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红娟
目的:本文旨在探讨在对外科患者的护理中如何认识潜在风险,并有效规避潜在风险.方法:选取2013年5月1日-2014年10月31日期间我院收治的100例住院外科患者,记录患者护理过程中的临床资料,对患者住院护理期间的潜在风险进行调查分析,研讨解决方法.结果:外科住院患者的护理中,潜在风险主要来自以下方面:1、护士与患者沟通不够充分;2、医护人员在专业知识方面的欠缺,且防范风险的意识薄弱;3、各科室间人员的配置欠合理.针对以上问题,规避风险可从以下方面入手:1、加强患者与护士之间的有效沟通;2、加强医护人员的护理专业知识、提高防范风险的意识;3、调整科室之间人员配置,加强合理性.结论:在外科患者的护理过程中,引发风险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为提升我院外科护理水平,应当在人力资源、安全教育、医护人员素质和专业水平等方面加强完善.
作者:孙毅 刊期: 2018年第50期
目的:探讨儿科急诊护理中运用护患沟通语言技巧的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5月至2018年7月期间收治的80例急诊小儿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运用常规护理,观察组运用针对性护患沟通语言技巧,分析不同护理后护患纠纷发生率、不良护理事件发生率与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在护患纠纷发生率、不良护理事件发生率上,观察组为2.5%与和0%,对照组为15%和7.5%,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上,观察组为95%,对照组为72.5%,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科急诊护理中运用护患沟通语言技巧可以有效的减少护患纠纷与护理不良事件,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树立良好护理工作形象.
作者:王志英 刊期: 2018年第50期
目的:分析亚低温护理在重症颅脑外伤患者工作中的开展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我院急诊收治的60例重症颅脑外伤患者,按照盲选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30例与观察组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取亚低温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干预前后的治疗效果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两组干预后的全血粘度高切、全血粘度低切均明显低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干预后的上述血流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后的GOS预后评分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明显优于干预前(P<0.05).观察组干预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对照组,GOS预后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亚低温护理能够有效降低重症颅脑外伤患者的血液粘稠度,改善神经功能损伤症状,值得临床借鉴和推广.
作者:明婷 刊期: 2018年第50期
目的:分析肾功能指标联合检测在糖尿病肾病早期的诊断价值.方法:以2017年2月~2017年12月,医院内分泌科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88例入组,2型糖尿病糖尿病肾病Ⅰ期患者44例入组,纳入病例组,单纯的2型糖尿病患者44例入组,纳入对照组,对比肾功能指标.结果:病例组与对照组BUN、UA、Cr、Ucr、尿素氮/肌酐比值、UmAlb、UACR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ROC曲线从高到低分别为UACR、UmAlb、尿素氮/肌酐比值、UA、Ucr、Cr、BUN.结论:肾功能指标联合检测可以辅助诊断早期糖尿病肾病,其中UACR、UmAlb、尿素氮/肌酐比值诊断价值较高.
作者:高雪辰;林联勇 刊期: 2018年第50期
目的:探讨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及术后护理方法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7年9月期间于我院接受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的10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针对性护理)和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恢复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92.45%>81.13%)、治疗依从性(96.23%>84.91%)以及生活质量评分[(89.62±4.38)分>(78.22±5.04)分]相对更高(P<0.05),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0<5.66%)、自评焦虑量表(SAS)评分[(40.37±3.15)分<(50.82±3.59)分]、自评抑郁量表(SDS)评分[(39.62±2.81)分<(50.25±3.64)分]相对更低(P<0.05).结论:在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患者的治疗恢复期间,实施细致、周到的术后护理服务对于改善患者的预后有着积极的影响.
作者:石晓红 刊期: 2018年第50期
目的:治疗小儿龋齿时使用伢典微创凝胶治疗,探究使用伢典微创凝胶治疗的治疗效果.方法:在本次实验中以2017年4月-2018年4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90例小儿龋齿患者作为本次实验的实验对象,将所有患者按照随机分配的原则进行分组,共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45人;对实验组患者进行治疗时使用伢典微创凝胶治疗,对照组患者进行治疗时使用传统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进行对比.结果:对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发现实验组患儿的治疗效果更好,实验组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的概率比对照组患者少了8.89%,而且实验组患者比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高17.77%;结论:通过对伢典微创凝胶治疗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发现伢典微创凝胶治疗比传统治疗的安全性更高,大部分患儿在治疗后不会发生严重的并发症,而且伢典微创凝胶治疗更能被患儿和患儿家属所接受,是一种治疗效果较好的临床治疗方法.
