<0.05).结论 肠疗可加快高温中暑犬降温速度,清除血清炎症因子.

    作者:姚欣;冯子坛;刘卫;吉丽;白启轩;贾昭;吴颖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中山市健康成人外周血EB病毒抗体谱的调查研究

    目的 探讨来自不同地域的人群感染EB病毒的血清学抗体谱是否存在差异.方法 从鼻咽癌高发区中山市的健康成人中收集348例中山籍贯原住居民的血清和81例外省籍贯居民的血清,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的EBNAl-IgA、EBNAl-IgG、VCA-p18-IgA、VCA-p18-IgG、Zta-IgA和Zta-IgG等6种抗体水平,比较不同抗体组合时两类人群样本的抗EB病毒抗体谱的差别.结果 当三项IgA类抗体皆为阴性时,外省籍贯阴性率远远大于中山籍贯样本(P=0);当EBNAl-IgA单阳时,外省籍贯样本阳性率远远高于中山籍贯样本(P=0.001);当Zta-IgA单项阳性时(P=0.008),或者Zta-IgA和VCA-p18-IgA同时阳性时(P=0.001),中山籍贯样本阳性率明显高于外省籍贯样本;而三项IgG类抗体的任意组合,中山籍贯和外省籍贯都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中山籍贯原住居民感染的EB病毒常常处于激活状态;相反,外省籍贯的中山居民感染的EB病毒处于潜伏期时表达的EBNAl水平更高.提示中山籍贯原住居民比外省籍贯居民具有更高的风险罹患鼻咽癌.

    作者:易冰;余元龙;季明芳;程伟民;顾耀亮;罗秋育;詹希美;宗永生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广州地区患儿流感嗜血杆菌分离株荚膜基因分型的研究

    目的 用PCR方法进行流感嗜血杆菌荚膜编码基因分型,调查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流感嗜血杆菌的感染情况.方法 以流感嗜血杆菌荚膜编码基因(bexA)和荚膜分型编码基因(Hi-a、Hi-b)作为靶基因设计引物,用PCR方法扩增标准菌株为ATCC9006、ATCC49247、EQA0609的3个编码基因并测序,在此基础上对临床分离的43株流感嗜血杆菌进行荚膜基因分型研究.结果 PCR结果显示标准菌株ATCC49247未扩增出bexA编码基因,ATCC9006扩增出bexA和Hi-a编码基因,EQA0609扩增出为bexA和Hi-b编码基因,并且PCR产物序列与GenBank公布的序列一致性高.临床分离菌株Hi未扩增出bexA、Hi-a及Hi-b编码基因.结论 本实验研究表明广州地区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所分离的流感嗜血杆菌主要是不可分型的无荚膜菌株.

    作者:张莉滟;张双民;吕志跃;吴忠道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一起工厂伤寒爆发疫情的流行病学调查与分析

    目的 探讨伤寒疫情的规模及原因,以便及时采取科学、合理的疫情控制措施.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开展此次疫情调查,比较病例与对照之间不同危险因素的暴露比例,并采集工厂内外环境、饮食及水源的相关样本进行检测.结果 共报告28例伤寒确诊病例,无死亡.对病例中分离的12株伤寒菌株进行的PFGE检测结果一致.病例分布在该片区217间工厂中的10间,平均罹患率为3.1%o,工厂间的罹患率无统计学意义(χ2=5.2,P=0.74).在危险因素的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中,病前外出进餐史(OR=8.0,95%CI:2.6~25)、病前凉面或凉皮进食史(OR=6.8,95%CI:1.4-32)及直接引用生水史(χ2=4.9,P<0.01)等危险因素结果一致,均有统计学意义.在所有40份环境样本中,水箱水、井水及水箱底泥水均发现有粪大肠菌群超标现象,但未分离到伤寒沙门氏菌.结论 此宗伤寒可能是由于饮用污染的井水和在凉面、凉皮制作过程中使用污染井水导致的.采取加强饮食卫生管理、隔离治疗病人及带菌者、停止使用井水而改用市政供水等措施之后疫情终止.

