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手术室整体化护理的应用与体会

姚慧琳

关键词:手术室, 整体化, 护理专业, 以病人为中心, 应用与体会, 社会发展, 内在价值, 护理人员, 护患之间, 显示, 家属, 报告
摘要:整体化护理是社会发展的需要,随着人们的需求也不断提高,病人对护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手术室开展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化护理,显示了护理人员的内在价值,密切了医护患之间的关系,促进了护理专业的发展,得到病人及家属的一致肯定.现就我院开展整体化护理在手术室的应用与体会报告如下.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纳洛酮辅助治疗有机磷农药中毒呼吸肌麻痹15例

    目的 探讨纳洛酮在有机磷农药中毒呼吸肌麻痹患者自主呼吸和神志恢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30例有机磷农药中毒呼吸肌麻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15)与对照组(n=15);对照组采取有效携氧机械通气,突击给予胆碱酯酶复能剂和肝素乐的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配合纳洛酮治疗,观察两组患者自主呼吸和神志恢复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自主呼吸时间、意识转醒时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有机磷农药中毒呼吸机麻痹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配合纳洛酮治疗可有效促进患者自主呼吸和神志恢复,值得应用.

    作者:王江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复方丹参加盐酸氟桂利嗪治疗早期脑出血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脑出血早期应用复方丹参加盐酸氟桂利嗪(西比灵)减轻脑水肿,降低神经功能缺损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 收集2002年至2004年10月在我科住院的130例急性脑出血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进行疗效比较.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7.5%和63.6%(P<0.01);治疗组和对照组死亡率分别为1.6%和9.1%(P<0.01).结论 复方丹参和西比灵联合应用能够减轻出血后脑水肿,促进血肿吸收,减轻神经功能缺损,降低死亡率.

    作者:黄毓华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川崎病冠脉损伤高危因素分析(附152例病例报告)

    川崎病(KD)是一种急性、有限性的全身血管炎,主要累及婴儿和年幼的儿童[1].心血管损害在血管炎活动期表现明显,冠脉损伤(CAL)及严重程度是决定其预后的主要因素.目前KD已取代急性风湿热成为儿童后天性心脏病的主要病因[2],因此,研究KD合并冠脉损伤的危险因素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田芳;张宗辉;贺云妹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四种充填材料对后牙邻面龋齿充填治疗的临床研究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对于后牙龋齿治疗的充填材料不断推陈出新.后牙邻面龋齿的充填是一项比较复杂的操作,操作不当可能引起食物嵌塞、牙龈炎、继发龋、牙髓炎等.现就我科临床上用不同材料治疗充填下颌第一磨牙邻面龋一年临床观察结果,对不同材料充填结果总结分析如下.

    作者:成晓梅;葛精一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临床路径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

    临床路径是医生、护士与其他人员对一特定的诊断和手术做适当的有顺序的和时间性的照护计划,以减少康复的延迟及资源的浪费,使服务对象获得佳的照护品质.我院2006年7月1日至12月31日对200例全麻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实施临床路径的管理,旨在减少患者的住院天数,降低住院费用,提高医疗质量.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洁靖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Mdm2 bcl-2、AR的表达与脑膜瘤病理类型的关系

    目的 研究凋亡相关蛋白Mdm2、bcl-2和雄激素受体(AR)与脑膜瘤病理类型之间的关系,为脑膜瘤的治疗和预后提供一些新信息.方法 从华西医院病理科获得2001~2003年间病理诊断明确的脑膜瘤病例共394例,计算机随机抽样60例,将60例蜡块每份切片3张,做免疫组化染色,检测Mdm2、bcl-2、AR的表达.结果 在不同病理级别的脑膜瘤中Mdm2、bcl-2、AR的表达率均有差别,但仅AR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AR的表达与脑膜瘤的病理级别有关,提示AR在脑膜瘤的增殖作用中的重要性,它可以作为脑膜瘤的预后参考因子.

    作者:王远传;雷町;冯凌;苟章洋;罗仁国;唐小平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宫颈刷涂片在宫颈阴道病变筛查中的使用评价

    目的 评价使用宫颈刷取样涂片和宫颈普通刮板涂片的有效性.方法 对门诊及住院病人采用普通刮板、扫帚形宫颈刷取样,进行宫颈阴道病变对比分析.结果 宫颈普通刮板涂片满意率仅达75.5%,扫帚形宫颈刷取样涂片满意率可达90.3%.结论 采用扫帚形宫颈刷取样涂出的片,可获得丰富的宫颈管细胞,使宫颈鳞状上皮细胞病变的检出率提高,是临床宫颈病变筛查的取样好方法.

    作者:肖永贵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茂名市城乡居民对乙肝知识、态度和行为的现况调查

    目的 了解城市居民肝炎基本知识、态度和行为情况.方法 采用问卷法对广东茂名市市区和城镇随机抽取的1000名群众乙肝知识水平调查,并对所调查乙肝相关知识的问题当场进行解答和健康教育,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对待乙肝的正确态度和行为相对缺乏,乙肝疫苗相关知识知晓率较高,但乙肝传播途径知晓率较低.结论 加强乙肝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群众的防范意识,对不同文化水平的群众有针对的进行乙肝知识的普及教育.

    作者:李荣磊;林桂兰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全自动五分类动物血液分析仪检测血小板影响因素分析

    HEMAVET全自动五分类动物血液分析仪采用电阻抗原理对血小板进行细胞计数和细胞体积测量,血小板凝集、小红细胞、红细胞碎片、抗凝剂、放置时间等因素均会影响对标本血小板的计数.