作者:史郁维 刊期: 2018年第50期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模式在脑出血患者急性期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60例急性期脑出血患者,诊治时间是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期间,按护理模式不同分组:对照组(n=30)采取常规护理模式,研究组(n=30)采取预见性护理模式.结果:①研究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3.33%)低于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23.33%)(P<0.05);②研究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17.65±1.48)d短于对照组患者的(19.67±1.76)d(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模式在脑出血患者急性期的应用效果确切,可有效减少患者并发症,有利于改善预后,早期出院.
作者:涂燕 刊期: 2018年第50期
目的:分析评价老年手术患者应用靶控瑞芬太尼麻醉的临床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本次采取我院在2016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72例老年手术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其中对照组36例采取芬太尼麻醉,观察组36例采取瑞芬太尼麻醉,进一步对比两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结果在拔管时间上,观察组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在VAS评分上,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在患者认知能力恢复时间上,观察组快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临床中,针对老年手术患者,应用靶控瑞芬太尼麻醉的临床效果显著,且安全性高;因此,值得推广及使用.
作者:颜军 刊期: 2018年第50期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在新生儿肺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我院2017年2月—2018年3月接受治疗的66例新生儿肺炎患者展开研究,随机将患儿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给予人性化护理,以治疗基本参数和治疗有效率两个评价标准对研究结果进行评价.结果:实验组住院时间和体温恢复正常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疾病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实验组患儿治疗有效率为96.97%,显著高于对照组(84.85%).结论:人性化护理在新生儿肺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较好,非常难值得在本院和其他医院进行临床推广.
作者:陈蕾 刊期: 2018年第50期
目的:评价指掌骨螺钉辅助锁定钢板微创治疗锁骨骨折的效果及并发症情况.方法:将我院在2016年5月~2018年5月收治18例锁骨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通过指掌骨螺钉辅助锁定钢板微创治疗,观察18例锁骨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18例锁骨骨折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5.55%,骨折愈合时间和Constant Murley肩关节评分分别为:(8.2±1.2)周、(96.8±2.9)分.结论:指掌骨螺钉辅助锁定钢板微创治疗,应用于锁骨骨折患者中,能保证治疗的效果和安全性,且不会对患者机体构成较大创伤,利于患者骨折及早愈合,建议在锁骨骨折治疗中应用、推广.
作者:王振 刊期: 2018年第50期
目的:探究通过耳内镜手术治疗慢性化脓性胆脂瘤型中耳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此次48例研究对象均选自2016年4月至2018年6月期间本院治疗的慢性化脓性胆脂瘤型中耳炎患者,按照入院治疗日期均分成两组,即实验组(n=24)和对照组(n=24),实验组通过耳内镜手术进行治疗,对照组则通过鼓室成形术进行治疗,将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结果分析对比.结果两组患者在术后总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气骨导差以及气导平均听阈上,实验组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较大,呈现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化脓性胆脂瘤型中耳炎通过耳内镜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优于鼓室成形术,能够显著提升患者听力,且病发症较少.
作者:祝冬蕾;王鑫 刊期: 2018年第50期
目的:通过实验对阑尾炎患者进行手术期采用的护理干预进行数据分析,同时调查患者患者对此类模式的满意度.并根据实验结果数据化处理,对患者选用更加合理治疗方法,再者通过调查、改善,进一步提高患者满意度.方法:本次研究共选用了2017年3月31日—2018年3月31日我院医治的140例患者.将阑尾炎急性患者共分为两组,随机抽取每组70例,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对于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而观察组将运用综合性护理干预.同时在实验后采用问卷调查对患者满意度进行调研.结果:经实验对比性分析.观察组对于该类患者采用了的综合性护理干预模式,总效用为95.71%,对照组采用的常规护理模式,总效用为84.28%.可以明显看出观察组的综合性护理干预明显效果更佳.在护理满意度的调查上,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更高,即观察组为97.14%(68/70),对照组为85.71%(60/70).结论:对于急性阑尾炎患者采用综合性护理干预对手术期疗效更优.采用该模式,可以缩短患者治疗时间,获得较好的护理质量,同时在患者恢复中能快速正常融入生活.并获得了患者一致好评,值得推广.
作者:何功巧;张庆庆;王珊珊 刊期: 2018年第50期
目的:分析心理护理干预对艾滋病患者情绪以及免疫功能产生的影响.方法:选取56例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艾滋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序列法将患者分为比对组(n=27)和干预组(n=29),全部患者均接受艾滋病健康指导等常规护理干预,干预组患者联合应用心理护理干预.结果:护理后干预组患者CD4+淋巴细胞绝对计数明显多于比对组患者,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t=23.0549,P=0.0162).护理后干预组患者HAMD评分明显较比对组患者低,2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t=16.2086,P=0.0392),HAMA评分明显较比对组患者低,2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t=19.2975,P=0.0364).结论:艾滋病患者应用心理护理干预能够使其情绪获得显著改善并可提升其免疫功能.
