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曲美他嗪在稳定型心绞痛治疗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吴毅南

关键词:曲美他嗪, 心绞痛, 稳定型
摘要:目的 评价万爽力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 将我院67例符合临床诊断标准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4例和治疗组3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抗凝剂及阿司匹林等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疗程均为24周,治疗前、后检查心电图,记录心绞痛发作次数及每次心绞痛发作的平均时间以及心率、血压的变化.结果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及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差异亦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曲美他嗪对心率、血压无影响.结论 曲美他嗪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疗效确切,能明显减少心绞痛的发作.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乳腺癌术后围化疗期实施临床护理路径的效果

    目的 评价在乳腺癌术后围化疗期实施临床护理路径的效果.方法 随机将70例乳腺癌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35例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35例用制定的临床护理路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心理、生活质量及药物毒性反应等有无差异.结果 实验组患者焦虑、抑郁心理障碍较对照组明显减轻(P<0.05),生活质量状况明显改善(P<0.05),药物的毒性反应较对照组轻(P<0.05).结论 在乳腺癌围化疗期应用临床护理路径能提高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

    作者:邓锦容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内镜甲状腺切除术围手术期的健康教育及手术配合

    目的 探讨内镜甲状腺切除术围手术期的健康教育及手术配合的经验,提高手术成功率.方法 对65例内镜甲状腺手术患者进行术前健康教育,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解除患者的焦虑心理.充分做好术中使用的器械准备工作,手术护士对手术有充分了解,熟悉仪器性能,操作步骤.术后实施针对性健康教育,加强康复锻练,减轻术后疼痛,做好饮食、营养和出院指导.结果 65例患者术后康复迅速,无护理并发症发生.结论 做好围手术期的健康教育及熟练的手术护理配合、熟悉仪器操作及管理,对于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及手术的美容效果有重要意义.

    作者:廖惠璇;钟凤兰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虚拟专用网在我院网络扩展中的应用

    虚拟专用网(virtual private network,VPN)[1],它是医院网在因特网等公共网络上的延伸,它能在公共网络上创建一个安全的私有连接,因此可以使医院的远程分支机构与医院的网连接起来,构成一个扩展的医院网.

    作者:卢冠华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川崎病43例临床诊断及治疗分析

    川崎病,是一种以全身血管炎为主要病变的急性发热出疹性小儿疾病,是目前导致小儿后天性心脏病的主要原因之一,免疫机制在其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本病病因尚未明确、诊断缺乏特异性,现综合分析43例川崎病(KD)病儿临床诊断及治疗特点,以期探索其中对早期诊断,确定诊断和治疗有提示价值的临床特征.

    作者:赫羽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巩膜隧道切口非超乳白内障及人工晶体植入术在扶贫白内障患者中的应用

    我科于2005年3月至2006年9月为多例贫困地区白内障患者解除眼疾痛苦.因这部分患者身处农村,经济条件差,来我院手术时多为高度硬化核或过熟期白内障,我科采用巩膜隧道切口非超乳白内障及人工晶体植入术,取得较好疗效.现将138例过熟期白内障或晶体高度硬化核患者的手术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马晓瑜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牙齿矫正治疗过程中的临床问题分析

    目的 研究牙齿矫正患者的适应性.方法 设计问诊表,包含:牙痛问题、舌与口腔黏膜、发音障碍、咀嚼障碍、对于心理方面的影响.结果 ①牙痛:弓丝结扎后,疼痛多在3 h之内出现,痛多在24h内.②舌与口腔黏膜:73%患者固定矫正装置的托槽粘贴后,对舌与口腔黏膜无影响,部分影响患者的口腔功能运动.③发音障碍:多是在戴塑料基托的矫正装置时出现,一周后大致恢复.④心理影响:刚戴矫正器时63%的患者不愿意戴.结论 掌握治疗手段和方法对患者身心的影响,是保证治疗的重要前提.

