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惠;蒲云燕
目的:分析中医综合护理在消化性溃疡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5月-2018年5月收治并已确诊为消化性溃疡患者120例,根据患者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两组各为60例,对照组給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中医综合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总有效率.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总有效率为(58例)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0例)83.33%,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综合护理在消化性潰疡患者中的临床效果确切,可有效提高临床治疗的效果,值得在临床上应用并推广.
作者:王佳;李玉 刊期: 2018年第50期
目的 探讨人文关怀在外伤性骨折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18年1月至2018年7月急诊科收治的234例外伤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患者各117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应用人文关怀护理理念,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及疼痛缓解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疼痛缓解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人文关怀护理理念在外伤骨折患者的护理工作中应用效果良好,能够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缓解患者的疼痛,提升患者的舒适度,值得广泛推广使用.
作者:谢任 刊期: 2018年第50期
目的:探讨灾害救援前期工作中应急人员的管理方式.方法总结分析以往紧急任务以及紧急事件演练中管理人员方面存在的缺陷,提高应急工作者业务水平能力,建立安全管理机制.结果详细规划应急人员调配方案,建立科学有效分配机制,各种因素均有可能对救援任务产生影响.结论对应急工作人员实施科学有效安排能够为灾害救援提供保障.
作者:李波 刊期: 2018年第50期
目的:探讨在新生儿护理中综合疼痛干预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8月至2018年2月期间收治的新生儿15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综合疼痛护理干预,观察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新生儿1min后NFCS疼痛分度为轻度疼痛的比例分别为58.23%、25.32%.5min后NFCS疼痛分度为轻度疼痛的比例分别为97.47%、55.70%均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疼痛干预在新生儿护理中的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孟霞 刊期: 2018年第50期
目的:分析静脉药物配置中心护理人员的职业危险因素及防范措施.方法: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及相关文献报道,总结分析静脉药物配置中心护理人员的职业危险因素,并提出针对的防范措施.结果:化学因素、物理因素、社会心理因素、噪音因素等均为静脉药物配置中心护理人员的职业危险因素,可采取加强安全教育、规范护理操作、加强药物管理、协调沟通、心理防护等防范措施.结论: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静脉药物配置中心护理人员发生职业损伤风险性较高,医院应针对其职业危险因素加强配置中心管理,及护理人员职业培训,提高中心管理质量及护理人员业务水平及心理素质,保证护理人员身心健康,更好地投入到工作中.
作者:王玉容 刊期: 2018年第50期
目的:就火针治疗痤疮的临床效果进行深入研究和观察.方法以我院在2016年3月-5月期间所接收的痤疮患者(51例)作为本次研究主体,并按照随机抽签的方式,抽取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各为24例和27例.对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西医疗法,治疗组患者则给予火针治疗.之后,对两组痤疮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比较.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有效率(96.0%)高于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63.0%),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痤疮患者实施火针治疗,取得较好的效果,因而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作者:王晓燕 刊期: 2018年第50期
目的:探讨颈椎病患者临床康复治疗中应用放射诊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8年5月我院收治的92例颈椎病患者纳入观察中,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均为46例;对照组行常规康复教育和指导,研究组同时联用放射诊断,对比分析两组临床效果.结果:研究组康复总有效率为95.22%,对照组为83.63%,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症状消失时间、治疗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颈椎病临床康复中应用放射诊断,可有效提升临床效果,促进患者良好康复.
作者:代钢城 刊期: 2018年第50期
目的:将细节思维管理方法应用于ICU护理工作中,以促进护理工作完善提高.方法:25名ICU护理工作者成立细节思维管理小组,对该25名护理工作者实施细节思维管理,将其落实于临床护理工作中,以制度管理推动细节管理的实施.对实施细节思维管理前后的护理工作完成质量等综合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施细节思维管理后,护理管理各项工作评分较实施前均有显著提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细节思维管理方法应用于ICU护理工作取得良好效果,提高了护理工作的质量及效率,患者满意度也有显著增长,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仇秀敏 刊期: 2018年第50期
目的:探索研究如何对儿科缺血缺氧性脑病患者采取有效的临床护理.方法:选取儿科缺血缺氧性脑病患者40例,按随机法分为中度组20例与重度组20例,两组患儿均采用常规方式对症治疗,结合患者实际采取针对性护理.对所有患儿治疗前后的SOD的活性与MDA情况进行严格检测,得出数据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对比分析两组患儿的护理有效率,中度组综合优于重度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在儿科缺血缺氧性脑病患者的治疗中,结合患者实际采取针对性护理,可提高护理有效率,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余千 刊期: 2018年第50期
目的:评估分析香砂六君子汤加西药治疗慢性胃炎的效果.方法:抽选80例慢性胃炎患者作为研究病例,采用随机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仅用西药治疗,观察组采取香砂六君子汤加西药的方式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并进行比较.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观察组总有效率(95.0%)明显较对照组(77.5%)要高,二者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结论:以香砂六君子汤加西药的方式治疗慢性胃炎患者,可获得较为理想的效果,推荐临床应用.
作者:李兰坤 刊期: 2018年第50期
目的:研究中西医结合疗法在小儿内科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6年3月-2018年4月本院接诊的小儿内科疾病患儿82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成实验和对照两组,每组各有41例.对实验组实行中西医结合治疗,而对照组则实行单一西药治疗.分析两组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并对其疗效作出比较.结果:实验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88%,比对照组的19.51%低,组间差异显著(P<0.05).实验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7.56%,比对照组的85.37%高,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式对小儿内科疾病患儿进行施治,可获得比单一西药治疗更显著的疗效,并有助于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发生风险,建议采纳.
