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CpG ODN的体外免疫活性及其作为乙肝疫苗佐剂的研究新进展

沐小敏;谢志春

关键词:乙型肝炎疫苗, 疫苗佐剂, CpG ODN
摘要:为了增强乙肝疫苗的免疫效力,开发研制新型疫苗佐剂是当前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之一.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含CpG基序的寡脱氧核苷酸(CpG ODN)在体外实验中,对人和鼠的多种免疫细胞有活化作用;在动物实验中,CpG ODN不仅可增强乙肝疫苗的体液免疫应答,还可增强其细胞免疫应答,这正是铝佐剂所达不到的,且CpG ODN与铝佐剂具有协同效应,今后可考虑双佐剂联合乙肝疫苗接种,能提高接种人群的应答率,刺激机体产生更有效的保护作用;动物实验还显示,CpG ODN能增强HBV转基因小鼠对乙肝疫苗的免疫应答和抗病毒效应,说明乙肝疫苗辅以CpG ODN可望作为临床上免疫治疗慢性HBV感染的可行性途径;Ⅰ期临床试验表明CpG ODN对人体较安全.
热带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检测在临床多种疾病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OLYMPUSLL AU-4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芬兰Orion Diagnostica公司hs-CRP试剂盒,检测我院门诊及住院病人共3 720例.结果 细菌感染者hs-CRP显著增高,心血管疾病患者明显增高,病毒感染、糖尿病、子宫肌瘤、宫外孕等疾病血清浓度变化不大或基本保持不变.结论 hs-CRP测定能准确快速地判断引起感染的病原体类别,对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具有一定的价值.

    作者:李亚;李忠;何晓明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一起工厂伤寒爆发疫情的流行病学调查与分析

    目的 探讨伤寒疫情的规模及原因,以便及时采取科学、合理的疫情控制措施.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开展此次疫情调查,比较病例与对照之间不同危险因素的暴露比例,并采集工厂内外环境、饮食及水源的相关样本进行检测.结果 共报告28例伤寒确诊病例,无死亡.对病例中分离的12株伤寒菌株进行的PFGE检测结果一致.病例分布在该片区217间工厂中的10间,平均罹患率为3.1%o,工厂间的罹患率无统计学意义(χ2=5.2,P=0.74).在危险因素的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中,病前外出进餐史(OR=8.0,95%CI:2.6~25)、病前凉面或凉皮进食史(OR=6.8,95%CI:1.4-32)及直接引用生水史(χ2=4.9,P<0.01)等危险因素结果一致,均有统计学意义.在所有40份环境样本中,水箱水、井水及水箱底泥水均发现有粪大肠菌群超标现象,但未分离到伤寒沙门氏菌.结论 此宗伤寒可能是由于饮用污染的井水和在凉面、凉皮制作过程中使用污染井水导致的.采取加强饮食卫生管理、隔离治疗病人及带菌者、停止使用井水而改用市政供水等措施之后疫情终止.

    作者:谢旭;王昕;牟瑾;马汉武;王敬忠;张小岚;李媛;吕秋莹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中山市健康成人外周血EB病毒抗体谱的调查研究

    目的 探讨来自不同地域的人群感染EB病毒的血清学抗体谱是否存在差异.方法 从鼻咽癌高发区中山市的健康成人中收集348例中山籍贯原住居民的血清和81例外省籍贯居民的血清,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的EBNAl-IgA、EBNAl-IgG、VCA-p18-IgA、VCA-p18-IgG、Zta-IgA和Zta-IgG等6种抗体水平,比较不同抗体组合时两类人群样本的抗EB病毒抗体谱的差别.结果 当三项IgA类抗体皆为阴性时,外省籍贯阴性率远远大于中山籍贯样本(P=0);当EBNAl-IgA单阳时,外省籍贯样本阳性率远远高于中山籍贯样本(P=0.001);当Zta-IgA单项阳性时(P=0.008),或者Zta-IgA和VCA-p18-IgA同时阳性时(P=0.001),中山籍贯样本阳性率明显高于外省籍贯样本;而三项IgG类抗体的任意组合,中山籍贯和外省籍贯都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中山籍贯原住居民感染的EB病毒常常处于激活状态;相反,外省籍贯的中山居民感染的EB病毒处于潜伏期时表达的EBNAl水平更高.提示中山籍贯原住居民比外省籍贯居民具有更高的风险罹患鼻咽癌.

