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80例留置尿管并发症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崔建华

关键词:留置尿管, 并发症, 原因, 护理
摘要:目的:探讨留置尿管并发症的发生原因以及护理效果观察.方法:选取所在科室2014-2016.4收治的80例留置尿管患者,按照随机原则分为观察组40例留置尿管患者,对照组40例留置尿管患者.对照组留置尿管患者采用常规的导尿术与护理措施,观察组留置尿管患者采用常规导尿术与相应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人数与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留置尿管并发症的发生率较对照组患者明显降低,两组患者之间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留置尿管患者采用相应的护理干预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减轻不良反应,促进临床护理质量的提高.
养生保健指南杂志相关文献
  • 幽门螺杆菌检测受检者阳性率相关因素及病因分析

    目的:分析幽门螺杆菌检测阳性率相关因素.方法:选取我科进行14C呼吸试验受检人员6328人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生活习惯等调查,包括一般资料、生活习惯、身体状况等,分析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危险因素.结果:3362例检查结果阳性,2966例为阴性,幽门螺杆菌阳性率为53.1%.男性幽门螺杆菌检测阳性率显著高于女性(P<0.05),不同年龄组幽门螺杆菌检测阳性率存在较大差异,随着年龄的增加,幽门螺杆菌检测阳性率逐渐上升,60岁后人群幽门螺杆菌检测阳性率逐渐下降.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吸烟、喝酒、喝茶、吃零食、喝冷水等生活习惯无关.幽门螺杆菌感染与消化道症状存在明显相关性,偶尔出现呕吐症状人群感染率更高.经常在外就餐、家属幽门螺杆菌检测阳性、生吃大蒜、经常吃零食、经常腹胀和呕吐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呈正相关关系(P<0.05),相关系数R分别为0.262、0.362、2.163、1.264、2.061、4.628.经常在外就餐者感染率高于从不在外就餐者(P<0.05);家属HP阳性者高于家属HP阴性者(P<0.05);经常生吃大蒜或零食者高于不吃大蒜者或零食者(P<0.05).偶尔出现呕吐症状人群HP感染高于经常呕吐、恶心的人群(P<0.05).结论:幽门螺杆菌感染与生活习惯、饮食以及自身胃肠情况存在密切相关性.

    作者:翁凤玉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噪声岗位工人职业健康体检结果探讨

    目的:分析噪声岗位工人职业健康体检结果.方法:收集2015年某省15家企业1000名噪声岗位工人,对其健康体检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后对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通过1000名噪声岗位工人的体检资料进行分析后可知,检出异常的共计500人次,比例为50.0%,岗位工人的工龄越长,异常检出比例会随之升高.听力损伤比例为15.5%,随之岗位工人年龄的增加,听力损失会相对严重,认为与接触噪音的工作年龄无任何关联.结论:就噪声岗位工作人员而言,出现的听力损伤与噪声环境存在相关性,因此多数企业需将噪声防护措施进行完善,并将相关职业损伤进行预防,从而确保工作人员的健康.

    作者:潘俊如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60例静脉留置针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的应用对于提高儿科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院儿科2014年10月~2016年8月期间收治的12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静脉留置针)和对照组(常规穿刺)各60例,比较两组的儿科护理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儿的首次穿刺成功率(91.67%>80%)以及患儿家长对于儿科护理的满意率(93.33%>76.67%),而并发症发生率(1.67%<8.33%)相对更低,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儿科护理当中应用静脉留置针,能够减轻穿刺给患儿带来的痛苦,提高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为患儿的健康成长发育给予保障.

    作者:邱勤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人性化服务在健康体检护理工作中的应用研究

    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国家经济水平不断提升,人们对于自身的身体健康越来越重视,所以对于医院的健康体检工作也变得越来越重视,为了促进医院健康体检工作的有效性有必要对健康体检的患者进行人性化服务,这样能够提高体检的效率,促进护理人员护理意识的增强,本次研究的目的:为了探究人性化服务在健康体检护理工作中的具体应用.研究方法的选择:选择我院自2016年9月-2016年12月期间进行健康体检的患者120例,将这些体检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60例,对于实验组患者在体检过程中采用人性化的护理,对于对照组患者在体检过程中采用常规护理,然后对于两组患者对于护理的满意度,体检时间,体检质量等指标进行评分.研究结果:经过分析发现实验组患者在体检过程中的的体检时间比对照组的短,体检质量和对于体检过程中护理的满意度均比对照组的要好,统计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作者:钟丽梅;李梅艳;王蔚昕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治疗护理体会

    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发病率较高,为烧伤治疗工作中的常见病及多发病,常因各种原因发生呼吸道梗阻,需行气管切开治疗,并且气管切开后患者的护理尤为重要,若处理不当容易造成气道并发症、诱发肺部感染及烧伤脓毒症而加重病情,甚至导致死亡.因此应加强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护理;2007年~2016年我科共为122例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患者实行了气管切开术,我们对此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加强了呼吸道的护理,有效减少了呼吸道并发症的发生,挽救了患者的生命,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燕芳;吴永芳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麝香酮的合成研究

    麝香酮是一种重要的香料,应用很广泛但来源稀缺,需要大量通过人工合成.目的:综述近几年来麝香酮的合成方法.方法:通过网络利用CA、ACS等数据库查阅相关文献,并对其合成方法进行归纳总结.结果:对其进行综述,列举一些麝香酮的合成路线.结论:从闭环法、扩环法和插入甲基法进行探讨,这将为其研究进展提供帮助.

