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广州地区患儿流感嗜血杆菌分离株荚膜基因分型的研究

张莉滟;张双民;吕志跃;吴忠道

关键词:流感嗜血杆菌, 荚膜基因分型, PCR
摘要:目的 用PCR方法进行流感嗜血杆菌荚膜编码基因分型,调查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流感嗜血杆菌的感染情况.方法 以流感嗜血杆菌荚膜编码基因(bexA)和荚膜分型编码基因(Hi-a、Hi-b)作为靶基因设计引物,用PCR方法扩增标准菌株为ATCC9006、ATCC49247、EQA0609的3个编码基因并测序,在此基础上对临床分离的43株流感嗜血杆菌进行荚膜基因分型研究.结果 PCR结果显示标准菌株ATCC49247未扩增出bexA编码基因,ATCC9006扩增出bexA和Hi-a编码基因,EQA0609扩增出为bexA和Hi-b编码基因,并且PCR产物序列与GenBank公布的序列一致性高.临床分离菌株Hi未扩增出bexA、Hi-a及Hi-b编码基因.结论 本实验研究表明广州地区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所分离的流感嗜血杆菌主要是不可分型的无荚膜菌株.
热带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阴道毛滴虫黏附蛋白65-3基因的cDNA克隆与序列分析

    目的 对阴道毛滴虫黏附蛋白65-3基因进行cDNA克隆与序列分析.方法 Trizol试剂提取阴道毛滴虫基因组RNA.以总RNA为模板,RT-PCR扩增黏附蛋白65-3基因,定向克隆入pMD-18T线形载体,构建pMD-18T-ap65-3重组质粒,并进双行酶切、PCR鉴定及测序分析.结果 RT-PCR扩增出阴道毛滴虫黏附蛋白65-3基因.经凝胶电泳、PCR鉴定和限制酶切鉴定,成功的构建出pMD-18T-ap65-3重组质粒.序列分析表明,黏附蛋白65-3基因开放阅读框长为1 704bp,与GenBank上公布的黏附蛋白65-3基因序列比较,其同源性高达99.6%.结论 阴道毛滴虫黏附蛋白65-3基因体外扩增及测序的成功,为进一步研究阴道毛滴虫的致病机理及滴虫病防治方法奠定了基础.

    作者:朱晓燕;王雅静;杨树国;毕世樑;廖琳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迟发性脾破裂34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迟发性脾破裂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方法 对1996-2006 年我院收治的34例迟发性脾破裂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4例急诊患者均行脾切除术,33例痊愈出院,1例合并严重颅脑外伤,术后死于脑疝.结论 迟发性脾破裂的特点是外伤后有一定间歇期,症状明显缓解致使部分患者麻痹大意,故其危险性比一般的脾破裂更大,死亡率较高.

    作者:林加生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重庆市疟疾发病动态模型的建立

    目的 研究重庆市1951-2001 年疟疾发病的动态规律.方法 运用SPSS 12.0统计软件,利用时间序列模型建立人口数的二次预测模型和年新发病例数的对数曲线模型来分析预测疟疾的发病数及发病率.结果 重庆市人口数的二次曲线模型和疟疾新发病例的对数曲线模型能够对重庆市人口数和疟疾新发病例数进行预测,2002年重庆市人口数预测范围为3 113 112~3 368 928人,新发病例数范围为126~134 例;分别与实际的人口数(31 309 038人)和病例数(130例)基本吻合.结论 运用人口数的二次曲线模型和疟疾新发病例的对数曲线模型能够较好的预测疟疾发病数和发病率,总体来看重庆市疟疾动态的总趋势是持续下降的.

    作者:晏维;蒋诗国;李继艮;罗飞;谢君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百优解分散片与利他林治疗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临床研究

    目的 了解百优解分散片与中枢神经兴奋剂利他林治疗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的疗效及副反应.方法 33例ADHD随机分为观察组和治疗组,进行一般观察,于治疗前用多动指数量表(CIH)评定.百优解分散片与利他林均于1周内达到治疗量,并持续6个月.结果 两组治疗后多动指数量表(CIH)Cornner's部分均显著下降,两组治疗后Cornner's评分与治疗前相比,部分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Cornner'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显示两种药物的疗效相仿.两组的不良反应症状量表TESS总分分别为(0.4±0.4)分和(1.4±0.9)分,百优解分散片组TESS部分显著低于利他林组(P<0.05).结论 百优解分散片组副反应轻,耐受性好,依从性高,起效快,因而对于ADHD,百优解分散片值得临床研究.

