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明胶、白芨胶载药生物敷料的制备及理化性能分析

彭锐;邹阳;刘勇

关键词:明胶, 白芨胶, 中药, 生物敷料, 理化性质
摘要:目的 以明胶、白芨胶及中药提取物为原料制备载药生物敷料,并对其理化性能进行分析.方法 以明胶、白芨胶及中药提取物为原料,应用冷冻干燥法制备生物敷料.并对该敷料的外观、表面结构、单位体积质量、透气率、吸水能力、抗撕强度、pH值、炽灼残渣测定等理化性能进行了检测和分析.结果 制备的载药敷料是一种疏松多孔的海绵状材料,扫描电镜下材料孔隙均匀,互相连通,样品透气率57.3%、密度12.52 mg/cm3、吸水力13.03倍、抗撕强度153g/cm3、pH值为6.02、炽灼残渣0.4%.结论 该载药材料符合敷料材料的理化性能要求.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甲状腺肿块的高频彩色多普勒诊断

    目的 探讨高频彩超对甲状腺肿块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97例经手术后病理证实的甲状腺肿块高频彩超声像图与病理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高频彩超对97例甲状腺肿块的诊断总符合率为88.7%.结论 高频彩超对甲状腺肿块的术前定性诊断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作者:沈朝辉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颈动脉斑块和狭窄与急性脑梗死的相关分析

    目的 探讨颈动脉斑块和狭窄与急性脑梗死的关系,为脑梗死的预防提供治疗依据.方法 对60例急性脑梗死病人与36例非脑血管病患者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观察颈动脉血管形态、内膜的厚度、有无斑块及斑块的性质;血管管腔是否狭窄及狭窄的程度.结果 急性脑梗死病组颈动脉粥样斑块检出率为75.0%,以不规则、不均质回声斑块多见;非脑血管病组斑块的检出率为13.8%,斑块多为规则的、等回声或强回声斑块;急性脑梗死病组颈动脉狭窄发生率为56.67%,非脑血管病组颈动脉狭窄的检出率为5.56%,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颈动脉狭窄可能导致脑梗死的危险性升高,超声显示不均质回声斑块与脑梗死的发生有关.

    作者:周雪珍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宫颈刷涂片在宫颈阴道病变筛查中的使用评价

    目的 评价使用宫颈刷取样涂片和宫颈普通刮板涂片的有效性.方法 对门诊及住院病人采用普通刮板、扫帚形宫颈刷取样,进行宫颈阴道病变对比分析.结果 宫颈普通刮板涂片满意率仅达75.5%,扫帚形宫颈刷取样涂片满意率可达90.3%.结论 采用扫帚形宫颈刷取样涂出的片,可获得丰富的宫颈管细胞,使宫颈鳞状上皮细胞病变的检出率提高,是临床宫颈病变筛查的取样好方法.

    作者:肖永贵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临床路径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

    临床路径是医生、护士与其他人员对一特定的诊断和手术做适当的有顺序的和时间性的照护计划,以减少康复的延迟及资源的浪费,使服务对象获得佳的照护品质.我院2006年7月1日至12月31日对200例全麻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实施临床路径的管理,旨在减少患者的住院天数,降低住院费用,提高医疗质量.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洁靖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肝病患者血清CA-50放射免疫检测结果分析

    糖链抗原CA-50是近几年从多种上皮类原发或继发性恶性肿瘤组织中分离出来的一种糖类抗原,它存在于癌组织细胞的表面,它不是特指某一种肿瘤的抗原,而是一种带普遍性的肿瘤相关抗原.本人自2004年以来应用CA-50单克隆抗体免疫放射分析法对161例肝脏良、恶性疾病患者血清进行测定,现将测定结果初步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郑云会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社区药学服务实施措施探讨

    药学服务是药学人员利用药学专业知识和工具,通过向社会公众提供与药物应用相关的各类服务,使病人得到安全、有效、经济、合法的治疗药物.社区药学服务作为药学服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实施随着民众保健意识的增强和自行用药现象的普遍、因用药不当导致的药源性疾病不断增加等现象而显得尤其迫切.社区药学服务的实施在我国尚处于初始阶段,真正开展了这一服务的医疗单位不多.本文立足于此,就医疗单位如何结合自身实际,在社区中开展药学服务进行了探讨.