    作者:易冰;余元龙;季明芳;程伟民;顾耀亮;罗秋育;詹希美;宗永生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固相酶联免疫测定法检测NS1抗原在登革病毒感染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固相酶联免疫测定(ELISA)法检测NS1抗原在登革病毒感染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登革病毒感染早期患者血清171份,非登革病毒感染发热患者血清11份,正常人血清10份,采用ELISA法检测全部192份血清的登革病毒NS1抗原和IgM抗体;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内切酶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RT-PCR-RFLP)技术对发病5 d内的125份血清进行扩增和鉴定分型;并采用C6/36细胞微量培养法对发病第1、2天的41份血清进行登革病毒分离培养.结果 登革病毒感染患者发病2 d内、3~5 d以及6~10 d血清NS1抗原的检出率分别是92.7%(38/41)、83.3%(70/84)、10.9%(5/46);IgM抗体的检出率分别是2.4%(1/41)、51.2%(43/84)、97.8%(45/46);非登革病毒感染的发热患者及正常人血清中,有1例疟疾患者血清登革病毒IgM抗体呈阳性,NS1抗原无一例阳性.RT-PCR在登革病毒感染患者发病第1、2天和3~5 天的检出率分别是85.4%(35/41)、83.3%(70/84);登革病毒感染患者发病第1、2天血清的病毒分离培养阳性率分别是80.0%(16/20)、38.1%(8/21),总分离率58.5%(24/41);RT-PCR-RFLP分型鉴定技术及间接免疫荧光法(IFA)均证实2006年广州流行株为登革Ⅰ型病毒.结论 ELISA法检测登革病毒NS1抗原操作技术成熟,且具有敏感性高、特异性好的特点,对登革病毒感染的早期诊断和疫情的早期控制具有重要意义,适合于基层医疗机构常规应用.

    作者:陈万山;张复春;卢业成;唐小平;尹炽标;王建;宋伟南;刘丽儿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家庭探访对初产妇产褥期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家庭探访对初产妇产褥期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110例单胎出院进行家庭探访的初产妇设为家访组,将过去未做家庭探访,只做电话随访的110例单胎初产妇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产后4周时生理问题和生活质量.结果 产后4周家访组发生产褥期常见生理问题的例数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家访组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 家庭探访对促进初产妇产褥期生理机能恢复和维护心理健康具有明显作用,可有效提高初产妇的生活质量.

    作者:毛惠娜;刑誉;王晓阳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免疫球蛋白在治疗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

    免疫球蛋白用于治疗感染性疾病已经有一个多世纪的历史.虽然抗生素问世以来,免疫球蛋白的作用被部分取代,但是在感染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中,免疫球蛋白仍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对免疫球蛋白用于病毒性疾病和细菌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方面做一简要回顾,以供参考.

    作者:刘宇鸽;陆家海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在早产儿肺出血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肺保护性通气策略(LPSV)在早产儿肺出血机械通气治疗中的效果.方法 52例肺出血早产儿随机分成肺保护通气策略组(LPSV,n=29)和传统机械通气组(CMV,n=23).对两组患儿疾病极期呼吸机参数设置、血气分析结果、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VALI)、脑室内出血(VIH)、动脉导管开放(PDA)的发生率及病死率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两组新生儿处理前胎龄,体重,入院日龄,出生1 min Apgar评分,肺泡动脉氧分压差以及动脉/肺泡氧分压比等指标均无差异(P>0.05).予以不同通气模式后呼吸机参数比较:LPSV组的吸气峰压(PIP)、平均气道压(MAP)、呼气末正压(PEEP)和吸气时间(Ti)分别为(25.1±2.2)cmH2O,(10.2±2.4)cmH2O,(6.2±0.7)cmH2O和(0.53±0.1)s,CMV组分别为(29.3±2.6)cmH2O,(13.3±2.7)cmH2O,(6.9±0.7)cmH2O和(0.69±0.1)s,LPSV组均明显低于CMV组,P均<0.01.LPSV组与CMV组的吸入氧浓度(FiO2)和呼吸频率分别为(64±15)%,(45±10)次/m与(63±15)%,(42±9)次/m,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气分析结果:LPSV组的pH(7.30±0.08)低于CMV组(7.35±0.08),有统计学意义(P<0.05);PaCO2(45±6)mmHg高于CMV组(40±7)mmHg,P<0.01;LPSV组和CMV组的动脉氧分压、氧饱和度、心率以及平均动脉压分别为(60±8)mmHg,(86±4)%,(149±6)次/min,(37.7±3.7)mmHg与(59±9)mmHg,(87±3)%,(151±7)次/min,(38.5±3.0)mmHg,两组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气过程中,LPSV组的VALI发生率明显低于CMV组(10.3% vs 34.8%,P<0.05),LPSV组和CMV组的VIH(10.3% vs.17.4%)和动脉导管开放发生率(13.8% vs.21.7%)无统计学意义(P>0.05).LPSV组的病死率10.3%(3/29)显著低于CMV组39.1%(9/23),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肺保护通气策略是一种肺出血早产儿适当的机械通气模式,可有效降低VALI发生率和病死率.