    作者:陈丽莉;林明祥;蔡琍璇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十二指肠钩虫脂肪酸与视黄醇结合蛋白(Ad-FAR-1) 基因的克隆及原核表达

    目的 克隆十二指肠钩虫脂肪酸与视黄醇结合蛋白(Ad-FAR-1)基因并在大肠杆菌中表达.方法 运用3'RACE及RT-PCR技术分别扩增Ad-FAR-1 cDNA部分片段,获得序列经拼接后利用在线BLAST程序检索GenBank中相似的核酸序列及推导的氨基酸序列;设计引物,将Ad-FAR-1成熟肽编码序列克隆、连接到原核表达载体pET32a,构建重组表达质粒并转化到大肠杆菌BL21(DE3)中用IPTG诱导表达,SDS-PAGE分析表达情况.结果 成功克隆到Ad-FAR-1全长cDNA序列并构建了pET32a/Ad-FAR-1原核表达重组质粒,Ad-FAR-1融合蛋白在大肠中得到了高效表达.结论 成功获得并表达了十二指肠钩虫脂肪酸与视黄醇结合蛋白(Ad-FAR-1)基因,为进一步研究该蛋白的特性与功能奠定了基础.

    作者:彭礼飞;胡晶晶;邓莉;杨陈;甘伟琼;吴亚敏;付汉维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一起水源性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爆发的调查

    目的 了解一起社区感染性腹泻爆发的特点和流行原因,探讨爆发疫情调查处理的经验并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分析和实验室检测方法.结果 2月11日至18日,该社区发生感染性腹泻病例173例,罹患率为2.40%,病例小1岁,大89岁,男女性别比为1.25:1,发病多的为40~49 岁组,所有病例均为居住或工作在该社区的人员,工厂、居家均有病例出现,居家病例呈一定的家庭聚集性,病例的临床表现基本相同,以腹泻、腹痛、恶心、呕吐和发热等症状为主,大部分症状较轻,病程1~3 d.从病人粪便标本中检测到诺如病毒抗原,采取改善饮用水、隔离治疗病人和健康教育等综合措施后,疫情迅速得到控制.结论 本次疫情为一起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爆发,爆发原因可能是该社区水厂供水系统被污染.社区小水厂卫生安全存在诸多薄弱环节,建议完善水厂卫生管理制度,落实水质消毒措施,尽快改用市政自来水供水.

    作者:黄淑华;钟新光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2006年广州地区登革热流行的临床特征

    目的 总结2006年6~12 月间广州地区出现的439例登革热病人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2006年我院收治入院的439例登革热病人的临床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06年的登革热病例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100%)、头痛(75.9%)、全身肌痛(56.7%)、骨痛(42.1%)、恶心呕吐(27.1%)、皮疹(92.9%);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分别占72.7%和64.7%,血液生化示丙氨酸转氨酶(ALT)升高占57.9%、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升高占85.2%、低钾血症占44.2%,淋巴结肿大占15.3%,肝肿大占1.4%,未见脾肿大.CD细胞亚群计数CD3下降的占44.5%、CD4下降的占46.2%,CD8下降的占38.7%.所有病例登革热抗体IgM阳性.结论 此次广州地区流行的登革热病例,临床表现典型合并有多脏器损害,尤其肝损害较多见,近半数病人出现CD细胞计数明显下降,未出现登革出血热及登革休克综合征.经及时诊断和治疗,预后良好.

    作者:何凯茵;陈燕清;王建;肖光明;王琦;黄丽芬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广州地区患儿流感嗜血杆菌分离株荚膜基因分型的研究

    目的 用PCR方法进行流感嗜血杆菌荚膜编码基因分型,调查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流感嗜血杆菌的感染情况.方法 以流感嗜血杆菌荚膜编码基因(bexA)和荚膜分型编码基因(Hi-a、Hi-b)作为靶基因设计引物,用PCR方法扩增标准菌株为ATCC9006、ATCC49247、EQA0609的3个编码基因并测序,在此基础上对临床分离的43株流感嗜血杆菌进行荚膜基因分型研究.结果 PCR结果显示标准菌株ATCC49247未扩增出bexA编码基因,ATCC9006扩增出bexA和Hi-a编码基因,EQA0609扩增出为bexA和Hi-b编码基因,并且PCR产物序列与GenBank公布的序列一致性高.临床分离菌株Hi未扩增出bexA、Hi-a及Hi-b编码基因.结论 本实验研究表明广州地区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所分离的流感嗜血杆菌主要是不可分型的无荚膜菌株.