    作者:蔡元元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中药饮片的煎煮及服用方法研究

    目的:探讨中药饮片煎煮及服用方法的不同对疗效产生的不同影响.方法:认真研究古方以及现代医书上各种类型汤剂处方不同煎煮方式以及不同的服用方法.结果:不同类型的汤剂有其佳的煎煮方式,如时间控制、温度控制、水量控制、器具控制等,也有其佳的服用方式.结论:中药含有的成分众多,因此要控制好煎煮方式以及服用方式才能保证佳疗效.

    作者:景佳;赵永光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补肾活血调经中药方对40例人流后月经过少患者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补肾活血调经中药方对40例人流后月经过少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人流后月经过少的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接受补肾活血调经中药方治疗)和对照组(接受常规西医治疗).对比两组治疗疗效、中医症状评分及子宫内膜厚度.结果:两组治疗疗效、中医症状评分及子宫内膜厚度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补肾活血调经中药方能够改善人流后月经过少患者月经量,促进卵巢和子宫内膜的修复.

    作者:刘程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护理告知在健康体检中的应用效果探讨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不断提升,在健康体检当中,加强护理告知可以使得健康体检呈现出更好的效果,同时也能够让接受体检的人员和单位处于一个满意的状态当中.

    作者:杨骥;陈芳;谢文江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腹式深呼吸和人性化护理对减轻分娩疼痛的效果观察

    分娩过程中产生的巨大疼痛,对产妇是极大困扰,如何减轻产妇的疼痛感,确保产妇和婴儿的平安,一直以来都是产房关注的焦点问题.专业助产士对产妇进行正规的腹式深呼吸指导和人性化护理,对于缓解产妇分娩疼痛有明显的效果,已经越来越多的被各个医院所重视,越来越多的应用于临床实践,所以本文选择以腹式深呼吸和人性化护理对减轻分娩疼痛的效果观察为题,以期为相关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提供参考.

    作者:王思瑶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探究不同煎药方法对中药药效的影响

    目的:探讨不同煎药方法对中药药效产生的影响.方法:特选取2015年6月—2017年1月,我院康复科收治骨伤患者70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入选患者均给予中药汤剂进行治疗.按照医学分组中常用的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的煎药方式进行煎药,观察组患者给予现代煎药机进行煎药,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以及药物煎煮情况.结果:(1)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4.3%,高于对照组的91.4%,但是,组间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2)药物煎出率:传统煎药浸出物的浸出率为31.4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7.54%,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3)药物煎煮情况:观察组患者在煎煮时间、药物加水量、药物成本等指标上均低于对照组,但在服药总次数上明显多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将两种不同的煎药方法应用于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均可取得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在药物煎出率上,传统煎药方法的水溶性浸出物略高,因此,可将其作为药剂治疗指标的参考标准.而现代煎药机则可以有效的降低用水量,提高煎药的效率,因此,在高科技盛行的现代社会,应该在充分的利用现代科技的基础上,对其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发现,并不断寻求更好的解决方法.

    作者:王琚丽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护理干预对手术室感染的预防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对妇产科患者在围手术期使用护理干预的效果,以及护理对患者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情况.方法:选取在本单位(妇幼保健院)妇产科患者100例(2016年10月17日到2017年3月17日期间),将其依据动态随机化分组原则,分为对照组(常规围手术期护理)、观察组(综合护理干预),各50例,对比2组妇产科患者发生的感染情况和对护理的满意程度.结果:观察组妇产科患者发生感染的总概率仅有4.00%,而对护理的满意程度较高(91.26±3.48)分,各项数据情况均优于对照组的数据,P<0.05.结论:在临床妇产科患者的围手术期,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明显控制患者发生感染的情况,提高临床的满意指数.

    作者:金焱;钟兆玮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冠心病采用丹红注射液与丹参注射液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冠心病采用丹红注射液与丹参注射液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研究选择我院2015年9月至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80例冠心病患者,依据不同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运用丹参注射液,观察组运用丹红注射液,分析不同药物使用后的治疗疗效、住院时长、不良反应率情况差异.结果:在治疗总有效率上,观察组为97.5%,对照组为77.5%,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不良反应率上,观察组为5%,对照组为7.5%,组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住院时长上,观察组(10.4±1.2)d显著短于对照组(16.1±2.5)d,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采用丹红注射液与丹参注射液治疗均可以达到一定治疗效果,但是丹红注射液治疗有效率更高,恢复更迅速,治疗不良反应不会增多,治疗效果与安全均更有保证.