    作者:郭小芳;陈运彬;邓燕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小儿外周血造血干/祖细胞采集效果和安全性的研究

    目的 探讨小儿外周血造血干/祖细胞采集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32名供者经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动员后,应用血细胞分离机进行外周血干/祖细胞采集.循环血量2~6 L.采集中,监测病人的血压、心率、呼吸、MNC(单个核细胞)、WBC、RBC、Hb、Hct和Plt及血清Ca2+浓度的变化.采集的MNC液用CD34单抗标记后检测CD34+细胞数,并同时作CFU-GM集落培养.结果 32例共进行了89次干/祖细胞采集,机器平均每次循环血量2.5个血容量.MNC采集效率达(64.78±3.23)%,每次采得MNC液60ml,获得MNC为(3.1±0.6)×108 /kg;CD34+为(2.8±0.6)×106 /kg及CFU-GM(2.6±0.5)×105 /kg.术中供者无任何不良反应.采集前后血压、心率、呼吸、RBC、Hb、Hct和血清Ca2+浓度无明显变化(P>0.05),但Plt数从采集前的159.63×109 /L下降到采集后的112.78×109 /L,下降幅度达29.35%.结论 采用CS-3000PLUS血细胞分离机采集小儿外周血造血干/祖细胞是一种有效和安全的方法,供者仅需2~3 次采集就能获得异体外周血造血干/祖细胞移植所需的干/祖细胞数量.

    作者:陈会友;方建培;王玲;孙新;张伟玲;梁华钦;黄可君;汪传喜;付涌水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补体溶菌试验在霍乱杀弧菌抗体检测中的应用

    目的 了解不同人群的霍乱杀弧菌抗体水平和对霍乱的免疫状态,并探讨补体溶菌试验检测技术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补体溶菌试验方法检测不同人群杀弧菌抗体水平,并运用统计学方法,对补体溶菌试验与常规分离培养法的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确诊病人的抗体水平显著高于当地健康人群(P<0.001);补体溶菌试验方法与常规分离培养法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补体溶菌试验法在基层霍乱检测工作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为霍乱的免疫学和流行病学研究提供了依据.

    作者:栾玉明;李少彤;曾涛;陈万山;钟豪杰;朱月娥;卢树成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锯木屑氯硝柳胺缓释剂研制及杀血吸虫尾蚴的效果

    目的 为降低血吸虫病易感地带的灭螺成本,防止人群感染血吸虫病,根据血吸虫尾蚴聚集于水面的生态特点,研制锯木屑氯硝柳胺缓释剂用于灭蚴的新方法.方法 以锯木屑为载体,加入氯硝柳胺制成漂浮型和下沉型两种缓释剂.结果 两种缓释剂室内观察6个月不崩解,上浮剂型可漂浮2个月,药物缓慢释放时间在3个月以上.结论 为血吸虫病易感地带灭蚴提供一种长效经济的灭蚴新方法.

    作者:熊海波;张贵新;李文锋;汤立志;黄海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肿瘤化学预防剂吲哚-3-甲醇作用的靶点

    从蔬菜水果中发现的抗肿瘤生物活性成分一直是研究的热点.本文对十字花科蔬菜活性成分吲哚-3-甲醇(indole-3-carbinol,13C)的抗肿瘤活性进行综述,重点综述了吲哚-3-甲醇影响致癌物代谢、抗肿瘤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诱导细胞周期阻滞、调节转录因子和基因表达等靶点的研究现状和进展.