    作者:张莉滟;张双民;吕志跃;吴忠道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结肠途径治疗对中暑犬降温作用及炎症因子的影响

    目的 研究结肠途径治疗对高温中暑犬降温作用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 建立高温中暑犬的动物模型,将犬随机分为两组(结肠途径治疗组、常规治疗组),比较两组的降温时间,应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中暑前,中暑后6 h、24h、48 h血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与常规治疗组相比,肠疗组降温时间明显缩短(P<0.01),IL-1β、IL-6和TNF-α显著下降(P<0.05).结论 肠疗可加快高温中暑犬降温速度,清除血清炎症因子.

    作者:姚欣;冯子坛;刘卫;吉丽;白启轩;贾昭;吴颖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小儿外周血造血干/祖细胞采集效果和安全性的研究

    目的 探讨小儿外周血造血干/祖细胞采集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32名供者经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动员后,应用血细胞分离机进行外周血干/祖细胞采集.循环血量2~6 L.采集中,监测病人的血压、心率、呼吸、MNC(单个核细胞)、WBC、RBC、Hb、Hct和Plt及血清Ca2+浓度的变化.采集的MNC液用CD34单抗标记后检测CD34+细胞数,并同时作CFU-GM集落培养.结果 32例共进行了89次干/祖细胞采集,机器平均每次循环血量2.5个血容量.MNC采集效率达(64.78±3.23)%,每次采得MNC液60ml,获得MNC为(3.1±0.6)×108 /kg;CD34+为(2.8±0.6)×106 /kg及CFU-GM(2.6±0.5)×105 /kg.术中供者无任何不良反应.采集前后血压、心率、呼吸、RBC、Hb、Hct和血清Ca2+浓度无明显变化(P>0.05),但Plt数从采集前的159.63×109 /L下降到采集后的112.78×109 /L,下降幅度达29.35%.结论 采用CS-3000PLUS血细胞分离机采集小儿外周血造血干/祖细胞是一种有效和安全的方法,供者仅需2~3 次采集就能获得异体外周血造血干/祖细胞移植所需的干/祖细胞数量.

    作者:陈会友;方建培;王玲;孙新;张伟玲;梁华钦;黄可君;汪传喜;付涌水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检测在临床多种疾病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OLYMPUSLL AU-4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芬兰Orion Diagnostica公司hs-CRP试剂盒,检测我院门诊及住院病人共3 720例.结果 细菌感染者hs-CRP显著增高,心血管疾病患者明显增高,病毒感染、糖尿病、子宫肌瘤、宫外孕等疾病血清浓度变化不大或基本保持不变.结论 hs-CRP测定能准确快速地判断引起感染的病原体类别,对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具有一定的价值.

    作者:李亚;李忠;何晓明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广州市青少年网络使用状况及相关健康危险行为分析

    目的 了解广州市青少年网络使用及网络成瘾的现况,分析网络成瘾与其它相关健康行为的关系.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分层多阶段随机抽样调查6类学校3 800名学生,利用国内专家制定的网络成瘾标准进行判断.结果 共获得3 770份有效问卷.广州市青少年网络成瘾发生率为12.7%,中专学生高(15.6%),重点初中学生低(9.5%),男生(14.4%)高于女生(11.1%);各种上网目的中,聊天和多媒体娱乐等娱乐性目的占多数,分别为72.8%和71.6%,其次是查阅学习资料、浏览新闻和其它信息等实用性目的.在网瘾学生中娱乐性上网表现得更为突出;网络成瘾行为对青少年吸烟、饮酒、负性心理、自杀、使用毒品、赌博、观看色情出版物、性行为等健康危险行为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ORMH均大于2,P<0.001.结论 广州市青少年网瘾发生率与全国水平较为接近,娱乐性上网目的可能是促使青少年网络成瘾的重要原因,网瘾对一些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有必要对青少年的上网行为进行监管.