    作者:邓献良;陈吉文;周乐清;黄细莲;赖晓玲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对氧磷酶与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关系的研究

    PON是一类芳香酯酶,它能催化磷酸酯键的水解,降解有机磷酸、芳香羧基酸酯及氨基甲酸酯.由于目前用于检测该酶活性的常用的底物是对氧磷(parason),故该酶命名为对PON.近年的研究表明,PON除能解除有机磷化合物的毒性外,还参与抗脂质过氧化,在一些氧化应激性疾病的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就对氧磷酶基因家族及其活性以及与动脉硬化性脑梗死关系的研究作一综述.

    作者:姜泽强;刘朝霞;谭兰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温针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56例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温针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疗效.方法 将56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8例,采用温针灸治疗;对照组28例,采用常规针刺治疗.结果 温针灸能明显改善RA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温针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是85.86%、56.47%(P<0.01).疗效与病程、病情相关.结论 温针灸法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单纯毫针刺组,有较好的抗炎镇痛及免疫调节的作用.

    作者:金永健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持续正压通气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的临床观察与护理

    目的 观察经鼻持续气道正压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的疗效及其护理.方法 对呼吸紊乱指数>20的患者行治疗并同时进行相应护理.结果 经过有效的治疗和护理后,100例患者的日RDI,低血氧饱和度,长呼吸暂停时间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治疗患者疗效明显,同时进行有效的护理对提高疗效有重要意义.

    作者:徐润禾;王同;李秀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微机血糖仪测定血糖的方法学评价

    目的 比较评价微机血糖仪试纸带法测定血糖的可靠性.方法 用血糖仪试纸带法和葡萄糖氧化酶法(GOD),分别对病人的血标本及高低质控标准血清进行测定,通过统计学方法进行数据处理,进行相关性比较.结果 实验数据表明,两种方法相关性良好(r=0.955),不受黄疸、高血脂的影响.并且上述两种方法均符合回归方程的线性范围.结论 微机血糖仪纸带法测定血糖,采用未梢血,操作简单,无需较高技术要求,只用1 min时间就能测出结果,仪器及耗材价格的便宜,适用急诊和家庭病床病人需求.

    作者:万德胜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VEGF-A的研究进展及在脑缺血缺氧中的保护作用

    近年来,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s,VEGF)在脑缺血缺氧中的治疗作用倍受关注.明确VEGF在其中的具体作用及其机制有着很强的临床实用价值.本文就此作综述如下.

    作者:周欣;段耀奎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煤矿事故所致多发性骨折312例的综合分析

    目的 探讨山西省煤矿事故所致多发性骨折的致伤机制、病例特点及治疗情况等因素.方法 对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骨科近10年来收治煤矿事故所致多发性骨折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创伤患者455例,其中致多发性骨折共312例,占创伤总数的68.6%.结论 应进一步完善煤矿事故的医疗抢救预案,同时医疗工作者要全面的掌握煤矿事故致多发性骨折的致伤机制及病例特点.

    作者:栗树伟;孙海钰;王东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经皮肝穿刺注射无水乙醇治疗肝癌18例疗效分析

    2003年2月至2006年10月,我院采用B超引导下经皮肝穿刺瘤内注射无水乙醇法(percutaneous ethanol injection therapy,PEIT)治疗肝癌18例,效果明显,现总结如下.

    作者:郭行雷;蔡友兰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新式剖宫产对再次剖宫产的影响

    我院自1999年12月以来开展了新式剖宫产术(即Misgav-Ladach-Method剖宫产术),其采用Joel-cohen切口及独特的开关腹方式,使剖宫产手术取得了操作时间短、损伤少、出血少、术后疼痛轻、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及医疗费用减少等好的近期效果.现将近年来我院再次剖宫产手术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以了解新式剖宫产的远期效果.