    作者:周颖;朱伟;杨杏芬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血小板经mPEG-SPA化学修饰后的效果研究

    目的 观察mPEG-SPA化学修饰血小板表面抗原的修饰效果,及修饰对血小板寿命、血小板凋亡的影响.方法 用mPEG-SPA对血小板进行化学修饰;流式法检测修饰前后血小板CD42a及PS荧光强度变化;体外保存血小板检测其寿命.结果 经mPEG-SPA修饰后,血小板CD42a表达率由修饰前的(13.48±2.92)%降至修饰后的(5.03±1.68)%;血小板死亡率及PS表达率随保存时间延长而升高,但修饰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mPEG-SPA可有效修饰遮蔽血小板表面抗原,并对血小板寿命、血小板凋亡无显著影响.

    作者:王从容;张印则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阴道毛滴虫黏附蛋白65-3基因的cDNA克隆与序列分析

    目的 对阴道毛滴虫黏附蛋白65-3基因进行cDNA克隆与序列分析.方法 Trizol试剂提取阴道毛滴虫基因组RNA.以总RNA为模板,RT-PCR扩增黏附蛋白65-3基因,定向克隆入pMD-18T线形载体,构建pMD-18T-ap65-3重组质粒,并进双行酶切、PCR鉴定及测序分析.结果 RT-PCR扩增出阴道毛滴虫黏附蛋白65-3基因.经凝胶电泳、PCR鉴定和限制酶切鉴定,成功的构建出pMD-18T-ap65-3重组质粒.序列分析表明,黏附蛋白65-3基因开放阅读框长为1 704bp,与GenBank上公布的黏附蛋白65-3基因序列比较,其同源性高达99.6%.结论 阴道毛滴虫黏附蛋白65-3基因体外扩增及测序的成功,为进一步研究阴道毛滴虫的致病机理及滴虫病防治方法奠定了基础.

    作者:朱晓燕;王雅静;杨树国;毕世樑;廖琳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一起水源性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爆发的调查

    目的 了解一起社区感染性腹泻爆发的特点和流行原因,探讨爆发疫情调查处理的经验并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分析和实验室检测方法.结果 2月11日至18日,该社区发生感染性腹泻病例173例,罹患率为2.40%,病例小1岁,大89岁,男女性别比为1.25:1,发病多的为40~49 岁组,所有病例均为居住或工作在该社区的人员,工厂、居家均有病例出现,居家病例呈一定的家庭聚集性,病例的临床表现基本相同,以腹泻、腹痛、恶心、呕吐和发热等症状为主,大部分症状较轻,病程1~3 d.从病人粪便标本中检测到诺如病毒抗原,采取改善饮用水、隔离治疗病人和健康教育等综合措施后,疫情迅速得到控制.结论 本次疫情为一起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爆发,爆发原因可能是该社区水厂供水系统被污染.社区小水厂卫生安全存在诸多薄弱环节,建议完善水厂卫生管理制度,落实水质消毒措施,尽快改用市政自来水供水.

    作者:黄淑华;钟新光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溶栓前后血栓标志物和血小板活化状态研究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溶栓前后外周血中血栓标志物(D-二聚体D-D,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水平变化和血小板活化状态标志物血小板α颗粒膜糖蛋白CD62P及溶酶体膜糖蛋白CD63的阳性表达率与血管再通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比浊法和流式细胞术分别测定39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溶栓前后和36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中D-D、vWF水平和CD62P及CD63的阳性表达率.结果 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再通组和未通组溶栓前D-D、vWF水平和CD62P、CD63的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再通组和未通组溶栓前各项指标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再通组溶栓后D-D、vWF水平和CD62P、CD63的阳性表达率均明显低于溶栓前组(P<0.01),未通组溶栓后D-D水平明显低于溶栓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vWF水平和CD62P、CD63的阳性表达率却高于溶栓前组,后两者还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栓标志物D-D、vWF和CD62P、CD63表达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溶栓成功与否,其水平可作为临床判断溶栓后血管再通的辅助指标.