    作者:陈文娜;李曦明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B超监测体外震波碎石治疗泌尿系结石258例

    目的 总结B超定位体外震波碎石治疗泌尿系结石疗效及其与结石部位、大小、数目等的关系.方法 对我院2005年12月至2006年11月间收治的258例震波碎石病例进行临床分析,统计不同部位、大小、数目结石的疗效.结果 治愈率为肾单发结石88.89%,肾多发结石66.67%,输尿管上、中段结石87.80%,输尿管下段结石96.28%.结论 体外震波碎石疗效较佳,值得在临床上有选择地应用.

    作者:陈祖荣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如何提高药房药师的药学服务质量

    目的 探讨药房药师如何提高药学服务质量.方法 药师加强自身道德修养,以病人为中心,与医师及时沟通,努力扎实学好业务理论知识,为病人做好用药指导.结果 保证了临床合理、规范用药.结论 药房药师提高药学服务质量非常重要.

    作者:岳亿芳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糖尿病足的预防和护理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周围血管、神经病变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其主要临床表现为夜间疼痛性痉挛,间歇性跛行,神经性水肿,皮肤慢性溃疡,下肢肌肉萎缩,皮温减低,足背脉搏微弱等.可导致病人重复住院、医疗费用增加,甚至截肢,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甚至危及生命.因此,糖尿病足的预防及护理非常重要.

    作者:张秀璞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在医学检验中的应用

    近年利用分子生物学方法,以核酸生化为基础的新技术作为医学检验的新方法,已广泛应用于检验学科的各领域之中.本文具体探讨分子生物学中的分子生物传感器技术、分子生物芯片技术、分子生物纳米技术和分子蛋白组学在医学检验中的应用,并且提出了展望.

    作者:李鹏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C型X线机下加压可折式螺纹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

    目的 C型X线机下加压可折式螺纹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 对125例股骨颈骨折的患者采用C型X线机下加压可折式螺纹钉内固定术,并评估其治愈率.结果 118例达骨性愈合且患肢功能恢复优良,治愈率达94.4%.结论 加压可折式螺纹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骨折效果确切、操作简单、损伤小,值得推广.

    作者:李俊;陈丽明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甲状腺肿块的高频彩色多普勒诊断

    目的 探讨高频彩超对甲状腺肿块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97例经手术后病理证实的甲状腺肿块高频彩超声像图与病理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高频彩超对97例甲状腺肿块的诊断总符合率为88.7%.结论 高频彩超对甲状腺肿块的术前定性诊断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作者:沈朝辉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双腔支气管插管单肺通气麻醉在胸科手术中的应用探讨

    目的 探讨双腔支气管插管单肺通气麻醉在胸科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60例普胸手术病人均选择双腔支气管导管进行麻醉.结果 全部病人麻醉效果满意,无气道损伤并发症.听诊法1次插管成功38例,成功率65.5%,2次成功20例.插管后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发现,导管到位率为30例(51.7%);改变体位后14例听诊肺隔离不满意.结论 使用双腔管的优点:在胸外科手术时,能使术侧肺(或患肺)与健侧肺的通气完全分开,在胸外科麻醉中具有推广的价值.

    作者:陆玉鹏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乙肝疫苗免疫规划的管理与实施探讨

    乙型病毒性肝炎(以下简称乙肝)是我国目前重点发生的传染病,且传染性强、传染源不易控制、传播途径难以切断,对社会和人民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危害.并且乙肝在临床上易转变为慢性,甚至发展为肝硬化、肝癌,而目前又缺乏有效的药物治疗.

    作者:罗莉萍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前S1抗原与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同时检测的临床意义

    目的 了解前S1抗原和乙型肝炎病毒(HBV)血清标志物的关系.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方法同时检测2 101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的前S1抗原和HBV血清标志物.结果 29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e抗原(HbeAg)(+)标本中,有28例S1抗原阳性,阳性率96.55%;784例HBsAg(+)、HBeAg(+)、抗HBc(+)标本中,有679例前S1抗原阳性,阳性率86.61%;276例HBsAg(+)、乙型肝炎核心抗体(抗HBc)(+)标本中,有197例胆S1抗原阳性,阳性率71.38%;1 012例HbsAg(+)、HBeAg(+)、抗HBc(+)标本中,有468例前S1抗原阳性,阳性率46.25%.结论 前S1抗原作为病毒复制的指标与HbeAg具有很好的一致性,又具有其独立的检测价值,可弥补HBV血清标志物检测的不足.

    作者:邹享珍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测阳性率存在差异的原因分析

    分布于自然界的支原体有80余种,其中仅少数几种支原体会引起人类和动物患病.肺炎支原体(MP)就是婴儿和儿童肺炎的常见病原微生物之一,已引起广泛关注.目前国内检测MP方法和报告标准不尽相同,是引起MP抗体阳性率差异的原因之一.我院采用MPIgM和MPIgG联合检测,2004年3月至2006年3月共检测1 554例,阳性率48.3%.比其他地区阳性率高.

    作者:张利通;连建谦;刘俐;许振筑;陈丽娜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淤胆型肝炎48例

    淤胆型肝炎是由多种原因引起肝细胞和(或)毛细胆管胆汁分泌障碍,导致部分或完全性胆汁淤阻为特征的综合征[1].其病程长,黄疸深,医疗费用高,且现代医学缺乏特效治疗[2].笔者近4年多来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本病,取得较好疗效,现介绍如下:

    作者:姚玉洲 刊期: 2007年第03期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主管:北京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