    作者:吴家刚;林国桢;林琳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血小板经mPEG-SPA化学修饰后的效果研究

    目的 观察mPEG-SPA化学修饰血小板表面抗原的修饰效果,及修饰对血小板寿命、血小板凋亡的影响.方法 用mPEG-SPA对血小板进行化学修饰;流式法检测修饰前后血小板CD42a及PS荧光强度变化;体外保存血小板检测其寿命.结果 经mPEG-SPA修饰后,血小板CD42a表达率由修饰前的(13.48±2.92)%降至修饰后的(5.03±1.68)%;血小板死亡率及PS表达率随保存时间延长而升高,但修饰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mPEG-SPA可有效修饰遮蔽血小板表面抗原,并对血小板寿命、血小板凋亡无显著影响.

    作者:王从容;张印则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早期腹腔化疗在进展期胃癌术后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研究腹腔化疗对进展期胃癌术后早期应用的临床疗效.方法 1998年1月至2002年12月的80例进展期胃癌患者行胃癌根治术后,早期应用皮下置入式化疗泵行腹腔化疗(IPC)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同期行静脉化疗(IVC)的80例患者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80例腹腔化疗病人(治疗组)和80例静脉化疗病人(对照组)均完成全部6个疗程的化疗,治疗组腹腔转移率、肝转移率和血清肿瘤标记物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3年生存率为70.5%,5年生存率为54.8%,高于静脉化疗组(42.4%,36.7%,P<0.05).结论 进展期胃癌患者术后早期行腹腔化疗,药物的毒副反应小,可以提高胃癌术后病人的生存率和生存质量.

    作者:韩鸿彬;韩保卫;刘帅峰;吉晖晖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溶栓前后血栓标志物和血小板活化状态研究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溶栓前后外周血中血栓标志物(D-二聚体D-D,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水平变化和血小板活化状态标志物血小板α颗粒膜糖蛋白CD62P及溶酶体膜糖蛋白CD63的阳性表达率与血管再通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比浊法和流式细胞术分别测定39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溶栓前后和36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中D-D、vWF水平和CD62P及CD63的阳性表达率.结果 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再通组和未通组溶栓前D-D、vWF水平和CD62P、CD63的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再通组和未通组溶栓前各项指标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再通组溶栓后D-D、vWF水平和CD62P、CD63的阳性表达率均明显低于溶栓前组(P<0.01),未通组溶栓后D-D水平明显低于溶栓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vWF水平和CD62P、CD63的阳性表达率却高于溶栓前组,后两者还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栓标志物D-D、vWF和CD62P、CD63表达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溶栓成功与否,其水平可作为临床判断溶栓后血管再通的辅助指标.

    作者:谢妮;丁芳林;王秀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重组酵母乙肝疫苗对新生儿免疫效果的评价

    目的 研究新生儿接种国产5μg重组酵母乙肝疫苗的免疫效果及影响因素.方法 从东莞市石碣医院预防接种门诊登记的,2005年7~12 月出生的,按规定接种程序完成乙肝疫苗接种的新生儿中随机抽取303名进行横断面调查研究.结果 新生儿免疫后抗-HBs几何平均滴度(GMT)为(201.36±14.89)mIU/ml.母亲乙肝HBsAg阳性/阴性、母亲乙肝HBeAg阳性/阴性、男/女、是否出生低体重、是否早产、本地/外地的新生儿之间抗-HBs抗体GMT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抗-HBs阳转率为97.69%,达到卫生部规定的免疫成功率指标(85%)(t=6.19,P<0.001);母亲HBsAg阳性/阴性、HBeAg阳性/阴性的新生儿之间抗-HBs阳转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新生儿HBsAg阳性率0.33%,母亲乙肝HBeAg阳性/阴性的新生儿HBsAg阳性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后母婴传播阻断保护率为96.16%.结论 新生儿接种国产5μg重组酵母乙肝疫苗具有良好的免疫效果,与乙肝免疫球蛋白100 IU联合使用,有良好的母婴传播阻断保护作用.母亲乙肝感染状况(HBsAg、HBeAg阳性)是影响新生儿乙肝抗-HBs阳转率的危险因素;母亲乙肝HBeAg阳性是影响新生儿乙肝疫苗母婴传播阻断保护率的危险因素.

