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军
目的 观察阿昔洛韦联合复方甘草酸铵注射液(康体多)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方法 将52例带状疱疹患者按就诊顺序分成2组.治疗组:阿昔洛韦0.5 g,每日1次静滴,口服,同时给予康体多40 ml,日1次静脉滴注;对照组:阿昔洛韦0.5 g,每日1次静脉滴注,两组皮损都外用聚维酮碘溶液(艾利克),均治疗6 d.第12 d、21 d、28 d,各随访一次.结果 治疗组、对照组3 d疼痛减轻者分别为58%、42%,6d分别为42%、39%;6 d疼痛基本消失者分别为42%、23%,12d分别为50%、46%;后遗神经痛者分别为0%、8%.结论 治疗组比对照组的疗效好,可以缩短病程、防止继发感染、减少后遗神经痛,是较好的治疗方法.
作者:桂凤淑 刊期: 2007年第11期
肩关节脱位占四大关节脱位的50%,临床上若治疗不当,容易发生复位失败或日后再次脱位.近6年来我科采用丙自酚复合止痛药治疗肩关节脱位40例,取得满意疗效,旨在了解丙泊酚复合氯诺昔康与复合芬太尼在肩关节脱位手法复位术中的麻醉效应,以及对呼吸、循环的影响和不良反应.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姜山鸢;李海华;陈翔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 研究牙齿矫正患者的适应性.方法 设计问诊表,包含:牙痛问题、舌与口腔黏膜、发音障碍、咀嚼障碍、对于心理方面的影响.结果 ①牙痛:弓丝结扎后,疼痛多在3 h之内出现,痛多在24h内.②舌与口腔黏膜:73%患者固定矫正装置的托槽粘贴后,对舌与口腔黏膜无影响,部分影响患者的口腔功能运动.③发音障碍:多是在戴塑料基托的矫正装置时出现,一周后大致恢复.④心理影响:刚戴矫正器时63%的患者不愿意戴.结论 掌握治疗手段和方法对患者身心的影响,是保证治疗的重要前提.
作者:王俊环 刊期: 2007年第11期
淋巴系统是人体主要的免疫系统,淋巴结是周围淋巴器官重要的组成部分,对细菌、异物、毒素物质和大分子有阻止扩散和清除作用.小儿淋巴系统发育旺盛,免疫反应迅速,淋巴结炎性反应快.正确认识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超声表现可以及时为临床提供准确诊断信息,减少误诊的发生率.
作者:邢淑萍;刘晓俊 刊期: 2007年第11期
上呼吸道感染是婴幼儿及学龄前儿童的常见病与多发病,病原体多为病毒或细菌,部分为病毒与细菌混合感染[1].我院于2006年8月至2006年10月在门诊共治疗上呼吸道感染患儿2000余例.经过筛查,其中有150例上呼吸道感染患儿用抗病毒原利巴韦林滴鼻液治疗,均获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秦小苗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小儿急危重喉气管阻塞的有效治疗方案,以降低其并发症和死亡率.方法 分析48例小儿急危重喉气管阻塞患者的快速诊断和及时治疗的临床处理方法以及治疗效果.结果 48例小儿急危重喉气管阻塞均在10h内确诊,并解除重度呼吸道阻塞.发生严重并发症12例;手术并发症2例.死亡2例,死亡率为4.2%.结论 小儿急危重喉气管阻塞病情凶险,应快速诊断,采取及时有效方法解除呼吸道阻塞,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曹培华 刊期: 2007年第11期
儿童肿瘤发病率正在逐年上升,放射治疗已成为儿童肿瘤重要的治疗手段之一.由于儿童正处于不断生长发育和人格形成的重要阶段,身心未成熟,缺乏适应的能力,依赖性强,较不能合作[1],因此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小儿的心理发育特征,在放射治疗期间,给予相应的心理护理,使其配合治疗,显得格外重要.
作者:张慧敏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东芝Asteion Super4螺旋CT扫描仪的三维多平面图像重建(3D/MPR)技术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使用东芝Asteion Super4螺旋CT扫描仪对13例不同病例的感兴趣区进行薄层(0.5 mm层厚)扫描,将扫描数据进行3D及/或MPR重建,后将后重建的影像与X线及CT胶片进行比对分析.结果 2例鼻骨外伤病例,3D/MPR显示骨折.3例踝关节外伤,MPR显示一例为籽骨,一例为跟骨骨折,一例为骨折愈后改变.1例颅底外伤,3D/MPR显示未见异常.1例腕关节外伤,3D/MPR显示未见异常.3例寰枢椎外伤,3D/MPR显示未见异常.1例肠梗阻病例,MPR显示乙状结肠末端占位性病变.1例髓母细胞瘤及1例胆囊结石,清楚显示出其毗邻关系.结论 Asteion螺旋CT中的3D/MPR技术可以提供清楚的影像资料,尤其它在骨、关节、中空器官,结构及毗邻复杂器官影像学检查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并且具有其它技术所不能取代的作用.
作者:阚兴亮;李玉莲;南松琴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 了解支气管扩张症病人痰标本致病菌及其药物敏感性试验情况,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0~2005年我院呼吸内科收治的86例支气管扩张症病人痰标本病原菌分布情况及抗生素的敏感性分离测定,并对革兰阴性菌株进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检测.结果 革兰阴性菌75株中产ESBLs菌10株,占10.9%;革兰阳性菌7株,占7.6%.药物敏感性测定显示菌株对亚胺培南,第三、四代头孢菌素及氟喹诺酮类抗生素敏感性较高,氨基糖甙类抗生素中阿米卡星敏感性较高,对其他药物敏感性较低.结论 支气管扩张症病人痰标本病原菌分布以革兰阴性菌为主,第三、四代头孢菌素及氟喹诺酮类药物可作为支气管扩张症治疗经验用药的首选.