作者:周文道 刊期: 2018年第50期
目的:研究临床路径护理模式用于垂体瘤手术病人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医院2016年4月2018年4月收治的94例垂体瘤病人,全部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各4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临床路径护理模式实施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7.87%)明显高于对照组(82.98%)(P<0.05).结论:采用临床路径护理模式对垂体瘤手术病人实施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缩短患者住院时间,促进患者快速恢复,提升护理满意度.
作者:尹成成 刊期: 2018年第50期
髋部骨折是指大腿骨近端粗隆间、股骨颈和髋臼等多部位发生的骨折情况,近年来随着国内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老年群体受骨质疏松因素影响,个体行动能力较弱,不慎跌倒后极易发生髋部骨折,在康复期内容易出现压疮、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情况,影响患者预后恢复效果.本文现对老年髋部骨折的护理方法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旨在为老年髋部骨折的临床护理工作提供参考.
作者:吕洪莲 刊期: 2018年第50期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联合神经阻滞对老年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价值.方法:选取在我院接收择期手术治疗的8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持续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定0.2μg/(kg·h)和0.6μg/(kg·h),比较两组的感觉神经阻滞起效时间、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时间和阻滞持续时间、术后疼痛情况.结果:观察组感觉神经阻滞起效时间、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而阻滞持续时间明显延长(P<0.05);观察组术后2、6、12、24、48 h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围麻醉期对患者持续静脉注射0.6μg/(kg·h)的右美托咪定对患者良好的镇静效果更好,麻醉阻滞起效时间短,维持镇痛时间长,术后疼痛感更轻,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作者:李颖慧;刘娜;刘斌;刘冬 刊期: 2018年第50期
目的:分析探讨老年畸形阑尾炎患者采取围手术期护理的护理效果以及相关表现.方法:针对本院2016年6月——2018年6月收治的52例行老年急性阑尾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2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方式,观察组则采取围手术期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术中观察组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术后患者的疼痛程度由于对照组;患者肛门排气时间早于对照组;术后饮食时间早于对照组;住院天数少于对照组.结论:对老年急性阑尾炎患者采取围手术期护理,能够明确老年患者的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保证治疗效果,提高阑尾炎的治愈率.另外,良好的护理措施还能够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提高患者对护理干预的满意度,适合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作者:董友琼 刊期: 2018年第50期
目的:就彩超引导下神经阻滞治疗腰椎关节突关节综合征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分析.方法:抽取2016年7月至2017年9月我院收治的腰椎关节突关节综合征患者(40例)为主要研究对象,给予其彩超引导下神经阻滞治疗,观察、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的腰椎功能情况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结果:相较于治疗前,患者在采用了彩超引导下神经阻滞治疗后,其腰椎功能有了明显的改善,未发生恶心、眩晕等不良反应.结论:针对腰椎关节突关节综合征患者,采用彩超引导下神经阻滞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腰椎功能,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谭雪梅;朱玲 刊期: 2018年第50期
目的:对清醒脑卒中重症监护室患者的睡眠护理干预进行研究.方法选择82例清醒脑卒中重症监护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并分别采用常规护理与睡眠护理进行干预.对比两组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的睡眠效率、睡眠时间、睡眠质量、睡眠障碍以及催眠药物评分均比对照组优,且P<0.05.结论对清醒脑卒中重症监护室患者采取睡眠护理进行干预,可有效改善其睡眠质量,从而提高护理的质量与效果.
作者:孟凡君 刊期: 2018年第50期
目的:将综合护理措施应用于踝关节微创外侧韧带重建术后患者中,评估及观察临床护理效果.方法:此文纳入研究的数据来自2016年2月至2018年3月本医院收入及治疗的20例踝关节外侧韧带损伤患者,对20例患者实施踝关节微创外侧韧带重建术后给予综合护理措施,研究及评定患者护理干预之前及之后的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分数值、美国足踝骨科协会(AOFAS)评分分数值.结果:患者护理干预之后的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分数值显著低于护理干预之前数值,P<0.05,证实数值之间的统计学比较意义,患者护理干预之后的美国足踝骨科协会(AOFAS)评分分数值显著高于护理干预之前数值,P<0.05,证实数值之间的统计学比较意义.结论:对踝关节微创外侧韧带重建术后患者开展综合护理措施呈现良好临床护理效果.
作者:白佳玉 刊期: 2018年第50期
目的:研讨普外科临床护理路径的构建及临床护理效果.方法:将2016年4月-2016年12月这一区间作为研究时段,针对性选择此段时间内普外科收治的100例患者,将患者以随机分组的方式展开研究,其中50例作为常规组采用常规的普外科护理方法,另外50例作为研究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而后对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护理效果展开评价.结果:研究组患者护理效果显著优于常规组,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常规组,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普外科临床路径能缩短患者的住院治疗时间,减少医疗开销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有益于患者的康复治疗,提高医疗护理质量.
作者:李晓萍 刊期: 2018年第50期
目的:分析亚低温护理在重症颅脑外伤患者工作中的开展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我院急诊收治的60例重症颅脑外伤患者,按照盲选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30例与观察组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取亚低温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干预前后的治疗效果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两组干预后的全血粘度高切、全血粘度低切均明显低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干预后的上述血流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后的GOS预后评分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明显优于干预前(P<0.05).观察组干预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对照组,GOS预后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亚低温护理能够有效降低重症颅脑外伤患者的血液粘稠度,改善神经功能损伤症状,值得临床借鉴和推广.
作者:明婷 刊期: 2018年第5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