作者:高丽 刊期: 2018年第50期
目的:探讨老年肺炎采用参术调中汤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3月期间接收的60例老年肺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运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添加参术调中汤治疗,分析不同治疗后患者治疗疗效、疾病改善速度情况.结果:在治疗有效率方面,观察组96.67%,比对照组83.33%,组间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发热、咳痰咳嗽、肺部啰音、胸片炎症消除等改善时间上,观察组各项明显少于对照组,组间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肺炎采用参术调中汤治疗可以有效的提升治疗疗效,同时更快的改善疾病速度,治疗效果更为理想.
作者:翟红;牛思哲 刊期: 2018年第50期
Kasabach-Merritt综合征是一种巨大血管瘤伴血小板减少和凝血功能障碍的疾病,起病急,有较高的死亡率.本文报道一例右侧胸壁巨大血管瘤伴血小板减少的KMS患者,经糖皮质激素治疗、长春新碱化疗、血管瘤介入硬化治疗等多种方法联合治疗,患者肿块缩小,病情平稳出院.目前对于KMS的治疗方法较多,且部分存在个体差异性,希望可以从实验室检查角度为选择更好的个体化治疗方案提供临床依据.
作者:邵鸿迎;楼金吐 刊期: 2018年第50期
目的:将细节思维管理方法应用于ICU护理工作中,以促进护理工作完善提高.方法:25名ICU护理工作者成立细节思维管理小组,对该25名护理工作者实施细节思维管理,将其落实于临床护理工作中,以制度管理推动细节管理的实施.对实施细节思维管理前后的护理工作完成质量等综合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施细节思维管理后,护理管理各项工作评分较实施前均有显著提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细节思维管理方法应用于ICU护理工作取得良好效果,提高了护理工作的质量及效率,患者满意度也有显著增长,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仇秀敏 刊期: 2018年第50期
[目的/意义]分析剖宫产治疗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产妇的临床效果.[方法/过程]本次研究涉及的患者例数为100例,入院治疗时间为2015年9月~2017年5月,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直接实施剖宫产治疗,对照组则采用正常分娩方式.[结果/结论]观察组成功分娩率明显比对照组高10.00%,同时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明显比对照组低,另外,观察组患者的血压状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剖宫产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中的治疗效果较好,可以有效保证产妇的血压情况,同时还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降低产妇的产后出血,降低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切实保证产妇和新生儿的健康,临床意义较为深远.
作者:王琳 刊期: 2018年第50期
目的:对严重创伤性休克患者在进行急诊护理中存在的护理风险进行研究,并对此过程制定有效护理安全对策.方法:随机抽取我院在2017年1月-2018年1月期间内收治的76例严重创伤性休克患者,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进行分组,分为通过常规护理的对照组(n=38)和通过综合护理的观察组(n=38),将两组患者抢救结果进行统计比进行比较.结果:(1)通过抢救,观察组患者抢救成功的概率为94.74%,死亡率为5.26%,对照组的抢救成功的概率为78.95%,死亡率为21.15%,两组进行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的患者对于护理的满意度为92.11%,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68.42%,组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护患沟通情况进行增强、提升抢救速度、分别对病情进行仔细评估、对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进行提高等,可以有效的提升患者抢救成功的概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以及应用.
作者:沙中堂 刊期: 2018年第50期
目的:探讨分析危重颅脑外伤患者神经外科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78例危重颅脑外伤患者分为观察组(39例)与对照组(39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治疗并在一个月后进行高压氧治疗,观察组患者实施常规治疗后一个月内进行高压氧治疗,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日常生活能力以及格拉斯哥昏迷评分均高于治疗前,差异明显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以及格拉斯哥昏迷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常规治疗联合高压氧治疗危重颅脑外伤患者,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以及意识状态,具有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和应用.
作者:赵明星 刊期: 2018年第50期
目的:观察优质护理干预在妇产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探究优质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6月~2018年6月整整一年期间内妇产科患者120例,并将其随机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60人,其中对照组采用一般性的常规护理方法,而对实验组则是在采用常规护理方法的基础之上,加以优质护理干预的方法,为期一周的时间,后对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两组在不同的护理模式下,一周结束以后,实验组患者对临床护理的满意度高达95%,而对照组对临床护理的满意度约为72%,可见实验组患者对临床护理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对于妇产科患者采用优质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高患者康复率,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护理中推广及应用.
作者:潘屈芳 刊期: 2018年第5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