    作者:谢妮;丁芳林;王秀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广州地区患儿流感嗜血杆菌分离株荚膜基因分型的研究

    目的 用PCR方法进行流感嗜血杆菌荚膜编码基因分型,调查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流感嗜血杆菌的感染情况.方法 以流感嗜血杆菌荚膜编码基因(bexA)和荚膜分型编码基因(Hi-a、Hi-b)作为靶基因设计引物,用PCR方法扩增标准菌株为ATCC9006、ATCC49247、EQA0609的3个编码基因并测序,在此基础上对临床分离的43株流感嗜血杆菌进行荚膜基因分型研究.结果 PCR结果显示标准菌株ATCC49247未扩增出bexA编码基因,ATCC9006扩增出bexA和Hi-a编码基因,EQA0609扩增出为bexA和Hi-b编码基因,并且PCR产物序列与GenBank公布的序列一致性高.临床分离菌株Hi未扩增出bexA、Hi-a及Hi-b编码基因.结论 本实验研究表明广州地区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所分离的流感嗜血杆菌主要是不可分型的无荚膜菌株.

    作者:张莉滟;张双民;吕志跃;吴忠道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结肠途径治疗对中暑犬降温作用及炎症因子的影响

    目的 研究结肠途径治疗对高温中暑犬降温作用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 建立高温中暑犬的动物模型,将犬随机分为两组(结肠途径治疗组、常规治疗组),比较两组的降温时间,应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中暑前,中暑后6 h、24h、48 h血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与常规治疗组相比,肠疗组降温时间明显缩短(P<0.01),IL-1β、IL-6和TNF-α显著下降(P<0.05).结论 肠疗可加快高温中暑犬降温速度,清除血清炎症因子.

    作者:姚欣;冯子坛;刘卫;吉丽;白启轩;贾昭;吴颖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广州市市售食品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状况调查

    目的 了解广州市市售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的污染状况.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分别对我市10个区以及两个地级市的集贸市场、超市、宾馆饭店及个体熟食销售点的7类食品共363份样品中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副溶血性弧菌、单增李斯特菌、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空肠弯曲菌等6种致病菌依据国标的方法进行了监测.结果 363件样品中检出致病菌72株.其中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率为33.93%,主要污染水产品;金黄色葡萄球菌为3.00%,主要污染熟食品;沙门氏菌和单增李斯特菌检出率分别为1.93%和0.66%;未检出大肠杆菌O157:H7和空肠弯曲菌.在各类食品中,致病菌带菌数有显著性差异(以χ2检验,P<0.005).水产品致病菌带菌率高,以副溶血性弧菌为主;其次为生肉类,以检出沙门氏菌为多.结论 我市市售食品存在食源性致病菌污染,水产品和生肉类是主要污染食品.应加强市售食品监督管理,以减少可能引起食源性疾病的因素.

    作者:张健;邓志爱;李钏华;张欣强;庞杏林;张颖;李迎月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岳阳市1993-2005 年淋病流行病学分析

    目的 了解岳阳市淋病流行趋势,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全市1993-2005 年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993-2005 年岳阳市共报告淋病3 992例,年平均发病率为5.96/10万.男性淋病发病率在1996-2003 年逐年上升,年平均增长率为46.40%,2004年和2005年又有所下降;女性淋病发病率在1996年后逐渐上升,在1998年达高峰,随后逐年下降.其中1997-1999 年,女性淋病发病率高于男性.淋病患者的发病年龄集中在15~40 岁,职业以农民、工人为主,初中文化程度者常见.淋病主要发生于已婚者,传染来源以非婚性接触为主,占67.13%.结论 淋病仍是岳阳市性传播疾病(STD)的优势病种.应加强对淋病,尤其是男性淋病的监测,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以有效控制淋病.

    作者:彭朝阳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CpG ODN的体外免疫活性及其作为乙肝疫苗佐剂的研究新进展

    为了增强乙肝疫苗的免疫效力,开发研制新型疫苗佐剂是当前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之一.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含CpG基序的寡脱氧核苷酸(CpG ODN)在体外实验中,对人和鼠的多种免疫细胞有活化作用;在动物实验中,CpG ODN不仅可增强乙肝疫苗的体液免疫应答,还可增强其细胞免疫应答,这正是铝佐剂所达不到的,且CpG ODN与铝佐剂具有协同效应,今后可考虑双佐剂联合乙肝疫苗接种,能提高接种人群的应答率,刺激机体产生更有效的保护作用;动物实验还显示,CpG ODN能增强HBV转基因小鼠对乙肝疫苗的免疫应答和抗病毒效应,说明乙肝疫苗辅以CpG ODN可望作为临床上免疫治疗慢性HBV感染的可行性途径;Ⅰ期临床试验表明CpG ODN对人体较安全.

    作者:沐小敏;谢志春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热带医学杂志

热带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广东省寄生虫学会 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