作者:邓晓琴;杨智 刊期: 2007年第11期
扩张型心肌病是一种危害较重的心脏病,治疗尚无特效药物,现代医学目前对该病的治疗以纠正心力衰竭、改善心功能、阻止病情恶化延长生命为主,但疗效欠佳.中医认为,扩张型心肌病属于心悸、水肿、喘证等范畴,其发病机制早期表现为心气、心阴亏虚为主,晚期则表现为心、脾、肾阳虚为本、痰瘀互结为标,本虚标实.目前已明确,心室重塑是导致心力衰竭发生发展的基本机制[1],因此治疗心力衰竭的关键就是阻断神经内分泌系统,阻断心肌重构.为此,我们对一例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进行了观察,应用超声心动图(UCG)评估参芪合剂合卡维地洛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的疗效,现介绍如下.
作者:姚旸;张富亮;于文俊 刊期: 2007年第11期
与经皮经肝胆管造影术及外科剖腹手术比较,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等特点.其临床应用除了诊断外,还可进行内镜括约肌切开术等操作,使患者免受大手术,且能达到治疗的目的[1].但ERCP作为一种侵袭性操作,本身具有一定的风险,可引起一些并发症.选择我院自2007年1~6月完成38例ERCP检查(部分患者行治疗性ERCP),通过在操作前后的精心护理,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现报道如下.
作者:卢玲;沈玲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抗精神病药物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血脂代谢的影响.方法 按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分类与诊断标准随机选择4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测定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I(APO-AI),载脂蛋白-B(APO-B)的浓度.结果 TG、TC、HDL-C、LDL-C、APO-AI、APO-B浓度随症状减轻而升高,呈负相关,其中TG、TC浓度水平随病情好转显著升高(P<0.05).结论 抗精神病药能升高血脂水平,推测抗精神病药一方面直接作用于多巴胺和五羟色胺受体,起到神经阻滞剂作用;另一方面通过使体内血脂升高间接增强五羟色胺的神经活性,从而达到治疗精神病的作用.
作者:车汝萍;方芳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 分析我院抗菌药物在普外科手术中应用情况.方法 随机抽取2005年手术患者病历188份,对相关抗菌药物药敏试验结果进行分析,了解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判断手术科室选择、使用抗菌药物是否正确.结果 被调查的病历中,治疗用药占78.60%.联合用药占抗菌药处方13.5%,统计的抗菌药药物利用指数(DUI)≤1.0.结论 我院抗菌药物在普外科手术中的使用基本合理.
作者:刘俊雁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 预防乳腺癌根治术后皮下积液,提高创面愈合率.方法 应用两根带有多个侧孔的硅胶管,置创面皮下接负压引流球.结果 本组发生皮下积液4例,感染3例,其余均愈合良好.结论 乳腺癌术后创面负压引流有利于创面愈合.
作者:汪允哲;韩鑫;卜宪才 刊期: 2007年第11期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病情重,发展快,一旦出现急性肺水肿,病情凶险.我院急诊科2002年4月至2006年4月救治了32例急性有机磷中毒并急性肺水肿患者.结果死于中枢性呼吸衰竭3例,中间综合征1例,多器官功能衰竭1例,心脏骤停1例;2例好转自动出院;其余24例患者均抢救成功,抢救成功率80%(24/30).现回顾性分析临床资料并报道如下.
作者:石楚才;程小平 刊期: 2007年第11期
近年来提出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包括了不稳定型心绞痛(UA)、非ST抬高心肌梗死(NSTEMI)及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其发生机制是富含脂质的斑块破裂引起,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局部或全身炎症在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及其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1].
作者:张玉芝 刊期: 2007年第11期
副乳是一种先天发育异常,女性副乳的发生率为1%~6%,男性偶尔也可出现.我院2005年5月至2007年3月年共诊治副乳38例,均为门诊病人,现将诊治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刘元直;丁波;王建伟;李克善 刊期: 2007年第11期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伴心功能不全患者,对洋地黄类药物耐受性降低,易发生洋地黄毒性反应,故近年来主张应用血管扩张剂治疗慢性肺心病心功能不全[1].我院于2007年1~12月使用非洛地平治疗慢性肺心病心功能不全患者60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总结如下.
作者:庞和能 刊期: 2007年第11期
晚期肿瘤致腹腔积液是临床上常见而棘手的难题.腹腔积液不仅引起患者一系列症状,甚至是患者死亡的直接原因.如何以更好的方法减少积液以及控制积液的生长,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患者的痛苦及延长患者的生命,是临床医护人员一直探讨的问题.
作者:周美卿;徐瑛;倪国英 刊期: 2007年第11期
中药制剂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以中药材为原料,加工制成各种剂型的制剂.近20年来,随着现代药剂学及有关药学科学的发展,新研究手段及现代技术应用于中药制剂的研究和生产,使中药制剂突破了常规制剂的传统观念.中药制剂的设计在保证安全、有效、实用的基础上,正朝向定量、定时、定位的研究方向发展.
作者:武凤华 刊期: 2007年第11期