    作者:杨晓丹;姚小娟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口服抗血小板药物在冠心病治疗中的应用观察

    目的:探析口服抗血小板药物在冠心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57例冠心病患者作为观察组采用口服抗血小板药物治疗的方法,另选57例冠心病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分析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血小板反应指数、血小板聚集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服抗血小板药物治疗冠心病不良反应少、患者症状改善明显,值得推广.

    作者:刘子康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探讨如何成为一名合格手术室护士

    手术室工作涉及科室之多,工作范围之广是其他科护士无法可比的.尤其是综合医院的手术室,面对全院各种手术科室,每个科室都有几十种或上百种手术,因此手术室护士必须有搏而专的知识,熟练的技能、良好的素质、才能做好工作.

    作者:魏文高;李凤岚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健康教育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应用的效果分析

    目的:研究健康教育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妇产科的妊娠糖尿病患者共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妊娠糖尿病健康教育,对比两组患者在妊娠期出现的合并症、剖宫产手术、围产儿出现合并症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发生妊娠合并高血压、羊水过多、感染以及剖宫产率的概率大大优于对照组,有明显差别(P<0.05);观察组围产儿出现病理性黄疸、早产儿、低血糖以及胎儿宫内窘迫症的概率大大优于对照组,对比后有明显差别(P<0.05).结论对妊娠糖尿病患者在孕期进行优质护理健康教育.可以显著降低孕妇母体、婴儿致病的危险,提高母婴的生活水平.

    作者:蒋锐;任彬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急诊急救护理观察

    目的:探究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急诊急救护理观察.方法:选择2013年3月至2016年9月在我院急诊接诊的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患者156例作为研究对象,给予患者迅速清除毒物、紧急复苏、解毒药治疗,后观察分析患者的急救疗效以及死亡率.结果:156例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患者中,急诊急救后临床疗效达到92.3%(144/156);因抢救无效死亡6例,死亡率为3.8%(6/156).结论:在对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的急救过程中,应用迅速清除毒物,紧急复苏,解毒药物的方法,可以提高抢救成功率,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在临床中开展.

    作者:殷婧璐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气管切开患者使用压电式雾化器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气管切开患者使用压电式雾化器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3年3月~2015年4月我院ICU病房70例气管切开患者,按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两组患者均基础治疗及护理,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湿化方法进行气管湿化,观察组患者则使用压电式雾化器.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痰液粘稠、痰液结痂、刺激性咳嗽、呼吸道出血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吸痰频率、带管时间.结果:观察组痰液粘稠、痰液结痂、刺激性咳嗽、呼吸道出血分别出现2例(5.7%)、2例(5.7%)、7例(20.0%)、4例(11.4%);对照组痰液粘稠、痰液结痂、刺激性咳嗽、呼吸道出血分别出现14例(5.7%)、18例(5.7%)、30例(20.0%)、12例(11.4%);观察组较对照组,上述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吸痰频率分别为(18.24?2.51)次/d和(25.32?8.43)次/d,前者吸痰频率明显低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带管时间分别为(18.2?4.3)d和(28.4?12.1)d,前者带管时间明显少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气管切开患者使用压电式雾化器,可促进患者排痰,降低肺部感染发生率,且明显减少气管切开时间,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宿超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论高职医专开放实验室建设和管理

    根据我国高职医专院校的教学情况来看,实验室是非常重要的教学场所,不但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还能提高教学效果、教学质量等.因此,本文就高职医专开放实验室建设和管理进行探讨,以全面提升高职医专开放实验室的应用效果.

    作者:代雨;何玲梅;吴昊;王俊峰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小儿缺铁性贫血75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分析小儿缺铁性贫血的发病特征与临床治疗效果,旨在为小儿缺铁性贫血的患儿的治疗提供科学支持和理论指导.方法:本次选取的研究以象为我院在2014年1月至2017年2月接受诊治的缺铁性贫血患儿,缺铁性贫血患儿共有75例,对这75例缺铁性贫血患儿在我院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这些资料加以统计整理,对小儿缺铁性贫血患儿的发病特征与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记录缺铁性贫血患儿在治疗期间的数据.结果:本次所选的75例研究对象当中,其中有60例患者被治愈,治愈率达80.00%,有15例患者经治疗为好转,好转率达20.00%,治疗有效率为100%.对不不同年龄段的患儿进行分析,小儿贫血的概率与年龄的增加有着较为密切的关系,随着年龄得不断增加其发病率也越来越低,男女患儿儿在发病率上没有明显的差异,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上,其实治愈缺铁性贫血患儿并不困难,其中更为重要的是做好预防措施,孕妇在怀孕时期一定按时补充一一定的铁元素,对于4个月的婴幼儿来说,在日常所食用的食物当中应适当添加含铁元素又易于吸收的食品,比如常见的鸡蛋黄、肝脏、蔬果以及动物的肝脏等食物,采用上述方式可以有效的降低小儿缺铁性贫血的发病率,临床上应用此方式,可以推广应用.

    作者:李文燕;杨帆 刊期: 2017年第10期

养生保健指南杂志

养生保健指南杂志

主管:内蒙古新华报业中心

主办:内蒙古新华报业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