    作者:陈谦;朱建琼;黄振宇;陆家海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p38γMAPK蛋白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人结肠癌中p38γMAPK蛋白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54例结肠癌组织、近癌旁组织、癌周正常组织和15例腺瘤息肉组织中p38γ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p38γ蛋白的表达主要定位于胞质中,仅少量在胞核中表达.p38γ蛋白在结肠癌组织、癌旁组织、癌周正常组织中的高表达率分别为75.93%、51.85%、37.04%,在结肠腺瘤息肉组织中高表达率为33.33%.p38γ蛋白在结肠癌中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组织、癌周正常组织和腺瘤息肉组织,有统计学意义(P<0.01).p38γ的表达与Duke分期,组织分化程度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有显著差异(P<0.01),p38γ的表达与年龄、性别、肿瘤大小、肿瘤位置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 结肠癌组织中p38γ蛋白处于过度表达状态,与结肠癌的发生、发展和转移密切相关.

    作者:曾山崎;曹杰;张雪雁;杜洪;肖焕擎;朱郇悯;麦璟莹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中山市健康成人外周血EB病毒抗体谱的调查研究

    目的 探讨来自不同地域的人群感染EB病毒的血清学抗体谱是否存在差异.方法 从鼻咽癌高发区中山市的健康成人中收集348例中山籍贯原住居民的血清和81例外省籍贯居民的血清,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的EBNAl-IgA、EBNAl-IgG、VCA-p18-IgA、VCA-p18-IgG、Zta-IgA和Zta-IgG等6种抗体水平,比较不同抗体组合时两类人群样本的抗EB病毒抗体谱的差别.结果 当三项IgA类抗体皆为阴性时,外省籍贯阴性率远远大于中山籍贯样本(P=0);当EBNAl-IgA单阳时,外省籍贯样本阳性率远远高于中山籍贯样本(P=0.001);当Zta-IgA单项阳性时(P=0.008),或者Zta-IgA和VCA-p18-IgA同时阳性时(P=0.001),中山籍贯样本阳性率明显高于外省籍贯样本;而三项IgG类抗体的任意组合,中山籍贯和外省籍贯都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中山籍贯原住居民感染的EB病毒常常处于激活状态;相反,外省籍贯的中山居民感染的EB病毒处于潜伏期时表达的EBNAl水平更高.提示中山籍贯原住居民比外省籍贯居民具有更高的风险罹患鼻咽癌.

    作者:易冰;余元龙;季明芳;程伟民;顾耀亮;罗秋育;詹希美;宗永生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广州管圆线虫对淡水螺感染性的实验研究

    目的 比较研究广州管圆线虫对褐云玛瑙螺、福寿螺、中国圆田螺三种食用淡水螺的感染性.方法 在相同的条件下,用广州管圆线虫Ⅰ期幼虫感染三种螺,2、4、8、12及24 h后,随机抽样各20只,分别饲养于置有滤水器、水温(24±1)℃的玻璃缸内,记录感染2周内各组螺死亡数.第15天开始解剖,记录螺软体重量和感染虫数.同时设不感染螺对照组.结果 三种螺感染后均有死亡,第5天死亡数达高峰.三种螺的感染率和死亡率与螺的种类及感染时间均无相关性:虫负荷与密度,福寿螺感染8、12及24 h均显著高于感染2h(P均<0.05),褐云玛瑙螺,感染24 h的均显著高于感染2、4、8及12 h的(P均<0.05),中国圆田螺,感染2、4、8、12及24 h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05).褐云玛瑙螺感染8、12及24 h的虫负荷均显著高于福寿螺和中国圆田螺(P均<0.05).结论 褐云玛瑙螺、福寿螺对广州管圆线虫易感并有较高的相容性,其中褐云玛瑙螺的相容性较强.

    作者:刘义;高世同;耿艺介;黄达娜;张仁利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岳阳市1993-2005 年淋病流行病学分析

    目的 了解岳阳市淋病流行趋势,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全市1993-2005 年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993-2005 年岳阳市共报告淋病3 992例,年平均发病率为5.96/10万.男性淋病发病率在1996-2003 年逐年上升,年平均增长率为46.40%,2004年和2005年又有所下降;女性淋病发病率在1996年后逐渐上升,在1998年达高峰,随后逐年下降.其中1997-1999 年,女性淋病发病率高于男性.淋病患者的发病年龄集中在15~40 岁,职业以农民、工人为主,初中文化程度者常见.淋病主要发生于已婚者,传染来源以非婚性接触为主,占67.13%.结论 淋病仍是岳阳市性传播疾病(STD)的优势病种.应加强对淋病,尤其是男性淋病的监测,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以有效控制淋病.

    作者:彭朝阳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热带医学杂志

热带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广东省寄生虫学会 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