    作者:谢旭;王昕;牟瑾;马汉武;王敬忠;张小岚;李媛;吕秋莹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十二指肠钩虫脂肪酸与视黄醇结合蛋白(Ad-FAR-1) 基因的克隆及原核表达

    目的 克隆十二指肠钩虫脂肪酸与视黄醇结合蛋白(Ad-FAR-1)基因并在大肠杆菌中表达.方法 运用3'RACE及RT-PCR技术分别扩增Ad-FAR-1 cDNA部分片段,获得序列经拼接后利用在线BLAST程序检索GenBank中相似的核酸序列及推导的氨基酸序列;设计引物,将Ad-FAR-1成熟肽编码序列克隆、连接到原核表达载体pET32a,构建重组表达质粒并转化到大肠杆菌BL21(DE3)中用IPTG诱导表达,SDS-PAGE分析表达情况.结果 成功克隆到Ad-FAR-1全长cDNA序列并构建了pET32a/Ad-FAR-1原核表达重组质粒,Ad-FAR-1融合蛋白在大肠中得到了高效表达.结论 成功获得并表达了十二指肠钩虫脂肪酸与视黄醇结合蛋白(Ad-FAR-1)基因,为进一步研究该蛋白的特性与功能奠定了基础.

    作者:彭礼飞;胡晶晶;邓莉;杨陈;甘伟琼;吴亚敏;付汉维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ADA、ACE、LDH、CEA的联合检测在结核性和恶性胸腔积液中的鉴别诊断价值

    目的 测定血清和胸水中腺苷脱氨酶(ADA)、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乳酸脱氢酶(LDH)与癌胚抗原(CEA)的水平,探讨其指标联合检测对结核性和恶性胸水的鉴别诊断意义.方法 对临床已确诊的72例胸腔积液患者(结核性40例,恶性32例)的胸水和血清分别采用酶免疫法和化学发光法进行ADA、ACE、LDH和CEA含量测定.结果 结核性胸水中ADA的含量为(60.2±20.10)U/L,ACE的含量为(35±9.6)U/L,LDH的含量为(338±41)U/L,CEA的含量为(12.8±5.82)μg/L;在恶性胸水中,ADA为(11.02±5.23)U/L,ACE为(16±11.0)U/L,LDH为(379±69.0)U/L,CEA为(39.9±19.7)μg/L.结核性胸水ADA和ACE含量较恶性胸水组明显增高(P<0.01),CEA在恶性胸水中含量较结核性胸水组明显增高(P<0.01).胸水中ADA和ACE的检测对结性性胸膜积液诊断的敏感性分别为84.3%、87.5%,特异性分别为87.5%、80.0%;而胸水中LDH和CEA的检测对恶性胸膜积液诊断的敏感性分别为84.3%、75.0%,特异性分别为80.0%、93.0%.四项指标联合检测敏感性为78.1%,特异性为97.5%,较单一指标的特异性高.结论 胸水中ADA、ACE、LDH和CEA的联合检测对结核性和恶性胸水的鉴别诊断具有一定价值,有助于临床胸水性质的诊断.

    作者:梁剑平;温冬梅;曹开源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百优解分散片与利他林治疗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临床研究

    目的 了解百优解分散片与中枢神经兴奋剂利他林治疗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的疗效及副反应.方法 33例ADHD随机分为观察组和治疗组,进行一般观察,于治疗前用多动指数量表(CIH)评定.百优解分散片与利他林均于1周内达到治疗量,并持续6个月.结果 两组治疗后多动指数量表(CIH)Cornner's部分均显著下降,两组治疗后Cornner's评分与治疗前相比,部分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Cornner'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显示两种药物的疗效相仿.两组的不良反应症状量表TESS总分分别为(0.4±0.4)分和(1.4±0.9)分,百优解分散片组TESS部分显著低于利他林组(P<0.05).结论 百优解分散片组副反应轻,耐受性好,依从性高,起效快,因而对于ADHD,百优解分散片值得临床研究.

    作者:陈丽莉;林明祥;蔡琍璇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迟发性脾破裂34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迟发性脾破裂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方法 对1996-2006 年我院收治的34例迟发性脾破裂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4例急诊患者均行脾切除术,33例痊愈出院,1例合并严重颅脑外伤,术后死于脑疝.结论 迟发性脾破裂的特点是外伤后有一定间歇期,症状明显缓解致使部分患者麻痹大意,故其危险性比一般的脾破裂更大,死亡率较高.