    作者:王俊环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抗精神病药物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血脂水平影响观察

    目的 探讨抗精神病药物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血脂代谢的影响.方法 按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分类与诊断标准随机选择4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测定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I(APO-AI),载脂蛋白-B(APO-B)的浓度.结果 TG、TC、HDL-C、LDL-C、APO-AI、APO-B浓度随症状减轻而升高,呈负相关,其中TG、TC浓度水平随病情好转显著升高(P<0.05).结论 抗精神病药能升高血脂水平,推测抗精神病药一方面直接作用于多巴胺和五羟色胺受体,起到神经阻滞剂作用;另一方面通过使体内血脂升高间接增强五羟色胺的神经活性,从而达到治疗精神病的作用.

    作者:车汝萍;方芳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杏丁对脑梗死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TNF-α、IL-6的影响

    目的 探讨杏丁对脑梗死患者血清含量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的影响.方法 6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在脑梗死对症治疗基础上给予5%葡萄糖注射液200 ml加杏丁25 ml,对照组同样在对症治疗后给予5%葡萄糖注射液200 ml加复方丹参30ml.治疗时间均为4周,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治疗前后血清CRP、TNF-α、IL-6.结果 治疗前CRP、TNF-α、IL-6在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CRP、TNF-α、IL-6水平较对照组明显的降低,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杏丁通过降低脑梗死患者血清CRP、TNF-α、IL-6含量,有效抑制炎症反应,减轻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细胞损伤,对脑梗死患者的预后具有良好作用.

    作者:黎永仙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右侧腹股沟斜疝合并横结肠癌1例

    我院于2007年2月收治右侧腹股沟斜疝嵌顿合并横结肠癌患者1例,其诊断治疗过程较为曲折困难,临床少见,易漏误诊.本文旨为临床提供资料和治疗经验,现报告如下.

    作者:孟伟文;朱跃光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ST-T改变与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的关系

    心电图对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本文对心电图出现ST-T改变的31例患者观察分析,发现ST-T改变可作为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的主要依据,现报告如下.

    作者:丁莹;闫喜灵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健康教育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

    糖尿病(DM)已成为当今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DM治疗效果除与患者病情和现有医疗条件等因素密切相关外,还与患者自身管理有关,掌握有关的DM知识与技能是患者实现有效自身管理和控制的基础[1].控制DM可以减少和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发展,而取得病人主动合作是达到良好控制DM的前提.2006年我科将62例DM患者的健康教育列为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通过健康教育,使患者掌握了相关知识、积极参与治疗、护理的全过程,紧密配合治疗,从而缩短了住院时间减少了复发率,提高了生活质量.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李淑莲;游淑钦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急性右心室梗死的治疗体会

    目的 分析急性右心室心肌梗死的早期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方法 12例右心室心肌梗死患者中,其中8例右心室功能不全及低血压休克.根据临床表现、心电图的动态演变、心肌酶学的变化可早期诊断右心室梗死.治疗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心功能变化情况,早期开通闭塞血管.结果 12例经扩容等治疗后9例治愈,3例死亡,其中4例溶栓治疗.结论 早期识别,早期诊断右心室心肌梗死,早期开通闭塞血管,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心功能变化及血液动力学改变,适时适度扩容,是治疗右心室心肌梗死成功的关键.

    作者:贾晓伟;刘克成;李一代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全盆腔清除术治疗局部晚期直肠癌的进展

    全盆腔清除术(TPE)是指整块切除直肠、结肠远端、膀胱、输尿管下段、内生殖器官、所引流的淋巴结和盆腔腹膜,并做尿路改道手术,回肠代膀胱.TPE在1948年施行于子宫颈癌作为晚期盆腔恶性病变的一种姑息手术.1950年施行于直肠癌病人,日本自1975年以来广泛开展了TPE治疗直肠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作者:吴勇;曾平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哌拉西林舒巴坦钠联用替硝唑治疗妇科感染

    目的 观察注射用哌拉西林舒巴坦钠联用替硝唑治疗妇科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102例妇科感染患者采用哌拉西林舒巴坦钠联用替硝唑治疗妇科感染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根据临床症状,妇科检查、临床检验、超声检查诊断后按妇科感染的不同程度进行静脉滴注供药治疗.结果 102例妇科感染患者治愈79例占77.4%,好转21例占20.6%,有效率达98.0%.结论 注射用哌拉西林舒巴坦钠联用替硝唑治疗妇科感染有协同的抗菌作用,能维持有效的血液浓度,疗效可靠.