    作者:王玲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Mdm2 bcl-2、AR的表达与脑膜瘤病理类型的关系

    目的 研究凋亡相关蛋白Mdm2、bcl-2和雄激素受体(AR)与脑膜瘤病理类型之间的关系,为脑膜瘤的治疗和预后提供一些新信息.方法 从华西医院病理科获得2001~2003年间病理诊断明确的脑膜瘤病例共394例,计算机随机抽样60例,将60例蜡块每份切片3张,做免疫组化染色,检测Mdm2、bcl-2、AR的表达.结果 在不同病理级别的脑膜瘤中Mdm2、bcl-2、AR的表达率均有差别,但仅AR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AR的表达与脑膜瘤的病理级别有关,提示AR在脑膜瘤的增殖作用中的重要性,它可以作为脑膜瘤的预后参考因子.

    作者:王远传;雷町;冯凌;苟章洋;罗仁国;唐小平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生殖道支原体感染262例药敏分析

    目的 了解本院生殖道支原体感染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合理选择抗生素.方法 采用支原体药敏检测试剂盒进行解脲支原体(UU)、人型支原体(MH)培养,鉴定和药敏检测.结果 在262例支原体培养阳性病例中,UU阳性224例(85.5%),MH阳性4例(1.5%),UU、MH混合感染34例(13.0%).药敏试验结果显示,UU对交沙霉素的敏感率为94.6%,对强力霉素、阿齐霉素的敏感率都为92.0%,其次是克拉霉素敏感率为85.3%,美满霉素敏感率82.6%.MH对交沙霉素、强力霉素、美满霉素敏感.UU+MH混合感染以强力霉素、交沙霉素敏感.UU和MH无论是单一感染还是混合感染,对红霉素、环丙沙星耐药性高.结论 生殖道支原体治疗以四环霉素及大环内脂类药物为敏感,首选药物以交沙霉素、强力霉素、阿齐霉素、美满霉素为主,开展体外药敏试验,根据试验结果合理选择治疗药物.

    作者:李珍宇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重庆市万盛区二○○六年性病疫情分析

    目的 了解和掌握万盛区性病流行动态,为有关部门防治性病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6年全区报告性病资料进行了整理分析.结果 2006年全区报告性病6种,共计532例(外地5例),发病率为197.04/10万,报告发病率与去年相比上升50.28%.发病年龄高峰在20~39岁,占65.04%;职业以无(待)业人员发病高,占39.66%.结论 2006年万盛区性病有上升趋势,如不采取有效措施,性病波及的范围越来越广.

    作者:谢跃萍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急性右心室心肌梗死诊治体会

    目的 探讨急性右室心肌梗死的临床特征及再灌注治疗结果.方法 51例急性右室心肌梗死患者37例行介入治疗,10例行溶栓治疗,4例予保守治疗;运用多因素回归模型对不良心血管事件及住院死亡率与年龄、性别、高血压、糖尿病、吸烟等危险因素的关系作回归分析.结果 51例急性右室心肌梗死患者,37例成功行介入治疗,无1例死亡,发生心绞痛5例;10例行溶栓治疗,临床判定再通4例,7例发生心绞痛,3例死亡;4例保守治疗,死亡1例.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右心衰合并心源性休克、女性、年龄、多支病变均为住院期间不良心血管事件及死亡发生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 急性右室心肌梗死不良心血管事件及死亡率较高,心脏功能、年龄、性别及血管病变严重性对其具有重要影响;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疗效在降低急性右室心肌梗死特别是合并低血压或心源性休克患者的住院死亡率方面优于溶栓及保守治疗.

    作者:吴君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肺泡蛋白沉着症2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肺泡蛋白沉着症是脂蛋白样物质在肺泡内沉积的罕见病,以肺泡内及终末呼吸性细支气管内大量的表面活性蛋白质及脂质沉积为体征,导致肺的通气和换气功能严重受损.

    作者:曾超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川崎病冠脉损伤高危因素分析(附152例病例报告)

    川崎病(KD)是一种急性、有限性的全身血管炎,主要累及婴儿和年幼的儿童[1].心血管损害在血管炎活动期表现明显,冠脉损伤(CAL)及严重程度是决定其预后的主要因素.目前KD已取代急性风湿热成为儿童后天性心脏病的主要病因[2],因此,研究KD合并冠脉损伤的危险因素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田芳;张宗辉;贺云妹 刊期: 2007年第03期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主管:北京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