    作者:林加生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检测在2型糖尿病诊治中的价值

    目的 探讨动态检测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c acid,HCA)水平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诊治价值.方法 前瞻性地调查102例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HCA、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空腹胰岛素(fasting insulin,FINS)以及C肽水平,计算了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以及胰岛β细胞分泌指数HOMA-β,并分析了HCA和FBG、FINS、C肽、HOMA-IR以及HOMA-β的相关性.结果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HCA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血清HCA水平与FINS、HOMA-IR以及HOMA-β呈明显负相关,与FBG以及空腹C肽无明显相关.结论 胰岛素缺乏和胰岛素抵抗可能是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HCA水平升高的重要相关因素,检测血清HCA水平对评估疾病程度、了解病情进展和转归以及指导临床治疗均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作者:谭穗芳;李素梅;曾维新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连续股神经阻滞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及早期康复的影响

    目的 评估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硬膜外镇痛和连续股神经阻滞镇痛的效果及对患膝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40例ASA Ⅰ~Ⅲ级拟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人.第1组(CFB)采用全麻加股神经阻滞,第2组(EPI)采用全麻加硬膜外置管.两组均术后当天注射一次,术后每天早晚8点各注射一次,持续72 h,每次注入0.33%罗哌卡因30 ml.主要观察指标:术后4、8、12、24、48、72 h静止和运动时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后疼痛分值、镇痛满意度、副作用及患肢膝关节术前/术后的活动度(ROM).结果 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术后两组在静息和运动时的疼痛直观可比较度(VAS)的分值、术后疼痛分值、镇痛满意度上无统计学意义(P>0.05).EPI组尿潴留发生率明显高于CFB组(P<0.001),而恶心、呕吐、搔痒、头痛发生率高于CFB组,但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周时CFB组患者膝关节的主、被动活动度均比EPI组高,但只有被动活动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主动活动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硬膜外镇痛和连续股神经阻滞都能充分缓解全膝关节置换术术后疼痛,能够加大患膝近期的活动度.但连续股神经阻滞副作用少,更利于患膝关节术后的功能恢复,值得推荐.

    作者:王晓东;虎松艳;林惠华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慢性肝炎交叉感染的临床对比分析

    目的 研究慢性乙型肝炎重叠甲型肝炎与乙型肝炎重叠戊型肝炎患者在临床表现、预后及病毒之间相互干扰方面的异同.方法 慢性乙型肝炎重叠甲型肝炎组50例,慢性乙型肝炎重叠戊型肝炎组50例和单纯乙型肝炎组50例,其中每组各含4例肝硬化患者;对3组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在症状、转氨酶及胆红素方面,重叠感染组均重于单纯慢性乙型肝炎组(P<0.05或P<0.01).但与预后有关的一些指标,如白蛋白、凝血酶原活动度及病死率,两种重叠感染对慢性乙型肝炎的影响有所不同:甲型肝炎重叠感染似对慢性乙型肝炎影响不大,但戊型肝炎重叠感染似对慢性乙型肝炎有比较严重的不良影响.在病毒干扰方面,两种重叠感染似对乙型肝炎病毒复制均有一定抑制作用,戊型肝炎重叠感染更明显.结论 甲型肝炎重叠感染对慢性乙型肝炎的症状、转氨酶、胆红素虽有一定影响,但对其预后无太大影响,对乙型肝炎病毒复制似有一定的抑制,但不如戊型肝炎明显;戊型肝炎重叠感染对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表现及其预后均有明显的影响,对乙型肝炎病毒的抑制也较强.

    作者:施中凯;胡晓丽;孙丽芳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免疫球蛋白在治疗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

    免疫球蛋白用于治疗感染性疾病已经有一个多世纪的历史.虽然抗生素问世以来,免疫球蛋白的作用被部分取代,但是在感染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中,免疫球蛋白仍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对免疫球蛋白用于病毒性疾病和细菌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方面做一简要回顾,以供参考.