    作者:郑小兰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芳香化酶细胞色素P450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表达

    目的 探讨芳香化酶细胞色素P450(以下简称芳香化酶)在子宫内膜异位症(EMs)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36例EMs患者在位及异位子宫内膜组织芳香化酶的表达,并与22例正常子宫内膜进行比较.结果 芳香化酶在EMs组异位内膜及在位内膜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增殖期与分泌期无明显差异(P>0.05),且与修订的美国生育协会标准(rAFS)分期无相关性(P>0.05).结论 芳香化酶在异位内膜及在位内膜的的表达可能在EMs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芳香化酶表达与EMs的严重程度无关.

    作者:曾飞;薛敏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成人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断

    目的 探讨各种类型成人先天性心脏病诊断的临床征象,便于基层医院诊断.方法 收集超声资料并获手术证实的180例成人先天性心脏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经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征象辅助确诊145例,诊断符合率为80.56%.单一缺损108例,根据临床征象辅助确诊89例,诊断符合率为82.41%;复合畸型72例,根据临床征象确诊56例,诊断符合率为77.78%.结论 在基层医院,由于受先进设备和患者家庭经济条件的制约,不能及时到上级医院诊断.常见的临床征象可便于成人先天性心脏病诊断,提高临床就医效果.

    作者:杨凤林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影响自发性血气胸闭式引流术效果的相关因素探讨

    目的 总结自发性血气胸闭式引流治疗效果,探讨影响自发性气胸闭式引流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行闭式引流术治疗的自发性血气胸病例36例.结果 胸腔闭式引流27例,3例因血气胸出血量大,即时作剖胸止血手术.引流术治愈后复发再次住院,行开胸手术2例.手术4例,术后随访6个月,无复发病例.结论 正确判断是否继续出血及漏气并加强输血、输液,合理选择拔管时间及注意排放量及排放速度均对治疗效果有影响.

    作者:谭宏深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血液细胞检验的质量控制

    血常规检验不仅是诊断各种血液病的主要依据,而且对其他系统疾病的诊断和鉴别也可提供重要的信息,是临床医学检验中常用、重要的基本内容之一.本文的目的 是使血常规检验在检测中获得更为稳定、可靠、准确的有效数据,防止临床诊疗中出现错误的判断.在实验室检验中,要充分考虑影响血常规检验的多种影响因素,并严格控制.

    作者:古旭东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腹直肌皮瓣行乳房再造术后腹壁薄弱、腹壁疝防治体会

    目的 研究腹直肌(TRAM)皮瓣行乳房再造术后腹壁薄弱、腹壁疝的防治方法.方法 10例患者,在乳房切除术后应用带蒂TRAM皮瓣进行乳房重建,应用聚丙烯网片修复腹壁缺损.结果 术后恢复良好,住院期间无感染及其他并发症发生,平均随访1年,未发现腹壁疝及腹壁膨隆.结论 应用聚丙烯网修补腹壁缺损处,及充分术前准备及重视术后护理,可有效减轻腹壁膨隆及预防腹壁疝的发生.

    作者:林晓燕 刊期: 2007年第11期

  • 更昔洛韦联合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婴儿巨细胞病毒性肝炎82例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更昔洛韦(GCV)联合大剂量丙种球蛋白对婴儿巨细胞病毒(CMV)肝炎的疗效.方法 比较以更昔洛韦联合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82例婴儿CMV性肝炎前后肝功能、肝脾大小变化以及CMV检测指标等的转阴率,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 肝功各项指标治疗前后差异显著(P<0.05),肝脾较治疗前明显回缩(P<0.05),血CMV-IgM、聚合酶链式反应法测定巨细胞病毒脱氧核糖核酸(PCR-CMV-DNA)转阴率分别为87.8%和75.8%.6例出现白细胞减少,停药后均迅速恢复.结论 更昔洛韦联合大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治疗婴儿巨细胞病毒性肝炎有较好疗效,未见明显不良反应,临床上值得推广.

    作者:夏凌云 刊期: 2007年第11期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主管:北京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