    作者:刘宇鸽;陆家海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福建省人体重要寄生虫感染家庭聚集性分析

    目的 调查福建省人体重要寄生虫感染家庭聚集性的现状.方法 按《全国人体重要寄生虫病现状调查实施细则》规定的方法,对福建省13个县(市、区)39个抽样点的调查结果,采用二项分布拟合原理对重要感染虫种进行家庭聚集性分析.结果 共调查6 219户,20 195人,蛔虫、鞭虫、钩虫感染率分别为9.55%、11.48%、19.73%,其分布均存在显著的家庭聚集性(P均<0.001).结论 福建省人体肠道蛔虫、鞭虫和钩虫的感染均有家庭聚集性,建议以家庭为主体加强健康教育力度和驱虫,以提高和巩固防治效果.

    作者:李燕榕;李莉莎;程由注;陈宝建;张榕燕;林金祥;方彦炎;林开铅;李友松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套式/多重PCR检测疟疾感染的应用研究

    目的 了解标签引物-套式/多重PCR技术在检测疟疾感染中的现场应用价值.方法 随机采取我省疟疾流行区有发热症状的居民及家庭成员的耳垂血79份,同时制作厚血片和滤纸血样本各1份,用标签引物-套式/多重PCR检测所采集滤纸血样本中的疟原虫,并与镜检法进行比较.结果 79份样本中,用标签引物-套式/多重PCR技术检出间日疟原虫阳性6例,镜检初检出10例间日疟原虫阳性,经复查血片后有4例排除了疟疾感染.镜检复核阳性的6例样本PCR均为阳性.以镜检复核为标准,两法阳性和阴性符合率为100%.结论 标签引物-套式/多重PCR检测疟疾感染具高度敏感性和特异性,对疟疾鉴别诊断和明确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唐莉娜;徐建军;王世海;卢丽丹;李松平;黄天谊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家庭探访对初产妇产褥期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家庭探访对初产妇产褥期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110例单胎出院进行家庭探访的初产妇设为家访组,将过去未做家庭探访,只做电话随访的110例单胎初产妇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产后4周时生理问题和生活质量.结果 产后4周家访组发生产褥期常见生理问题的例数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家访组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 家庭探访对促进初产妇产褥期生理机能恢复和维护心理健康具有明显作用,可有效提高初产妇的生活质量.

    作者:毛惠娜;刑誉;王晓阳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广州市4263例体检人群的血脂水平分析

    目的 了解广州市4 263例体检者的血脂水平.方法 对广州市4 263例40岁以上人员,采集空腹静脉血测定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分析其结果.结果 总胆固醇(TC)异常率为25.4%(1082/4263),甘油三酯(TG)升高率为33.7%(1437/4263);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降低率为22.5%(961/4263);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升高率为29.5%(1259/4263).TC、LDL-C水平以及异常率与年龄有关,随年龄增大而升高;40~岁组与其它年龄组间血脂水平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和女性的TC、HDL-C、LDL-C水平及其异常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本人群血脂水平异常与年龄、性别有关,提示该人群应改变饮食结构和生活方式.

    作者:徐建敏;张旭;李铁钢;曹毅敏;梁雪莹;罗不凡;杜琳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溶栓前后血栓标志物和血小板活化状态研究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溶栓前后外周血中血栓标志物(D-二聚体D-D,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水平变化和血小板活化状态标志物血小板α颗粒膜糖蛋白CD62P及溶酶体膜糖蛋白CD63的阳性表达率与血管再通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比浊法和流式细胞术分别测定39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溶栓前后和36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中D-D、vWF水平和CD62P及CD63的阳性表达率.结果 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再通组和未通组溶栓前D-D、vWF水平和CD62P、CD63的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再通组和未通组溶栓前各项指标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再通组溶栓后D-D、vWF水平和CD62P、CD63的阳性表达率均明显低于溶栓前组(P<0.01),未通组溶栓后D-D水平明显低于溶栓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vWF水平和CD62P、CD63的阳性表达率却高于溶栓前组,后两者还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栓标志物D-D、vWF和CD62P、CD63表达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溶栓成功与否,其水平可作为临床判断溶栓后血管再通的辅助指标.

    作者:谢妮;丁芳林;王秀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热带医学杂志

热带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广东省寄生虫学会 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